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BBC一样,为纪录片“写剧本”?
2018-04-23 11:57
无数人心中的纪录片王者——BBC出品,必属精品。
如果,提到纪录片大拿,一定绕不过BBC,它出品的纪录片几乎横扫纪录片高分榜。《地球脉动》系列,第一季9.7,第二季9.9。《猎捕》9.8。《冰冻星球》9.8。《BBC:非洲》9.8。
……
为了拍出这样高水准的纪录片,摄制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丧心病狂”。要论偷拍界的老大,BBC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用动物、粪便搞伪装,以假乱真。把自己暴露在远洋白鳍鲨的攻击范围内。为拍摄可以说是吃尽苦头。但也是这样一个团队,最近却被爆出豆瓣评分9.7的《人类星球》造假。
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巴布亚西部的原始部落,科罗威人十分适应丛林生活,他们就地取材,在距离地面足有140英尺高的热带雨林树冠之间搭建树屋,42个部落成员历时两周,终于将树屋建成,屋内孩童玩耍,屋外风景怡人。
《人类星球》第4集讲述了科罗威人的丛林生活,“他们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树屋中的部落”,生活在树屋中可以免受洪水的侵袭,“对于科罗威人来说,树屋越高地位越高”。
然而,BBC新纪录片《My Year With The Tribe》的节目主持人米勒德(Will Millard)最近前往同一个科罗威部落拍摄时,当地人告诉他树屋“不是我们的家”,是被“委托拍摄的”。米勒德表示:“(树屋)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完全是欺骗。”
BBC回应称,“我们审查了《人类星球》中的相关片段,部落搬进树屋并居住在里面的叙述是不准确的。”BBC发言人表示,“2011年《人类星球》系列播出后,我们加强了员工编辑原则、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强制性培训。”
从道德层面,我不去评判这件事情的对错,但是从故事的角度来说,称BBC为王者当之无愧。这篇文章是BBC的制片写的一篇制片手记,告诉大家,如何为野生动物写一个好的故事。
在我看来,我要出外景的时候总是最先考虑“我们要拍谁”。通常,去哪儿拍是由别人定的:制片人,助理制片,调研人员。理想情况下,他们心里已有构想:“你能去这儿拍这种动物的这种行为吗?这些都是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我们认为可以影视化。”
这类影片是要拿动态图像来讲故事,所以最关键的是拍摄。但首先我们应该构想这个故事是什么。故事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描述,它还必须抓住观众的注意。所以讲故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展示故事,而不是直接把故事说出来是电影叙事的一个基本规则。拍摄的关键是展示,讲述排在随后,而且很有可能讲述是由旁白组来完成而不是摄影组。
调研与建议
有时,大多数关于如何讲故事的思考,已经由调研和制作人完成了。他们收集信息并编写拍摄脚本。因为拍摄还没有开始,脚本的视角还比较理想化。有时这些脚本有很多细节,特别是当你拍植物这一类可控的拍摄时。但,当你的拍摄对象不太可控的时候,那么脚本可能包含很多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如果你要拍进化之类的生物学主题,那片段可能需要表现某些行为或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确需要一个详细的脚本。反之,如果你要拍一只动物做什么,事先写一个详细的脚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只动物会塑造出自己的故事,也会有你能拍什么内容的拍摄限制。无论哪种方式,你得做出许多选择。选择不拍什么和选择拍什么一样重要。
