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公开课视频]何清:用光叙事
2012-12-10 11:48
[影视制作公开课]何清老师的课程内容上线了,用光叙事,没有到场的朋友们可以在此观看:
[flash]http://www.tudou.com/v/AVMmgyFiXWs/&rpid=3041014&resourceId=3041014_04_05_99/v.swf[/flash]
感谢清华大学影视欣赏与评论协会,各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现场文字实录
在拿到一部影片的时候,除了总体设计,还要对影片有造型手段,有四大造型手段,大家可能从书本上、讲座上听了很多了关于这四大造型手段,但是你会不会灵活运用,这是关键。一个片子的基本组的镜头,从50,85,到50,85,135,从50镜头下面广一点的就是焦距是35,28,25的,甚至更广的18,超广角的有9,再就是鱼眼镜头,再超长焦的,250度,还有500,这镜头的基本组,所谓的一大造型手段,光学镜头,你是不是会灵活运用,它是冷冰冰地躺在你摄影师边上,你会不会让它具有你创作的思路和灵感在里头,让它灵动的血肉关系,而不是让一个冷冰冰的机械的光学的东西放在那,你要赋予它一些创作上的因素。还有运动,要根据剧情,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快节奏的,你该运动快,你色彩怎么表现?这些造型手段,你会不会综合加以使用,在什么情况下,我用一种就合适了,是不是在特别激烈的或者重场戏的情况下,我把它叠加起来,把这些手段叠加的运用,那它就不是1+1=2的事,它就是1+1=无穷大,它会影响到观众,使观众有共鸣,除了演员的表演,除了剧情,你会不会用你的造型手段塑造人物,刻画人物内心呢。
从照明角度分析《末代皇帝》的片头
《末代皇帝》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做电影的,对斯特拉罗的影片非常熟悉了,可能也看了不少分析文章,听了不少讲座。但是我今天,想把他的片头部分从照明角度,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图1)
我单从《末代皇帝》的片头来给大家简单的展开一下,整个影片中摄影的思路。我们看《末代皇帝》一开场,这些战犯被拉到火车站准备往监狱里送,溥仪在里头,所谓的用光线去造型,用不同焦距去造型,其中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要强调一个画面的空间感,烘托一个画面的整体气氛,一场戏的整体气氛。我们看《末代皇帝》的总体设计就是,监狱里头,时空不同,监狱里那个时间和空间,它的影调,它的光比比较大,影调是偏冷的,是溥仪在监狱里的感受。那么他在童年小时候,慈禧归天去世,他继位以后,他的总体设计光比不是太大,但是总隐在一个阴影里头,垂帘听政嘛,老是有人给他出主意,他做不了主,从4岁登基老是生活在一个阴影里面,一个压抑的气氛里头,比较暗,光比比较大。当他受了日本人的影响,跑到天津以后,他好像成人了,要做主了,他接受西方文化那一段,我们回忆一下,整个比较明朗,他一下开朗起来了,又是唱歌又是参加酒会,但是他从小孩过度到青年的时候,基本上摆脱了小孩时的阴影。所有的人物都处理成直射光比较多,光比比较大,人物都见了光了,他总体设计是这样的。但是他细节的处理,我们看斯特拉罗,他车站的这场戏,皇宫的现实空间和过去他的调子,色调整个是脱开的,一个冷一个暖。我们看这个画面,大家涌进了破车站里,这是一个实景拍摄,所谓的实景的概念就是大家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一个环境,虽然这个车站已经老旧得不能用了,但是拍的时候,把它改造修复,里面的各种气氛和墙壁都处理过。它就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环境,包括我们平时的教室,家居,夜总会,都是实景。
实景空间的塑造,首先我们看这个环境,摄影师要拍这场戏了,他首先要考虑镜头的角度,要找这么一个空间,找这么一个场景,我要用什么焦距的镜头,这就牵扯到光学镜头的使用。拍这么一个环境,我可以把机器退远,用一个50的镜头,就是常规的镜头,咱们的视角,人的肉眼的一个常规视角,基本上都是50mm,不管是水平开角,还是垂直开角,都接近于人们的肉眼,这是50镜头,当然现在,国际标准提出来,光学镜头最接近于人眼的是40mm的,那是现在新的提法,但是我们从这个具体画面来看,如果我们退到后景,拉远一点,把这个环境拍下来也一样。也能照样出现这些人的表演,这些气氛。但是我们看,为了强调空间感,摄影师知道了机器的角度,首先要做一个画面的时候,因为一场戏再复杂,再有多少个调度,摄影师还是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去拍,首先,机位要放在哪儿,把机位固定以后,我要用多少毫米的镜头,用镜头卡好画面以后,摄影师就要去安排怎么布光,光效在这个环境里头,美术、道具把环境都给你收拾好了,包括这些气氛的烟点,都给你做好了,有时候也是摄影师的安排。因为在东北的这个环境里头,冰天雪地,在这样的一个空荡车站里头,人要取暖,要有许多的炉灶和火点,我怎么去把这个空间表现的这么到位呢?一个是镜头,我首先要用一个镜头,广一点的镜头,35镜头或者24、25镜头。一个广角镜头,它可以强调一个空间感,比你一个正常的常规的视角去看,他会把空间感增大,因为广角镜头的透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给你交代的,比长焦镜头或者标准镜头交代的好,这是一个强调空间的因素。还有这个场面的大批战俘,你要交代这么一个场面,你用广角以后,你怎么去塑造这些空间感,首先要打灯。
我在给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上课的时候,那时候还是胶片,因为我讲这组画面是跟他们将来的作业有关系。就是说在一个实景的环境空间,不管是学生作业选在哪了,拍日景的时候,拍胶片首先要定光圈,你得学会定光圈的方法,实景我就教给他们,你根据胶片的性能的技术特性曲线,你就要先选择最亮的地方,拿测光表去量,当然现在数字是不用去量,在监视器上把窗户收到合适,我如果不管这个最亮的地方,它的光线就进来了,我说我就要用2,那么整个画面,这个是把外面都封住了,不要看到外面的一些东西,很有可能是现代的东西,它给加工以后,外面挡住纸,加上纸,一个是这个气氛很压抑,这些战犯啊,与外界没有什么交流,与外界是隔阂的,那么他所有的地方都堵上了,看不见外面的那些车水马龙啊,山啊,水啊,什么都没有。
胶片时代的功底
我们以前做胶片,拍胶片的时候,当然现在已经不用胶片了,但是用胶片的这种扎实的功夫在,就是我们以前拿到胶片以后,不管你是灯光片还是日光片,学生要去根据胶片的(柯达公司推荐的)额定感光度,比如说是灯光片,微500T,学生就要拿着这个500T,从500T上撕下2到3尺的胶片包好,送到洗印厂做成一个光契,所谓的光契,就是从亮到暗有很多级的一个曝光条,有一个毛玻璃在上面。做完以后,洗印厂根据他的洗印条件,比如药水的温度,控制的时间,还有国内洗印的水质,曝光之后,去量每一个底片,在坐标纸上画出点来,从最亮到最暗,画出一个曲线来,根据曲线,根据公式,要计算出来一个推荐的感光度,因为国内的洗印和伊斯曼公司的洗印条件是有误差的,所以要根据国内洗印厂的洗印条件做出曲线,算出推荐的感光度,这个推荐感光度是洗印厂推荐给你的。这之后学生还要去做生产试验,根据推荐感光度,比如说500度,柯达公司的额定感光度是500,而洗印厂根据它的条件很可能是400,差了三分之一,在胶片的时候,连三分之一大的光圈你都要扣死了,跟现在数字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数字机的曲线和胶片的曲线是相似的,洗印厂给出推荐感光度之后,学生还要去做实用感光度的测试,他就要根据洗印厂推荐的,比如是400度,学生就要根据这个400度,去做这个实用感光度测验,根据400度定一个中级感光点上下一打,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去测,最后根据这个实用感光度,因为有镜头的差异,因为曝光表的差异,有现场布光的差异,最后要放到荧幕上去看,那么有配光员和鉴定员同时与摄影师一起去看,看这个放出的荧幕效果,到底哪个是符合的,它有一个标准。用肉眼去看,大家肯定知道曝光点这个概念,是打一个散光过来,去拍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差去拍,最后在荧幕上看,哪一个人脸的肤色、质感是最好的,旁边同时还有18%的灰板,鉴定员去量这个灰板,比如标准是1,我400度拍了一条,320差了三分之一拍了一条,250差了三分之一拍了一条,完了,上面是500度拍了一条,640拍了一条,800拍了一条,最后这个拍出来的画面要选择,这个灰板哪个最接近于1,很可能不是400度,很可能又降了,根据你所有的测光表、镜头的误差等,很可能最后也许到了320,那么这个320就是基准的,以后所有的几千本胶片都用基准是320,最后发到学生手里头,他要有日光片,灯光片,灯光片有500度,这个日光片有250T,50D,灯光片还有125T。
所有摄影师手里的胶片都要这么测试一遍,最后定到生产实用感光度,同时试完实用感光度之后,这个过程,你还试了每一个镜头,摄影师用肉眼去对焦点,拉皮尺和这个助理去拉皮尺是不是相符的,我拍人是4米,摄影师在远处对是4米,那么助理去拉一个焦点是不是4米,每一个镜头都这么做,为什么?在拍戏的时候,演员的调度是很多点,从A点到B点,从起幅到落幅,从近景到特写,又从特写走远,你即使再跟着,给那个中景,又走到近景,所有的焦点,都是摄影助理在给你拉,标准的机器镜头,肉眼对着的,和助理拉的是相符的,一丝不差的,那么如果说你对的和拉的焦点有问题,不符合,那摄影机要去整位,就是说将来你拍的时候,有的时候对一下焦点,就这么跟着拍了,但是你的助理给你拉的时候,两个人是打架的,这就会造成拍的样片,尤其是第一批样片很可能就出问题。
那么一旦你技术上出现误差,在一个正规的摄制组是不允许的,这是生产,不是说你拍着玩,拍一个微电影,小屏幕看不到,你放到大荧幕上,什么都看清楚了,这个是摄影师在技术上要严格要求的。一个是胶片的感光度要测好,一个是镜头是不是有问题,还有一个是你拍完以后,机器会不会有问题,有屏闪吗?或者是有划道吗?以前胶片是会有划道的,这是在你正式拍片之前都是要做好的。这种技术要求,虽然胶片和数字机不一样了,以前胶片拍出来的试验片都要放在荧幕上看,但是大家想想,镜头,所有的电影镜头,都是要配合数字机的,只是一个是化学的感光材料,一个是电子的,就这么点差别,所有的技术规范要求是一样的,所以在做数字的时候,也要进行试验,多拍,多做光比,多拉焦点,最后,要到大屏幕上去看。我们经常看到微电影的片子,那么小的画面还在虚,那你想想,要是放大屏幕,就得让你卷铺盖回家了。
所以在技术的各个环节里,你要求完了,把生产试验做完以后,摄影师还要做特殊效果的试验,比如大家以前看的那个《出租汽车司机》,80年代还是70年代的片子,大批的镜头都是街上的自然光,路灯,霓虹灯,车里的小灯,那是低照度的,很多的几百个镜头都是低照度的,以前是在使用胶片的时候,500D肯定是不够的,人坐在里头开车,就靠街道上的自然光,非常真实非常漂亮,500度的片子你直接去拍,不做实验,你拍完全是黑的,那么摄影师要做特殊效果气氛实验,比如说篝火实验,很多戏都要试一试,光比要做多少合适,我的最后的感光需要多少灯合适,我刚才说的那个《出租汽车司机》摄影师在拍之前做了很多胶片的实验,当然不像现在用的数字机这么方便,他要把那个胶片正常的洗印时间延长到10s,让那个洗印厂给我洗一下,延20s给我洗一下,延30s给我洗一下,延一倍给我洗一下,完了放到荧幕上看,是不是一倍就出现了灰雾,不能用,是不是延长20s,灰雾又可控,又可以忍受,所有的低密度又出来了,脸上的那些小光,车灯的灯,街道上的那些远景都出来了,低密度都出来了,他就最后定下来了。
一旦拍到低照度街道的片子的时候,所有的样片就给我写上延长20s冲洗,这些实验都是要做的,大家在拍数字机的时候,也要首先在技术上要站得住脚,要扎实。这些东西都要试,试完以后,技术上,有保证,艺术创作才能得心应手。别说,我什么都没谱就去拍了,想法再好,拍出来的都是黑的,这灰雾度起来了,没有用。所以摄影系有一句话,老一辈传统留下来的话“重技术基础,树艺术新风”,很有道理。以前摄影系的老教授们,从技术的老师到艺术的老师,都有很好的功底,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优良的传统,摄影系的孙老师,杨老师,于老师等。都是从美国纽约学回来的,到电影学院当教授,后来把他们都给撸下去了,但是他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校训,系训。这些都很关键,技术基础是保证你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就说到所有技术试验的环节,包括数字机,你都要做,之后才能进入到创作,就跟一个画画的,搞美术的,你想搞创作,想搞色彩创作,是不是得先把铅笔画好,是不是得先把素描画好。素描光画像还不行,还得画生动了,把人物画生动了以后,才能去想你的主题创作,才能把你生动的人物往你的创作里放。实际上,电影的布光,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段,你要把它掌握了,才能说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所以要重视技术基础。
对光学镜头要有一个了解,不只是技术性能,还要知道它在创作上所起的作用,我们看一个画面要强调空间感,从最基本的画面来说,用稍微广一点的镜头,这种现实主义的历史题材的片子,现代影片,不可能像科幻片,我要用广角,我偏用个鱼眼,我要用个特写,我甚至把瞳孔拍出来。
实际操作 活用附件
