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
  • 影工编者按:

    最近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上映各类老片,大家也有机会数一数,随着历史变迁,都出现过哪些长宽比的风格。


    常见的 2.35:1与1.85:1,以及老电影常见的 4:3 长宽比,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具体有何不同,各适合何种风格呢?「片场手册」(howtofilm)公众号作者戴韵来同学再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有趣的解析。



    原文标题:是技术也是艺术:简谈电影画面的长宽比


    选择一部电影的长宽比一般来说是电影前期准备的时候摄影指导与导演讨论的首要问题。长宽比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决定电影的整体风格与摄影美学。


    目前常见的电影长宽比有两种:2.35:1与1.85:1。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略微有些出入的长宽比比如:2.76:1, 2.55:1等。


    很多老电影的长宽比,是1.37:1的画幅,俗称“学院派比例”。类似4:3的一个方块。具体原因在 @赵浩 的这个回答下提到了。那么现在还有没有电影选择这样的老式画幅呢?有的。


    比如2013年的电影《修女艾达》采用的就是1.37的画幅。

    《修女艾达》全篇的摄影风格非常的慢,非常的稳。使用了很多单机位长镜头来讲故事。电影就像是戏剧一般,在观众面前毫无保留的展开。1.37的画幅是非常的亲密的。因为整体画面没有那么宽,所以非常适合突出画面的中心,使得整体构图非常的经凑。

    同时,很多观众现在将1:35这个长宽比与老电影联系在一起,这给全篇带来了“年代感”


    2017年的电影《鬼故事》(A Ghost Story)则采用了更加紧凑的长宽比:1.33:1

    这样的长宽比,让观众处于一种非常有压迫感的环境之下。与电影的故事相匹配,体现出了女主丧夫之痛。


    同时注意画面的四个角,全部都是圆角。这也带来了老电影的年代感。


    接下来再来聊聊更宽的画面。


    不是有个笑话么,要想你拍的照片有电影感,上下加两条黑边,再加上一段中英双语的字幕,一下子逼格就高了很多。


    的确,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更宽的画面似乎已经代表电影的主流画面风格了。


    比如电影《荒野猎人》的长宽比是2.39:1。

    这样的长宽比加上摄影师Chivo特别喜欢的广角镜头+alexa65电影机,将风景完美的记录了下来。而一些角色的特写(比如最后一张),也有非常强的冲击感,似乎有种裸眼3d的感觉。


    而最有趣的,则是巧妙运用长宽比的变换,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电影《Mommy》,男主用手将“画面”打开。


    电影《It Comes At Night》的最后十几分钟的镜头,电影画面一点一点的变窄,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注意到画面长宽比的改变,等到最后,才发现画面变成了窄窄的一条线。


    电影《布达佩斯大酒店》中,导演使用了不同的长宽比来代表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

    图片来源:https://timeinpixels.com/2015/09/cinematography-in-grand-budapest-hotel/


    除此之外,国产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干脆来了个圆形

    电影的长宽比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表达与创作手段。下次观影的时候也可以留意一下,一部电影采用了什么样的长宽比,为什么要这么用,有什么效果。在自己拍片子的时候也可以多多考虑这个问题。


    办了一个公众号:片场手册(howtofilm),以后将同步更新文章!希望支持。


    tyler dai

    2019


  •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面向全球征集2018年1月1日以后出品的故事片,共收到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775部影片报名参评,其中境内影片107部、境外影片(含港澳台)668部,参评的影片类型丰富,风格多元。


    入围影片已揭晓,共15部,大陆电影有春节票房大作《流浪地球》和陈建斌新作《第十一回》,这是陈建斌执导的第二部影片,距离《一个勺子》已经过去5年,该电影一直少有物料消息,也正是这一次天坛奖入围公布,我们才看见了海报和主创信息,演员阵容包括周迅、陈建斌、窦靖童、春夏、大鹏、宋佳,据悉周迅、陈建斌与窦靖童演一家三口。



    入围名单:

    《幸运儿彼尔》比利·奥古斯特

    《半世界》阪本顺治

    《本回家了》彼得·赫奇斯

    《恐惧》加雅拉杰

    《开心点,糟老头》蒂娜·里米

    《此地》哈迪·默哈黑

    《日暮》拉斯洛·奈迈施

    《德黑兰·爱之城》阿里·贾比尔安萨里

    《音乐家》西尔扎提·牙合甫

    《第十一回》陈建斌

    《战火星球》马库斯·H·罗森米勒

    《非正统之路》阿里蓝·玛卡

    《侍者》史蒂夫·克利克里斯

    《流浪地球》郭帆

    《野梨树》努里·比格·锡兰



  •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上映的、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1982年出品的《少林寺》,余票已经不多了。



    若是放在 37 年前,可没有那么容易买到票。当时 1 毛钱一张的电影票,被黄牛党炒到了 10 元一张,是原票价的 100 倍,也是很多工薪阶层的小半月工资。


    这一次我们拿它来跟《战狼2》一起聊一聊,原因是,这两部影片都创造了票房奇迹,而这都需要感谢中国电影票房的摇篮——北京什刹海体校


    《少林寺》票房有多牛?

