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美术指导王阔创作全手记

2019-03-01 12:06

#致敬幕后英雄#《飞驰人生》的影像风格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一部分是比赛。

这也是王阔(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认证会员)和韩寒的第二次合作,相比于《乘风破浪》聚焦南方小城的复原设计,《飞驰人生》的置景量已经绵延贯穿在几千公里之外的西部大地。

 

城市部分,涉及的置景量非常大,主要搭建的外景有维修区、天台、张弛的家、听证会、还有酒窖。

 

比赛部分,着重体现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奎屯——特克斯,这三个电影中拉力赛的拍摄场地。

 

而在新疆,是体力和意志的考验,随便一个转场,相当于跨省,最高峰的时候剧组有520人开工。在电影高潮的拉力比赛片段中,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刺激的竞速,观众感受到心血澎拜,然后现实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拍摄地巴音布鲁克并不适合汽车拉力赛,一开始只是一条正在修缮的道路,而《飞驰人生》的整个美术组对路面进行了全线的整修,以达到拉力赛道的行驶要求,才有了大家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惊险震撼的“魔鬼赛道”。

 

此外大体量的(赛车)视觉设计、道具设计、场景改造、空间设计,都在不停考验着整个美术组。

 

更多的精彩内容,听听王阔的详细分享。

美术指导王阔


王阔,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2004年开始从事电影美术工作,代表作(电影):《飞驰人生》《乘风破浪》《长城》《王朝的女人·杨贵妃》《金陵十三钗》等。2018年入选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美术设计领域。


影视工业网:在电影《飞驰人生》的中,美术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王阔:“飞驰人生”对于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的“人生“和后半部分的“飞驰”。前半段的人生不仅仅是主人公张驰自己的人生,也有我们每个人人生境遇的影子,所以这些场景要让大家有共鸣,要“入境”。后半部分的拉力赛尽管和大多数观众的生活和爱好少有交集,但却饱含每个人的自我超越,因此要“燃情”。这就是我从故事的文字信息上对美术的直观感受。


影视工业网:《乘风破浪》之后,这是和韩寒导演的第二次合作,这次在创作方式上有哪些不一样吗?


王阔:《乘风破浪》在创作之初就有非常完整的剧本,故事定位的环境也很明确——90年代的南方小镇。小镇内有怎样的环境,每个环境有怎样的故事情景,相对来讲比较具体。但《飞驰人生》有很大的不同,2017年年底,制片人于孟告诉我,导演的故事已经有眉目了,准备发给我先看一下,我打开发来的文件准备仔细阅读一番的时候发现只有三页纸,我把文档的页码条上下拉了几遍,反复确认后,确实只有三页纸的故事梗概,于是《飞驰人生》的美术创作就是从这三页纸的故事大纲开始起飞了。



影视工业网:那这个创作过程是如何开始的呢?比如张驰的家是如何设计的?


王阔:首先我就从大纲的一些故事情节来推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哪些故事情节可能会发生在这样的场景中。为了完成这些戏,场景要以什么样的气质呈现,或者一些戏发生在什么样场景中会更加的契合。这样的创作方式很特别,通过和导演、主创的反复沟通,场景的创作和剧本的创作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少了很多文字上的束缚,更放得开。

 

例如,影片中张驰的住处是什么样的环境,大纲里并没有描述。只是在读了大纲之后觉得张驰五年前的豪宅和五年后的住处应该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环境,前后有呼应,因此我们将豪宅选在了上海陆家嘴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重新陈设,窗外就是东方明珠和陆家嘴的摩天大楼。而天台的环境则选在浦江对岸的楼顶搭建。五年前和五年后,主人公生活的环境看到的同样都是上海最有标志性的天际线,但境遇已经明显不同。两个场景隔江相望,一个是陆家嘴的高档公寓,一个则是充满了市井烟火的天台。


 天台航拍花絮


影视工业网:天台竟然是实拍,如何让这个场景区别于生活呢?你们是如何改造的?


