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
  • 胶片,曾帮助我们分享经验和梦想,帮助我们捕获、冲显、放映和储存动态影像。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胶片技术从蛮荒走到成熟,电影人采用化学摄影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和视觉奇迹。



    1999年乔治·卢卡斯使用高清摄像机HDW-F900《星球大战前传》在美国首次进行数字的商业放映时创下了3161家影院的6000块银幕上同时上映的纪录,其中包括63块数码银幕。首映日的观众超过了500万,全球票房已达6亿美元。数字电影的历史元年从此确定。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入传统技术固若金汤的电影领域。



    数字的发展过程无疑是非常快速的,从标清、高清到4K,还有现在的5K、6K和8K,从REC 709色彩范围到现在的Log Gamma、RAW,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前端拍摄的设备分辨率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除了专业级的索尼F65、F55,阿莱的ALEXA系列到RED的系列,数字摄影机不断的更新下已经达到了胶片的水准,到电影院的数字化更新。今天,3D、IMAX、4K已经不是前卫的名词了。可以说,我们很快就看不到基本看不到胶片电影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将成最后一部胶片版IMAX商业片。



    《罪恶之城》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如果不是数字摄像,《罪恶之城》不会存在,技术推动艺术,而艺术也推动技术发展,《罪恶之城》的出现石破天惊,效果如此惊人,你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摄影指导赵小丁:我认为数字摄影机的出现,不单替代了一个传统的记录的载体,它有点像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或者说是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那种带有革命性质的,它基本上是肩负着很多观念。



    2009年拍《三枪拍案惊奇》时第一次用数字,开始张导还说我为什么不用胶片呢,我拍片又没有拍不起的压力,又没有费用的问题。我说你尝试下新的技术,他就说他试试,觉得这个数字的东西,每部都可以用。做《金陵十三钗》的时候我说这题材咱们肯定还是考虑用胶片为主吧,结果他说“这个咱还是数字为主吧”。最终后来是8比2,战争戏那部分用胶片拍的比较多,文戏那些贝尔那些戏,就是在教堂里边那些戏,基本上都是F35。



    郑大圣导演:
    我们经历了从胶片到数字影像,一步一步从比较原始,到优化,变的越来越好,在大家没法预期的速度之内,数字就已经大于等于传统胶片了,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挺有意思的,它可能会更丰富。我们确实处在一个变革时代。



    摄影师刘寅:拍胶片,你的取景器永远都是没有用的,连焦点都看不到。所有的光什么的,都是要拿表,那个时候身上很多表,测光表、色温表、测距仪,光表的腰带一堆一堆的。后来出来高清就方便很多了,接一个监视器,不能说百分之百吧,后期也要调,但80%自己能控制得住。



    索尼专业系统集团 技术总监 王亚明:影视技术的发展,就是对完美图象不断的追求。那么什么是好图象质量呢?在模拟时代大家都知道,画图越大,图象质量越好。所以在胶片时代,我们要想得到好的质量,用大画幅胶片,数字后有人说数字摄影机拍摄的画面,有很强的数码感、数字感,什么是数码感?什么是数字感?数码感、数字感就是因为分辨率不够,空间分辨率不够,时间分辨率不够,灰度分辨率不够,这些分辨率不够,色域不够,宽容度不够,所以这个图象看起来不好。但是大家今天看到,你的图象质量,所有这些分辨率、宽容度和色域都足够好的话,不会有任何人说,什么数码感这些话,不会说。



    机构专栏Oh,4K!:客观的说,电视机生产商利用消费者对新的体验的刺激,开始硬推4K,但是不可否认的是,4K这个火车已经开出车站了,未来可以开的越来越快,相比当年3D的兴起,4K的推动的成本比推广3D要小很多,所以4K将成为一个事实,而不是一个过路客。



    今天,4K无可厚非成为主流已是现实,已经不是一年以前我们讨论的胶片和数字了。从1W出头的具有4K视频功能的单电到几万块的集Super 35mm、RAW、高速、Log等功能的全能型数字摄影机,宽容度、清晰度及色彩范围上都可以与胶片相媲美。
  • 《归来》作为中国首部4K全流程制作的院线电影,剧组配备两台索尼F65数字摄影机进行双机位拍摄。一部没有浩大场面的文艺电影,采用4K制作的初衷是什么?同时4K到底能带来怎样的观影体验?让我们一探究竟!