    网络搜索,关于中国大陆票房,看到最多的是「1.6 亿」或 161578014 元这个数字。身为影视工业网编辑,本着专业精神求证了一下,能搜索到最早报道这个数字的是 2012 年 08 月 09 日的《新快报》,有零有整,令人信服。


    本片的出品方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属香港公司,由中国共产党经营,1981 年由长城制片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联合成立。因此本编特地查询了在香港的票房。据香港影库的数据(链接:http://hkmdb.com/db/movies/view.mhtml?id=6335&display_set=big5),影片香港票房为 16,157,801 港元


    ……有没有觉得这个数字很熟悉?


    是的,中国大陆票房数字刚好是香港票房数字的结尾加了数字「4」。鉴于中国大陆权威票房统计系统专资办票房数据平台 2015 年 10 月 2 日才上线,此前多为不够精确的手工统计,因此 161578014 这个数字,看上去更像是 7 年前新快报小编的一个愚人节玩笑。


    《少林寺》作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票房数据有多个版本,有说 1.6 亿,有说 1.4 亿,又说观影 5 亿人次,但笔者点灯熬油寻找数据来源,没有发现任何统计口径,追问到底回答都是「推算」。并且连推算也未有依据,大致都是通过个体经历而完成的「脑内推算」。

    笔者也「推算」了一把。根据 161578014 这个数字,如果按《战狼2》的平均票价 35 元计算,票房收入就会是 565.5 亿元。是《战狼2》56.8 亿元的十倍,希望 565.5 亿元这个数字未来能广为传播,哈哈。




    《少林寺》和《战狼2》有何共同点?

    1. 中国电影票房的摇篮——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


    《少林寺》让中国电影观众认识了李连杰,《战狼2》造就了吴京。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生于北京市,1971年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从而开始武术运动员的生涯。


    吴京1974年出生于北京,满族正黄旗。6岁开始在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练习武术。


    因此《少林寺》《战狼2》是名副其实的「校友片」,两部影片的核心人物,都需要感谢北京什刹海体育学校。


    2. 创造票房纪录的超级影响力


    抛开具体数字不谈,《少林寺》是中国内地上映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影。而《战狼2》是猫眼专业版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榜首。这两部电影的共同特点,就是超级影响力


    3. 票房均未借力大腕明星或知名导演

    可能很少人知道,《少林寺》的导演是张鑫炎,1934年生于浙江宁波,16岁随家人来到香港。1950年加入国联电影公司,1951年入南阳片场学习洗印和剪辑,1957年加入左翼电影公司长城,三年后升任导演。在《少林寺》之前名不见经传。


    而李连杰在当时只是一名曾获中国武术全能冠军的武术运动员。片中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专业武术运动员出身,大都没有任何表演经验,对拍电影完全没有概念。


    同样,吴京在《战狼2》之前也并非顶级大腕,做导演更是新手,影片票房并不靠知名演员支撑。


    4. 「土洋结合」的个人英雄主义


    《少林寺》的香港片方具备极强的商业嗅觉,而选用了中国大陆及河南少林寺的真武术、真美景。


    《战狼2》则是把国内的主旋律价值观带到了非洲的背景之下拍摄。


    其背后的文化逻辑也如出一辙:前者是香港商业片 + 传统武术,后者是好莱坞电影 + 民族主义。


    「土洋结合」的是票房成功的真正秘诀。


    作为影视从业者,在《少林寺》里能看到什么?


