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术创作者的具体思路之用色彩讲故事(有配图)
2012-11-27 17:14
电影美术创作者的具体思路之用色彩讲故事(有配图)
应电影工业网之邀,在此发表一些我们电影美术师第一线的创作细节。前几篇没有配图大家不太满意。所以这篇是每句话都有对应的画面。大家可能更能体会我们电影美术师特别是在第一线的执行者是什么样的工作思路。我的想法也是很局限和片面的,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我将融汇到我下一部的创作中。谢谢大家的帮助。
用“敦煌”色彩演绎大明宫
——史诗电影《大明宫》的色调阐述
《大明宫》美术总风格是“唐风唐味”,突出的特色分别是以下几点:雄厚、深远、大气、包融、敦煌色系、真实、追求润物细无声、继承与创新、故事情节、人物造型与场景设计间的关系、从唐诗中吸取养分、绘画和书法的应用。
我在创作《大明宫》时就试图探询一种实验色彩,因为片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很独立和分阶段的。《大明宫》时间跨度近300年,故事与场景和人物的搭配都要做到极为细致,而这正是这部影片最难表现的地方,美术上的要求不但要找到一条脉络,而且还要一环扣一环。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要想把这300年用一种色彩把他统一起来,这种色彩还不能单调,不能重复。这部电影我是想做一种很“古远”的感觉,种种“古远”也是色彩的追求,这似乎和“敦煌”的色彩不谋而合。(如下图)
敦煌壁画色彩当时用的大部分颜料大多都是矿物制的,还有一部分是从西域运来的,所以现存的西夏时壁画都特蓝特绿,那都是用蓝绿宝石研制的,历时千年经久不会变颜色,时间越久越鲜艳 .其颜料制作水平说明:我国在1600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用色大多以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色彩绚丽,细致,浓重,浑厚,形成了唐代重彩风格,也形成了中国重彩工笔画特有的美学审美观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如下图)
要发现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探询一种实验色彩,就是用“敦煌”的色彩体系统一。用“敦煌”的色彩去表现这种“古远”。对于“敦煌”的色调,《大明宫》唐朝是一个很华丽、很丰满的年代,突出的是“大”“明” 的视觉。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大明宫色彩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如下图)
这种色调在《十面埋伏》的牡丹坊用过取得了成功,但牡丹坊只是敦煌壁画色调的一种“蓝绿”调。而敦煌壁画有大量的色调,如古铜调、棕调、土红调、赭石调、偏蓝调、偏绿调等等,每张画都有不同的主调,又都统一在一个敦煌色系里。我们找到每个色系氛围把它移植到我们的宫殿,根据宫殿的功能和剧情的氛围来选择合适的色系,我们每个宫殿都有不同的色系又统一在一个大的“唐风唐味”上。(如下图:敦煌壁画色调与实景的比较)
《大明宫》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如下图)
在画面和场景方面,因为《大明宫》剧情的时空变换十分频繁,我特意为此安排了三个大的“敦煌”色调,这三种色调之间是含蓄的过度,用颜色来宣扬气氛。
前期初唐雄健用刚强暖色处理,多以古铜、棕色调为主(如下图)
中期盛唐豪奢用纯度高的暖色,多以土红、石青、朱红加金为主(如下图)
后期晚唐衰落则用低纯度灰绿冷色,灰蓝、灰绿,加深棕色系为主(如下图)
这三个色调转换赋予了《大明宫》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就好象是我们在参观敦煌不同石窟的壁画一样,每一张壁画都有他自己的内容。自己的色调。而看完整个所有的石窟壁画他的色彩又是那么的统一。希望能给观众留下了参观敦煌石窟壁画的印象。(如下图:敦煌石窟壁画与实景的比较)
影片的美术能铺垫穷尽极致,能作到华丽的视听盛宴一个华美的史诗电影相当程度上依赖电脑特级,《大明宫》制作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我这些颜色的构想很大程度上也以来电脑后期的调色,才能实现我理想的敦煌色调,才能真实地再现了唐朝的辉煌。(如下图:蓝幕运用电脑与实景的结合)
《大明宫》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调色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大明宫》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记录片,其深厚的人文色彩相当浓厚,色调上将参考大量唐朝壁画、拓本的资料,屏弃艳丽浮华的脂粉气息,追求淡雅温润的文人情怀。画面主色调的变化将伴随该片的脉络而变化,运用暖冷来演绎唐王朝的兴衰。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唐风唐味。《大明宫》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至少在色彩上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如下图:各种场景的色调)