王阔:我们的天台选在黄浦江码头的一家老造纸厂的楼顶,视角非常的好,是张驰家的不二景地。这个天台很特别,分为两层,下面一层中间有一条廊子,第一次站在廊下,我当下的直观感受就是在两侧应该有两排搭建的简易房和准备搭建在上层的张驰家共同构建出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于是很快出了一版方案,导演在复景的时候也很喜欢这个场景,觉得这个场景可以充分的利用,就把张驰卖炒饭的环境也放在了这里。于是原设计的居民区,变成了市井商业区,就有了接下来“天马美食街”的设计。

造纸厂天台选景照片天台的首张概念图(廊子两侧是搭建的简易房)

天马美食街气氛图天马美食街空间布局图

天马美食街侧立面展开图


搭建张驰家的第二层天台稍微显得有点平,缺少视觉上的层次变化。所以我在第二层搭建张驰家的位置设计搭建了一个老式的水塔,来增加场景的层次变化和识别度。张驰家就设定为水塔下边一个原本不是住人的房间改建的,水塔的四根柱子落在房间内,打破了一般的出租屋方方正正的空间格局,配合水塔房原有的一些管道,从场景设计上很直观地就能感受到主人公人生起伏的落差。

张驰家外景气氛图

张驰初到水塔房电影实拍画面


张驰家内景是在摄影棚内搭建的,考虑到张驰父子五年来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要在这个环境上有所体现,对场景空间也做了功能性的划分,但都是在同一个房间内完成,这样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张驰父子的生活痕迹。为了保证场景的真实感,房间搭建的并不大,大概只有60平米左右,为了保证摄影机的机位不受影响,镜头能更加地自如,景两侧的景片采用了活片形式,墙面在拍摄现场可以随时移走和恢复,另一面4米多的窗子也可以全部移除,也为摄影提供丰富的拍摄角度。

张驰家内景气氛图张驰家内景平面图

张驰家内景电影实拍画面


影视工业网:影片开场的听证会看起来和一般的会场不太一样,是实景拍摄还是棚内搭建?


王阔:影片听证会的外景和安检都是在上海展览中心拍摄的,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兴建的“中苏友好大厦”,是一座苏联建筑风格非常浓郁的上海地标式建筑。但上海展览中心内部的空间格局是穿堂式的展厅结构,没有封闭的会场环境适合拍摄这场听证会的戏,于是,我们就在摄影棚里搭建了这样一个听证会场来接上海展览中心的外景。

听证会气氛图


场景的门、窗、立柱的造型风格,建筑的色彩、材料都遵循上海展览中心原有的设计语言,包括还在广东按照上海展览中心的吊灯和壁灯出了设计图定制了具有苏联特色的灯具。但空间格局上完全是美术创作,因为一般的听证会背景就是蓝色、红色的大背板或者条幅,下边是成排的听众,拍出来的画面,所有的人都会叠在一起,并不是特别地上镜。我们借鉴了国外一些议会的空间结构,增加了观众席的高低,这样拍出来观众不在一个平面上,以“U”字形围在主人公周围,形成很强的压迫感。

听证会立面图

听证会场景照片


影视工业网:影片中还有一个酒窖的场景,戏不多,但印象很深刻,能谈谈这个场景的设计吗?


王阔:这个场景也是影片的大纲中没有提到的,但从剧情考虑,偷了车壳,总得有个大家商量和改装车的地方。起初,导演说设计个仓库吧,尽管仓库的场景方案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设计,使其空间的布局比较特别,但大家仍然觉得和韩寒导演前两部戏的环境还是有所雷同,《后会无期》中车的出现就是在仓库里面,《乘风破浪》罗立修车也是在仓库。所以这次既然是拍摄华丽的上海,风格可以比之前更新颖,于是就设定了酒窖的环境,导演也在台词上做了修改,让酒窖的环境出现能合理一些。

修车仓库初稿方案气氛图

酒窖气氛图


但是具体在美术创作这个环境的时候,单纯的酒窖都是酒桶,陈设起来会显得呆板,于是就加进了很多老上海的家具,这些家具都是从古董店里租借而来。在光线上,地下酒窖都是点光源照明,较为单一,于是我和摄影指导商量在酒窖的顶端加置了一个大玻璃穹顶,这样通透的光线会增加场景的戏剧感。另外,导演不希望里面的柱子太多,我们就把支撑玻璃穹顶的四根柱子变成了悬垂的拱券,这样既减少了柱子、增加了中部的空间,也让结构变得更加合理。而且,为了丰富材质的变化,这场景的墙面采用了壁画的形式,也让空间显得深邃。这就是大家后来看到的搭建酒窖的方案。

酒窖剖面图

酒窖场景照片


虽然影片最后出于时长考虑,酒窖仅保留了一场戏,但还是在里面拍摄了李云迪老师钢琴伴奏的片尾曲MV《奉献》,也算是弥补了这个遗憾。


影视工业网: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往往能够交代很多故事中没有讲出的话,那这部电影中,会对一些人物的环境进行量身打造吗?