我们现在看这种有着厚实的历史题材的片子,不能像我们拍电视新闻、电视剧,一个变焦距镜头捅到底了,该近的,我一下子推上去,该远的我一下子拉回来。该亮的,我一个平光上去,我们看它处理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的时候,除了用了广角镜头,带了后面的窗户,那个时候用胶片,我们就要用测光表去量它那个窗户的亮度。比如窗户,一量,曝光表上是16的光圈,因为那个曝光表把它的亮度反映到曝光表的刻度上时,是光圈,不是一个亮度值而是一个光圈值,它的亮度是16 ,那么我们就把他那个亮度值放在曝光点上面三档,压抑一点放在两档,明朗一点放在三档半,假设它是16,下来三档的话是16、11、8、5.6,那么一个实景的光圈就确定了,实景的胶片的光圈的确定,是要根据你的门窗外面的环境最亮点,尤其是门窗面积大的时候,要来确定它,确定完光圈以后,需要在上面,画外,模拟窗户的光线,打几个灯,比如5000的灯,逆着光,如果面积不够的话,5000灯,在这个位置,在这个位置把它打匀,打逆光下来,如果亮,加上片子,因为这个拍电影的时候,有很多的附件和消耗品,耗材,它那个所谓的挡光的,有很多的不同的薄厚的纸,薄纸,光打上去以后呢,尤其是纱,纱打上去,减弱了亮度,也减弱了光纸的硬度这是一种。也有很多很薄的磨砂纸,硫酸纸,我们所谓的,还有些布,3032,3031,这些不同薄厚的纸加上去,控制它的软硬程度。
“三分打光,七分挡光”
你不能说我一个贼光下来,一个灯,不进行任何的遮挡取舍,那都是很粗糙的,要根据它自然的,模拟的窗外的逆光,又是挡着的窗户,它的光效就应该有分寸,不能说有逆光出效果,我不管他,反正逆光出来了好看,效果出来了,托出了空间感,我们所说强调了空间感,但是还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客观地去遮挡。我上面挂两个灯,挡点薄片子,挡点薄纱,那么我看强调空间感的线条透视线往后,有明暗的对比,前景都是暗的,基本上不打什么辅光,远处是亮的,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影调空间,这些逆光在人身上,我们看这些火点,这些炉子,这些烤火的地方,它也加了光,因为如果不加光,它可能就是很灰的地方,这个地方比较亮,是符合自然正常环境的感受的,加一个2000的小灯,再挡一些纱加一些薄片子,上下左右用遮飞把它挡住,不能让它乱漫射,我们在布光的时候有一句行话就是:三分打光,七分挡光。所谓挡光,一方面,有各种纱,各种薄厚的纸,各种薄厚的布,有黑漆板,有黑布,去遮挡出来,去做光效,才能有所谓的照明的技巧和光效,我戳一个灯,放在那里,噗一下全亮了,完了之后那里又放一个灯,不进行任何的加工和处理,所有的地方灯全亮,互相一漫射,所谓的光线污染就出来了。你想打出一个效果来,全给你提亮了。你想看一个火苗的感觉,你想看一个烛光的感觉,没有了,因为你所有的灯都把它给抢掉了,所有的环境互相一冲,全亮了,所以说,三分打光,灯往那一放,七分去遮挡,遮挡的技巧,这个薄片子,3032放在靠近灯的时候,它是什么效果呢?光会变得硬一些,离灯越远光质会越虚一些,会柔一些,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图2)
我们看这些效果,强调空间的感觉,镜头的透视广一点,一个是光影的勾勒。有暗有亮,纵深的,这都是一个摄影师要做到的,首先要知道机位,镜头的焦距,完了你再去布光,去安排环境里你需要的,在现场,摄影师的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他需要跟各个部门去沟通。
我们单从这一个画面中来看,人物怎么走,前景走几个,前后错落走几个,都是要去安排的。这个灯怎么打,亮度强了得减,亮度弱了还得加,得跟照明部门的合作,群众演员和副导演的合作,放烟浓度的大小,要和现场的烟火去合作,所以一个照明师,一个好的摄影师,要有和各个部门很好的合作关系,在摄制组的合作关系,是一个人际的合作关系,这对你的画面影响非常大,一呼百应,哪个位置不对,马上去通知各个部门,他都会给你做,但是一个脾气很大的、很敏感的摄影师,他在任何一个摄制组里都不会受欢迎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英国的电影学院写在教材里的。根据这么多年我合作拍的一些片子,我也有很深的感受,对这句话有很深的理解,说的很对。(图3)
那我们看这个放烟,一个是通过镜头增加了空间,放烟增加了空间。有的时候我们去洒水,这个夜景,带有霓虹灯的街道,带有路灯的街道,好的摄影师在这些细节上都有要求的。摄影师,所谓的专业摄影师,要对他的画面负责,所谓负责,每一个细部都不能放过,说你这也差不多,那也差不多,你说太麻烦了,你给我拍吧,完了之后你说别弄了。你说这个东西你这漏一点,那漏一点,将来看你的东西就是粗糙的,摄影师除了整体有设想以后,所有的目标的工作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你要是差不多的东西太多了,那么所有的影片出来,每一个镜头累积起来,就是差太多,就是太一般的摄影师。
你像斯特拉罗这些摄影师,虽然他们不掌机,做为摄影指导,他们每一个画面都不放过,每一个画面对这几大造型手段,他们都有所考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他们绝对不会一个镜头捅到底,一个光效亮了就行了,他们都会对剧情有所考虑,对人物有所考虑。像这个烟放的多大,你这个广角镜头就要放的浓一点,这都是我们的经验。你长焦镜头,烟放的差不多就可以拍了,广角镜头在放烟的情况下,因为《末代皇帝》,大量的放烟,在故宫里头,在搭的各种棚里,不管什么大的景都放烟。放烟是增加了空气透视,是增加了空间感,你拍一个片子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有空间感,不能说是一片平,全贴一块了。首先要有造型,所谓造型就是要有立体感,人物造型要有立体感,环境造型要有空间感,这是起码应该达到的。这就需要靠手段来运用。除了那几个手段以外,我们放烟的情况是跟镜头和光位有关系的,逆光,放的烟就明显,顺光,再怎么放烟也出不来,费多大劲它也是灰的。这种空间感是跟光位有关系的。(图4)
你像这个画面,也不是说直接进来一个灯就完事了,是分光区、分区域的,这个烟点,不能为了好看,全用逆光。是根据光区的位置,有明有暗,远处,从画外,从窗外打一个光区出来,它有亮的一组人,有暗的剪影。墙面上,从窗外打一个灯,衬着这些黑的剪影,有黑有亮,而不是全都亮,非常有味道。而主要的演员,这个老太监,发现了溥仪后,从远处走过来,演员还要有塑型光。往往我们拍实景的时候,用自然光,什么样就什么样,这更自然,这是自然主义的,看着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在这些环境里头,都需要有这些塑造空间和人物的光线,都需要人物去做光,这个老太监从远处走来,有明有暗,不是说我打了光环境有了,就让他走吧,好的摄影师绝对不会这么做,他会根据空间的环境的光源方向去做光,从远处走来,先暗再亮,完了再暗再亮,然后再出画,出画时又暗了,这种明暗关系作为专业的摄影师,都要把它强调出来。
这些区域都是藏了灯去打的,要打一个合适的光区,人物环境要有光,环境的光要有很精细的明暗对比,有亮有暗,有全暗的,要有取有舍,有加减法,不能全是加的,哗的全亮了,就没有味道了,就没有立体感了。有的摄影师,根据不同风格的影片,有的时候是在无光源的情况下,做淡淡的月光,做假定光,他也要做出立体面来,也不是一个散着光的影子,飘过去就完了,也要是一个扎扎实实的人在走动。(图5)
这是溥仪进到一个小房间里,像是卫生间,带洗手盆的这么一个环境,他准备自杀,那我们看看它的光效,就有些人为的夸张和写意性的东西,意思在里面,他是很陡的一个光从窗外进来。要有这种想法,你说我把这个窗外的灯,一般的摄影师对剧本不去做功课,对人物不考虑,对剧情不去设想,这些细小的东西,一个好的摄影师全是用细节积累起来的,整体到局部,用局部去影响整体。我们看这小房间里,作为这个不太注意画面的人,如果说是在影院里头,看剧情实际上很多打动人的地方都是细节,引起共鸣的地方,都是摄影师和导演在细节上配合非常吻合,还有演员。我们从最简单的这么一个环境看,它打破了平衡的观念,一个大光斑,打破了一般光的舒服平滑的感觉,它又陡又直又亮,曝毛了,因为这个人在这里已经快崩溃了,他准备押到监狱之前就自杀。实际上,当摄影师有这种考虑之后,实施起来完全是技术性的,在窗外我支一个6K的,拿几个高台一拼,透过窗户,给一个硬光,这个硬光,我可以靠窗户近一点让影子虚一点,也可以把高台往远拉一点,那么这些窗户棱就实一点,但是这种光效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太多修饰,正好符合这场戏的气氛。(图6)
这是溥仪的弟弟溥杰,在人群中,这老太监发现不对,溥杰又来送饭,送饭走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图6),也不是一般拍片那样,给一个亮的环境结构,门窗都拍出来行了,我们看它是明暗明暗明暗,也是遵循着一个空间感的规律来走,中间放上烟,打上光,你看墙壁上的亮面,反射角的漆面,是吧,都是用灯去做出来的,在自然环境中,天光绝对不会有这些特点,有可能有些微弱的,拍是拍不出来的。我们用灯把它强调出来,外面加一个4K,拉远一点,上下一遮挡,不要让他影响地面太多,遮挡的暗一点,镜头都有遮飞,遮一下下面,虚虚的暗一点,遮飞够不着的地方,还需要黑漆板去把它挡上,挡上就是下面有分寸的亮区,墙面上有效果,这些东西都是有控制的,这些光区是和人物造型有关系的,因为人物在这些空间里走,明暗变化是有感觉的。说到底,你用灯去造型去塑造人物去表现气氛,光线造型手段,是一个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系有个老师叫赵非,他拍过张艺谋的《大红灯笼》,拍完以后被好莱坞的导演看上了,非常喜欢这种风格,伍迪.艾伦就把他请到好莱坞去,连续拍了三部片子,喜欢他用光的风格和色调,那种沉稳的造型感觉。我们聊天他跟我说的,第一部戏太难了,他在那个地方一开始就觉得特没劲,找不着自我,为什么呢,伍迪.艾伦拍的那个片子,所有的分镜头都有,又请了故事版的绘画师,把镜头全画好了,镜头的运动也干预,从哪到哪,甚至故事版的美术都把前景画在什么位置了,包括枪啊,刀啊,在前景的哪个位置,大小,演员的位置,甚至远景的群众演员,车马的位置,都给你画上了。到了现场就根据那个去摆,他说,这是让我来干嘛来了,我就没事干,全听你的。最后呢,他终于找到了位置,摄影师最后找到的位置就是管光啊!我就感觉有事干了,去把光布好,把光量好,他是做摄影指导,也不掌机器的。他也同意我说的光是很重要的,他说你这个我太有感受了。
再说个是题外话,现在有好多同学拍作业的时候,一两个作业就做上摄影指导了,就把别人给请来,说我告诉你画面怎么弄,按照我的来,你去给我把机器怎么样。这个是非常不好的,我提到过你们想做摄影指导还差得远,你们的功夫还不到位呢,做什么摄影指导啊!你得先把所有的事都亲自体会到家,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到了一定的年龄,接了大戏以后,你再做摄影指导,你作业做什么摄影指导,你这不是偷懒嘛!你这不是坑自己嘛!将来自己拍时,这机器推、拉、摇,一个不稳,起幅落幅你都掌握不住,你这不是瘸子嘛,单腿的,谁用高价请你去做摄影指导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懂得观念,一方面要懂得各种技巧,对光线要有各种的理解,还要自己亲手去拍,亲手越拍越好,感受到这个光是越来越精细。
我也要求学生,你们作为摄影师,一定要非常刁钻,要有像鹰眼一样的眼睛,画面里面不许容沙子,不管你平时生活状态如何,一旦到了这个工作状态,你就要想到我下面还要做,不是拍一两部戏就完事。要考虑到你的口碑非常重要,你一拍,哎!这个画面里面怎么出现一个线头,这个古装戏中出现一个卡子你摄影师都没看见都给拍出来了,这个古装的清戏这个秃瓢上化妆的这道线,头套的线都看出来了,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师,就尽量的磨练自己,找各种机会。开始做不好,但是要有追求有想法,哪怕一点点的想法,你有追求将来肯定就会脱颖而出,而且你这个道路会走的非常长。虽然大陆的这个电影制作市场要比台湾香港要大得多,但是你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对自己本身也有好处,有一个促进。我就希望呢,既然已经做了这行,就要走的很远,就要往摄影指导哪一条道上走。先把机器都拍起来,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去锻炼跟人合作和沟通,你的水平才能一点一滴地起来。
这几个光区,你看他有了具体的想法以后,实施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个高台一个灯,灯遮遮挡挡,前前后后一挪。不管你用几盏灯,我用一盏灯,用很多的米波罗反光板,很多的亮板,金属的,高亮度板,金属的柔光板,还有米波罗柔光板,有冷的有暖的,大家注意,打光的时候,一个光,尤其是拍静物,大家尽量用到头,别说一个灯还没怎么用呢,又上了一个灯,这个要注意。而且这些灯架好以后,它不是固定的,像我们操作现场都是,把东西往那一放,所有人,一个灯放好以后,所有的灯光助手举着各种板是活动的,说那个大的米波罗版下来,啪!迎着灯;说苹果上的逆光面太大,就往后撤一点;说灯不够陡,就高一点。完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找到反光面了,苹果上你找到一个你觉得挺舒服的一个柔光的面时,好!魔术腿,灯光腿,啪!一固定。说那个柔光面啊,反弹的柔光面好了以后,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高光面,再拿一块反光板,各种各样,大小不一样的反光板,上下左右前后找,直到正好特别漂亮的那个亮面,很有光质的亮面在那了,才固定,再借助2000的那个灯,打到这些板上的漫射光,在空气当中的漫射光,我再去布暗部,暗部的这个光我再拿一个板去找,暗部我也想让它有一点散光,提起来太黑,再拿一块大板去靠近它。进画了,不行,拉远一点就有光区了,面积不够,再顺一点,面积太大了,再逆一点。好,正好苹果的那个五面都出来了,暗部也出来了,啪,再一固定!再来一个,里面需要一点硬的冷光,再让人去拿一个小的亮板,蓝金纸,金属的那种,凹凸麻点的那种。再去找,在柔光里找出一个柔的小亮面来,合适了,蓝的冷光,正好在里面含着,除了那个暗面里面,有背景的,或者说是下面垫的那个布上,还有点亮,下面的反光,暗面里面有点亮,亮面里面又找到更冷一点的,反正都是统一在暗面里面,啪!一固定,好了!