    1. 借景

    在《少林寺》之前,嵩山少林寺从未接待过影片拍摄。当时少林寺破破烂烂,剧组就在中国其他地方的禅宗寺庙借景,把它们剪辑在一起,恢复当时整个少林寺的结构,


    看《少林寺》时,分辨哪些是借的景、哪些是原初景,会是件有趣的事。


    2. 从真实武戏学习武术设计


    现在所看到的武术电影,武戏多经过剪辑,无法让人还原武术动作的完整结构。《少林寺》主要演员由中国武术界的顶级武术家出任,全部真人真戏,不用弹床不用替身,拍摄都是一镜到底,不靠特技剪接,是最好的武术动作教材。


    3. 如何指导非专业演员


    《少林寺》的演员大都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扮演「秃鹰」的计春华回忆说,「什么叫表演,什么叫镜头感,我们当时一无所知。导演只需握住拳头,大喊一声‘往这儿看!’就可以了。剧中共有30多个演员,每个演员都要同时扮演五、六个角色,每场戏以不同的扮相饰演群众演员。」


    如此大规模的非专业演员参与演出,而且任主要演员,如何调度?如何避免眼神飘忽等非专业演员的常见问题?在影片中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所以,快去捡票吧:) 


  • :)







    买票指路:淘票票 APP(北京展映独家)







    我们将随时更新具体排片资讯,敬请期待












  •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19年4月13日到20日在北京举办,北京电影节不仅仅是电影行业的交流盛会,对于热爱电影的影迷们,也是一次观影盛会,因为在这里,影迷们不仅可以看到院线没有上映的电影,还可以体验更多的老电影在院线的上映。很多影片在转成数字的同时转化成4k影片,这带给影迷的是更多不一样的感受。







    4k影片带来的不仅仅是清晰度上的感受,还有很多视觉上的体验,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今年北京电影节上哪些经典影片被转成4k。







    第一部就是小编心中的神作《罗生门》






    《罗生门》是黑泽明导演的代表作,极具黑泽明导演的个人风格。



    《罗生门》对人性的思考算是达到了极致,樵夫、强盗、女子、被唤醒灵魂假借巫师之口的武士,他们4个人讲述的事情的是否是真的已经不重要,4个人不同的版本都不一样,甚至死去的武士都不曾说出真正的实情。谎言是人性的本质,带来的思考也很多。小编期待与你们一起走进大屏幕下去看这样的影片。







    同样转成4k的还有黑泽明导演的《乱》






    同样在摆渡西东专栏的《荒野大镖客》,杜琪峰导演的《柔道龙虎榜》









    这几个极具特色的中外电影都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思考,大家在观影之后可以多细细回味。







    在好莱坞往事的专栏中,转成4k格式的最新引人的或许是希区柯克导演的两部影片《迷魂记》、《西北往事》了,《迷魂记》开创的滑动变焦镜头不知道在4k的体验下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效果









    《西北偏北》也是希区柯克很有个人特色的一部影片,大家想了解今年北京电影节全部的希区柯克电影,请点击下方链接







    在大银幕上看希区柯克,感受影史上第一个变焦镜头带来的晕眩



    在镜寻东方专栏下,我们所熟知的《红高粱》、《那山那人那狗》、《血色清晨》










    《红高粱》的那一抹红,是震惊世界影坛的那一抹红。在张艺谋的导演下,一举拿下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是首部获得此奖项的亚洲电影。”妹妹你大胆滴往前走呀,往前走呀,莫回头呀“让我们带着这黄土的豪迈,去观看这部影片的4k版本。










    《那人那山那狗》










    《血色清晨》







    当然在致敬活动板块中,名气最大的就要属《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














    全世界最知名的战争片,剧情和影片所表达的内涵都不用过多阐述,走进影院去观赏,是对这样经典的最佳致敬。







    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经典,小编也把剩下的完整清单带给大家。







    1,《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2,《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3,《武士马拉松》










    4,《魂断威尼斯 》










    5,《我是古巴》






    6,《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










    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8,《胭脂红街吉他》










    9,《印第安纳的蒙罗维亚》










    影片在这里就给大家预告完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还有抢票手速去考虑自己到底要去看哪部片子,如果能把这所有的4k模式都看了,那你的影迷成就估计已经满级了!







    经典的影片一部部在北影节上映,这的期待的还有很多,大家拭目以待!





















  • 2019年第九届北京电影节已经在4月1日迎来第一轮开票,根据首日数据显示,1分钟票房200万,9分钟票房600万,今年最快售罄的十部电影是《2001:太空漫游》《辛德勒名单》《乱世佳人》《雨中曲》《日日是好日》《遮蔽的天空》《东邪西毒:终极版》《低俗小说》《荒野大镖客》和《影舞者》。

     

     

    以上是第一轮开票的数据,没抢到心仪片子的影迷朋友不用灰心,第二轮开票也很重磅,包含希区柯克的五部电影,分别是《迷魂记》《惊魂记》《西北偏北》《群鸟》和《后窗》,每部都有五场放映。

