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同期声】《动物世界》视效制作全流程管理 - John Dietz BANGBANG CEO
Q:
最新热映的电影《动物世界》棒棒影业负责了整部电影的视效全流程管理,您先为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是“视效制作全流程管理”吧。
A:
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又分了好几步。
关于项目预算
先是制片方会告诉我们,影片的整体预算大约是多少,对视效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们会根据项目整体预算和要求给出一个视效计划及预算表,但一般情况下这个视效预算和制片方心中所想的都会有一些出入,因为制片方有时对视效具体的成本也不能有准确的预判,视效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和专业的领域,不过这也正是我们能帮助到他们的工作之一,制片方会根据我们给出的预算结合影片自身的整体预算再给出他们期望的视效预算范围,这样我们就都有了一个作为后面继续沟通和协商的预算基础线,接下来就要具体讨论如何在此预算内高效的完成导演想要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会开始跟导演和制片方同时进行沟通。因为有时候导演会说我就想要这个东西,可是制片方没有这个预算来做。那我们就得寻找解决方案,跟导演沟通,他最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最高优先级的?有些不是特别重要,也帮不到讲故事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舍弃?既可以满足导演,也能满足制片方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前期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这些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当最终方案确定了之后,我们就会按照这个方案去确定我们的视效总成本。这个成本可能跟之前我们沟通的数额会有一些出入,但最后肯定是三方都同意的一个视效总成本方案 。我们会根据这个成本,开始寻找合适的视效公司。当然在大体确定了成本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框架了。
关于确定项目制作的视效公司
比如在这次电影《动物世界》的视效成本确定之后,我们脑海里就已经确定了此次的视效制作公司中,Weta这样级别的公司是一定要存在的。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怎么样让Weta真正的加入进来,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实际上我们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反复沟通和协商才最终让Weta加入了进来,并不是某个单一因素。
在和Weta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进入到故事板和视觉预演的创作。这其实都是在视效全流程中要完成的事情。但这次《动物世界》的故事板并不是由我们负责的,这也是我们工作模式的另一种体现,我们可以根据影片情况的不同,来针对性的进行流程的定制和优化。视觉预演是我们负责监督完成的,我们找到了和我们关系非常好的全球顶级视觉预演公司The Third Floor,完成了追车戏的视觉预演。“城铁小丑杀怪兽”那部分的预演是Weta来完成的,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沟通,反馈,把控,管理等全部事宜都是棒棒完成的。
在现场拍摄这部分,棒棒在这个项目上的团队会全程在现场,保证所有的数据是完整的。因为我们要对接的是世界顶级的公司Weta,所以数据采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就变得非常关键,当然,因为我们的专业,Weta对于我们的现场数据十分满意,非常好的配合到他们的后期制作。
在后期这部分,根据粗剪,我们就会陆续确定其他镜头的视效制作公司。因为在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明确的把所有的视效制作公司都确定好,一般我们会先确定重场戏的制作公司,像《动物世界》中Weta是最早确定的,然后制作追车戏的RSP也是在拍摄过程中确定的。最终,这部电影有14家视效公司参与了制作,剩下的这些公司基本都是在我们有了粗剪以后确定的,因为从镜头难度,成本优化和制作效率的角度来说,他们过早的介入并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也是我们的专长之一,怎么样去判断什么样的视效公司在什么时间介入影片是最合适的。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可以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
关于沟通和反馈
在影片制作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沟通和反馈。对于制片方和导演来说,面对14家公司,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而棒棒的存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制片方和导演只需要和我们沟通,由我们来管理所有的视效公司。这里边包含了导演的创意反馈,也包含了一些我们给予的技术反馈。因为有些东西导演可能从技术的角度看不出来,但是因为这是我们的专业,所以我们会看出例如镜头跟踪、透视、以及色彩空间等很多的技术问题。这样也能方便导演更注重整体创意上的反馈,让他更专注,这样的话也能保证整体效率的运作。而且,无论对于制片方还是视效制作公司,能有这样一个技术沟通的桥梁是再好不过了。
关于视效技术检查
最后一步就是导演确认这个镜头看起来没有问题了以后,我们还要有一个自己的环节,叫做“视效技术检查”,是对于画面的质量和技术双重质检的一个过程。我们专门有一个影厅,来检查片子的色彩空间、通道、噪点等各种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观众在电影院无法直接看到,但是当所有这些小点累积起来,就会影响到整个画面的成像质量。我们确认好技术过关的EXR会带着相对应的通道交给DI部门进行调色。同时间,因为《动物世界》做了3D转制,我们也监管了和3D转制公司之间的一些交接和沟通工作。所以可以说我们是这个项目最早进组,也是最晚离组,贯穿始终的一个部门。
《动物世界》工作中的 John
Q:
《动物世界》这部电影里边拥有大量的视效镜头,棒棒影业要统筹管理十几家公司来制作具体的视效镜头,这么多团队之间应该如何协作分工才可以既有效率,又保证质量?