当你在出发前做完功课了之后,就可以拿起摄像机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完成拍摄,而且无疑需要试上几个来回。
角色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一个主角。主角需要对变化的环境和遇到的其他角色做出反应,同时在过程中改变了自己。通常我们只关注一个主要角色。如果观众能在视觉上区分出这个主角,就能更有效的理解电影。这里“角色”是泛指。野生生物电影中的角色可以是一只熊或一棵杉树,甚至是地球本身。这些角色会做事情,事情也会发生在它们身上。观众可以从它们的立场看或从它们的对立面来看,或者别的视角,或者两种视角都有。因为有趣的角色会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发展,至少我们认为是这样。
你这个时候可能已经知道你是不是要拍摄一只雄蜘蛛在叶子堆里寻找什么危险的东西,或者拍一棵从罗马时代一直活到现在的老松树。但你仍然要选择拍哪一只蜘蛛或哪一棵树。动物是个体的,植物也一样。它们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或美或不美的环境中,可见或不可见,方便或不方便你去拍摄。有些动物因为某些原因比如科学研究而已经被人们所熟知。
有时候,选择一个动物个体是基于一些很简单的原因,比如因为它正好在挨饿,因为它年幼无知,因为它成熟自信,或只是因为它耳背。毕竟,为了拍摄动物,你需要日复一日的每天在它身旁好几个小时。所以慎重选择。选定以后就很难改了。
只当图像本身不能传达信息的时候你才需要旁白去标识出你的角色。我们要尽量用图像而不是语言去标识角色。
这里有一些视觉上标识出一个个体的方法:
•介绍角色。
•简化它们的背景,譬如用长焦镜头减少景深或者通过使用光或颜色或构图来定位它们。
•用长焦镜头或移动镜头跟随它们。
•显示它们独特的标记。比如它们的花纹、断牙、犄角,或行为上的特点。如果有这些,拍它们时着重表现这些特点。这个方法是个双刃剑:一旦你让观众注意到它的特点,你整个片子只能跟拍这一只动物。如果它死了或者找不到了,你怎么办?
•多人拍摄(双镜头)。如果主人公和其它角色出现在双镜头中,哪怕只是远远的拍,观众都会感到身临其境。
它们想要什么?
每个主人公都有一个诉求。你的主人公的诉求可能是成长,离开家,开始旅程,学习捕猎,躲避捕食者,击败对手,度过严冬,组成家庭,寻找伴侣,繁殖或保护自己子嗣。
诉求不应该是容易达成。诉求越难,你的主人公资源越多,越多的观众会喜欢它们。旁白可以建立诉求并解释发生了什么。但最好是你用视觉来表现。
建立同理心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如果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观众就会和你的主人公感同身受。以下是一些建立同理心的方法:
•从你的角色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和它的居民。
•从朋友或敌人的视角来看你的角色。比如用猫头鹰俯瞰的视角来看老鼠。反正你可能本来也要拍俯瞰镜头,注意要以失焦取景植物。
•通过摄影风格揭示角色行为的细节,譬如通过近全景或特写描述细节
既要拍摄反应也要拍摄动作。可以小到一只圆睁的眼睛,或者一只受惊的松鼠掉下一棵松果。既要追拍角色,也要通过镜头表达关怀;既要强悍也要柔弱。要拍你的观众可以和他们生活联系起来的角色行为。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能和拍摄主题共情。你需要完全了解它的生命,不仅是这个物种,而是你拍摄的个体。这样的深入了解需要时间。
剪辑
除了规划,制作,拍摄和休息,好的片段是由好的剪辑打造的。影片几乎都得被剪辑。这一点从定点拍摄舞台的第一批电影人就开始了。他们很快发现特写演员比宽全景更有戏。于是他们把这些镜头剪在一起。制作剪辑的原理被通称为电影语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作为摄影,你需要在开拍前知道剪辑们要什么样的镜头。一旦开始剪辑,你就会看到好坏之别。
当剪辑不合适时
当剪辑不合适时,镜头转换时可能会有跳接。举个例子,你要把拍北极熊的两个相似的镜头剪辑在一起。