    (官方售票平台的焦点图换成希区柯克头像,充分挑动大家的兴趣) 


    对很多人来说,“希区柯克”不仅是一个名字,而是代表了一种电影手法,一种悬疑惊悚的精神。在大银幕上去体验希区柯克的电影,对影视从业者来说不仅是娱乐,更是学习。

    被称为“教科书般的电影头”的片段,希区柯克就占了好几部,在60年代希区柯克创造的电影手法,有的还沿用至今,被后来的导演们再创造,继续发扬。

     

     

    1,《迷魂记》:史上第一个滑动变焦镜头


    史上第一个滑动变焦镜头(dolly zoom)就诞生在《迷魂记》中,当时希区柯克为了表现云恐高而晕眩采用了这样的拍摄手法,镜头拉得很极致,构图也十分考究,哪怕是看静态的图片,也能体会到恐高的晕眩感。

     


    2,《西北偏北》:玉米地追杀戏  

    这是一个影史经典镜头,《西北偏北》由一个错误开始,男主被误认为间谍在空旷的的土地上被飞机反复追杀,从这个中景镜头中,我们得到了真实的人物细节,同时也感受到了场景的范围和事件的危机,电影的海报也是这一段戏,配合希区柯克的手绘草图更能领略到拍摄的技法和不同角度的镜头变换。

     

    3,《惊魂记》:悬念的诞生与迭代

    希区柯克是如何制造悬念的?《惊魂记》讲故事的方法可以成为回答范本。《惊魂记》里浴室被杀片段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不特写凶手的情况写,快速剪切镜头,营造一种紧张恐惧的感觉。


    4,《后窗》:看希区柯克的置景美学

    从电影来讨论空间,希区柯克电影《后窗》应该是绕不过去的一部作品。希区柯克当导演之前据说是戏剧舞美出身,所以对电影中建筑的理解和通常的导演不大一样。影片中为了将故事充分展示,不同寻常地将房子中的不同房间排成一列并都向院子开窗,可以说是为影片而特意设计的一栋建筑。

    可以说,希区柯克电影《后窗》里的所有镜头都是偷窥镜头,都是以”别人的“的眼光去接触的。这种视角成功地制造出恐怖与悬念的气氛,形象地发掘出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偷窥心理与欲望。

  •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19年4月13日到20日在北京举办,电影节将以“好莱坞往事”“新浪潮回声”“华时代风景”三个子单元来追忆电影史上的伟大作者。二十世纪福斯也将以三部佳作回馈影迷。其中包括由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黑泽明执导的《影武者》(又名《影子武士》)以及新片《爱你,西蒙》,从时代经典到文艺小清新,以满足影迷各种口味需求。



    李安、黑泽明“王炸”组合参展北影节


    2012年,李安执导的3D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轰动了全球,这部被二十世纪福斯定位为“文艺片”的电影在内地狂砍5.7亿票房,更是引起舆论一波波的讨论高潮。利用电影行业炙手可热的3D 技术拍摄完成一部“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李安再次证明了自己在电影驾驭方面上的能力,同时也成为东西方电影文化交流的牵引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代表着李安在电影创作方面进入了全新阶段。影片风格从容淡定,节奏舒缓,而在其中又无处不在渗透着人性反思,灵性体验。借助3D拍摄技术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影像奇观,各种生命形式变得更加鲜活而优美,让电影与观众产生了无限融合的神秘触感,以立体思维开创出一片广阔又清流的诗意空间。


    以全新技术在优雅中讲述了一个有力量的故事,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当年颁奖季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品。影片在奥斯卡、金球奖等重要奖项中累积获得26项提名,其中包括第85届奥斯卡7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4项大奖,这也是李安继《断背山》后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影片在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剧艺术学院奖、土星奖等国际A级电影颁奖典礼中表现同样抢眼,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佳作。



    与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比,由二十世纪福斯联合东宝映画出品,黑泽明执导的电影《影武者》更多的展示了人生的痛楚、疯狂、欲望、毁灭、欢乐、解脱、温情、迷惘等种种景象,深刻解剖和展示了人类灵魂,这也是黑泽明竭尽一生在探索的终极意义。正是由于这一点,成就了他传奇而非凡的一生。影片在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1990年,黑泽明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经过时间洗礼,他的作品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影人在艺术方面的不断探索,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尊称黑泽明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影武者》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展开一个大名家族的兴衰史,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情怀,影子武士的遭遇体现出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微不足道。结局时,影子武士精疲力竭地毙命于水中,最终与武田军旗擦肩而过。以一个影子武士去挽救逝去的武田家荣耀,去挽留信玄的力量,终究是镜花水月 。通过影武者的传奇故事,影片揭示了贵如君主与贱如草民的两类人在地位上永难逾越的现实,表达了对人类平等的反思。