王阔:会。比如KTV,一般KTV这样的场景并不难找,尤其是在上海,我们在讨论剧本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大哥这个人物是由腾格尔老师饰演,大家也都很喜欢腾格尔老师的形象,也很佩服导演的眼力,这一定是一个不一样的大哥,不是脸谱化的,他对女友朱春娟一定有满满的爱,内心的感情一定很丰富,生活中的KTV很难能体现这样的效果。从拍摄的角度来看,现实中的KTV即便是很大的包间,沙发大多靠着后墙,空间上也不是很利于拍摄,并且我们还要在这个场景拍摄拉到赞助后赛车装备组装变身的特效镜头,也需要足够的自如的空间环境做支撑,所以我们还是在摄影棚搭建了这个KTV的场景。

KTV模型渲染图 KTV平面立面置景施工图


首先,在装修的材料和风格上略有一些怀旧的感觉,色彩上没有采用一般 KTV 很重的大理石颜色,而是用银红加草绿的配色去切合大哥这个人物,为了让红和绿的搭配不显得俗气,除了控制红绿的色相外,用原木色、茶色、金色这些比较中性的颜色在里面进行调和。一般 KTV 没有很大的舞台,但《乘风破浪》的时候我们选景时曾经去过张堰镇的一家 KTV,不仅地台板是可以震颤的,还有一个带钢管的舞台,虽然当时没有使用这个场景,但我还是对这个景念念不忘。这次我就把这个生活中的设计移植到了这场戏里,导演看后立刻就加了尹正老师跳钢管舞的戏,也让这段在 KTV 向大哥拉赞助的戏活了起来。

KTV场景剧照(沙发不再紧靠墙面,让机位变得更加丰富)

KTV场景剧照


影视工业网:这部戏的摄影棚置景量真的非常的大,还有哪些场景是在摄影棚内搭建的?


王阔:除去这些主要的场景,还有几个小的场景也是在棚内完成的,如张驰飙车被拘后的看守所走廊、接受采访的看守所会客室、大哥入狱后的审讯室、张驰参加电视节目求赞助掉进去的舞台底部,这几场景虽然时长很短,但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景拍摄,实景的色彩和光线的塑造上也很难掌控,为了不在这些小的场景上丢分,皆选择在摄影棚内搭景完成。

看守所会客室实拍画面

看守所审讯室实拍画面

演播厅底部实拍画面


影视工业网:相比搭景,你们是否更喜欢实景拍摄?电影中也有很多实景,这些实景地你们是如何选择的呢?


王阔:采用摄影棚搭景还是实景拍摄,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戏的需要而定。有时候也要考虑电影的整体影像风格。但在上海拍外景的困难和压力很大,有些地方人多,交通环境复杂不具备拍摄条件;有些地方场租费用高昂,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场景压根就不接待剧组……


这些因素考虑下来,其实可以拍摄的地方并不多,为了能达到在美术上审美统一的场景拍摄效果,我们还是和外联的老师一起优中选优,逐一攻克,拍摄了很多富有上海特色的场景,例如巨人网络集团总部的空中走廊、上海宝山宜家停车场、上海欢乐谷、南浔路的弄堂、天潼路、复兴西路和滇池路街道、苏州河沿岸、泖港镇的老街和餐馆、太浦河岸的林荫道、碳素片场《蒙面唱将》演播厅等等,有些场景还是首次出现在银幕上。


这些场景除了为我们的电影提供了符合剧情和美术需求的拍摄场地外,也很好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风貌,因此本片还获得了上海文化基金会的奖励。

首登银幕的上海巨人网络集团总部的空中走廊


由于《飞驰人生》是赛车题材的影片,上海天马赛车场、绍兴的浙江国际赛车场、上海大众333车队、上海亭林驾校也都无偿地为影片提供了拍摄场地,其中333车队的戏,就是在韩寒导演所在的上海大众333车队实地拍摄的,因为有这样的场地支持,我们也得以对拍摄条件并不理想的333车队进行了场景的改造。

 

首先333车队的大门没有门头,拍摄起来没有主体,我们为车队重新搭建了门头,并且对赛车维修车间进行了重新的装修。夜晚偷车架是影片的重场戏,但车队的堆放区看起来比较平淡,为了达到好的拍摄效果,我们对堆放区的集装箱进行了重新的堆放,搭建了堆放车架的雨棚,以提供画面拍摄的支点,并且和摄影指导一起商量了这场景怎样布置道具照明灯,能营造出这场戏的氛围。

333车队大门改造前

333车队大门改造后

333车队维修车间改造前

333车队维修车间改造后

333车队车壳堆放区改造前

333车队车壳堆放区改造效果图333车队车壳堆放区电影画面


影视工业网:那这部电影的道具量大吗?你们是如何完成设计的?


