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
  • 说在前头:松下问筒子,哈哈,想了很久终于把这句诗用上了。只不过是小松想做一个松友访谈录,起了个名字,希望形成系列;各位松友们筒子们,想约访的暗(zhi)示(jie)下(zhao)小松哟~



    逛社区的时候,偶尔会看见一个ID叫王小兔时不时发个帖。聊了几次,发现他是特别有意思的一小伙儿,喜欢折腾,心直口快。聊到后来,发现他和松下的渊源颇深。从早期的153MC到最新的GH4,他都买过而且特别喜欢。



    近期,他一口气在社区发了4个GH4拍的小短片。于是乎,就有了这次的网络采访。但是他早就离开北京正在祖国最南端的西沙群岛享受“紫外线”,经常信号不稳定,采访也是特别的“艰难”。



    从他的个人经历到作品的小采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帮助大家;也让大家认识认识@青年王小兔。



    《千手观音》--在自己工作室的搞怪自拍  by 王小兔



    提问:小松

    回答:王小兔



    第一次采访,要不先自报家门,简单自我介绍下?

    我叫王飞,网名王小兔,85后,职业摄影师业余导演。



    网上的昵称为什么叫王小兔?

    大概七年前朋友给取得的网名,因为面相偏年轻又属兔吧,哈哈。



    是怎么走入影视制作领域的?

    零八年在微薄之盐音乐公司做策划执行工作,由于公司只有我和老板两个人,所以很多工作都需要现学现做。当时为了拍摄一些乐队演出视频资料,于是就买了一台高清掌上DV。那时候没有什么摄影基础和对影像的基本的概念全凭感觉拍摄,加上本身就喜欢摄影,于是开始自学。当时买了一些像《摄影摄像100天速成》《摄像一点通》之类的书籍,可是看过后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于是开始四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相关的帖子和视频教程。后来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许多优秀的电影,让我知道了什么是视听语言,明白了镜头要参与叙事。那个时候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影像,对摄影的热爱也越来越强烈,于是在零九年底我离开了辛勤培育我的微薄之盐和我的老板乔小刀先生,自己创办了捌柒影像厂牌。捌柒影像创办之初基本上没有业务,那段时间是自己的一段低谷,也是那段时间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学习电影知识。后来朋友们介绍了一些现场活动会议之类的业务,再往后开始和身边朋友们拍摄一些短片和小型的宣传片,后来进入剧组拍摄了故事片和广告。



    带你入行的人还在拍摄吗?

    自己带自己入行的,我会一直拍摄下去。



    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去拍摄,还回想的起来吗?那会儿主要用的什么器材?

    第一次自己去拍摄印象非常深刻,那天是零八年奥运会闭幕式。我背着摄影机和脚架从地铁站出来后发现街道上异常的冷清,几乎没有行人,每隔五十米有一辆警车和站岗的解放军。那天是Mao的一个摇滚拼场,一共五支乐队,连我算在内一共四位观众和那台掌上DV。



    拍音乐现场你觉得对你现在的拍摄有什么影像?好的或者坏的都有吗?

    最初我是以拍摄现场音乐的契机进入行业的,前期经历了极其大量的且无谓的重复性的拍摄,只是累积了数量并没有一个好的影像品质。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拍摄的过程是有些盲目,没有太多的思考就打开了摄影机。后来自己做工作室后才逐步把现场影像品质做了提高。好处肯定是有的,让我知道了每次开机前要去思考,坏处就是浪费了太多时间。



    后来是怎么从音乐现场尝试MV拍摄的?设备使用上和以前有区别吗?

    一零年初,有一位做音乐的朋友找到我说想拍一支MV,但是没有制作费用。于是我们想尽一切省钱的方法去拍摄那只MV,用免费的场景,借来的台灯做光,两百块租了四节轨道,两块钱买了一份报纸做美术,于是有了那支《已是两条路上的人》。拍摄那支MV时已经开始做工作室,当时买了一台松下153小高清摄影机,比之前的掌上DV好了许多,至今我对153这台机器还有很深的感情。那也是一台同级别价位中性价比很高的机器。



    赵雷《已是两条路上的人》 松下153拍摄





    第一次接触松下专业摄录设备是什么时候?