拍酒的时候,比如拍玻璃器皿的时候也是这么找,酒瓶子怎么布出来,酒液怎么能把它打透,酒瓶子正面不给光,我在借用一个小灯的反弹光,酒瓶子的标晃一下,让光运动一下,它那个金边的,金纸的商标,灯走一下,是不是更精彩。很可能两个灯就解决问题,你用十个灯去弄,抠那个小标永远抠不出来,而且灯一多,上面的各种光点亮斑就把你弄晕了。厂家不认可,你这什么东西啊,给我拍的酒没酒色,瓶子像漏了似得。我的标,你给我拍的也不精彩,全毛了!所以,你要布光方法对,有一定的技巧,所谓的技巧,你才能把一个东西拍完整了,你才能把一个很好的东西呈现在画面上!才能觉得酒很美味,倒出来的酒液有质感,不是灯一上去,直射光一上去,什么都是亮的!一块红,一块亮,而是酒也有五颜六色,各种它的层次就都出来了,所谓的层次,酒倒出来的那种层次,同样的方法,一个灯上去,不够,再加,完了我用附件,互相反射互相漫射,完了去找,前后左右上下去找。摄影师就要这样,可能有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脑子里有这种想法,一旦有了设想以后,怎么去实施,我发觉拍电影的初学的学生和同学,一到现场就发懵,其实这也是一个过程,这也是允许的,但是你要知道从哪下手,虽然摆那个魔术腿我不知道,很生,但是时间长了,多动你就巧了。所以我就主张呢,熟能生巧,巧了以后呢,你自己就进步了。
(图7)
下一个,监狱长发现不对,进去把门拽开,把溥杰拽到边上,觉得里面有事,主要是这个片子的剪接点挺有意思。他都已经割腕了,在那水盆里割腕了。割腕以后,哇哇哇,血蔓延出来了,偏红。透过镜子,透过他站在盆前看着自己,色彩出来以后,他就想到了童年故宫的红墙,想到了怎么入宫,回忆出来了。这个人物,一般的摄影,拍到这,快快快,今天要拍武片,有的摄影师把持不住,“嘭”的就推上去,就不换任何镜头,“咣”给一下,可能是85的,挺悲惨挺壮烈的这么一个镜头,你给拍成柔柔的,像个美女一样,这就有问题了。
但是斯特拉罗,我们来看,刚才我说的那几个镜头,都是小细节的,他都不放过。他换了一个广角镜头,贴近,人物有所变形,光呢,他又遵循了西方好莱坞的一些用光方法,但是又不完全按照拍标准像的感觉,用了广角镜头,贴近人物,确实尊荣啊,我们用肉眼去看的尊荣和用标准镜头拍的尊荣是不一样的,精神已经崩溃了,分裂了,已经是生死一线了,所有用了广角镜头,用了大光比,但是我们看,那个窗户外面高台上的灯,不是说人站那个灯下面就拍了,它是把灯挪下来,或者后面加一个灯,或者把上面的那个大灯关了。拍这个镜子里的人物,灯有点陡,但不是完全用那种打窗户的灯,不是用打环境的灯去打人。他把灯挪下来,但也是高位的,找了一个纯45度角,一半一半,黑的,甚至黑的地方大光比下去,亮的地方,那个灯上去也不是纯的直射光,它是加了一部分纸,薄片子,虽然很硬,但是我们看明暗交界线,它也不像刀切似的,它有虚的,有一个过度,直射光是不行的,甚至你加几层纱,才能看出效果。那么我们看,就是下面放一个灯,把它拔起来,就是低灯,大家对低灯系列肯定都有印象:18K的最大,还有气球灯,打天空光的气球灯,18K的、12K的、6K的,12Kpa、6kpa、4k的,这个1.2的,575的,低灯系列,5600的,配合一个5600的。数字机的色温来做,太阳光的色温来做,拿一个1.2的升高加一个片子,打一个侧光。但是这个光比,让后景也黑,光比要有立体感,大光比,他有一个办法,一个是收光圈,加亮补光,但有的时候,你在外景,都是亮的,我想让它出光比,我们看往往拍外景的时候,都拍得没有什么光比。
尤其是拍逆光的时候就觉得这逆光的的轮廓真好,真好看,实际上脸上没有一点造型感。在拍外景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一个人站在逆光底下,底下是麦田或者花坛或者是水面,大家要考虑,我不要把人拍的是两个面,一个是逆光,一个是灰面,你要考虑环境对人有影响,可以用反光板去做,水面的反光,从下面拿一个亮板反一下,这样就出光比了。他站着逆光,可能我左面是一片山,右面是亮的,左面是暗的,左面就可以用黑布去挡一挡啊,把一个人在外景也可以做出光比来。根据环境,你可以去处理人物在环境当中,受什么环境的影响,是不是受水面的影响?他坐在这个度假村,海边上,你拍近景的时候,他旁边是不是有盘水果呢。你把那个水果,拿灯“啪”打一下,或者拿反光板反到脸上,就比你那个一片灰的人脸要舒服多了。或者说我模拟沙滩,给一个反光板,把人打出明暗面,不是一个普通的平面。人物在走动的过程当中,从A点走到B点,又受到另外一个环境影响,这个环境中可能有天光,反射光,在稍微偏一点的地方,它有别的地方的亮光,有硬光,你何不把人做的有暗有明,有暖有冷,有亮呢?当然前提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你追求那种光效的变化,暗里头有亮。亮里头有高亮度,冷里有暖,暖里有冷。这些东西你做出来,你就不一般了。做这些光,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你拍的太透了,人拍的很精神,画面很精神,水果拍的看着非常舒服,起码它立体,起码他能引起人的食欲。关键的区别就在于你会不会用光线去造型,光线去强调空间,光线去塑造人物。但是基础是要知道各种光源的光质,光的方向。
(图8)
这是特写镜头,摄影师不是一个镜头下来,全景我松一点,像拍纪录片,电视新闻似的。不是,他是光学镜头,都有所考虑。所谓的实景,实景的一般概念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内景场景,咖啡馆,家居,但是,行业当中,把这种四合院,带天井的小的院落,也都叫实景。那么这段片头的处理,实景,我们看他这个画面,这属于纯夜景,有的时候为了展现大的环境,大山区,大背景,有时候要白天拍夜景,但是有的人认为白天拍夜景就是白天,什么时候拍都行,其实不一样,白天拍夜景最理想的时间,最理想的效果是带密度拍夜景,天空都已经比较暗了,整个散射光都比较暗了,那么小山村里的那些小煤油灯都能看的很明显,那是最佳的白天拍夜景,带密度拍的最佳时间。选择时间还要选择环境,你背景都要背着点光,暗一点,有时候太阳光高一点问题不大,但是你选择什么样的景,演员选择什么样的服装,我选择这个整个的山峦山川当做大背景,太阳比较弱的逆光当做月光我收光圈,这会儿你的人物是不是要考虑他的服装,匹马是不是要考虑白马,在白马奔跑的那条路上,前面不要太暗了,跑起来在月光下那些尘土,有蓝的地方,这需要调色温的,把微弱的逆光的阳光当月光去拍,这需要选择时间,选择服装,选择道具,这是外景用光的方法,将来有时间跟大家切磋。(图9)
我们看这是老佛爷要死了,进宫去找小溥仪进来,其中还有陈凯歌当了个御林军的头,这是纯夜景拍的,实景,那么我们看这个气氛,北京冬季的那种风沙,还要放烟,而且我们看烟的质感里,有黄土有沙子,绝对不是让烟火把白烟放出来了,他需要准备整车的沙土,放了烟以后,前景放多少,后景放多少,都要摄影师根据你的画面来安排。
看这个、这个首先要准备像黄沙一样的天气,沙土和烟雾,有了烟尘还要有鼓风机,鼓风机放在哪个位置,方向吹的对不对,吹多大浓度,吹出来以后能有亮么,那你就要打光了。这些马队从远处过来,从哪个角度过来都要有光去光照,那黑乎乎的纯夜景拍出来那么多马队,你没有纵深地去分光区去布光不行。烟是什么样的分寸,亮是多亮,那会儿没电,明暗要关照,这个地方都是很真实的宫灯火苗,现在看很多电视剧里就是一个小亮灯泡在里面晃悠晃悠,跟过家家似的,那整个就是从细节上不照顾到,实际上这个细节特别重要,有的东西你突然看怎么全是灯泡,完全跑戏,这怎么大人过小孩家家似得,尤其是那战争片,什么样都有,一九四几年的人,拿着现代美军的武器打,这太愚蠢了,这些细节破坏了一个戏的整体。一个是说我们要注意细节,它对你的气氛有影响;一个是说你对细节不注意,哪怕一个道具,马上就跑戏了。所以一个好的影片,他的细节绝对是滴水不漏的,我就说他这个工作方法,走到这,陈凯歌骑着马,由暗到亮,由暗到亮,到落幅,到亮。啪!有一个灯关照,打一个侧光,他绝对不会说正面给个灯,它是侧面给个灯,立体,也符合逻辑,这宫灯不一定是从那个方向过来呢,他给一个人侧光,你要是不进行任何取舍,侧光加侧光,不就全都是顺光了,顺光暗了之后就是平光了。所以它进来的落幅一定要把别的地方挡一下,给一个侧光。我们看这些人物,也都不是说正面给一个灯,就全亮了,它是根据王爷府里头的照明的基本逻辑,给一个侧光,这些灯都很有质感。所以说,拍夜景的时候,在摄影棚给一个光圈,2.8-4,2.8或者4,你不能顶到8,棚里面拍戏,你定到8,2,5,5.6,这些火苗很有魅力的质感的东西就没了,所以光圈控制这些自然光的火光的时候,你不能收太小,收太小所有东西都要打亮,否则都被吃掉了,这要注意。
还有这个细节,这个也是实景,小皇上溥仪出来以后,风继续刮,土继续吹,抱着孩子从廊子里出来,我们看这些人们的主光,找到一个根据,因为那边院子最亮,主光的方向是从右侧过来的,那就打光呗。我们把画面,镜头往这一卡,一个广角镜头,稍微广一点的,32,35,或者24,我们看现在拍所有处理宫廷戏的电视剧,以前港台也是,处理这个窗户就是,暖暖的一片,都一样亮。再看斯特拉罗的处理,有亮有暗,有亮有暗,他很符合生活,它不是像电灯一样全都打亮,这要注意。我们看从这边,他处理画面的结构,建筑的结构,从侧面,远处墙后面打一个灯过来,打一个侧光,用钨丝灯,夜景嘛,用3200的钨丝灯,用个5000的,拉得远远的,或者2000的,没有那么大的灯,就用2000的,把这个侧面打上。
光是景的灵魂
我们看这个侧光,那么用5000的灯,如果够的话,把遮飞打开一点,把人物的光线,人物的路线打开,人物有这种光线,侧光。如果不够,除了窗户有灯啊,窗户只有透射光,上面的木头的结构,黑木头,也都有灯打。也就是说,一个灯,架在高台上,打下来以后,把这个表面结构要照顾到,否者它是一块,看不出木头的质感。照明有一个作用就是,他让东西看到了质感,它让暗处也能看出,虽然暗,看到它是木头的。所以说再好的景,美工啊,各个部门,道具,陈设啊,你没有好的光效,不会打光,把那场景给毁了。所以说,光是景的灵魂,这要注意。
这上面也打了光了,从侧面,把灯架高以后,不要太高。从侧光关照到这上面,关照到下面。因为这下面也都是木结构的,皇家园林的感觉,要没灯,都黑了,几个人影一晃,也能把故事说出去,把词一说就完了。我们看这个暗部,里面这个屏风,他也用灯去打了,如果不打灯的话,我们看国内好多片子,都是黑的,什么都没了。我们看这个细节,边边角角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找一个灯,小灯,藏在下面,加上薄纸,加上柔光片,柔光纸,都在哪个门的后面,或者说是门槛的下面。我们拿表一量,它在曝光点下面,三档到四档,在密度里头。如果说曝光点下五档了,你就得再加强。根据那条曲线,控制你的亮度,控制你的照明。这些细节,细部都能看到。那些小的光影的调整,小的烛灯啊,烛光啊,这都是摄影师在高速的安排画面的时候调整的,再黑的地方,我在用一个小蜡烛去挑它。这种纵深感,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小的边边角角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够看出一个摄影师在处理镜头的时候,他全面的考虑,而且这种全面的考虑是一点都不落的,他才能把每一个画面做到不露太多的问题,处理的相当的有分寸的。使得一个画面很饱满,这都是跟光有关系的。
这是一个特写。这个就牵扯到小皇帝一进轿,哭着,抹着眼泪,然后抬轿子走。然后经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时段没交代,然后到了清晨。这就牵扯到一个,我刚才说的,外景,外景的光线。有清晨的感觉,就要选择天空。拍胶片的时候,就要控制光圈。控制光圈,500度的片子,光圈我开到2.8,然后五六点钟的天空一量,光圈在8上,那就得等,等天空慢慢地亮,亮到光圈以下两档,我光圈是2.8,下到2,1.4,可以拍了,拍出来是这种效果。因为整个天光暗下来以后,这些东西才能出来,因为天光太亮。白天拍夜景,我就白天拍了,结果你拍出来都没有,为什么呢?是天光太亮。这都要有所控制。(图11)