应电影工业网之邀,在此发表一些我们电影美术师第一线的创作细节。前几篇没有配图大家不太满意。所以这篇是每句话都有对应的画面。大家可能更能体会我们电影美术师特别是在第一线的执行者是什么样的工作思路。我的想法也是很局限和片面的,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我将融汇到我下一部的创作中。谢谢大家的帮助。
用“敦煌”色彩演绎大明宫
——史诗电影《大明宫》的色调阐述
《大明宫》美术总风格是“唐风唐味”,突出的特色分别是以下几点:雄厚、深远、大气、包融、敦煌色系、真实、追求润物细无声、继承与创新、故事情节、人物造型与场景设计间的关系、从唐诗中吸取养分、绘画和书法的应用。
我在创作《大明宫》时就试图探询一种实验色彩,因为片中的故事和人物都很独立和分阶段的。《大明宫》时间跨度近300年,故事与场景和人物的搭配都要做到极为细致,而这正是这部影片最难表现的地方,美术上的要求不但要找到一条脉络,而且还要一环扣一环。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要想把这300年用一种色彩把他统一起来,这种色彩还不能单调,不能重复。这部电影我是想做一种很“古远”的感觉,种种“古远”也是色彩的追求,这似乎和“敦煌”的色彩不谋而合。(如下图)
敦煌壁画色彩当时用的大部分颜料大多都是矿物制的,还有一部分是从西域运来的,所以现存的西夏时壁画都特蓝特绿,那都是用蓝绿宝石研制的,历时千年经久不会变颜色,时间越久越鲜艳 .其颜料制作水平说明:我国在1600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用色大多以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色彩绚丽,细致,浓重,浑厚,形成了唐代重彩风格,也形成了中国重彩工笔画特有的美学审美观和特有的艺术风格。(如下图)
要发现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探询一种实验色彩,就是用“敦煌”的色彩体系统一。用“敦煌”的色彩去表现这种“古远”。对于“敦煌”的色调,《大明宫》唐朝是一个很华丽、很丰满的年代,突出的是“大”“明” 的视觉。大规模地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将一个瑰丽辉煌的大明宫色彩重新带到观众面前。(如下图)
这种色调在《十面埋伏》的牡丹坊用过取得了成功,但牡丹坊只是敦煌壁画色调的一种“蓝绿”调。而敦煌壁画有大量的色调,如古铜调、棕调、土红调、赭石调、偏蓝调、偏绿调等等,每张画都有不同的主调,又都统一在一个敦煌色系里。我们找到每个色系氛围把它移植到我们的宫殿,根据宫殿的功能和剧情的氛围来选择合适的色系,我们每个宫殿都有不同的色系又统一在一个大的“唐风唐味”上。(如下图:敦煌壁画色调与实景的比较)
《大明宫》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大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如下图)
在画面和场景方面,因为《大明宫》剧情的时空变换十分频繁,我特意为此安排了三个大的“敦煌”色调,这三种色调之间是含蓄的过度,用颜色来宣扬气氛。
前期初唐雄健用刚强暖色处理,多以古铜、棕色调为主(如下图)
中期盛唐豪奢用纯度高的暖色,多以土红、石青、朱红加金为主(如下图)
后期晚唐衰落则用低纯度灰绿冷色,灰蓝、灰绿,加深棕色系为主(如下图)
这三个色调转换赋予了《大明宫》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就好象是我们在参观敦煌不同石窟的壁画一样,每一张壁画都有他自己的内容。自己的色调。而看完整个所有的石窟壁画他的色彩又是那么的统一。希望能给观众留下了参观敦煌石窟壁画的印象。(如下图:敦煌石窟壁画与实景的比较)
影片的美术能铺垫穷尽极致,能作到华丽的视听盛宴一个华美的史诗电影相当程度上依赖电脑特级,《大明宫》制作了大量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合成的镜头,我这些颜色的构想很大程度上也以来电脑后期的调色,才能实现我理想的敦煌色调,才能真实地再现了唐朝的辉煌。(如下图:蓝幕运用电脑与实景的结合)
《大明宫》全片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数字调色技术,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影像世界。《大明宫》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记录片,其深厚的人文色彩相当浓厚,色调上将参考大量唐朝壁画、拓本的资料,屏弃艳丽浮华的脂粉气息,追求淡雅温润的文人情怀。画面主色调的变化将伴随该片的脉络而变化,运用暖冷来演绎唐王朝的兴衰。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唐风唐味。《大明宫》既不同于故事片,也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至少在色彩上是一部独树一帜的史诗电影。(如下图:各种场景的色调)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