在第一个镜头里,北极熊用后腿站着;在下一个镜头,北极熊用四腿站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跳跃在现实中永远不会发生,所以这种剪辑打破了所有电影所依赖的幻觉:我们所观看的是真实的。那么你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一种解决办法是在这两个镜头中插入切到另一只熊的镜头。切换镜头中可以是任何和角色故事相关的东西。也许你不想让故事里有两只熊,那你可以拍冰上凝结成雾来表现环境有多冷。演员托尼·索柏(TonySoper)总带着他的狗出外 景就是这个原因,他的切换总用狗的镜头。
还有一种办法是改变镜头角度和远近。用切换是因为中间连接的镜头与前后两个镜头不同所以前后两个镜头看上不再跳跃。切换镜头并不需要很不同,否则会出现一系列不相关内容的蒙太奇,但仍然需要有角度或画幅大小的不同来表明你在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动作。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拍摄相同的动作多次。希望它的动作有足够的时间让你重新取景或改变位置。这种“连续切换”如果做的好,能让动作流畅无阻。
作为摄像师,我建议你学习一下这种办法。最好是在剪辑室里看剪辑剪然后自己尝试。你会学到要让剪辑发挥他们魔法,他们需要某种大小的画面和角度。而提供这些合适的素材就是你的职责。
鱼鹰和它的诉求
想象你在拍鱼鹰捕鱼。你想拍它可能会做的事情:
•它飞往捕食地,盘旋,搜索。然后它发现一条鱼。它下降飞出画面。
•它下沉,打水。它在水面捕鱼。它飞走了。
动人的故事通常会在男/女主人公的征程上设立障碍。主人公怎样克服障碍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转变可以揭示很多角色的性格。克服这些障碍时通常会涉及他们与其他人的互动,比如和一个引导者或一个敌人。有时主人公会失败,即将放弃,甚至处于死亡的边缘。他们也可能拒绝继续,被说服然后改变初衷。
你需要找到合适的手法去拍让观众理解这些障碍,拍障碍如何被克服。你如何去拍将取决于挑战本身是什么。
鱼鹰的问题:
•盘旋。鱼鹰很难找到一条鱼并准确击中。你需不需要从上方和下方拍鱼?
•抓住一条滑溜溜的鱼。
•羽毛沾湿时起飞。
•被乌鸦偷袭抢走鱼。你有没有拍到乌鸦隐藏在树上等待和匆忙起飞的镜头?
如果,提到纪录片大拿,一定绕不过BBC,它出品的纪录片几乎横扫纪录片高分榜。《地球脉动》系列,第一季9.7,第二季9.9。《猎捕》9.8。《冰冻星球》9.8。《BBC:非洲》9.8。
……
为了拍出这样高水准的纪录片,摄制组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丧心病狂”。要论偷拍界的老大,BBC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用动物、粪便搞伪装,以假乱真。把自己暴露在远洋白鳍鲨的攻击范围内。为拍摄可以说是吃尽苦头。但也是这样一个团队,最近却被爆出豆瓣评分9.7的《人类星球》造假。
BBC纪录片《人类星球》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巴布亚西部的原始部落,科罗威人十分适应丛林生活,他们就地取材,在距离地面足有140英尺高的热带雨林树冠之间搭建树屋,42个部落成员历时两周,终于将树屋建成,屋内孩童玩耍,屋外风景怡人。
《人类星球》第4集讲述了科罗威人的丛林生活,“他们是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树屋中的部落”,生活在树屋中可以免受洪水的侵袭,“对于科罗威人来说,树屋越高地位越高”。
然而,BBC新纪录片《My Year With The Tribe》的节目主持人米勒德(Will Millard)最近前往同一个科罗威部落拍摄时,当地人告诉他树屋“不是我们的家”,是被“委托拍摄的”。米勒德表示:“(树屋)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这完全是欺骗。”