这个也是完全是打出来的。这种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这种效果。你要是找这种角度,太阳刚好到这个效果,这个门洞是没有的,很难找到的。这个需要一个大灯,钨丝灯,20000的往那一放,而且光线的角度也有选择。它不是架在高台上打的很普通的一个光,它是低角度的,太阳刚刚升起,这个角度的灯是低角度的,向上开口的。还要够距离,像打这种太阳光,如果灯不够20000,只有5000,往前挪的话,那整个就大喇叭口了,就不像太阳这种点状的平行光了,这需要一个距离,也需要一个强度,很大的强度的光,瓦数功率很大,放在地面上,直接往上打。所以说偏一点角度都不一样。综合起来就不是一般的几个镜头加几个镜头的什么效果,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品。(图12)
这就是外景,这个外景的细节我也想强调,也是早晨。接他们进宫以后,老佛爷已经驾崩了。进去以后,一个外景,选择的角度、光线,外景也要注意选择光线、角度。清晨,又逆光,选景的时候,这场戏,人多场面大,通知制片部门,我要早晨5点钟,太阳刚刚出来拍这场戏。那么所有的道具,服、化、道,三点钟一定要准备好。位置要摆好,副导演位置要摆好。演员的路线要走好,这会儿可能都没有主要演员,都是替身,要准备好。这个角度才能是逆光,这个时间才拍到,这个制片部门都要安排好了。踩景的时候,拿指北针一看,哪个方向,时间就定了,就给你记下了。哪天?什么时间拍?基本上安排在什么时间,生产制片主任安排好以后。一旦这一天没出太阳,下雨了,他会安排进棚。但是,首先要知道一个拍摄的时间概念,因为外景光是千变万化的。这种“黄金时间”,清晨到日出和傍晚到日落,那个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拍出来的画面是非常美的。这一段时间在摄影行当里面叫“黄金拍摄时间”。我们看到,有一个电影,叫《天堂岁月》,那是外景拍的最经典的片子。外景光是用的最好的,整个一天24小时。夜景,咱不谈了,他是纯夜景拍日光的。从清晨到日出,到正午的时候到傍晚,到日落。它那个时间段的外景的光效,用的是非常极致非常到位的。
这是一个逆光效果,早上拍,轿子走到大殿门口了,这马上就要接内景。摄影棚的内景,轿子是外景。小皇帝溥仪,下来以后,出画。马上接到摄影棚的内景,那我们看这个时间段拍完这个镜头以后,摄影机要挪位置,演员要补妆,我们看,这个光线已经起来了,已经到了8、9点钟了。但是摄影师为了和摄影棚的光效去接,他非常细致。小皇帝出画,跳一下,反打就是棚里头了。把这个光效慢慢的用移动车移动到这个景别,啪一个反打,他的主观,进棚里了。如果说你到外面去看,8、9点钟的太阳,那种光很可能和摄影棚的这种纯钨丝灯照明,会有点跳跃。他为了把视觉上的这点误差去掉,所以他出画的时候,马上就用推到人物近景,跳到这个光里。这个光就是在摄影棚里头的顶上,门上,大灯板上,挂一个10000的,20000的灯。然后加上不同光,柔和的片子,往下直打,就是一个大侧光。
(图13)
看这个明暗的面,把这些图案打出来。这都是摄影棚了,摄影棚里头,也是我们说的,广角镜头,明暗的对比,这种光束,放烟,地面上拖过的,有点油光的,有点反光的,这些东西。包括这个顶灯,宫灯的纵深。都强调了一个画面的纵深感。一个皇宫的震撼的那种浩荡的感觉。
这个里面的慈禧,看慈禧那个点的人物,有个侧光,最亮的侧光,叠在一个暗的椅子的上头。很突出,我们看整个的,包括他的镜头的,广角镜头,这个纵深感。始终强调空间,始终注意塑造人物。
我们注意将来拍到摄影棚的时候,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你要在摄影棚里有一个很好的照明环境,要考虑到这是景片,景的环境,窗户,门,这后面的景片,景片和天片,就是景片后面,不管你是墙,还是画的什么蓝天白云,那个幕布,景片和天片要有很远的距离。没有距离,这种平行光是打不进来的。放上去一个灯,完全是喇叭口张开的,那种散光你很难去遮挡,不是平行光的光束,非常难看,非常虚假。因为它是太阳光进来,它要有一个很长的距离,放大灯去打,不合适的话你还可以拿黑漆去遮。过亮的地方呢?你可以拿柔光片去遮挡。有距离可以加魔术腿,可以加灯腿,可以遮挡。如果你靠的很近,你放上一个灯,喇叭口就喇叭口了,你没法打。你也没法打出这种平行光的感觉来,也没法打出这么美的光效来,这是一个照明的条件。
而且我们看上面的顶,一般我们拍棚里的,一些粗糙的片子永远一看就能看出是摄影棚来,没顶。那我们看这个片子,用一些横梁,也许在更高的地方,他要打散射光啊,棚里头。这么大的空间里头,你不去打散射光,去把它塑型出来都是黑的。
整个空间里头,除了我放烟,有漫射了一些光线。那么我这些暗区,不能有太多死角的地方,我顶上要兜上大白布啊,大白布上有散光,这些散光要通一个电阻。我要用表去量,这些最暗的环境,把这些灯装上以后,是不是还过暗呢?过暗的话,我就把那个顶子光,用那个电阻,啪啪把它升亮。那些暗区怎么也要打到曝光点下面4档啊,才能有啊,下面5档,要不都是黑的,黑角,死角,所谓的死角。所以它的主光位置在这,副光位置很可能就在上面顶上的。是一大张也好,还是小环境里面顶上挂一个反下来的也好,毕竟他有散光。那么它要追求这种剪影效果,我副光就不能太多了,才能有这种剪影效果,才能有这种巨大的空间感。这种暗非常有力量。包括这些环境,都是这么打出来的。那么我们看慈禧的这个亮,也是把这个窗户纸,灯打过来以后,在看不到的地方,把窗户纸稍微撕开一点。把慈禧的这个硬光,朝上一点。拍到慈禧的时候都是广角,快死了,硬光,甚至有的地方都毛了,高光地方都毛了。拍到小皇帝看着她,什么事都不懂得时候,换了个镜头,长焦一点的,光线柔和一点。这个光也是拍到这个的时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需要根据机器的角度来挪光,逆光方向再摆一摆,不是永远的都是斜的,一个方向的。
(图14)
这是登基大典的一个实景,这个呢,我当时看了材料了,有介绍,故宫,拍他登基的时候是在真的太和殿拍的,那个大殿里头,灯不让进灯,那么他们想什么办法呢?拿所有大灯冲着那个窗户,使劲打,在外面使劲打进来,让它亮。他一个是追求这种真实感,登基了嘛,一个现实的空间。刚才老佛爷死,是一个烟雾缭绕的,带写意性的一种环境。那个柱子都带龙,搭出来的,这个历史是真实的记载,想复原它,他就采取了真实的环境拍。这些小孩镜头都是长焦,活泼一点,天真可爱,根本不像个皇帝,这些都是从实景里接到外景。
(图15)
我们看这几个人物在廊子里,大臣在喊叩头。我们看一般的这种在廊子里的环境拍人物,也可以不用任何修饰,捅上去镜头就拍了。但是,我们看,短短的镜头细节里,他还是用了一个广角,稍微仰一点,皇恩浩荡嘛。开始了,隆重的仪式开始了。广角一点,镜头又换了,刚才我们说了同样道理,我老是在重复。因为摄影师不停地在动脑子。如果说人物,他站在这个廊子里面,这个人物脸上是像这样的光一变化。他就可以考虑到,这是地面的反光。接个灯,贴个片子,打一下。或者说,拿一个反光板,借着太阳的反光我再给一下。我刚才就说了,在外景把这种明暗面打出来,实际上是不难的。但是你要做,否则就是一片。我将这一段的意思呢,就是一部戏,像这么大一部巨作,它包含了除了剧本内容,人物命运,我们从照明的角度分析它,都是外景,实景用光和摄影棚的用光,就这三大块,就知道怎么布光了。
(图16)
当然有一些片子 ,像《沉默羔羊》拍监狱里头那个大狮吼笼子里,吃人的那个博士 ,他是处于那种状态,把人全拍毛了,那是另外一种创作 ,那不是一个技术失误,它是有想法,用广角,用顶光
,用角光。它的白衣服的反光,再用广角夸大他的鼻子。那也是另外一种方法。
拍广告一定要赏心悦目,不能有那么粗燥的层次,要层次丰富。软硬光的搭配、冷暖光的搭配、运动光的提神、让画面很精神,这些方法呢,大家这些技巧知道了,要反复练反复拍才能是自己的。
所以除了我课堂讲的这些,我先给演示,先做光效,实景的 ,棚里头搭景的,完了做各种光效,棚里头有生日蛋糕的,渐渐的亮、暖光, 有月光的那种笼罩,这个蛋糕漫漫点起来以后,又开关灯的效果,先开始是顶光,大家一览无余,
很高兴,该切蛋糕了,咱们再浪漫一点、 更温馨一点,啪把灯一关,剩了月光了,月光底下几个人开始,点那个蜡烛,慢慢影响到人什么效果,怎么布光,影响到环境的,环境光怎么布,按道理说,一般现在拍这种东西,蜡烛亮了,反正数字机感光度高,点上蜡,那脸上就有反应,弄到800度,那么我用到400度呢,按胶片拍呢,你放到大银幕上,一比就比出来了,它的质感颜色还有那火苗的质感都出来了,暖暖的,但是你看那个数字的,放到800度,是脸上都有效果,火苗全白了。我的意思就是说,有的时候,听是听,完了自己有机会去做,慢慢就有体会了。
[flash]http://www.tudou.com/v/AVMmgyFiXWs/&rpid=3041014&resourceId=3041014_04_05_99/v.swf[/flash]
感谢清华大学影视欣赏与评论协会,各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
现场文字实录
何清:用光叙事
四大造型手段关键在于运用在拿到一部影片的时候,除了总体设计,还要对影片有造型手段,有四大造型手段,大家可能从书本上、讲座上听了很多了关于这四大造型手段,但是你会不会灵活运用,这是关键。一个片子的基本组的镜头,从50,85,到50,85,135,从50镜头下面广一点的就是焦距是35,28,25的,甚至更广的18,超广角的有9,再就是鱼眼镜头,再超长焦的,250度,还有500,这镜头的基本组,所谓的一大造型手段,光学镜头,你是不是会灵活运用,它是冷冰冰地躺在你摄影师边上,你会不会让它具有你创作的思路和灵感在里头,让它灵动的血肉关系,而不是让一个冷冰冰的机械的光学的东西放在那,你要赋予它一些创作上的因素。还有运动,要根据剧情,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快节奏的,你该运动快,你色彩怎么表现?这些造型手段,你会不会综合加以使用,在什么情况下,我用一种就合适了,是不是在特别激烈的或者重场戏的情况下,我把它叠加起来,把这些手段叠加的运用,那它就不是1+1=2的事,它就是1+1=无穷大,它会影响到观众,使观众有共鸣,除了演员的表演,除了剧情,你会不会用你的造型手段塑造人物,刻画人物内心呢。
从照明角度分析《末代皇帝》的片头
《末代皇帝》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做电影的,对斯特拉罗的影片非常熟悉了,可能也看了不少分析文章,听了不少讲座。但是我今天,想把他的片头部分从照明角度,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图1)
我单从《末代皇帝》的片头来给大家简单的展开一下,整个影片中摄影的思路。我们看《末代皇帝》一开场,这些战犯被拉到火车站准备往监狱里送,溥仪在里头,所谓的用光线去造型,用不同焦距去造型,其中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要强调一个画面的空间感,烘托一个画面的整体气氛,一场戏的整体气氛。我们看《末代皇帝》的总体设计就是,监狱里头,时空不同,监狱里那个时间和空间,它的影调,它的光比比较大,影调是偏冷的,是溥仪在监狱里的感受。那么他在童年小时候,慈禧归天去世,他继位以后,他的总体设计光比不是太大,但是总隐在一个阴影里头,垂帘听政嘛,老是有人给他出主意,他做不了主,从4岁登基老是生活在一个阴影里面,一个压抑的气氛里头,比较暗,光比比较大。当他受了日本人的影响,跑到天津以后,他好像成人了,要做主了,他接受西方文化那一段,我们回忆一下,整个比较明朗,他一下开朗起来了,又是唱歌又是参加酒会,但是他从小孩过度到青年的时候,基本上摆脱了小孩时的阴影。所有的人物都处理成直射光比较多,光比比较大,人物都见了光了,他总体设计是这样的。但是他细节的处理,我们看斯特拉罗,他车站的这场戏,皇宫的现实空间和过去他的调子,色调整个是脱开的,一个冷一个暖。我们看这个画面,大家涌进了破车站里,这是一个实景拍摄,所谓的实景的概念就是大家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一个环境,虽然这个车站已经老旧得不能用了,但是拍的时候,把它改造修复,里面的各种气氛和墙壁都处理过。它就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环境,包括我们平时的教室,家居,夜总会,都是实景。
