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电影 | 时间是个病人—《永恒和一日》电影音乐(上)

2019-05-05 16:04

《永恒和一日》是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执导的剧情片,由布鲁诺·甘茨、伊莎贝拉·雷纳德、法布瑞齐奥·班提佛格里欧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患有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在进医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打点好行装,孤独地享受最后24小时的故事。该片于1998年5月23日在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映,同年10月16日在英国正式上映。


 

患有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 (布鲁诺·甘茨 饰) 在进医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想将一直陪伴其左右的狗交托自己的亲生女儿,遭到对方拒绝。

女儿对自己处境的不了解,以及女婿打算将自己的祖屋卖掉,令亚历山大神伤不已黯然离开。

在亚历山大孤独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太太安娜 (伊莎贝拉·雷纳德 饰) 在世时的诸多生活片段、探望独自生活在疗养院中的年迈衰弱母亲的情形。

花费大半生心血研究的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等等以或真实或梦幻的形态与他会面,来助他解除对“明天会持续多久”的困惑。




 01  

  

《永恒和一日》的配乐,是由希腊女作曲家艾莲妮·卡兰德若完成的。

1982年,安哲罗普洛斯担任希腊泰沙罗尼基(Thessalonique)影展的评审主席。


当时影展中,艾莲妮·卡兰德以《罗莎》(Rosa,Christophoros Christophis导演)一片获得最佳电影音乐,那是他们俩第一次的相遇。


安哲罗普洛斯那时就喜欢上艾莲妮·卡兰德的音乐,他投了一票给艾莲妮·卡兰德,希望她能够取得第一名。 从此艾莲妮·卡兰德就开始了安氏御用影片配乐的生涯。




安氏曾说过在艾莲妮·卡兰德若的音乐里的历史厚重感,哲思,人性的不可捉摸的困惑都能找到。


确实艾莲妮·卡兰德若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电影配乐大师,她本人还是一位作曲家,更是一位研究 人类音乐学 的专家。

并在雅典大学(Athens University)取得研究考古学的学位。


其实作为一个创作者或者说作曲者,专业知识需要很精深以外。其他的养份也需要。创作不仅需要在技术上的突破更还有在审美上的突破。


独特的审美经验来源于广博的“他山”的养份,不同于他人的触角,还有真切的生活体验……


 

艾莲妮·卡兰德若之所以能写出这样深刻而又充满悲悯的音乐源自于她的学养还有她的母国希腊,这个曾经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这片土地曾经传颂过人间英雄列传《荷马史诗》,诡谲而浪漫古希腊神话故事。西方戏剧的诞生地。 从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到 塞菲里斯,卡瓦菲斯

诗人哲学家永远是这个充满浪漫国度的代名词 ……



我在这些黑暗的房间里度过了/一个个空虚的日子,我来回踱步/努力要寻找窗子/有一个窗子打开,就可松一大口气/但是这里找不到窗子—/至少我找不到它们。也许/没找到它们更好/也许光亮最终只是另一种独裁/谁知道它将暴露什么样的新事物?


 1903  卡瓦菲斯《窗子》 黄灿然译



 02 

电影声音来说,其实语言也应该声音的重点。这里说的语言包括台词还有画外音。

它们不仅能表意它们也能表达情绪和色彩。


我们先说台词。

电影台词有几种形式。一种是纯对话、一种是对话配音乐。


单纯的对话里包含了台词本身里有的音调还有角色的音色

如果要再加上音乐的话,声音设计的时候应该需要考虑这几者之间的音量,情绪,音色、空间的配比关系。



往往精炼的台词有哲理性,会给观众触动很大。有时一部电影观看下来除了一些影像、音乐能留在记忆里。还有台词也能引发人深思。


它有时会突然从脑海里冒出来,就像wifi一样陡然间联通了另一个空间。

你也突然变身了。


就像残疾人会折服远处的风景(布鲁诺.舒尔茨),我们永远会渴望不同空间,在现实缝隙中寻找各种的可能性。


这时语言也许就成了一个光亮,撬开另一世界的光亮,好的语言滋养丰沛敏感的心灵。




这部片子内容是现实,诗,回忆三种不同内容的结合。

这三者需要导演在结构上妥当的安排。


三个内容需要非常自然的穿插和进入,不显得割裂和松散

这样做其实比较有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显得不自然和做作,但是安哲做到了。


本片有大量的画外音出现,其实就我个人对电影的审美来说是及其反感画外音的。

但是这样充满诗化和哲理的画外音却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彻底治愈了我对于画外音反感的毛病。