BBC回应称,“我们审查了《人类星球》中的相关片段,部落搬进树屋并居住在里面的叙述是不准确的。”BBC发言人表示,“2011年《人类星球》系列播出后,我们加强了员工编辑原则、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强制性培训。”
从道德层面,我不去评判这件事情的对错,但是从故事的角度来说,称BBC为王者当之无愧。这篇文章是BBC的制片写的一篇制片手记,告诉大家,如何为野生动物写一个好的故事。
在我看来,我要出外景的时候总是最先考虑“我们要拍谁”。通常,去哪儿拍是由别人定的:制片人,助理制片,调研人员。理想情况下,他们心里已有构想:“你能去这儿拍这种动物的这种行为吗?这些都是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我们认为可以影视化。”
这类影片是要拿动态图像来讲故事,所以最关键的是拍摄。但首先我们应该构想这个故事是什么。故事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描述,它还必须抓住观众的注意。所以讲故事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展示故事,而不是直接把故事说出来是电影叙事的一个基本规则。拍摄的关键是展示,讲述排在随后,而且很有可能讲述是由旁白组来完成而不是摄影组。
调研与建议
有时,大多数关于如何讲故事的思考,已经由调研和制作人完成了。他们收集信息并编写拍摄脚本。因为拍摄还没有开始,脚本的视角还比较理想化。有时这些脚本有很多细节,特别是当你拍植物这一类可控的拍摄时。但,当你的拍摄对象不太可控的时候,那么脚本可能包含很多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如果你要拍进化之类的生物学主题,那片段可能需要表现某些行为或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确需要一个详细的脚本。反之,如果你要拍一只动物做什么,事先写一个详细的脚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只动物会塑造出自己的故事,也会有你能拍什么内容的拍摄限制。无论哪种方式,你得做出许多选择。选择不拍什么和选择拍什么一样重要。
当你在出发前做完功课了之后,就可以拿起摄像机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完成拍摄,而且无疑需要试上几个来回。
角色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一个主角。主角需要对变化的环境和遇到的其他角色做出反应,同时在过程中改变了自己。通常我们只关注一个主要角色。如果观众能在视觉上区分出这个主角,就能更有效的理解电影。这里“角色”是泛指。野生生物电影中的角色可以是一只熊或一棵杉树,甚至是地球本身。这些角色会做事情,事情也会发生在它们身上。观众可以从它们的立场看或从它们的对立面来看,或者别的视角,或者两种视角都有。因为有趣的角色会随着故事的展开而发展,至少我们认为是这样。
你这个时候可能已经知道你是不是要拍摄一只雄蜘蛛在叶子堆里寻找什么危险的东西,或者拍一棵从罗马时代一直活到现在的老松树。但你仍然要选择拍哪一只蜘蛛或哪一棵树。动物是个体的,植物也一样。它们每一个个体都生活在或美或不美的环境中,可见或不可见,方便或不方便你去拍摄。有些动物因为某些原因比如科学研究而已经被人们所熟知。
有时候,选择一个动物个体是基于一些很简单的原因,比如因为它正好在挨饿,因为它年幼无知,因为它成熟自信,或只是因为它耳背。毕竟,为了拍摄动物,你需要日复一日的每天在它身旁好几个小时。所以慎重选择。选定以后就很难改了。
只当图像本身不能传达信息的时候你才需要旁白去标识出你的角色。我们要尽量用图像而不是语言去标识角色。
这里有一些视觉上标识出一个个体的方法:
•介绍角色。
•简化它们的背景,譬如用长焦镜头减少景深或者通过使用光或颜色或构图来定位它们。
•用长焦镜头或移动镜头跟随它们。
•显示它们独特的标记。比如它们的花纹、断牙、犄角,或行为上的特点。如果有这些,拍它们时着重表现这些特点。这个方法是个双刃剑:一旦你让观众注意到它的特点,你整个片子只能跟拍这一只动物。如果它死了或者找不到了,你怎么办?
•多人拍摄(双镜头)。如果主人公和其它角色出现在双镜头中,哪怕只是远远的拍,观众都会感到身临其境。
它们想要什么?