实景空间的塑造,首先我们看这个环境,摄影师要拍这场戏了,他首先要考虑镜头的角度,要找这么一个空间,找这么一个场景,我要用什么焦距的镜头,这就牵扯到光学镜头的使用。拍这么一个环境,我可以把机器退远,用一个50的镜头,就是常规的镜头,咱们的视角,人的肉眼的一个常规视角,基本上都是50mm,不管是水平开角,还是垂直开角,都接近于人们的肉眼,这是50镜头,当然现在,国际标准提出来,光学镜头最接近于人眼的是40mm的,那是现在新的提法,但是我们从这个具体画面来看,如果我们退到后景,拉远一点,把这个环境拍下来也一样。也能照样出现这些人的表演,这些气氛。但是我们看,为了强调空间感,摄影师知道了机器的角度,首先要做一个画面的时候,因为一场戏再复杂,再有多少个调度,摄影师还是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去拍,首先,机位要放在哪儿,把机位固定以后,我要用多少毫米的镜头,用镜头卡好画面以后,摄影师就要去安排怎么布光,光效在这个环境里头,美术、道具把环境都给你收拾好了,包括这些气氛的烟点,都给你做好了,有时候也是摄影师的安排。因为在东北的这个环境里头,冰天雪地,在这样的一个空荡车站里头,人要取暖,要有许多的炉灶和火点,我怎么去把这个空间表现的这么到位呢?一个是镜头,我首先要用一个镜头,广一点的镜头,35镜头或者24、25镜头。一个广角镜头,它可以强调一个空间感,比你一个正常的常规的视角去看,他会把空间感增大,因为广角镜头的透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给你交代的,比长焦镜头或者标准镜头交代的好,这是一个强调空间的因素。还有这个场面的大批战俘,你要交代这么一个场面,你用广角以后,你怎么去塑造这些空间感,首先要打灯。
我在给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上课的时候,那时候还是胶片,因为我讲这组画面是跟他们将来的作业有关系。就是说在一个实景的环境空间,不管是学生作业选在哪了,拍日景的时候,拍胶片首先要定光圈,你得学会定光圈的方法,实景我就教给他们,你根据胶片的性能的技术特性曲线,你就要先选择最亮的地方,拿测光表去量,当然现在数字是不用去量,在监视器上把窗户收到合适,我如果不管这个最亮的地方,它的光线就进来了,我说我就要用2,那么整个画面,这个是把外面都封住了,不要看到外面的一些东西,很有可能是现代的东西,它给加工以后,外面挡住纸,加上纸,一个是这个气氛很压抑,这些战犯啊,与外界没有什么交流,与外界是隔阂的,那么他所有的地方都堵上了,看不见外面的那些车水马龙啊,山啊,水啊,什么都没有。
胶片时代的功底
我们以前做胶片,拍胶片的时候,当然现在已经不用胶片了,但是用胶片的这种扎实的功夫在,就是我们以前拿到胶片以后,不管你是灯光片还是日光片,学生要去根据胶片的(柯达公司推荐的)额定感光度,比如说是灯光片,微500T,学生就要拿着这个500T,从500T上撕下2到3尺的胶片包好,送到洗印厂做成一个光契,所谓的光契,就是从亮到暗有很多级的一个曝光条,有一个毛玻璃在上面。做完以后,洗印厂根据他的洗印条件,比如药水的温度,控制的时间,还有国内洗印的水质,曝光之后,去量每一个底片,在坐标纸上画出点来,从最亮到最暗,画出一个曲线来,根据曲线,根据公式,要计算出来一个推荐的感光度,因为国内的洗印和伊斯曼公司的洗印条件是有误差的,所以要根据国内洗印厂的洗印条件做出曲线,算出推荐的感光度,这个推荐感光度是洗印厂推荐给你的。这之后学生还要去做生产试验,根据推荐感光度,比如说500度,柯达公司的额定感光度是500,而洗印厂根据它的条件很可能是400,差了三分之一,在胶片的时候,连三分之一大的光圈你都要扣死了,跟现在数字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数字机的曲线和胶片的曲线是相似的,洗印厂给出推荐感光度之后,学生还要去做实用感光度的测试,他就要根据洗印厂推荐的,比如是400度,学生就要根据这个400度,去做这个实用感光度测验,根据400度定一个中级感光点上下一打,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去测,最后根据这个实用感光度,因为有镜头的差异,因为曝光表的差异,有现场布光的差异,最后要放到荧幕上去看,那么有配光员和鉴定员同时与摄影师一起去看,看这个放出的荧幕效果,到底哪个是符合的,它有一个标准。用肉眼去看,大家肯定知道曝光点这个概念,是打一个散光过来,去拍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差去拍,最后在荧幕上看,哪一个人脸的肤色、质感是最好的,旁边同时还有18%的灰板,鉴定员去量这个灰板,比如标准是1,我400度拍了一条,320差了三分之一拍了一条,250差了三分之一拍了一条,完了,上面是500度拍了一条,640拍了一条,800拍了一条,最后这个拍出来的画面要选择,这个灰板哪个最接近于1,很可能不是400度,很可能又降了,根据你所有的测光表、镜头的误差等,很可能最后也许到了320,那么这个320就是基准的,以后所有的几千本胶片都用基准是320,最后发到学生手里头,他要有日光片,灯光片,灯光片有500度,这个日光片有250T,50D,灯光片还有125T。
所有摄影师手里的胶片都要这么测试一遍,最后定到生产实用感光度,同时试完实用感光度之后,这个过程,你还试了每一个镜头,摄影师用肉眼去对焦点,拉皮尺和这个助理去拉皮尺是不是相符的,我拍人是4米,摄影师在远处对是4米,那么助理去拉一个焦点是不是4米,每一个镜头都这么做,为什么?在拍戏的时候,演员的调度是很多点,从A点到B点,从起幅到落幅,从近景到特写,又从特写走远,你即使再跟着,给那个中景,又走到近景,所有的焦点,都是摄影助理在给你拉,标准的机器镜头,肉眼对着的,和助理拉的是相符的,一丝不差的,那么如果说你对的和拉的焦点有问题,不符合,那摄影机要去整位,就是说将来你拍的时候,有的时候对一下焦点,就这么跟着拍了,但是你的助理给你拉的时候,两个人是打架的,这就会造成拍的样片,尤其是第一批样片很可能就出问题。
那么一旦你技术上出现误差,在一个正规的摄制组是不允许的,这是生产,不是说你拍着玩,拍一个微电影,小屏幕看不到,你放到大荧幕上,什么都看清楚了,这个是摄影师在技术上要严格要求的。一个是胶片的感光度要测好,一个是镜头是不是有问题,还有一个是你拍完以后,机器会不会有问题,有屏闪吗?或者是有划道吗?以前胶片是会有划道的,这是在你正式拍片之前都是要做好的。这种技术要求,虽然胶片和数字机不一样了,以前胶片拍出来的试验片都要放在荧幕上看,但是大家想想,镜头,所有的电影镜头,都是要配合数字机的,只是一个是化学的感光材料,一个是电子的,就这么点差别,所有的技术规范要求是一样的,所以在做数字的时候,也要进行试验,多拍,多做光比,多拉焦点,最后,要到大屏幕上去看。我们经常看到微电影的片子,那么小的画面还在虚,那你想想,要是放大屏幕,就得让你卷铺盖回家了。
所以在技术的各个环节里,你要求完了,把生产试验做完以后,摄影师还要做特殊效果的试验,比如大家以前看的那个《出租汽车司机》,80年代还是70年代的片子,大批的镜头都是街上的自然光,路灯,霓虹灯,车里的小灯,那是低照度的,很多的几百个镜头都是低照度的,以前是在使用胶片的时候,500D肯定是不够的,人坐在里头开车,就靠街道上的自然光,非常真实非常漂亮,500度的片子你直接去拍,不做实验,你拍完全是黑的,那么摄影师要做特殊效果气氛实验,比如说篝火实验,很多戏都要试一试,光比要做多少合适,我的最后的感光需要多少灯合适,我刚才说的那个《出租汽车司机》摄影师在拍之前做了很多胶片的实验,当然不像现在用的数字机这么方便,他要把那个胶片正常的洗印时间延长到10s,让那个洗印厂给我洗一下,延20s给我洗一下,延30s给我洗一下,延一倍给我洗一下,完了放到荧幕上看,是不是一倍就出现了灰雾,不能用,是不是延长20s,灰雾又可控,又可以忍受,所有的低密度又出来了,脸上的那些小光,车灯的灯,街道上的那些远景都出来了,低密度都出来了,他就最后定下来了。
一旦拍到低照度街道的片子的时候,所有的样片就给我写上延长20s冲洗,这些实验都是要做的,大家在拍数字机的时候,也要首先在技术上要站得住脚,要扎实。这些东西都要试,试完以后,技术上,有保证,艺术创作才能得心应手。别说,我什么都没谱就去拍了,想法再好,拍出来的都是黑的,这灰雾度起来了,没有用。所以摄影系有一句话,老一辈传统留下来的话“重技术基础,树艺术新风”,很有道理。以前摄影系的老教授们,从技术的老师到艺术的老师,都有很好的功底,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优良的传统,摄影系的孙老师,杨老师,于老师等。都是从美国纽约学回来的,到电影学院当教授,后来把他们都给撸下去了,但是他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校训,系训。这些都很关键,技术基础是保证你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就说到所有技术试验的环节,包括数字机,你都要做,之后才能进入到创作,就跟一个画画的,搞美术的,你想搞创作,想搞色彩创作,是不是得先把铅笔画好,是不是得先把素描画好。素描光画像还不行,还得画生动了,把人物画生动了以后,才能去想你的主题创作,才能把你生动的人物往你的创作里放。实际上,电影的布光,也是一个最基本的手段,你要把它掌握了,才能说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所以要重视技术基础。
对光学镜头要有一个了解,不只是技术性能,还要知道它在创作上所起的作用,我们看一个画面要强调空间感,从最基本的画面来说,用稍微广一点的镜头,这种现实主义的历史题材的片子,现代影片,不可能像科幻片,我要用广角,我偏用个鱼眼,我要用个特写,我甚至把瞳孔拍出来。
实际操作 活用附件
我们现在看这种有着厚实的历史题材的片子,不能像我们拍电视新闻、电视剧,一个变焦距镜头捅到底了,该近的,我一下子推上去,该远的我一下子拉回来。该亮的,我一个平光上去,我们看它处理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的时候,除了用了广角镜头,带了后面的窗户,那个时候用胶片,我们就要用测光表去量它那个窗户的亮度。比如窗户,一量,曝光表上是16的光圈,因为那个曝光表把它的亮度反映到曝光表的刻度上时,是光圈,不是一个亮度值而是一个光圈值,它的亮度是16 ,那么我们就把他那个亮度值放在曝光点上面三档,压抑一点放在两档,明朗一点放在三档半,假设它是16,下来三档的话是16、11、8、5.6,那么一个实景的光圈就确定了,实景的胶片的光圈的确定,是要根据你的门窗外面的环境最亮点,尤其是门窗面积大的时候,要来确定它,确定完光圈以后,需要在上面,画外,模拟窗户的光线,打几个灯,比如5000的灯,逆着光,如果面积不够的话,5000灯,在这个位置,在这个位置把它打匀,打逆光下来,如果亮,加上片子,因为这个拍电影的时候,有很多的附件和消耗品,耗材,它那个所谓的挡光的,有很多的不同的薄厚的纸,薄纸,光打上去以后呢,尤其是纱,纱打上去,减弱了亮度,也减弱了光纸的硬度这是一种。也有很多很薄的磨砂纸,硫酸纸,我们所谓的,还有些布,3032,3031,这些不同薄厚的纸加上去,控制它的软硬程度。
“三分打光,七分挡光”