那种诗化哲理的画外音和影像结合是两个空间或者是更多空间的叠置,影像的空间、人物内心的空间、甚至诗化的语言本身也有它的想象和语意空间。


让我们看看这部影片的声音重头戏语言吧……



 03 


本片另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从阿尔及利亚偷渡来希腊的流浪小男孩。


阿尔及利亚 (阿拉伯语: الجزائر‎ al-Jazāʼir,法语:Algérie),全称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是非洲 北部马格里布 的一个国家 。


二战后阿尔及利亚经历了摆脱法国殖民的独立战争以及十年的阿尔及利亚内战,局势一直动荡,这也是片中有大量偷渡到希腊的流浪小孩原因。

Borders


当流浪小伙伴塞林惨死街头,尸体被放到停尸间。小男孩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看了小伙伴塞林匆匆一眼。


他表现很镇静,没有悲伤。

然后他拿了死去小伙伴塞林的遗物匆匆离去。


死亡对他们来说是司空见惯地,也可以说当时那种情行不允许他悲伤……


To A Dead Friend

真正的祭奠是晚上开始的,那些流浪儿一个接一个出现在一家工厂废墟,音乐响起。管风琴音色长音铺底和声充满整个空间非常庄严肃穆,就像一首安魂弥撒曲的前奏。


主奏乐器嘟嘟克(duduk)吹出d小调旋律,这个旋律类似散板一样自由,每一个长音出来后,四处弥散,充满整个空间然后消失,接着第二个长音再出来。

当然这里主要是指骨干音,那些加花修饰不在讨论之列。


没有固定的方向,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终结,没有来去……只有无力的自由和静默的远方。


嘟嘟克充满异域的音色演奏具有悲思的旋律映衬下,小男孩稚嫩的音色,诗一般的悼词,一切在火光中消失,消散……

安静的送别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


这个是音乐加台词的例子,不过它不是对话,它是悼词或者说小男孩的内心独白。



喔!赛林/可惜你不能一起走/喔!赛林/我好害怕,喔!赛林/海洋如此辽阔/你将前往何方/我们将前往何方/就算有险峰山涧/警察军人/我们也从未退缩/如今我面对无尽海洋/夜晚我见到母亲/悲伤立门口/那是圣诞夜/山峰覆雪,铃声响亮/但愿能听到你畅谈那些港口/马赛,那不勒斯/和那辽阔的世界/喔!赛林说说这个世界/喔!赛林,说吧/喔!赛林/喔!赛林……



当小男孩在述说他们偷渡越过边境,辅以他表演的动作。

画面非常平静,叙述也不夸张做作


影像里白雪皑皑,导演也没在这加上夸张的下雪天的音效作为辅助

只有小男孩的叙述,平静、富有音律的声调让人觉得他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一个亲力者。


瞬间内心的洞被撑大了,忧伤溢满了整个洞穴。



但是通过内容我们能够知道到他们怎样通过封锁线来到希腊,虽然在希腊他们也是经常被抓捕对象,没有安全的保障。


但是比起逃亡路上的凶险这就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对话影像上非常平静,内容的张力让你自动补充所有的画面。

一种诗意内敛的表达方式。







小男孩:那些坏人拿着枪,整夜开火。他们乱闯民宅,婴儿哭个不停,整个村子都空了。通路在山上,塞林知道,他偷渡过。大人在树上绑着朔胶袋,让我们跟着走。否则就会迷路,被雪吞没。顺着朔胶袋,走到没有树的空地。塞林大叫,因为我继续往前走。他说“白痴,有炸弹!蹲下”。我蹲下,他拿起一块石头。往前一扔,然后感觉蹲下来。没有炸弹,我们便走到石头旁。他推我蹲下,捡起石头再丢一次。我又怕又冷,我们往前走。一路丢石头,终于穿越国界,前方有灯火……