A:
这其实就是我们棒棒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所在。如何把一个整体很复杂的事情,一个一个细分出来去解决,并保证所有这些细分到最后还是可以拼成一个整体。针对《动物世界》来说,毕竟是国内的电影,我们虽然已经用到Weta级别的制作公司,但影片的成本是不可能做到全部视效都交由Weta制作的。就是说,一个怪兽的镜头让Weta去做,那就是钱用在刀刃上。但如果一个擦除,一个简单的场景延伸,或者绿幕抠像都让Weta去做,那就需要非常大的预算了。所以我们需要非常具体的镜头分切,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镜头,找到符合不同要求的视效制作公司去制作。
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最终的成本是可以匹配到国内电影可以承受的一个程度。我们也是希望通过《动物世界》告诉大家,棒棒做了很多的努力,Weta对于中国电影并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是可以来中国的。
说到统一的问题,我们有Weta,有RSP,也有亚洲和国内的制作公司,可以保证影片不会出现视效质量的参差不齐,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会有非常多的不同的流程化的工序去检查镜头。对国际顶级公司的要求和对我们本土公司的要求,在所有技术上的指标都是一模一样的。首先,你得保证从影片的成像水平和最基本的设定参数是一样的,这一点非常关键,接下来就是关乎水平的问题,其实中国电影的视效制作水平并不差,有时候是在创意上会有所缺失,所以当Weta制作完形成一个标准的时候,你让大家去追赶这个标准,是有明确方向的,他们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非常愿意去追赶。当很多我们的本土制作公司,知道这次他们是和Weta合作的时候都是很激动的,就像你跟你的偶像在一起工作的感受是一样的。
所以这引发出棒棒的另外一个管理理念,我们希望在每一部影片中都会用到国内的制作公司,一方面是从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每一部电影都能带动一些本土的视效公司去成长。因为国内的视效公司需要的是机会,也需要一次次跟国外公司去合作和学习的机会。参与进来,会感受到国外公司的专业水平和流程化,就会知道应该怎么样一步步去追赶。
对于视效公司的选择,我还想多说两句,其实就像导演选择哪个演员去演哪个角色一样,需要考虑谁更适合这个角色,选择视效公司也是一模一样的。像Weta和LIM这种综合性特别强的顶级公司肯定会非常贵,实际上很多视效公司,都会有各自擅长的类型,而因为我们多年在视效领域的经验,会相对清楚的知道哪家公司擅长做什么,包括和他们之间的一些技术沟通,当你以这种非常针对性的方式去寻找视效公司的时候,成本会大幅降低,效率自然也会高效提升。
《动物世界》工作中的 John
Q:
针对电影视效大片,您认为应该如何合理的使用视效?比如,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对于电影本身才是最好的结果?
A:
这是个好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视效跟国产电影如何结合的问题。到目前来说并没有某一部国产影片在这一方面做的特别好,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现在大家看到漫威的电影,好莱坞的电影都觉得视效很炸裂,故事好像也还不错。但是一到国产电影,我们哪怕把视效做的很好,但是故事总会让观众觉得不够好,这是国产电影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
棒棒在做了好几部国产视效电影,其实也在寻找中间的一些关系,比如到底什么是中国的科幻电影?我们其实说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出现一部很成功的。所以说这也是棒棒想去探索和找寻答案的一个方向。
我们在一部影片中需要运用视效的时候,是以如何呈现出一部好的电影为最终目的,而并不会说因为成本的问题这个视效别做了,那个东西算了等等。我们所有的出发点都应该是针对电影故事本身。其实当一场戏,既然没必要用视效,我们又可以节省成本的时候,何乐而不为呢。但当一场戏我们需要加强视效的时候,就必须要加强。最终的决定权和话语权肯定是在导演和制片方那边,但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我们专业的建议。我们的概念和目标是从我们专业的视效角度来帮助导演让影片变得更好。
《动物世界》工作中的 John
Q:
您在参与《动物世界》这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A:
棒棒很大的一个特点是,我们会根据国产电影的一些实际情况去匹配我们的视效管理和制作团队。因为在好莱坞,当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视效制作的时候,很多内容的增加和修改可以直接用增加预算解决。而这样在国产电影里是行不通的,我们希望能做到更符合国内电影人习惯的模式,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工业化,像好莱坞一样,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电影有自己的特殊性。那棒棒的存在,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照搬好莱坞,我们是要探索一条跟中国电影制作符合的视效全流程。这个其实在《动物世界》里有非常好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以国产电影的成本标准,能做出比肩世界的视觉特效。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其实还是成本。国产电影的成本,不管多大,你永远觉得视效的钱不够花。那对于这部片子来说,我们想要世界级的视效质量,但成本依旧是国产电影成本,这是一个很大挑战。不过这也是棒棒的价值所在,我们既能找到Weta,又可以让影片保持在一个可控的国产电影成本。如果你把《动物世界》的视效制作成本告诉好莱坞的话,他们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棒棒确实做到了。