你不能说我一个贼光下来,一个灯,不进行任何的遮挡取舍,那都是很粗糙的,要根据它自然的,模拟的窗外的逆光,又是挡着的窗户,它的光效就应该有分寸,不能说有逆光出效果,我不管他,反正逆光出来了好看,效果出来了,托出了空间感,我们所说强调了空间感,但是还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客观条件,客观地去遮挡。我上面挂两个灯,挡点薄片子,挡点薄纱,那么我看强调空间感的线条透视线往后,有明暗的对比,前景都是暗的,基本上不打什么辅光,远处是亮的,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影调空间,这些逆光在人身上,我们看这些火点,这些炉子,这些烤火的地方,它也加了光,因为如果不加光,它可能就是很灰的地方,这个地方比较亮,是符合自然正常环境的感受的,加一个2000的小灯,再挡一些纱加一些薄片子,上下左右用遮飞把它挡住,不能让它乱漫射,我们在布光的时候有一句行话就是:三分打光,七分挡光。所谓挡光,一方面,有各种纱,各种薄厚的纸,各种薄厚的布,有黑漆板,有黑布,去遮挡出来,去做光效,才能有所谓的照明的技巧和光效,我戳一个灯,放在那里,噗一下全亮了,完了之后那里又放一个灯,不进行任何的加工和处理,所有的地方灯全亮,互相一漫射,所谓的光线污染就出来了。你想打出一个效果来,全给你提亮了。你想看一个火苗的感觉,你想看一个烛光的感觉,没有了,因为你所有的灯都把它给抢掉了,所有的环境互相一冲,全亮了,所以说,三分打光,灯往那一放,七分去遮挡,遮挡的技巧,这个薄片子,3032放在靠近灯的时候,它是什么效果呢?光会变得硬一些,离灯越远光质会越虚一些,会柔一些,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图2)
我们看这些效果,强调空间的感觉,镜头的透视广一点,一个是光影的勾勒。有暗有亮,纵深的,这都是一个摄影师要做到的,首先要知道机位,镜头的焦距,完了你再去布光,去安排环境里你需要的,在现场,摄影师的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他需要跟各个部门去沟通。
我们单从这一个画面中来看,人物怎么走,前景走几个,前后错落走几个,都是要去安排的。这个灯怎么打,亮度强了得减,亮度弱了还得加,得跟照明部门的合作,群众演员和副导演的合作,放烟浓度的大小,要和现场的烟火去合作,所以一个照明师,一个好的摄影师,要有和各个部门很好的合作关系,在摄制组的合作关系,是一个人际的合作关系,这对你的画面影响非常大,一呼百应,哪个位置不对,马上去通知各个部门,他都会给你做,但是一个脾气很大的、很敏感的摄影师,他在任何一个摄制组里都不会受欢迎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个英国的电影学院写在教材里的。根据这么多年我合作拍的一些片子,我也有很深的感受,对这句话有很深的理解,说的很对。(图3)
那我们看这个放烟,一个是通过镜头增加了空间,放烟增加了空间。有的时候我们去洒水,这个夜景,带有霓虹灯的街道,带有路灯的街道,好的摄影师在这些细节上都有要求的。摄影师,所谓的专业摄影师,要对他的画面负责,所谓负责,每一个细部都不能放过,说你这也差不多,那也差不多,你说太麻烦了,你给我拍吧,完了之后你说别弄了。你说这个东西你这漏一点,那漏一点,将来看你的东西就是粗糙的,摄影师除了整体有设想以后,所有的目标的工作就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你要是差不多的东西太多了,那么所有的影片出来,每一个镜头累积起来,就是差太多,就是太一般的摄影师。
你像斯特拉罗这些摄影师,虽然他们不掌机,做为摄影指导,他们每一个画面都不放过,每一个画面对这几大造型手段,他们都有所考虑,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他们绝对不会一个镜头捅到底,一个光效亮了就行了,他们都会对剧情有所考虑,对人物有所考虑。像这个烟放的多大,你这个广角镜头就要放的浓一点,这都是我们的经验。你长焦镜头,烟放的差不多就可以拍了,广角镜头在放烟的情况下,因为《末代皇帝》,大量的放烟,在故宫里头,在搭的各种棚里,不管什么大的景都放烟。放烟是增加了空气透视,是增加了空间感,你拍一个片子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有空间感,不能说是一片平,全贴一块了。首先要有造型,所谓造型就是要有立体感,人物造型要有立体感,环境造型要有空间感,这是起码应该达到的。这就需要靠手段来运用。除了那几个手段以外,我们放烟的情况是跟镜头和光位有关系的,逆光,放的烟就明显,顺光,再怎么放烟也出不来,费多大劲它也是灰的。这种空间感是跟光位有关系的。(图4)
你像这个画面,也不是说直接进来一个灯就完事了,是分光区、分区域的,这个烟点,不能为了好看,全用逆光。是根据光区的位置,有明有暗,远处,从画外,从窗外打一个光区出来,它有亮的一组人,有暗的剪影。墙面上,从窗外打一个灯,衬着这些黑的剪影,有黑有亮,而不是全都亮,非常有味道。而主要的演员,这个老太监,发现了溥仪后,从远处走过来,演员还要有塑型光。往往我们拍实景的时候,用自然光,什么样就什么样,这更自然,这是自然主义的,看着不是那么回事。但是在这些环境里头,都需要有这些塑造空间和人物的光线,都需要人物去做光,这个老太监从远处走来,有明有暗,不是说我打了光环境有了,就让他走吧,好的摄影师绝对不会这么做,他会根据空间的环境的光源方向去做光,从远处走来,先暗再亮,完了再暗再亮,然后再出画,出画时又暗了,这种明暗关系作为专业的摄影师,都要把它强调出来。
这些区域都是藏了灯去打的,要打一个合适的光区,人物环境要有光,环境的光要有很精细的明暗对比,有亮有暗,有全暗的,要有取有舍,有加减法,不能全是加的,哗的全亮了,就没有味道了,就没有立体感了。有的摄影师,根据不同风格的影片,有的时候是在无光源的情况下,做淡淡的月光,做假定光,他也要做出立体面来,也不是一个散着光的影子,飘过去就完了,也要是一个扎扎实实的人在走动。(图5)
这是溥仪进到一个小房间里,像是卫生间,带洗手盆的这么一个环境,他准备自杀,那我们看看它的光效,就有些人为的夸张和写意性的东西,意思在里面,他是很陡的一个光从窗外进来。要有这种想法,你说我把这个窗外的灯,一般的摄影师对剧本不去做功课,对人物不考虑,对剧情不去设想,这些细小的东西,一个好的摄影师全是用细节积累起来的,整体到局部,用局部去影响整体。我们看这小房间里,作为这个不太注意画面的人,如果说是在影院里头,看剧情实际上很多打动人的地方都是细节,引起共鸣的地方,都是摄影师和导演在细节上配合非常吻合,还有演员。我们从最简单的这么一个环境看,它打破了平衡的观念,一个大光斑,打破了一般光的舒服平滑的感觉,它又陡又直又亮,曝毛了,因为这个人在这里已经快崩溃了,他准备押到监狱之前就自杀。实际上,当摄影师有这种考虑之后,实施起来完全是技术性的,在窗外我支一个6K的,拿几个高台一拼,透过窗户,给一个硬光,这个硬光,我可以靠窗户近一点让影子虚一点,也可以把高台往远拉一点,那么这些窗户棱就实一点,但是这种光效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太多修饰,正好符合这场戏的气氛。(图6)
这是溥仪的弟弟溥杰,在人群中,这老太监发现不对,溥杰又来送饭,送饭走动的过程中,我们看(图6),也不是一般拍片那样,给一个亮的环境结构,门窗都拍出来行了,我们看它是明暗明暗明暗,也是遵循着一个空间感的规律来走,中间放上烟,打上光,你看墙壁上的亮面,反射角的漆面,是吧,都是用灯去做出来的,在自然环境中,天光绝对不会有这些特点,有可能有些微弱的,拍是拍不出来的。我们用灯把它强调出来,外面加一个4K,拉远一点,上下一遮挡,不要让他影响地面太多,遮挡的暗一点,镜头都有遮飞,遮一下下面,虚虚的暗一点,遮飞够不着的地方,还需要黑漆板去把它挡上,挡上就是下面有分寸的亮区,墙面上有效果,这些东西都是有控制的,这些光区是和人物造型有关系的,因为人物在这些空间里走,明暗变化是有感觉的。说到底,你用灯去造型去塑造人物去表现气氛,光线造型手段,是一个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系有个老师叫赵非,他拍过张艺谋的《大红灯笼》,拍完以后被好莱坞的导演看上了,非常喜欢这种风格,伍迪.艾伦就把他请到好莱坞去,连续拍了三部片子,喜欢他用光的风格和色调,那种沉稳的造型感觉。我们聊天他跟我说的,第一部戏太难了,他在那个地方一开始就觉得特没劲,找不着自我,为什么呢,伍迪.艾伦拍的那个片子,所有的分镜头都有,又请了故事版的绘画师,把镜头全画好了,镜头的运动也干预,从哪到哪,甚至故事版的美术都把前景画在什么位置了,包括枪啊,刀啊,在前景的哪个位置,大小,演员的位置,甚至远景的群众演员,车马的位置,都给你画上了。到了现场就根据那个去摆,他说,这是让我来干嘛来了,我就没事干,全听你的。最后呢,他终于找到了位置,摄影师最后找到的位置就是管光啊!我就感觉有事干了,去把光布好,把光量好,他是做摄影指导,也不掌机器的。他也同意我说的光是很重要的,他说你这个我太有感受了。
再说个是题外话,现在有好多同学拍作业的时候,一两个作业就做上摄影指导了,就把别人给请来,说我告诉你画面怎么弄,按照我的来,你去给我把机器怎么样。这个是非常不好的,我提到过你们想做摄影指导还差得远,你们的功夫还不到位呢,做什么摄影指导啊!你得先把所有的事都亲自体会到家,感受到自己在进步。到了一定的年龄,接了大戏以后,你再做摄影指导,你作业做什么摄影指导,你这不是偷懒嘛!你这不是坑自己嘛!将来自己拍时,这机器推、拉、摇,一个不稳,起幅落幅你都掌握不住,你这不是瘸子嘛,单腿的,谁用高价请你去做摄影指导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懂得观念,一方面要懂得各种技巧,对光线要有各种的理解,还要自己亲手去拍,亲手越拍越好,感受到这个光是越来越精细。
我也要求学生,你们作为摄影师,一定要非常刁钻,要有像鹰眼一样的眼睛,画面里面不许容沙子,不管你平时生活状态如何,一旦到了这个工作状态,你就要想到我下面还要做,不是拍一两部戏就完事。要考虑到你的口碑非常重要,你一拍,哎!这个画面里面怎么出现一个线头,这个古装戏中出现一个卡子你摄影师都没看见都给拍出来了,这个古装的清戏这个秃瓢上化妆的这道线,头套的线都看出来了,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师,就尽量的磨练自己,找各种机会。开始做不好,但是要有追求有想法,哪怕一点点的想法,你有追求将来肯定就会脱颖而出,而且你这个道路会走的非常长。虽然大陆的这个电影制作市场要比台湾香港要大得多,但是你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对自己本身也有好处,有一个促进。我就希望呢,既然已经做了这行,就要走的很远,就要往摄影指导哪一条道上走。先把机器都拍起来,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去锻炼跟人合作和沟通,你的水平才能一点一滴地起来。
这几个光区,你看他有了具体的想法以后,实施起来是很简单的,一个高台一个灯,灯遮遮挡挡,前前后后一挪。不管你用几盏灯,我用一盏灯,用很多的米波罗反光板,很多的亮板,金属的,高亮度板,金属的柔光板,还有米波罗柔光板,有冷的有暖的,大家注意,打光的时候,一个光,尤其是拍静物,大家尽量用到头,别说一个灯还没怎么用呢,又上了一个灯,这个要注意。而且这些灯架好以后,它不是固定的,像我们操作现场都是,把东西往那一放,所有人,一个灯放好以后,所有的灯光助手举着各种板是活动的,说那个大的米波罗版下来,啪!迎着灯;说苹果上的逆光面太大,就往后撤一点;说灯不够陡,就高一点。完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找到反光面了,苹果上你找到一个你觉得挺舒服的一个柔光的面时,好!魔术腿,灯光腿,啪!一固定。说那个柔光面啊,反弹的柔光面好了以后,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高光面,再拿一块反光板,各种各样,大小不一样的反光板,上下左右前后找,直到正好特别漂亮的那个亮面,很有光质的亮面在那了,才固定,再借助2000的那个灯,打到这些板上的漫射光,在空气当中的漫射光,我再去布暗部,暗部的这个光我再拿一个板去找,暗部我也想让它有一点散光,提起来太黑,再拿一块大板去靠近它。进画了,不行,拉远一点就有光区了,面积不够,再顺一点,面积太大了,再逆一点。好,正好苹果的那个五面都出来了,暗部也出来了,啪,再一固定!再来一个,里面需要一点硬的冷光,再让人去拿一个小的亮板,蓝金纸,金属的那种,凹凸麻点的那种。再去找,在柔光里找出一个柔的小亮面来,合适了,蓝的冷光,正好在里面含着,除了那个暗面里面,有背景的,或者说是下面垫的那个布上,还有点亮,下面的反光,暗面里面有点亮,亮面里面又找到更冷一点的,反正都是统一在暗面里面,啪!一固定,好了!
