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
  •     《航拍中国》第一季作为一个完全由航拍镜头构成的纪录片,对航拍手法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于简单和没有叙述性的镜头运动将会让整个片子平淡无趣。如何让单一的镜头拍摄方式玩出更多的花样?如何用航拍镜头来叙事?接下来我们将连续多期为大家剖析《航拍中国》第一季中出现的几种典型的镜头运动方式。



        水平运动 当然是我们最熟悉的镜头运动方式之一了,看似简单的水平运动却也大有玩味。譬如在黑龙江最北的漠河。我们从500米的高空中向前直推了1.3km。 以云台为优先的“超单模式”让镜头保持长距离直线运动成为一种可能。






    同样的水平直推运动也出现在温柔的雪乡:





    也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婺源鸳鸯湖:





    除了高空大面积的景色描述,贴近地面“超低空”,甚至是从屋内向外直推也非常富有视觉冲击力,







    什么?水平直推运动都可以这么美?那么接下来的场景也更是美到醉。在库尔滨的早晨,镜头水平横向走位让阳光透过雾气的光束显得更加灵动。





    水平的直推加方向轴的运动让画面显得不那么呆板:





    贴近水面对河流细节的描述从天上一下接入“地气”于是我们有了从“宏观”到“局部”的立体印象:





    在飞行器水平横移+方向轴的复合运动的速度达到平衡的节点时,将产生一种新的视觉体验方式,我们习惯性地称之为“环绕”。在航模圈俗称“刷锅”,也有人通过遥控器拿捏的动作称之为“内外八”(网友的总结能力总是max,原来内外八字除了解锁还能干这个?Orz....)这是广角镜头下,平视拍摄正在为冰雪大世界造雪的一堆造雪机器银……





    当然也可以稍微低一点头,环绕雾凇





    同样低点头看看上海元宵大灯会





    除了广角镜头下的大全景我们还可以用长焦锁定一头东北胖虎





    环绕在最南岛屿树上一只40公分高的小猕猴





    不停朝飞机点头,网友被萌翻了的“熊猫鸟”





    还有第一季中最小的动物,这些仅有两克的沙蟹(汁)勾起吃货们的食欲,险些让本片变成《航拍舌尖上的中国》。



    (以上片中画面均来自tecbus遥控影像实验室)

    ——————————————



    文末TIPS:




    水平方向上的镜头运动小结:




    1.最简单的直推动作有效地将观众“带入”我们需要讲的故事;



    2.平移动作在合适的光线下更容易展现层次感;



    3.在增加了方向轴的运动之后变得更加灵动且富有趣味性,



    4.横移+方向运动在持续保持某种均衡以后出现了水平方向上的环绕——让观众从画面上明确视觉中心点,也更立体和全面地展现一个被拍摄体水平方向上的形态。





    ——————————————

    下期预告:《航拍中国》第一季无人机拍摄技法解析:(2)垂直运动




  •        上一期我们主要介绍了《航拍中国》第一季的典型技法之一:水平运动,受到许多同好们的关注。的确,《航拍中国》是一个难得的,几乎是航拍技法用得最全面的一个片子。通过参与本片的拍摄,我们也获得了对无人机航拍技法更系统地梳理和认知,也希望通过这几期实用性比较强的连载文章,为大家归纳和整理一个小小的“航拍手册”。



        垂直运动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又习惯性叫它“Z轴”运动。在这条垂直轴线上,空间运动的距离决定了它的高度,在江西春季低矮的云层甚至只有150米高,很容易被穿透:






    呼吸云上的朝阳,再一跃而下看到还在沉睡中的村庄,可以说,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最美的想象力。





    镜头从低到高,让画面从低处窄的视角随着高度增加变得更加开阔:






          江西烧瓦塔镜头随着燃起的火星不断升高,把现场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镜头的运动和氛围的表现一致。很燃很澎湃有没有?







    而在第一季中这样的升高镜头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由高到低的下降镜头,例如表现徽派建筑的墙面:





    在狭窄空间中过树叶的前景交代美庐别墅的环境:






          为什么片中下降的镜头多,而升高的镜头少呢?……因为降意味着来临,升高意味着离开。离开的只能作为结束镜头,而片中更多的时候需要的却是引人入胜。






    飞行器在垂直运动中更多的会同时伴随镜头的俯仰运动:






          如果飞行器的升降运动和云台的俯仰运动速度达到一种默契配合,我们就获得了垂直方向上的环绕运动。这种环绕运动并不常见,却在空间上塑造了更大的纵深感。仅仅是一棵树枝上站立的小隼,在这样的运动镜头下却被玩出了空间上“深邃”:






    甚至是黑龙江零下30度的一团雾气也可以:






          当然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在加入方向轴和水平的混合运动之后会发生更奇妙的变化!譬如下图我们从一个享受着东北风味的冰上娱乐项目的人们脸上拉开一直到看到东北风味的拖拉机拉着他们一起奔驰:







          俯视角90度垂直拍摄地面是以前最容易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获得大奖的一种拍摄手法,以画面的稀有度和干净的构图取胜。正扣运动 如何在航拍中国第一季中发挥它闪闪发光的价值?我们下期见。



    (以上片中画面均来自tecbus遥控影像实验室)



    ——————————————



    文末TIPS:



    垂直方向上的镜头运动小结:




    1.大范围的垂直运动可以让我们穿越云层分解更大的视觉跨度



    2.跃升的动作一方面可以看得更辽阔更遥远,更是一种情绪的升华



    3.下降动作的“降临感”容易将观众“带入”故事



    4.飞行棋垂直运动+云台俯仰运动速度达到某种平衡之后将产生垂直方向上的“环绕运动”,营造深邃的空间感






    ——————————————
  •       也许是大脑看多了立体的东西已经开始厌倦,在摄影上能够找到“平面式”的构图方法便成为一种独特的趣味。






        正扣运动 恰恰提供了这种趣味构图的可能性。例如在结冰的松花江上我们从空中追寻切割开的井字形线条发现一个正在切割冰块的人。非常有规律的线条构成了一个平面图,这个切割冰块的人就像在巨大的画布上作画:






    在合适的地点正扣的画面排除了周围混乱的其他元素,画面可以显得更加干净:






          追求画面元素的干净和整齐也不是哪里都可以,譬如冰上龙舟铲出来的滑冰道就七扭八歪。但观众的关注点显然已经不再是画面的干净整洁度,赛事的激烈赛况,交代每艘船的位置对于观众来说更重要:







          赛事对垒,黑河的中俄冰球友谊赛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开球对称式的构图巧妙地将对手一份为二,抓住开球紧绷的瞬间,表现紧张激烈的气氛:






    对称式的构图同样也发生在篁岭晒秋,表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变化:





    还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灯光绚烂的"天坛"





    云台正扣配合方向轴的旋转可以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





    在一组紧凑的景别铺垫之后,正扣+旋转+拉升的组合动作用于揭示最后的一种结果:





    正扣从近景到全貌的揭示性运动,可以令人更印象深刻地交代库尔滨水电站的热水和电站的关系:






           广角镜头正扣下靠近正在举起的锤头更富有冲击力,只是这个动作还是稍微有点危险性,锤子大哥再举高一点容易把飞机打下来……






    (以上片中画面均来自tecbus遥控影像实验室)

    ——————————————



    文末TIPS:




    正扣方向上的镜头运动小结:





    1. 正扣运动提供了一种将场景平面化构图的可能性



    2. 拍摄球赛开球的场景正扣镜头烘托紧张的气氛并富有仪式感



    3. 正扣和方向轴的配合运动可以营造神秘气氛和揭示性的镜头调度



    4. 贴近有规律运动且靠近镜头的物体可以让镜头更富有力量感





    ——————————————





    下期预告:《航拍中国》第一季无人机拍摄技法解析:(4)发现式运动



  •        “抖包袱”一直是相声界里非常重要的手法,前面先做好细致的铺垫,在合适的时机把关键节点的“包袱”(笑料)“抖”出来给大家看。(需要参考可自行搜索郭德纲)“抖包袱”这样的手法我想并不只是存在于“逗乐”,其实更是一种关于“叙事”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叙事不只是用嘴巴说,还可以用镜头来说话。在无人机航拍的镜头运动中,恐怕再没有比 发现式镜头 更具有“叙事感”的意味了。温暖的阳光照在东北大地,一辆摇晃着铃铛的马车奔驰在雪地上,把我们带进了雪的故乡:





    又或者是一个正在滑行的缆车把我们送往热带气息的海南猴岛:





    这几个“发现式”镜头有颇些共同点:都是从一个小线索引导到大环境,或者是像下图,个体引导到群体:





    我们在上一期归纳到“正扣运动”里切冰块的镜头:






           以及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这些都是从局部或个体引导到大环境的“发现式”镜头,我们把它们都归结为“引导发现式镜头”:






    “引导发现式”最终形态则是高难度的一镜到底:比如从正要洞房花烛的新人前拉开,羞涩地给到建筑大全:







           除了“引导发现式镜头”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发现式镜头运动。例如越过层层遮挡的树看到最终想要表现的内容。譬如上海相亲角,也是一种含蓄羞涩的表达方式:







           这种越过遮挡物体的发现式镜头运动,在平时我们简单明了地称之为“过遮挡镜头”。在黑龙江库尔滨,雾气萦绕着挂满雾凇的树,越过层层遮挡,跟随镜头的脚步带观众入胜景:





    这种手法在这里更容易渲染场景的神秘气氛:





    在篁岭越过徽派建筑墙体,看到晒秋的箩筐,也是一种典型的过遮挡镜头:






           上海篇中,过建筑屋顶盘旋式下滑并关注到地面上犹太人避难的纪念雕塑。这样的镜头运动,并不是纯粹在炫耀一镜到底的技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筑的对比烘托这对母女在乱世中的脆弱与无助感,由上而下的缓慢运动也正契合一种来自天堂的“关爱”,观众更容易感同身受到这种“关爱”:



    (以上片中画面均来自tecbus遥控影像实验室)

    ——————————————



    文末TIPS:




    发现式镜头运动小结:



    1. 发现式的镜头运动相比其他的平铺直叙方式更具有“叙事感”



    2. 引导发现式运动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线索引导观众进入大环境或个体到群体



    3. 过遮挡发现式运动可以营造神秘气氛



    4. 借用大的建筑主体过遮挡关注到具体的人物可以表现人物的空间比例关系,从而塑造人物的脆弱和无助感





    ——————————————



    下期预告:《航拍中国》第一季无人机拍摄技法解析:(5)复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