另一个挑战是影片中的“追车戏”。因为这场戏从拍摄难度和现场的执行,包括后期的制作都是难度比较大的。但好在我们的前期筹备是比较充足的,所以我们去拍的时候,就知道该拍什么,但即便如此,现场具体执行起来还是非常复杂和有难度的。如果大家看过这个电影,其实能直观的感受出这场戏的镜头难度非常之高。
然后就是说从视效上,怎么让影片变得更整体化。因为对于一些视效制作公司来说,做一个爆炸的镜头,是可以做出一个特别霸气的爆炸,但是这个爆炸是否在这段戏里能帮助到故事的推进呢?爆炸的形式有千万种,你怎么样挑选其中一种能符合影片气质和调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举个例子,在《动物世界》的中,观众可能会感觉到我们对粉色和蓝色的特别运用,其实在拍摄的时候,现场美术并没有用这个色调,在后期的过程中,当第一次宣传时出现了这样的色调以后,我们觉得大家比较喜欢,而且很符合影片的调性,所以后面在视效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就用这两个颜色匹配到一起,包括追车戏里的那段车飞跃高架的时候,周围喷射的彩烟,这样其实就会让影片的调性保持了一个整体化,然后视觉上也很好看。所以我们会从更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看整个影片的视觉效果,而不是只针对于一个镜头。你永远都需要考虑这个视效镜头的制作方式甚至是时间节奏,是否可以影响或者帮助到故事。
Q:
《动物世界》这部片子在最开始导演韩延用乐高做了一个玩具预演,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这个部分吗?
A:
针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这个“乐高”,我们可以讲一下,它并不是为了宣传而刻意制作的一个东西。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好,因为我们当时在拍摄这个的时候,是完全按照真实拍摄来做的。我们完全把它当成创作来拍的。这也是为什么它能跟最终的成片如此匹配,当时导演的目标很明确,就把它当成是最终镜头来呈现。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怎么样来运镜,怎么摆机位,因为当时所有人都是希望这个东西不管给到视效公司,还是给到我们当时做视觉预演的团队,或者是之后的现场拍摄团队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现在很多人把前期筹备当成走过场,为了做而做,感觉就是打个勾我做过了而已,所以现场拍摄时,这些所谓的前期筹备就失去了该有的作用,反而浪费成本,降低效率。
前期筹备是需要有非常好的专业度和专注力的,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动物世界》的乐高玩具预演,现场有导演,摄影,制片,副导演,有我们棒棒的视效,还有专门布置过的灯光,甚至电影的剪辑师,整个拍摄就是一次非常用心的创作,这也是为什么这个玩具预演会如此精彩的原因。认真的去做和敷衍了事是天壤之别。除了我们刚刚说的“玩具预演”,故事板和视觉预演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他都是在帮助影片去更好的完成制作。无论是哪一种,你都必须非常严肃和专业的去对待它,才能保证它们的价值。《动物世界》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Q:
您已经参与了中国大约20部的电影制作,您如何看待中国电影视效的发展?
A:
其实我更愿意从电影本身的发展来看待国产电影的发展,而不是只说国产的电影视效。好莱坞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模式,旧的东西换新瓶子装,其实不管是国内的观众还是国外的观众,都会开始有这个感觉。中国有很大的潜力,但中国却不能直接照搬好莱坞的工业化。一味去追求漫威,也没办法做出中国的超级英雄片,我们应该怎样把中国本土的一些东西跟视效结合,创造出中国观众能接受的中国视效大片,这才是重点。而且中国有如此大的观影群体和市场,未来电影的发展肯定会超越好莱坞。
John参与制作的部分中国电影
John参与制作的部分好莱坞电影
但是这条路怎么去走现在很难说。因为中国电影市场,包括中国观众的口味也在不停的变化。怎么样找到一种符合中国本土化的视效电影创作模式,确实是所有中国电影人,包括棒棒,包括视效制作公司都要去不断尝试和探索的一件事情。《动物世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棒棒会更加努力的创作和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国产视效和国产电影。
采访现场
BangBang
点击了解更多Bang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