每个主人公都有一个诉求。你的主人公的诉求可能是成长,离开家,开始旅程,学习捕猎,躲避捕食者,击败对手,度过严冬,组成家庭,寻找伴侣,繁殖或保护自己子嗣。
诉求不应该是容易达成。诉求越难,你的主人公资源越多,越多的观众会喜欢它们。旁白可以建立诉求并解释发生了什么。但最好是你用视觉来表现。
建立同理心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如果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观众就会和你的主人公感同身受。以下是一些建立同理心的方法:
•从你的角色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和它的居民。
•从朋友或敌人的视角来看你的角色。比如用猫头鹰俯瞰的视角来看老鼠。反正你可能本来也要拍俯瞰镜头,注意要以失焦取景植物。
•通过摄影风格揭示角色行为的细节,譬如通过近全景或特写描述细节
既要拍摄反应也要拍摄动作。可以小到一只圆睁的眼睛,或者一只受惊的松鼠掉下一棵松果。既要追拍角色,也要通过镜头表达关怀;既要强悍也要柔弱。要拍你的观众可以和他们生活联系起来的角色行为。最重要的是,你需要能和拍摄主题共情。你需要完全了解它的生命,不仅是这个物种,而是你拍摄的个体。这样的深入了解需要时间。
剪辑
除了规划,制作,拍摄和休息,好的片段是由好的剪辑打造的。影片几乎都得被剪辑。这一点从定点拍摄舞台的第一批电影人就开始了。他们很快发现特写演员比宽全景更有戏。于是他们把这些镜头剪在一起。制作剪辑的原理被通称为电影语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作为摄影,你需要在开拍前知道剪辑们要什么样的镜头。一旦开始剪辑,你就会看到好坏之别。
当剪辑不合适时
当剪辑不合适时,镜头转换时可能会有跳接。举个例子,你要把拍北极熊的两个相似的镜头剪辑在一起。
在第一个镜头里,北极熊用后腿站着;在下一个镜头,北极熊用四腿站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跳跃在现实中永远不会发生,所以这种剪辑打破了所有电影所依赖的幻觉:我们所观看的是真实的。那么你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一种解决办法是在这两个镜头中插入切到另一只熊的镜头。切换镜头中可以是任何和角色故事相关的东西。也许你不想让故事里有两只熊,那你可以拍冰上凝结成雾来表现环境有多冷。演员托尼·索柏(TonySoper)总带着他的狗出外 景就是这个原因,他的切换总用狗的镜头。
还有一种办法是改变镜头角度和远近。用切换是因为中间连接的镜头与前后两个镜头不同所以前后两个镜头看上不再跳跃。切换镜头并不需要很不同,否则会出现一系列不相关内容的蒙太奇,但仍然需要有角度或画幅大小的不同来表明你在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动作。
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拍摄相同的动作多次。希望它的动作有足够的时间让你重新取景或改变位置。这种“连续切换”如果做的好,能让动作流畅无阻。
作为摄像师,我建议你学习一下这种办法。最好是在剪辑室里看剪辑剪然后自己尝试。你会学到要让剪辑发挥他们魔法,他们需要某种大小的画面和角度。而提供这些合适的素材就是你的职责。
鱼鹰和它的诉求
想象你在拍鱼鹰捕鱼。你想拍它可能会做的事情:
•它飞往捕食地,盘旋,搜索。然后它发现一条鱼。它下降飞出画面。
•它下沉,打水。它在水面捕鱼。它飞走了。
动人的故事通常会在男/女主人公的征程上设立障碍。主人公怎样克服障碍是故事的核心。他们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转变可以揭示很多角色的性格。克服这些障碍时通常会涉及他们与其他人的互动,比如和一个引导者或一个敌人。有时主人公会失败,即将放弃,甚至处于死亡的边缘。他们也可能拒绝继续,被说服然后改变初衷。
你需要找到合适的手法去拍让观众理解这些障碍,拍障碍如何被克服。你如何去拍将取决于挑战本身是什么。
鱼鹰的问题:
•盘旋。鱼鹰很难找到一条鱼并准确击中。你需不需要从上方和下方拍鱼?
•抓住一条滑溜溜的鱼。
•羽毛沾湿时起飞。
•被乌鸦偷袭抢走鱼。你有没有拍到乌鸦隐藏在树上等待和匆忙起飞的镜头?
本文为作者 项目案例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0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