拍酒的时候,比如拍玻璃器皿的时候也是这么找,酒瓶子怎么布出来,酒液怎么能把它打透,酒瓶子正面不给光,我在借用一个小灯的反弹光,酒瓶子的标晃一下,让光运动一下,它那个金边的,金纸的商标,灯走一下,是不是更精彩。很可能两个灯就解决问题,你用十个灯去弄,抠那个小标永远抠不出来,而且灯一多,上面的各种光点亮斑就把你弄晕了。厂家不认可,你这什么东西啊,给我拍的酒没酒色,瓶子像漏了似得。我的标,你给我拍的也不精彩,全毛了!所以,你要布光方法对,有一定的技巧,所谓的技巧,你才能把一个东西拍完整了,你才能把一个很好的东西呈现在画面上!才能觉得酒很美味,倒出来的酒液有质感,不是灯一上去,直射光一上去,什么都是亮的!一块红,一块亮,而是酒也有五颜六色,各种它的层次就都出来了,所谓的层次,酒倒出来的那种层次,同样的方法,一个灯上去,不够,再加,完了我用附件,互相反射互相漫射,完了去找,前后左右上下去找。摄影师就要这样,可能有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脑子里有这种想法,一旦有了设想以后,怎么去实施,我发觉拍电影的初学的学生和同学,一到现场就发懵,其实这也是一个过程,这也是允许的,但是你要知道从哪下手,虽然摆那个魔术腿我不知道,很生,但是时间长了,多动你就巧了。所以我就主张呢,熟能生巧,巧了以后呢,你自己就进步了。
(图7)
下一个,监狱长发现不对,进去把门拽开,把溥杰拽到边上,觉得里面有事,主要是这个片子的剪接点挺有意思。他都已经割腕了,在那水盆里割腕了。割腕以后,哇哇哇,血蔓延出来了,偏红。透过镜子,透过他站在盆前看着自己,色彩出来以后,他就想到了童年故宫的红墙,想到了怎么入宫,回忆出来了。这个人物,一般的摄影,拍到这,快快快,今天要拍武片,有的摄影师把持不住,“嘭”的就推上去,就不换任何镜头,“咣”给一下,可能是85的,挺悲惨挺壮烈的这么一个镜头,你给拍成柔柔的,像个美女一样,这就有问题了。
但是斯特拉罗,我们来看,刚才我说的那几个镜头,都是小细节的,他都不放过。他换了一个广角镜头,贴近,人物有所变形,光呢,他又遵循了西方好莱坞的一些用光方法,但是又不完全按照拍标准像的感觉,用了广角镜头,贴近人物,确实尊荣啊,我们用肉眼去看的尊荣和用标准镜头拍的尊荣是不一样的,精神已经崩溃了,分裂了,已经是生死一线了,所有用了广角镜头,用了大光比,但是我们看,那个窗户外面高台上的灯,不是说人站那个灯下面就拍了,它是把灯挪下来,或者后面加一个灯,或者把上面的那个大灯关了。拍这个镜子里的人物,灯有点陡,但不是完全用那种打窗户的灯,不是用打环境的灯去打人。他把灯挪下来,但也是高位的,找了一个纯45度角,一半一半,黑的,甚至黑的地方大光比下去,亮的地方,那个灯上去也不是纯的直射光,它是加了一部分纸,薄片子,虽然很硬,但是我们看明暗交界线,它也不像刀切似的,它有虚的,有一个过度,直射光是不行的,甚至你加几层纱,才能看出效果。那么我们看,就是下面放一个灯,把它拔起来,就是低灯,大家对低灯系列肯定都有印象:18K的最大,还有气球灯,打天空光的气球灯,18K的、12K的、6K的,12Kpa、6kpa、4k的,这个1.2的,575的,低灯系列,5600的,配合一个5600的。数字机的色温来做,太阳光的色温来做,拿一个1.2的升高加一个片子,打一个侧光。但是这个光比,让后景也黑,光比要有立体感,大光比,他有一个办法,一个是收光圈,加亮补光,但有的时候,你在外景,都是亮的,我想让它出光比,我们看往往拍外景的时候,都拍得没有什么光比。
尤其是拍逆光的时候就觉得这逆光的的轮廓真好,真好看,实际上脸上没有一点造型感。在拍外景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一个人站在逆光底下,底下是麦田或者花坛或者是水面,大家要考虑,我不要把人拍的是两个面,一个是逆光,一个是灰面,你要考虑环境对人有影响,可以用反光板去做,水面的反光,从下面拿一个亮板反一下,这样就出光比了。他站着逆光,可能我左面是一片山,右面是亮的,左面是暗的,左面就可以用黑布去挡一挡啊,把一个人在外景也可以做出光比来。根据环境,你可以去处理人物在环境当中,受什么环境的影响,是不是受水面的影响?他坐在这个度假村,海边上,你拍近景的时候,他旁边是不是有盘水果呢。你把那个水果,拿灯“啪”打一下,或者拿反光板反到脸上,就比你那个一片灰的人脸要舒服多了。或者说我模拟沙滩,给一个反光板,把人打出明暗面,不是一个普通的平面。人物在走动的过程当中,从A点走到B点,又受到另外一个环境影响,这个环境中可能有天光,反射光,在稍微偏一点的地方,它有别的地方的亮光,有硬光,你何不把人做的有暗有明,有暖有冷,有亮呢?当然前提是在自然的情况下,你追求那种光效的变化,暗里头有亮。亮里头有高亮度,冷里有暖,暖里有冷。这些东西你做出来,你就不一般了。做这些光,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你拍的太透了,人拍的很精神,画面很精神,水果拍的看着非常舒服,起码它立体,起码他能引起人的食欲。关键的区别就在于你会不会用光线去造型,光线去强调空间,光线去塑造人物。但是基础是要知道各种光源的光质,光的方向。
(图8)
这是特写镜头,摄影师不是一个镜头下来,全景我松一点,像拍纪录片,电视新闻似的。不是,他是光学镜头,都有所考虑。所谓的实景,实景的一般概念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内景场景,咖啡馆,家居,但是,行业当中,把这种四合院,带天井的小的院落,也都叫实景。那么这段片头的处理,实景,我们看他这个画面,这属于纯夜景,有的时候为了展现大的环境,大山区,大背景,有时候要白天拍夜景,但是有的人认为白天拍夜景就是白天,什么时候拍都行,其实不一样,白天拍夜景最理想的时间,最理想的效果是带密度拍夜景,天空都已经比较暗了,整个散射光都比较暗了,那么小山村里的那些小煤油灯都能看的很明显,那是最佳的白天拍夜景,带密度拍的最佳时间。选择时间还要选择环境,你背景都要背着点光,暗一点,有时候太阳光高一点问题不大,但是你选择什么样的景,演员选择什么样的服装,我选择这个整个的山峦山川当做大背景,太阳比较弱的逆光当做月光我收光圈,这会儿你的人物是不是要考虑他的服装,匹马是不是要考虑白马,在白马奔跑的那条路上,前面不要太暗了,跑起来在月光下那些尘土,有蓝的地方,这需要调色温的,把微弱的逆光的阳光当月光去拍,这需要选择时间,选择服装,选择道具,这是外景用光的方法,将来有时间跟大家切磋。(图9)
我们看这是老佛爷要死了,进宫去找小溥仪进来,其中还有陈凯歌当了个御林军的头,这是纯夜景拍的,实景,那么我们看这个气氛,北京冬季的那种风沙,还要放烟,而且我们看烟的质感里,有黄土有沙子,绝对不是让烟火把白烟放出来了,他需要准备整车的沙土,放了烟以后,前景放多少,后景放多少,都要摄影师根据你的画面来安排。
看这个、这个首先要准备像黄沙一样的天气,沙土和烟雾,有了烟尘还要有鼓风机,鼓风机放在哪个位置,方向吹的对不对,吹多大浓度,吹出来以后能有亮么,那你就要打光了。这些马队从远处过来,从哪个角度过来都要有光去光照,那黑乎乎的纯夜景拍出来那么多马队,你没有纵深地去分光区去布光不行。烟是什么样的分寸,亮是多亮,那会儿没电,明暗要关照,这个地方都是很真实的宫灯火苗,现在看很多电视剧里就是一个小亮灯泡在里面晃悠晃悠,跟过家家似的,那整个就是从细节上不照顾到,实际上这个细节特别重要,有的东西你突然看怎么全是灯泡,完全跑戏,这怎么大人过小孩家家似得,尤其是那战争片,什么样都有,一九四几年的人,拿着现代美军的武器打,这太愚蠢了,这些细节破坏了一个戏的整体。一个是说我们要注意细节,它对你的气氛有影响;一个是说你对细节不注意,哪怕一个道具,马上就跑戏了。所以一个好的影片,他的细节绝对是滴水不漏的,我就说他这个工作方法,走到这,陈凯歌骑着马,由暗到亮,由暗到亮,到落幅,到亮。啪!有一个灯关照,打一个侧光,他绝对不会说正面给个灯,它是侧面给个灯,立体,也符合逻辑,这宫灯不一定是从那个方向过来呢,他给一个人侧光,你要是不进行任何取舍,侧光加侧光,不就全都是顺光了,顺光暗了之后就是平光了。所以它进来的落幅一定要把别的地方挡一下,给一个侧光。我们看这些人物,也都不是说正面给一个灯,就全亮了,它是根据王爷府里头的照明的基本逻辑,给一个侧光,这些灯都很有质感。所以说,拍夜景的时候,在摄影棚给一个光圈,2.8-4,2.8或者4,你不能顶到8,棚里面拍戏,你定到8,2,5,5.6,这些火苗很有魅力的质感的东西就没了,所以光圈控制这些自然光的火光的时候,你不能收太小,收太小所有东西都要打亮,否则都被吃掉了,这要注意。
还有这个细节,这个也是实景,小皇上溥仪出来以后,风继续刮,土继续吹,抱着孩子从廊子里出来,我们看这些人们的主光,找到一个根据,因为那边院子最亮,主光的方向是从右侧过来的,那就打光呗。我们把画面,镜头往这一卡,一个广角镜头,稍微广一点的,32,35,或者24,我们看现在拍所有处理宫廷戏的电视剧,以前港台也是,处理这个窗户就是,暖暖的一片,都一样亮。再看斯特拉罗的处理,有亮有暗,有亮有暗,他很符合生活,它不是像电灯一样全都打亮,这要注意。我们看从这边,他处理画面的结构,建筑的结构,从侧面,远处墙后面打一个灯过来,打一个侧光,用钨丝灯,夜景嘛,用3200的钨丝灯,用个5000的,拉得远远的,或者2000的,没有那么大的灯,就用2000的,把这个侧面打上。
光是景的灵魂
我们看这个侧光,那么用5000的灯,如果够的话,把遮飞打开一点,把人物的光线,人物的路线打开,人物有这种光线,侧光。如果不够,除了窗户有灯啊,窗户只有透射光,上面的木头的结构,黑木头,也都有灯打。也就是说,一个灯,架在高台上,打下来以后,把这个表面结构要照顾到,否者它是一块,看不出木头的质感。照明有一个作用就是,他让东西看到了质感,它让暗处也能看出,虽然暗,看到它是木头的。所以说再好的景,美工啊,各个部门,道具,陈设啊,你没有好的光效,不会打光,把那场景给毁了。所以说,光是景的灵魂,这要注意。
这上面也打了光了,从侧面,把灯架高以后,不要太高。从侧光关照到这上面,关照到下面。因为这下面也都是木结构的,皇家园林的感觉,要没灯,都黑了,几个人影一晃,也能把故事说出去,把词一说就完了。我们看这个暗部,里面这个屏风,他也用灯去打了,如果不打灯的话,我们看国内好多片子,都是黑的,什么都没了。我们看这个细节,边边角角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找一个灯,小灯,藏在下面,加上薄纸,加上柔光片,柔光纸,都在哪个门的后面,或者说是门槛的下面。我们拿表一量,它在曝光点下面,三档到四档,在密度里头。如果说曝光点下五档了,你就得再加强。根据那条曲线,控制你的亮度,控制你的照明。这些细节,细部都能看到。那些小的光影的调整,小的烛灯啊,烛光啊,这都是摄影师在高速的安排画面的时候调整的,再黑的地方,我在用一个小蜡烛去挑它。这种纵深感,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小的边边角角的事情,但是我们能够看出一个摄影师在处理镜头的时候,他全面的考虑,而且这种全面的考虑是一点都不落的,他才能把每一个画面做到不露太多的问题,处理的相当的有分寸的。使得一个画面很饱满,这都是跟光有关系的。