王阔:这部戏因为涉及的场景比较多,所以道具的设计量也特别大,大到车辆的改装,小到各种单据、文件,都需要按照场景列好陈设道具单和戏用道具单,按照拍摄和加工的时间、周期逐一完成。尽管有些道具在镜头里面只是一闪而过,也没有特写,但它也是画面的一部分,在色彩和设计上我们也要考虑到与画面的和谐和上镜。

 

很多道具的设计和生活也密切相关,例如张驰的炒饭车,韩寒导演带我们去了松江庙前街的午夜大排档,他是这里的常客。他喜欢这种氛围和炒饭摊档的感觉,每个摊档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很有感染力,一个寂静的普通路口,到了午夜12点,因为这些摊档的出现充满了无限生机。其中一个摊档有三个锅灶,摊主手翻腾着来回炒,俨然民间高手。


我们回来就以这些摊档为基础进行了炒饭车的设计,后来为了追求质感,张驰炒饭车上的很多锅碗瓢盆都是道具买了新的或者同这家庙前街的摊档换他们使用过的,因为这种生活的烟火感,没有时间的积淀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出来。

松江庙前街的午夜摊档

张驰炒饭车设计方案


因为每一款的设计都很有特色,韩寒导演就把这几款设计图发到主创群里,大家投票选出了最终的方案。这款油电混合、三锅灶组合的炒饭车在道具组的能工巧匠们的手下实施了出来。

《飞驰人生》海报


当然像这样的道具设计还很多,比如我们美术组的同事也会参与一些道具完成,张驰家张飞画的很多儿童画一部分来自一位美术组同事家的孩子,一部分是美术组的同事模拟四、五岁小孩手笔创作的。

美术组的周雯婷创作的以天台水塔为背景的父子合影


影视工业网:刚刚提到了赛车,能讲一讲和赛车相关的设计吗?电影中的车很多,你们如何做到令这些车有较高的识别度?


王阔:赛车是这部戏最吸睛的点,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赛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道具,这些赛车就是戏里的人物,就是角色本身。因此任何一辆赛车投入的设计精力绝不亚于一个场景。绝大多数的观众其实对赛车运动还是比较陌生的,戏里正面出现的车队有9支,如果9支车队同时出现在一条赛道,加之镜头切得又比较快,如果辨识度不强,观众很难分辨出到底是哪一支车队。


因此一定要为每个车队打造不同的“造型”,且风格要拉得开才能让观众达到直观的观赏效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剧情和镜头上,而不是一直在猜测这是哪支车队。

赛车拍摄花絮


最开始参考了 WRC 赛事的一些车队的涂装设计作为设计方向,但很快,我们发现很多 WRC 车队的设计也过于花哨,跑起来辨识度还是不强烈。因此在新一轮的设计之初,我们很快定下了几个车队的主体配色和视觉风格。


比如林臻东是新一代的车王,他的车队就是红和银的设计搭配,看起来有年轻感,放弃了传统的“闪电”式的装饰条纹,而是采用更具时尚气息的拼贴式。


张驰的车是主角车,为了能在所有的车队中显得突出,他的车以白色为主,只有很简单的 LOGO和字体。但越是简单越难做,从“朱春娟”号到后来的 POLO 字体排列,张驰车的涂装前后设计了80多稿。


高花阳的2号赛车从来没有跑完过比赛,还遇到了羊群,有点滑稽,他的赛车我们采用了斯柯达的绿色配上了斑马条纹的设计……总之每辆车都有不同的主题色彩和设计风格,这样观众就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屏幕上出现的是哪一支车队。

 

赛车的涂装离不开赞助商的品牌 LOGO,为了避免简单粗暴,贴膏药式加 LOGO 的方式,剧组商务组多次与赞助商沟通,说服了大众没有采用原来的 POLO 类黑体的字体,同意我们采用更有动感的手写字体,江小白也放弃了蓝色主题色的底色,来配合7号车橙色主题的设计,也感谢赞助商们的理解和支持,让赛车的整体设计感更强。

