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数字时代,你需要标准的影视制作流程吗?

2019-07-09 15:18

⚠️

本文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建议收藏后观看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剧组的基本结构,特别是摄影部门的人员架构就已经十分合理,并一直到今天都稳定不变了。但到了2019年,为什么几乎每部电影的制作,都会遭遇各种流程上的问题呢?


我们常说,技术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但现在的影视制作流程为什么越来越混乱不堪呢?


各种影视新技术的产生,到底是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还是让制作变得更复杂的技术过剩?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RED SHARK,作者Phil Rhodes敏锐的洞察到了这个问题,并梳理了数字化时代影视制作面临的流程困境,以及建立标准流程的方向与障碍。


以下为正文。




数字化让影视制作变得更复杂了?



如果让时间回到1965年,你会发现关于影视制作的一切都已经趋于稳定。摄影师拍摄负片,经过冲洗,不断观看修改,制作成一份剪辑拷贝,之后,再将负片按照剪辑拷贝来剪辑,经过色彩校正,负片转正,最后统一发行。


曾经每一部在大荧幕上映的电影,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完成的。相当多的中小制作影片也做到了这一点。


后来,在电视刚刚兴起的年代,人们确实会在镜头的选择、底片的尺寸、滤镜的使用,甚至偶尔灵光乍现的冲洗技术上做出一些改变,但实质是保持不变的。


到了现在,数字带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胶片摄影机时代,唯一知道这个镜头构图是否合适、焦点控制是否合理的人,只有站在寻像器后的摄影师。

眼花缭乱的控制界面



数字化后,突然之间你就需要一个监视器,又接着需要链接监视器的主线缆、信号输入线缆、支架,让所有在片场的人都能有自己的看法。你还需要添加一路高质量的视频信号输出,再用上一些Luts,校正一下画面的颜色,随后还要界定不同Lut的适用范围、解决现场色彩校准问题、提供片场调色的流程等等。这样,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就出现了,这还仅仅是关于片场监看系统的。


除此之外,还有物料传输、备份、编码格式处理、代理生成,以及后期流程的色彩管理、时间码核对、与音频部门的对接问题,还有全新的无线远程控制灯光,无线跟焦监看系统,专业的手持设备——我们甚至还没讨论最热门的HDR技术。




自由选择or统一标准?


那么在如此多技术、设备、标准的情况下,我们有一个相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吗?


或许有的:比如我们会在各种型号的Alexa上使用ArriRaw拍摄,在达芬奇软件中制作特定的Lut,放在诸如索尼的PVM-A170监视器上进行现场监看,再用Silverstack数据管理软件在MacBook上进行数据导出、备份。


然后使用ProRes代理文件在Avid中剪辑,做长期项目时会把素材保存在LTO数据磁带上,并用巴可DP2K电影投影仪搭配达芬奇软件进行成片的调色。最终,用同一项工程,生成一版用于网络视频传输的版本,以及一版展示在各大电影院的正式版本。


但是,这其中几乎所有步骤都依赖着信息技术,导致每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可变性。同时,你还会在后期部门的工作间里,看到大得可怕的中央存储系统——但它又是必须存在的,想要将如此多制作方法产生的物料,最终输出成一个结果,它就需要庞大的计算量。


嗯,目前来说,大家都觉得这种自由选择的感觉很好。

最初,调色仅仅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一组参数完成的


然而每当有新的设备上市,又会提供几个新的选择,随后工作流程发生改变,最终我们前文描述的典型流程,也会变得不稳定。特别是现场调色、物料与代理传递以及交付环节。


拿摄影部门来说,数字技术的产生本身可以节约资金,但现在却往往导致摄影部门成为耗费资金最多的部门之一,这也与各种新鲜设备的产生与使用有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数字电影摄影机越做越复杂,看起来就像《星际迷航》里的Borg——一个插着很多线缆的小方盒,更别提隐藏在DIT帐篷里嗡嗡作响的大型服务器了。




标准流程与制作规范如何建立?


新鲜的功能固然好,但是越来越复杂的流程,特别是不同设备带来的流程变动就没那么有趣了。毕竟,高效的工业化生产,依赖标准和流程的建立。而这种可变性带来了更多额外的开销与更多出错的概率,而且几乎每一场戏之前,都需要对前后期的制作人员进行流程的重新沟通与培训。


我们的工作可以被规范化,甚至标准化吗?Panavision公司似乎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该公司在今年的Cine Gear展会上谈到了“从拍摄到后期的完全生态系统”。试图创造出一个让全部环节工作流都统一的设想。


虽然这一切本来就该标准化的,但大家都知道这并不现实,现在技术层面上还有太多的不统一。好的情况是,目前很多开发新技术的人员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在逐步遵循规则,希望建立统一的流程标准。

努力建立自己标准的厂商们


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建立标准流程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来自技术层面,而是各种不纯的商业动机造成的。


现代摄影技术中最令人讨厌的复杂部分,包括编解码、色彩空间和亮度编码,这些都是造成不兼容、浪费时间和造成巨大开销的问题所在。


回过头来想,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选择吗?即使是最基础的编解码器,也有那么多的选择,从ProRes再到各种H.264的衍生编码,再到数量多得吓人的各种专有Raw格式,所有这些都能够满足高端故事片的需求。

而对于如此多互相不兼容格式的需求,更多的是建立在商业目的上,而非技术需要。


希望这种混乱的局势可以尽快平息下来。在二十世纪早期,胶片的宽度标准也比我们现在使用的要多得多,但现在,它们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现在的某些电影制作技术,以及使用它们的某些方法,也会随着事物的成熟而消失。我们至少已经向数字电影和电视制作迈进了20年,现在来看,我们的制作是在朝着高效简洁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未来可期。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互动~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本文为作者 HOMEBOY调色培训-02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