    新片《爱你,西蒙》颜值炸裂演绎别样爱情 《波西米亚狂想曲》火热上映中


    与前两部电影风格截然不同,二十世纪福斯去年北美上映的电影《爱你,西蒙》则充满温暖与治愈,金牌导演格里格·伯兰蒂以自己的情感体悟融入影片,讲述了17岁少年西蒙为保护自己隐私,被迫帮死敌追求自己闺密,却意外踏上一场妙趣横生的情感囧途,还原出爱情本真的另一种模式。


    影片由尼克·罗宾森主演,凯瑟琳·兰福德、小豪尔赫·兰登伯格、特丽莎·贝特曼、亚历山德拉·西普、迈尔斯·赫尔泽等众多国际鲜肉、鲜花领衔主演。《变形金刚》系列中,“帅的难以置信”的乔什·杜哈明在影片中饰演西蒙的父亲。“戳爷”特洛耶·希文为影片倾情献唱了主题插曲。影片自北美上映以来口碑炸裂,烂番茄新鲜度始终保持在92%,MTC评分72,IMDb8.1,成为去年度继《黑豹》之后第二部Cinemascore A+影片。著名演员“孔雀”Matt Bomer也表示:“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影片,而且真的是一部好片子,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来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二十世纪福斯出品,颁奖季狂揽33项大奖、IMDb全站实时热度第2名,评分8.1的电影的音乐剧情片《波西米亚狂想曲》正在国内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热映中,日前影片已超越《三块广告牌》,突破艺联票房纪录。


    年代佳作在大银幕复现经典一刻,新片正在谱写新的传奇篇章,一场场由福斯发送的饕餮视听盛宴正在加载,影迷们做好准备。


  • 4月1日开始,北京电影节的抢票系统就开始了,北京电影节不仅仅是电影行业的交流盛会,同时对于热爱电影的影迷们,也是一次观影盛会,因为在这里,影迷们不仅可以看到院线没有上映的电影,还可以体验更多的老电影在院线的上映。其中就有很多胶片修复的影片。本次修复电影大量的展示在庆祝祖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单元中。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下。







    1,《乌鸦与麻雀》

    是一部很有时代感的中国老电影,所反映的是抗战结束过发生在一个屋檐下的故事,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值得一看。(光看宣传海报,就可以明白要讲述的事情很深刻)







    2,《我们夫妻之间》

    同《乌鸦与麻雀》一样,出自中国第二代导演郑君里先生,讲述的是建国后来自城市和乡村 的夫妻之间的差异。家庭问题或许是一个不变的话题,现在的我们依旧需要去关注,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比很多现在的都市影片好很多。














    3,《今天我休息》

    形象的反映出了人民公社时期人们的生活面貌,可以说是当时生活的写照。







    4,《庐山恋》

    讲述的是文革时代背景下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在80年上映的时候给沉郁压抑的国人带来面目一新的感觉。













    5,《沙鸥》

    第四代导演张暖忻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艰苦生活,家国情怀和内心的斗争,需要大家仔细的去观看。














    6,《人到中年》

    是一个现在都依旧是一个值得去看的影片,反应出来的问题依旧是我们现在所具有的。










    7,《林家铺子》

    改编于茅盾同名原著,深刻反映出了9.18事变之后中国社会的深刻问题。其实看过书的,同样也该看看电影,不同的艺术形式体验是不同的。















    8,《小蝌蚪找妈妈》

    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但是从未在大屏幕上体验过的这次可以去观看了。

















    9,《牧笛》

    依旧是我们同年的记忆,走入电影院的同时可以带着孩子一同观赏。














    10,《早春二月》



    作为第三代导演谢铁骊先生的经典之作,这次的上映或许是我们回看经典的一次体验。











    11,《孩子王》



    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顾长卫摄影,可以说是第五代导演早期影片,具有清晰的时代特色。











    12,《鹿铃》







    13,《雅马哈鱼档》












    这一单元反应的都是中国从31年抗日开始到80年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还有很多具有时代烙印的动画电影,是值得我们去观看的历史电影,其实很多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依旧是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尤其这些影片很多使我们在视频播放器或者是移动端看不到了,尤其这些影片都是胶片拍摄的,很多在保存中都造成了损坏,在修复转化中,很多电影修复工作者为这些影片的修复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同时也感谢北京电影节给广大影迷带来了这次的分享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