部分车队赛车涂装设计


设计方向得到导演的认可后,我们很快和造型指导王宝仪老师沟通,从车辆涂装到赛服造型,再到每支车队的帐篷、维修工具等等,每支车队都有一套完整的自成一套的 VI(视觉识别系统) 设计。这个设计量相当大,我们还邀请了设计师聂慧征老师和设计师窦誉笙老师的 MEAT 视觉设计工作室和我们一同来完成赛车的涂装设计和车队视觉形象设计。

 

既然是赛车题材的影片,相关的赛事车辆和辅助车辆设计量也很大,全剧出镜的车辆包括警用车辆、社会车辆有200多辆,需要美术组对外观进行改造和设计的也有80辆之多。赛车硬件上性能的改装主要是由上海大众333车队完成的,后来因为改装量实在太大,部分赛车由深圳的斯巴鲁车队进行改装。


但一些特种道具车辆,例如林臻东的维修车,则由道具组按照美术设计图改装完成。林臻东维修车的机械部分在武汉城郊的一家重型车辆改装厂完成,为了第一时间解决改装出现的问题,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道具师周伟老师和美术组的顾家卿先后5次冒着高温到武汉郊外的改装车间和师傅交流沟通改装方案。

林臻东车队6.2米维修车设计图

林臻东车队12米维修车设计图

林臻东车队奔驰乌尼莫克全地形房车涂装设计

林臻东车队奔驰 MAN 越野房车涂装设计

林臻东车队维修车拍摄花絮

张驰1246 gogogo 运输车设计图

张驰1246 gogogo 运输车拍摄花絮


影视工业网:谈谈维修区的设计

维修区设计概念图


王阔:维修区本来是戏中的一个主要场景,因为最早的剧本中,拉力赛的篇幅很大,分为初赛和决赛,而且每场比赛还分为很多赛站,很多拉力赛的文戏都是在维修区完成的,维修区所在地和拉力赛所在地一致。但考虑到维修区戏量大,又需要改景,又有大量的群众演员,考虑操作方便我们并没有在新疆搭建,而是在上海的一块空地搭建,四周围上绿布做场景的延伸和新疆外景的合成。


为了减少特效量,我们把维修区的平面设计为一个“回”字形,从设计上有一种向心感,车队和车手之间在赛道上是对手,而在比赛结束后他们也都是很好的朋友。从技术上看,这样的场景置身其中,中部是拉力赛赛事的公共区域,有医疗、转播、餐饮、赛事、大屏幕等功能性分布,四周则被各个车队的维修帐篷围合起来,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搭建场地周边环境的穿帮问题。

拉力赛决赛维修区空间分布图


由于维修区的戏很多都是大场面的群戏,场地空间大,调度也很复杂,美术组还制作了维修区的沙盘模型,这样主创人员可以在沙盘上进行一些戏的调度预演,商量拍摄方案,以保证现场拍摄的顺利进行。

拉力赛决赛维修区场景模型


每支车队维修帐篷的设计和每支车队的主题色与设计风格一致,车队的分布也就一目了然。

拉力赛决赛维修区场景全貌

拉力赛决赛维修区中央赛事区场景图片

林臻东维修区帐篷设计图

林臻东维修区帐篷现场陈设图片

维修区删除的部分场次气氛图


影视工业网:赛车戏的部分非常燃,为什么会选择在新疆拍摄呢?电影最后拉力赛的赛道是如何设计和实施的?


王阔:这是一部关于赛车的影片,赛道的选择是整个拉力赛拍摄成败的关键。我们花了两个月勘景,在新疆之前,我们去过许多举办中国 CRC 拉力锦标赛的举办地,比如浙江龙游和甘肃张掖的拉力赛道,虽然这些赛道能够满足拉力赛的比赛需要,但相比之下电影感还是有很大的欠缺。

 

在拍摄《乘风破浪》的时候导演就经常会提起他特别喜欢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些赛道的感觉。但回到现实,在中国很难找到这样的地方,尤其是拉力赛需要的砂石路,即便是我国较为偏远的地区,想要找出长度、路况、地势地貌、气候、植被、自然色彩都合适的砂石路基本不可能。去年我有一部戏的筹备是在新疆,当时看了很多新疆的自然场景,虽然不是看路,但我觉得这样的路只能在新疆找到,而且新疆也一定会有。

