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创作漫谈——短篇小说对电影短片的启示

2012-12-06 21:10
        美国“作家中的作家”理查德·耶茨在他的短篇小说《建筑工人》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今天没时间给你写封短信,所以还是给你写封长信算了 。”
        也许乍看一下大家很不理解,其实它的意思,好比那句我们老生常谈的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一段表达,用5000字讲清楚不算什么,用50字形容透彻才算本事
        从莫泊桑的《羊脂球》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我就对短篇小说产生了浓厚兴趣,而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更是唤起了我想要用影像表达短篇小说的欲望
        短篇小说,绝不是仅仅是因为字数少,其更是代表了一种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创作的体裁
        同理,我想,电影短片,也绝不应该仅仅意味着时间短而已
        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在我看来,优秀的电影短片,应该和优秀的短篇小说一样——“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
        在我看来,短篇小说的灵魂特质正是“典型凝练,以小见大”,而对于细节的巧妙设置和精彩描写则是短篇小说最璀璨的明珠——细节胜于雄辩
        同样,电影短片,剧本不一定非要如同一个缩小版的电影长片,讲究十分严格的起承转合,其目的不在于呈现人物的转变,矛盾的化解,而是重在通过以点及面,入木三分的描写,刻画人物,揭露矛盾,这一点不是和记录片颇为相似么!
        电影短片完全可以如短篇小说一样,同锐利手术刀,利落而又细致的解剖病体,从而暴露出隐藏于皮肤和肌肉组织之间的病根
        拍完《弦·墨》之后,我决定下一步将创作的角度集中到当代的社会问题上,之前这个题材我一直不敢碰,因为担心自己涉世不深,积淀不够,但,我的内心告诉我,要为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发声,以前的我因为侧重点的局限,创作上有过“个人趣味至上”和“技术至上”经历。但现在,我更尊重是原原本本的故事。先生活,再创作。不能一直逃避,一直“淡然”处之,正如同只有走出生活的舒适区,一个人才能够不断成长成熟。我的创作,也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敢于自我解剖,敢于解剖他人和社会。
        所以,短篇小说风格的电影短片,也许就会成为我下一个阶段挑战的作品体裁
        总而言之,我相信,优秀的电影短片,某种程度上比电影长片更难,但肯定会比那些所谓的微电影强
        一双慧眼,一把锐刀,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嗯,所以我也不长篇大论的谈了,就是这样
本文为作者 银河第三站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