《路边野餐》,《大象席地而坐》的海报都出自这位90后设计师之手
导筒将针对老账号的资料与文章进行整理并重新发布
推出「拾遗」系列
如果你有特别希望我们复原的文章请在文末留言
电影海报设计
海报是电影的门面,好的海报作品不仅可以完美传达电影本身的美学与内涵,而且也能散发超越电影作品的附加韵味,创造独特的艺术价值与设计美感。[导筒]将带来全球优秀海报设计师及团队介绍,也希望借此将一些精品电影海报作品,推荐给更多观众。
「导筒」专访 海报设计师 陆云帆
本期「导筒」带来中国90后海报设计师陆云帆的专访,《路边野餐》,《塔洛》,《大象席地而坐》,《摇摇晃晃的人间》等众多艺术佳作的海报都由他完成。
导筒专访陆云帆
导筒:
近期完成了哪几部电影的海报新作品?
陆云帆:
最近完成且发布的是《暴裂无声》的那组人物海报,其实这个也不算全是近期完成的,因为是依据去年做的《暴裂无声》国际版那张制作的,然后是《何日君再来》的国际版海报。然后正在做的是一个叫《悍城》的网剧,但都还在进行中而且没有发布。还帮朋友的武侠片做了一张国际版海报,片名叫《盖世英雄》。
《暴裂无声》人物海报
《何日君再来》国际版海报
导筒:
与《暴裂无声》的合作,你会提前看片来寻找灵感吗?与影片主创会有怎样的沟通?
陆云帆:
一般都会提前看片,这个算是职业便利吧,《暴裂无声》去年年中是在导演的工作室看的片,当时应该是还没有定剪的版本。跟导演聊了一些有关于海报视觉传达的部分,也有聊影片的内容跟创作意图,导演给的海报启发比较开放,希望是类型化。大概就是当时阶段是国际版方向,所以希望是可以概念化一点,更类型化一些,不排除有血腥的表现,在这基础上随意发想,创作空间蛮大的。
《路边野餐》人物关系海报
《路边野餐》音乐元素海报
导筒:
你是通过《路边野餐》那套非常受欢迎的系列海报入行的,现在回顾自己最初开始创作电影海报的经历,有什么有趣体验可以分享?
陆云帆: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属于比较一知半解地做海报,之前也没有正式做海报的经验,也不是学平面设计出身的,所以在执行力上还是有欠缺的,常常自己被自己坑。比如做完《野餐》后,有朋友帮我推荐了几个工作,我都是提案的时候撒欢地提的脑洞特别开的那种,可最后人家选定方案了执行小样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提的那些根本做不出来,最后项目就黄了。那个项目黄了是指我被开掉了,不是电影项目黄了哈哈。现在比较知道自己的执行力的程度,不会提一些天花乱坠自己做不出来的方案坑自己了。
《路边野餐》DVD配图设计
导筒:
你到现在最满意的个人作品是哪些?简单介绍下。
陆云帆:
《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国际版海报,然后还有《大象席地而坐》灰色的那一张海报我也挺喜欢。就写这两张吧,《人间》因为是手绘,另外选《大象席地而坐》是因为觉得这个片子比较特别一点。
《摇摇晃晃的人间》国际版海报
《大象席地而坐》那张海报算是完成最顺利的一个海报,因为看完片子脑海里就是这个画面,然后剧照刚好能够实现这样,就毫不犹豫地实施了。那张比较特别的是,想用一种视觉的方式传递一个听觉的感受,就是片尾的一声象鸣。
《大象席地而坐》海报
导筒:
《大象席地而坐》正片散发的气质,是否就和你选择灰色基调一致?你觉得好的电影海报作品可以达到的最佳效果是怎样的?
陆云帆:
这倒不是直接的关系,因为我现在回想起来大象可能比我现在用的这个灰色还要再灰暗一点,然后做大象这张其实主要的一个初衷,想把结尾的那一个有点超现实主义的象鸣,那是听觉的因素,通过视觉的方法表现在那个画面上。因为片子其实是很写实的拍摄方式,然后它那种人物的困境、压力和被挤压的那种状态是通过三个半小时的观影体验,会映射到观众的身上的,我的海报其实反而不太想做得特别显。
片子里大象的存在是一种象征性的指引,虽然并不是真实出现在画面里,但我觉得这个象征是比较符合偏精神气质的一个概念吧,所以我还是想选取这一个角度来制作海报,而不是说用更写实化的风格,更贴合片子本身气质的一个风格去制作,想要一种比较精神体验的表达。
《北方一片苍茫》国际版海报
然后我觉得最好的电影海报,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很大的目的是要对电影进行宣传,所以我觉得首先有一个前提是一定要符合电影的精神气质,它是一种体验式的视觉传达。在这个前提之下,它需要具备美感,再其次它需要有吸引力,我觉得主要就是这三个点吧。传达片子的精神气质,好看,有吸引力。
《追·踪》国际版海报
另外我觉得海报不能够把片子做得太死,需要有一定开放性,观众看到海报,有一定的疑惑在心里面,带着一种求知欲的。感觉就是你能够传递部分的信息量,让观众对整个电影会有好奇,所以海报也不需要做太满。我一直以来试图做的也是这样,留一定的空间,画面本身是让人有想象力的这样。
《黑处有什么》海报
《疲城》海报
导筒:
你自己制作海报的流程,能否简单说一下,最多的时候一幅海报能修改多少次?
陆云帆:
首先是沟通确定了大概需要几张,分别是什么方向。然后就会约一个时间去看素材,如果是已经完成的片子,或者已经到后期阶段,就会看剪辑好的成片。如果还在制作阶段或还在拍摄阶段的话,至少会看剧本。看完之后大概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会出至少会三个方向的提案。然后对方确定了之后,然后再去执行提案。提案和执行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一些修改。最后就是完成就交稿。
《我的影子在奔跑》国际版海报
改的最多的一次,现在是《爆裂无声》那组人物海报,因为,除了宋阳那张是之前的那个国际海报改变而来,另外两个都是后来宣发阶段,正式上映前做的。因为已经做了一张,另外两张需要匹配第一张的质感,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本身几个人物的拍摄地点、光线都是有差别的,即使到最后,可能也没有办法完全匹配上。当时制作的时间也稍微有一点紧张,多少次不太记得了,大概十几次吧。
《塔洛》海报
《老兽》国际版海报
《看不见的客人》线索版海报
导筒:
国内国外出色的海报设计师 你还会推荐哪些给观众?
陆云帆:
Neil kellerhouse
这个设计师做挺多“标准收藏”(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的海报,他就风格是比较偏简洁,然后有力量感。他做的海报场景、氛围都很出色,而且很干净。
Neil kellerhouse作品
横尾忠则
他不算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海报设计师,他更多是艺术家,做的东西拼贴感很强,用色特别大胆,非常的日本。很多电影,像寺山修司的片子,跟他剧场的那些海报,都是他做的。他那个风格是我可能比较向往,但是自己又特别不擅长的风格。
横尾忠则作品
横尾忠则(Tadanori Yo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