这是一个特写。这个就牵扯到小皇帝一进轿,哭着,抹着眼泪,然后抬轿子走。然后经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时段没交代,然后到了清晨。这就牵扯到一个,我刚才说的,外景,外景的光线。有清晨的感觉,就要选择天空。拍胶片的时候,就要控制光圈。控制光圈,500度的片子,光圈我开到2.8,然后五六点钟的天空一量,光圈在8上,那就得等,等天空慢慢地亮,亮到光圈以下两档,我光圈是2.8,下到2,1.4,可以拍了,拍出来是这种效果。因为整个天光暗下来以后,这些东西才能出来,因为天光太亮。白天拍夜景,我就白天拍了,结果你拍出来都没有,为什么呢?是天光太亮。这都要有所控制。(图11)
这个也是完全是打出来的。这种清晨,太阳刚刚出来的这种效果。你要是找这种角度,太阳刚好到这个效果,这个门洞是没有的,很难找到的。这个需要一个大灯,钨丝灯,20000的往那一放,而且光线的角度也有选择。它不是架在高台上打的很普通的一个光,它是低角度的,太阳刚刚升起,这个角度的灯是低角度的,向上开口的。还要够距离,像打这种太阳光,如果灯不够20000,只有5000,往前挪的话,那整个就大喇叭口了,就不像太阳这种点状的平行光了,这需要一个距离,也需要一个强度,很大的强度的光,瓦数功率很大,放在地面上,直接往上打。所以说偏一点角度都不一样。综合起来就不是一般的几个镜头加几个镜头的什么效果,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品。(图12)
这就是外景,这个外景的细节我也想强调,也是早晨。接他们进宫以后,老佛爷已经驾崩了。进去以后,一个外景,选择的角度、光线,外景也要注意选择光线、角度。清晨,又逆光,选景的时候,这场戏,人多场面大,通知制片部门,我要早晨5点钟,太阳刚刚出来拍这场戏。那么所有的道具,服、化、道,三点钟一定要准备好。位置要摆好,副导演位置要摆好。演员的路线要走好,这会儿可能都没有主要演员,都是替身,要准备好。这个角度才能是逆光,这个时间才拍到,这个制片部门都要安排好了。踩景的时候,拿指北针一看,哪个方向,时间就定了,就给你记下了。哪天?什么时间拍?基本上安排在什么时间,生产制片主任安排好以后。一旦这一天没出太阳,下雨了,他会安排进棚。但是,首先要知道一个拍摄的时间概念,因为外景光是千变万化的。这种“黄金时间”,清晨到日出和傍晚到日落,那个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拍出来的画面是非常美的。这一段时间在摄影行当里面叫“黄金拍摄时间”。我们看到,有一个电影,叫《天堂岁月》,那是外景拍的最经典的片子。外景光是用的最好的,整个一天24小时。夜景,咱不谈了,他是纯夜景拍日光的。从清晨到日出,到正午的时候到傍晚,到日落。它那个时间段的外景的光效,用的是非常极致非常到位的。
这是一个逆光效果,早上拍,轿子走到大殿门口了,这马上就要接内景。摄影棚的内景,轿子是外景。小皇帝溥仪,下来以后,出画。马上接到摄影棚的内景,那我们看这个时间段拍完这个镜头以后,摄影机要挪位置,演员要补妆,我们看,这个光线已经起来了,已经到了8、9点钟了。但是摄影师为了和摄影棚的光效去接,他非常细致。小皇帝出画,跳一下,反打就是棚里头了。把这个光效慢慢的用移动车移动到这个景别,啪一个反打,他的主观,进棚里了。如果说你到外面去看,8、9点钟的太阳,那种光很可能和摄影棚的这种纯钨丝灯照明,会有点跳跃。他为了把视觉上的这点误差去掉,所以他出画的时候,马上就用推到人物近景,跳到这个光里。这个光就是在摄影棚里头的顶上,门上,大灯板上,挂一个10000的,20000的灯。然后加上不同光,柔和的片子,往下直打,就是一个大侧光。
(图13)
看这个明暗的面,把这些图案打出来。这都是摄影棚了,摄影棚里头,也是我们说的,广角镜头,明暗的对比,这种光束,放烟,地面上拖过的,有点油光的,有点反光的,这些东西。包括这个顶灯,宫灯的纵深。都强调了一个画面的纵深感。一个皇宫的震撼的那种浩荡的感觉。
这个里面的慈禧,看慈禧那个点的人物,有个侧光,最亮的侧光,叠在一个暗的椅子的上头。很突出,我们看整个的,包括他的镜头的,广角镜头,这个纵深感。始终强调空间,始终注意塑造人物。
我们注意将来拍到摄影棚的时候,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你要在摄影棚里有一个很好的照明环境,要考虑到这是景片,景的环境,窗户,门,这后面的景片,景片和天片,就是景片后面,不管你是墙,还是画的什么蓝天白云,那个幕布,景片和天片要有很远的距离。没有距离,这种平行光是打不进来的。放上去一个灯,完全是喇叭口张开的,那种散光你很难去遮挡,不是平行光的光束,非常难看,非常虚假。因为它是太阳光进来,它要有一个很长的距离,放大灯去打,不合适的话你还可以拿黑漆去遮。过亮的地方呢?你可以拿柔光片去遮挡。有距离可以加魔术腿,可以加灯腿,可以遮挡。如果你靠的很近,你放上一个灯,喇叭口就喇叭口了,你没法打。你也没法打出这种平行光的感觉来,也没法打出这么美的光效来,这是一个照明的条件。
而且我们看上面的顶,一般我们拍棚里的,一些粗糙的片子永远一看就能看出是摄影棚来,没顶。那我们看这个片子,用一些横梁,也许在更高的地方,他要打散射光啊,棚里头。这么大的空间里头,你不去打散射光,去把它塑型出来都是黑的。
整个空间里头,除了我放烟,有漫射了一些光线。那么我这些暗区,不能有太多死角的地方,我顶上要兜上大白布啊,大白布上有散光,这些散光要通一个电阻。我要用表去量,这些最暗的环境,把这些灯装上以后,是不是还过暗呢?过暗的话,我就把那个顶子光,用那个电阻,啪啪把它升亮。那些暗区怎么也要打到曝光点下面4档啊,才能有啊,下面5档,要不都是黑的,黑角,死角,所谓的死角。所以它的主光位置在这,副光位置很可能就在上面顶上的。是一大张也好,还是小环境里面顶上挂一个反下来的也好,毕竟他有散光。那么它要追求这种剪影效果,我副光就不能太多了,才能有这种剪影效果,才能有这种巨大的空间感。这种暗非常有力量。包括这些环境,都是这么打出来的。那么我们看慈禧的这个亮,也是把这个窗户纸,灯打过来以后,在看不到的地方,把窗户纸稍微撕开一点。把慈禧的这个硬光,朝上一点。拍到慈禧的时候都是广角,快死了,硬光,甚至有的地方都毛了,高光地方都毛了。拍到小皇帝看着她,什么事都不懂得时候,换了个镜头,长焦一点的,光线柔和一点。这个光也是拍到这个的时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需要根据机器的角度来挪光,逆光方向再摆一摆,不是永远的都是斜的,一个方向的。
(图14)
这是登基大典的一个实景,这个呢,我当时看了材料了,有介绍,故宫,拍他登基的时候是在真的太和殿拍的,那个大殿里头,灯不让进灯,那么他们想什么办法呢?拿所有大灯冲着那个窗户,使劲打,在外面使劲打进来,让它亮。他一个是追求这种真实感,登基了嘛,一个现实的空间。刚才老佛爷死,是一个烟雾缭绕的,带写意性的一种环境。那个柱子都带龙,搭出来的,这个历史是真实的记载,想复原它,他就采取了真实的环境拍。这些小孩镜头都是长焦,活泼一点,天真可爱,根本不像个皇帝,这些都是从实景里接到外景。
(图15)
我们看这几个人物在廊子里,大臣在喊叩头。我们看一般的这种在廊子里的环境拍人物,也可以不用任何修饰,捅上去镜头就拍了。但是,我们看,短短的镜头细节里,他还是用了一个广角,稍微仰一点,皇恩浩荡嘛。开始了,隆重的仪式开始了。广角一点,镜头又换了,刚才我们说了同样道理,我老是在重复。因为摄影师不停地在动脑子。如果说人物,他站在这个廊子里面,这个人物脸上是像这样的光一变化。他就可以考虑到,这是地面的反光。接个灯,贴个片子,打一下。或者说,拿一个反光板,借着太阳的反光我再给一下。我刚才就说了,在外景把这种明暗面打出来,实际上是不难的。但是你要做,否则就是一片。我将这一段的意思呢,就是一部戏,像这么大一部巨作,它包含了除了剧本内容,人物命运,我们从照明的角度分析它,都是外景,实景用光和摄影棚的用光,就这三大块,就知道怎么布光了。
(图16)
当然有一些片子 ,像《沉默羔羊》拍监狱里头那个大狮吼笼子里,吃人的那个博士 ,他是处于那种状态,把人全拍毛了,那是另外一种创作 ,那不是一个技术失误,它是有想法,用广角,用顶光
,用角光。它的白衣服的反光,再用广角夸大他的鼻子。那也是另外一种方法。
拍广告一定要赏心悦目,不能有那么粗燥的层次,要层次丰富。软硬光的搭配、冷暖光的搭配、运动光的提神、让画面很精神,这些方法呢,大家这些技巧知道了,要反复练反复拍才能是自己的。
所以除了我课堂讲的这些,我先给演示,先做光效,实景的 ,棚里头搭景的,完了做各种光效,棚里头有生日蛋糕的,渐渐的亮、暖光, 有月光的那种笼罩,这个蛋糕漫漫点起来以后,又开关灯的效果,先开始是顶光,大家一览无余,
很高兴,该切蛋糕了,咱们再浪漫一点、 更温馨一点,啪把灯一关,剩了月光了,月光底下几个人开始,点那个蜡烛,慢慢影响到人什么效果,怎么布光,影响到环境的,环境光怎么布,按道理说,一般现在拍这种东西,蜡烛亮了,反正数字机感光度高,点上蜡,那脸上就有反应,弄到800度,那么我用到400度呢,按胶片拍呢,你放到大银幕上,一比就比出来了,它的质感颜色还有那火苗的质感都出来了,暖暖的,但是你看那个数字的,放到800度,是脸上都有效果,火苗全白了。我的意思就是说,有的时候,听是听,完了自己有机会去做,慢慢就有体会了。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669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点击了解更多
旨在集合影视制作工业化流程中最优秀的创作者,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分享传播成功的经验和最前沿的思考;
我们期待这样的分享传播能够给行业带来工业化制作的基本常识;同时期待能够在国内推动对工业化制作流程中各环节的基本认知和尊重;
以期对国内影视制作的工业化生态环境的优化有所帮助。
扫码关注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