    就是零九年捌柒影像成立的时候买的那台松下153,当时行业大部分从业人员还不太放心用记忆卡作为存储介质,认为磁带是最稳妥的记录方式。



    唐荭菲@微薄之盐《我的大同》松下153拍摄





    现在有的拍摄设备有哪些?

    有个单反 松下gh2 gh4 gopro还有一台contax相机。



    最近看你拍的片子大都是松下GH4拍的,为什么一下分享了4个作品?

    去年年底买了gh4,后来连续接了几部广告和宣传片,因为gh4优秀的升格和4k机内录制就选择了用gh4。一下分享4个作品是因为这4条片子已经交片通过了,还有一部系列网剧和两支MV两支宣传片还在后期制作中,也是用的gh4拍摄。



    灵镜小白  GH4拍摄





    如何评价GH4和GH系列?

    同级别产品中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很稳定,之前拍摄灵镜宣传片车拍了一天,WiFi无线操控没出现任何问题,机器功耗小两节原装电池可以拍摄一天。这几天在西沙群岛拍摄,热带的阳光下iPad作为监看设备已经高温警报自动关机时gh4却依旧稳定的工作。如果gh4加入log模式或者机内录制可以实现10bit422记录格式那将是同级别产品最好的机器。我只有过gh4和gh2但就这两台机器还是很让我放心的机器,gh4比gh2 在工业设计和功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对影像有掌控力,不会乱拍了?

    这可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具体什么时候没有具体概念。乱拍倒不至于,就算是最开始拿起摄影机的时候也是很清楚我想要拍到什么内容,画面里那些元素是我要保留的的哪些是要舍去的。



    为什么要去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学院给你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去电影学院学习是一直以来都有的想法,做摄影后就一直想去电影学院学习。自学的缺点是所有的知识都是点状分布,没有系统的认知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做了几年职业摄影师后自认为很勤奋学习的我发现进入了一个瓶颈状态,对影像的认识被局限住了,可能很难再提高,于是放下包袱又回到了学校学习。电影学院是全国唯一所教电影的学校,每个人都有一个电影的理想,技术层面可能不会再有更多的提高,对电影感的形成和对电影的认识可能在这里是最直接容易得到的。



    自己创办工作室是一种什么体验?

    要处理很繁琐的事情,还要坚持不懈的做推广宣传,总体来说,累。



    捌柒影像现在是怎么运作的? 主要拍摄什么类型的片子,怎么接的单?

    捌柒影像现阶段主要拍摄宣传片,广告,网络短片。靠朋友介绍和打来的电话接单。



    平时不拍摄不剪辑都做些什么?

    开会 看景 看电影 看书 看演出 练琴



    怎么培养自己的审美或者拍摄技术?

    这个不太好说,多看好电影好书多听好音乐应该对审美有提高吧,也要多思考这些好作品。

    拍摄技术提高,可能多看行业里做的好的摄影师的作品,弥补自己不足,勇敢的去模仿勤思考。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自己提高业务水平的办法。



    喜欢哪些摄影师或导演或作品?

    喜欢的摄影师很多,最欣赏台湾李屏宾老师镜头的光影,《乘着光影旅行》看过很多遍,做摄影师就要带着思考和情感去创作,摄影师在镜头后面,这时他就有了表达对这个世界看法的机会。潘恒生,宋晓飞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摄影师。

    喜欢的导演也很多,朴赞郁,金基德,李沧东,奉俊昊,盖里奇,昆汀,贾樟柯,宁浩,姜文,王家卫。很多。


  • 摄影:王飞






  • 短版





    粤语长版



    摄影:王飞






  • 摄影 剪辑:王飞




  • 摄影/剪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