影片还有两处让我非常有印象的地方。就是小男孩所唱的歌谣

民歌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它们朴实真诚哲理,非常简约,没有花哨的修饰直接作用听者的听觉神经。







 04  


我们在看看诗一般的画外音。

这些画外音主要是两大主题内容。

第一他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第二寻找他的研究对象 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


本片虽然是拍了身患绝症的诗人亚历山大的临世前的一天活动,但是对于他的一生总结是不可避免。


他的诗人生涯是通过寻找 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来展开的,影片大部分是通过画外音的形式呈现的。


他的爱情和家庭是通过大量的闪回和插入来表达的。

这个内容我们放到下集来讲。



我们先看看赋有哲思思考的画外音。在影片的开始当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与照顾自己的阿姨道别……然后用用不同空间同一音乐的对话开始了他的思考。


这里主题音乐的出现,然后通过空间的转换来达到引发后面思考的作用。


这个用法巧妙,即用音乐渲染了情绪并且增加了它的转换空间的叙述功能又能对后来一大段的男主哲理般的思考做了很好铺垫。


符合诗人的现实行为特征,使得诗化和现实连起来那么自然不突兀。



最近,我和世界唯一的联系/是对面的陌生人/他以同一首歌回应我/他是谁,什么样的人?/我本想去找他,又打消念头/与其知道,不如想象/也许他也很孤单/也许是个小姑娘/趁上学前与未知嬉戏/一切都发生的好快/可疑的痛楚/我坚持要知道究竟/然后是黑暗……/周围的寂静,寂静…/一切都述说冬天结束前/天光咋现映出船只迷蒙的剪影/恋人于落日时漫步水边/春天今临的虚假承诺/一切都述说冬天结束前…/安娜,我唯一的遗憾…/是唯一的吗?/就是我一事无成/续诗计划毫无进展/只有零碎的字句……



这样半诗意半口语化的内心独白加上主题音乐的映衬,使得这样淡淡的忧伤情绪一直绵延,绵延,绵延……然后会住进你的心里……


 05  


我们在看看寻找诗人的片段。亚历山大和小男孩在水边漫步,介绍一个为民发声的革命者诗人遇到了困境。

画面转入诗人在水边伫足。


在庄严肃穆的古典音乐的前奏般引领下。诗人的内心独白开始了


我决定了/我要回希腊,我待不住了/希腊人终于揭竿起义/诗人能做什么?/歌颂革命,哀悼死者/向逝去的自由祝祷/……第二天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的面孔,色彩,气味/一样的家/但是语言不通/他想庆祝革命/却不会说母语/于是他走遍乡里,田野,渔村/写下听到的话语/买下不懂的词汇/消息传开了:诗人在买词汇/从此他所到之处/岛上的穷人都会成群结队/争相卖他词汇/深渊、熏香的、露湿的、源头、南丁格尔、天堂、浪潮、湖、未知的、芬芳的、迷乱的……



这段叙述充满了回忆和思考,由对话引入画外音然后对话结束。

语言作为主导的叙述功能在庄重的管弦乐和合唱配合下作为背景为时间提供佐证和为外部形势提供情绪的指引。


革命的诗意,诗人对于词精准表达的研磨。

安静而又自然。去掉了革命的激昂多了诗人的沉稳。

这是由语言和音乐音量配比的考量以及语言自生的魅力所达到的。


还有影片最后诗人的独白也是本片最有魅力的地方,我们放在下集在讲



语言在影片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好的对白我们可以几句话就知道对话的双方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人生境遇,他们的价值观,他们说活后面的心里活动都可以一一探悉。


它是有节奏,情绪,音调以及音色和空间不同位置的

而且功能能随时转换,空间也是。


是电影声音方面拓展的很好方向。

《永恒和一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可以单独介绍我认为其他电影在语言运用上佳的例子。


文山宗工作室联系:611982570@qq.com


影视配乐,歌剧舞剧音乐作曲,音乐教学教育培训,音乐会委约室内乐,管弦乐 

本文为作者 文山宗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