电影《飞驰人生》剧照


就这样我、执行制片人徐征、摄影指导白玉侠、美术师吕洪涛、剪辑师刘玺就在新疆的向导张永强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为期半个多月,行程近12000多公里的新疆堪景之路,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经奎屯向西抵达赛里木湖,再经由独库公路抵达南疆的阿克苏地区,然后折回到奇台县,最后返回乌鲁木齐。最终选定了巴音布鲁克、奎屯独山子大峡谷、特克斯的琼库什台三站作为拍摄拉力赛的主要外景地。并在赛里木湖的果子沟大桥和那拉提机场拍摄了林臻东车队行进和张驰赛飞机的戏份。

2018年4月堪景小队行驶在巴音布鲁克开都河冰雪初融的河谷


在新疆最难忘的场景是两条路,其中一条是巴音布鲁克的魔鬼赛道。

 

选定的魔鬼赛道距离巴音布鲁克镇驻地大概单程3个半小时的车程,每天的拍摄至少有7个小时是在路上。其实一般电影的选景,像这样的在路上耗时的场景即便是再好也会放弃,况且要抵达这条赛道要翻越到达坂的顶端,最高点海拔3000米以上,昼夜温差很大,无论是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赛车的性能都是很大的挑战,并且会面临计划超期、拍摄难度加大的问题。其实有几次大家也在讨论是不是可以找地方替代,可是当大家站在魔鬼赛道的顶端,俯视赛道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因为就是这里,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替代,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要拍。

 

制片组为大家的行程和拍摄安全提供了各种能够想到的保障,救援直升机随时待命,一些工作人员搭建了帐篷住在了山顶。我们在当地雇了施工人员对雪山融水和雨水冲毁的路面进行了全线的整修,以达到拉力赛道的行驶要求。于是就有了大家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惊险震撼的魔鬼赛道。

巴音布鲁克魔鬼赛道

以魔鬼赛道为设计元素设计的拉力赛决赛奖杯效果图


另一条则是赛道终点段的悬崖弯道,在中国确实并不具备这样的悬崖砂石路可以开拉力赛车,根据导演提供的技术要求,这段路直道冲刺的长度至少要超过1000米,拉力赛车的速度才能起得来,我们将这场景的目标锁定在了奎屯的独山子大峡谷,第一有了峡谷的基础比较便于合成悬崖和大海,这是非常有利的地貌基础。第二峡谷顶端地势平缓,便于修路,而且从悬崖的断面到公路的直线距离超过了1000米,符合我们用地的需求。

 

根据这个地块我们很快设计了方案——既然是海边,为了增加画面的支点,便增加了灯塔的设计。方案完成后,我们在上海的一座废弃工厂的空地把这个弯道1:1放线,这样主创人员在上海能先讨论好灯塔湾的弧度和弯度,确定好赛车冲出赛道护栏的角度和位置。到了新疆为了不破坏当地的生态,我们选择了一条窄窄的牧道作为基础,修建我们的拉力赛道,再实地确认弯道距离悬崖的距离,并且根据景地的情况,对设计图做了镜向的修改,因为这样赛车的动作会更切合奎屯独山子大峡谷的走势。

韩寒导演阐述赛道终点拍摄方案时画的终点赛道构想

拉力赛终点灯塔弯设计方案

拉力赛终点领奖台、收车台、终点龙门架设计图

独山子大峡谷选景时牧民的牧道

实地确定飞出悬崖点的位置

置景组修建灯塔弯道花絮

影片实拍画面


电影上映以后,很多观众都有个疑问,有的朋友也发信息问我,张驰坠崖后结局到底如何?对我来说,当在设计这个场景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决赛定为了巴音布鲁克赛站,在这个地处新疆中部,全世界离海最远的地方又怎么会有海呢?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电影,就是我们的飞驰人生。

拉力赛终点悬崖气氛图

电影《飞驰人生》美术组合影

左起:孙颖、蒋婷棪、周雯婷、吕洪涛、骆河伸、王阔、孙博文、吴伯林(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认证会员)、李祥、顾家卿、韩强、董一民、王韵齐


想要联络王阔或进行更多合作,下载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即刻与他全方位互动(还有更多幕后英雄值得看见)。

认领作品添加微信:cinehello

商务合作:17710233405 

本文为作者 皮皮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7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