    4K分辨率(4K resolution)是一种新兴的数字电影及计算机视频的超高分辨率标准,常见的分辨率有3840×2160和4096×2160像素2种规格。“4K”名称得自其水平方向的像素数。





    张艺谋导演:加盟乐视之后“眼界大开”:“以往我们都认为科技、艺术和互联网是各行其道的,现在我意识到,当这三者融合到一起之后,会创造一个更加灿烂的未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而改变。”



    “拍摄《归来》也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科技对电影作品的重要性,像陈道明、巩俐这样优秀的演员,用4K摄影机拍摄时,在现场看的时候就会觉得很不一样,很多工作人员都流泪了。”今后将继续对4K技术的探索,“4K技术拍出来的画面非常清楚,质感非常好,我也见识到了4K技术在银幕上呈现出的魅力。”



    《归来》的摄影指导赵小丁:


    4K有很多优点,你比如说将来你要做4K的东西,你将来做IMAX,做巨幕的这些东西。再有呢,现在像日本一些转播商在转播体育比赛的时候,足球,他基本上用4K。未来,比如说他的成像器件是8K,他其实它就一个全景镜头。将来它可以局部放大,在一个机位上边迅速的通过现场的一些多讯道的处理,做到一个球员带着球跑,迅速把那个局部剖开放大。



    在下面我们的孩子们,从小玩电子游戏,看视频,很小就是伴随着这些IPAD这些成长。它影像这种需求、影象的这种智商、影像文化比上一代人高很多,所以2K东西不能满足他们了,所以需要4K了。



    在数字影像的时代,影像的发展。你看,从明年我听说,CCTV6也要有4K节目的试播出,包括像乐视他们这种节目和终端一体的超级电视,他们的4K超级电视明年年初也要上。这些等等一系列就是推动着大家把这种影像观赏,影像要求都提高了。



    为什么用4K全流程拍摄归来?由于《归来》人物身份,还有特定的历史背景,都要求演员非常内敛的表演。包括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泪如泉涌,大家都是很内敛,很控制的表演。但是由于4K给大家呈现的细节,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演员表演情感的充沛,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力。



    最显著的特点,大家看得清楚很多细节,我跟大家回顾一下几段故事情节的细节,有一段是陆焉识从农场跑回来,在他们家的楼梯上,跟女儿碰上了,那场戏设计的楼道里面非常暗,没有开灯,没有光源,两个人见面以后,看了女儿内心的那种感慨,就是眼睛里边,很暗的情况下,但是依然看着演员眼睛里的泪花,这个表现力和魅力,就体现在他们的细节。



    技术运用在我们艺术创作当中,它给我们带来的重要性,实际上给我们创作者,也就是说我们在一线工作的制作人提出很高的要求,对我们化妆、服装、道具,以至于演员的表演,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推动我们整个产业做得更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乐视影业制作总监 刘军:今年大家都知道是4K年,未来一定向高品质画面的影片,这样的方向在走,人们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乐视影业要投资一部中国首部4K影片。



    《归来》是张艺谋导演去色彩化的一部电影,不像《红高粱》这种色彩很浓烈的。我认为《归来》是很朴素的,但是这种朴素的片子,更应该在细节上有更好的呈现,4K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投入4K。



    乐视总裁贾跃亭还爆料称,张艺谋在《归来》之后将拍摄一部4K科幻大片。
  • 影视工业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除了是张艺谋时隔多年回归文艺风格外,更是首次采用了世界最尖端的4K高视效制作技术,及杜比全景声在文艺片中首次完美应用,堪称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大片。



    更多《归来》制作信息,请移步《归来》专题



    关于《归来》声音指导:

    被誉为“中国第一录音师”,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陶经与国内两大导演陈凯歌及张艺谋两位合作无间.

    1988年首次参与音响工作 的电影《孩子王》已获提名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并凭借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及张艺谋的《英雄》两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

    国际奖项方面,陶经分别以《摇呀摇,摇到外婆桥》(1995)获美国电影金盘奖声音设计奖及凭《霸王别姬》(1993)一片获康城电影节最高技术奖。2012年凭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获得了美国音效剪辑者协会的“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



    独家观点:

    “电影最本性的东西,实际上是真实。”

    “《归来》是人心的一种归来,感情的归来,一种心情的归来”

    所有点点滴滴的那个声音,都是透露出那个时代,那个人物所浸泡的地方。

    “你只有想的那么细,你出来的音色才对,才让观众不费劲的立马就读到一个电影里面的元素。”

    “我尽量让观众不要察觉到录音部门的存在,只是察觉到人物的存在,时代的存在,感情的存在。”



    内容提要:

    一、《归来》声音的整体设计与考量



    二、《归来》中声音的部分段落分析

    1,用声音引导观众——开场段落的解读

    2,用声音传达时代——环境音响的解读

    3,用声音渲染情境——会“说话”的雨

    4,用声音折射人物——听到人物的内心



    三、杜比全景声的未来趋势以及在电影叙事上的意义







    电影《归来》声音的整体设计与考量



    陶经:我们78班,所谓的跟张艺谋,跟陈凯歌、跟顾长卫一块合作的时候,最初的初衷,就是从艺术电影开始,文艺电影开始。所以也是我们在创作上,也是一个归来。我相信艺谋导演也是这样一个心情。实际上是很激动的。因为《归来》最能够夯实,最能够表现自己的一种电影。所以在整个声音当中,也是属于千万不要露出太多自己技巧的东西,要把所有声音的创作,含在故事和人物当中。







    《归来》这个电影是一个文艺电影,我们在做文艺电影的时候,只是尽量要像一个人的想法。那么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是张艺谋的电影,尽量是他一个人的思想,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来通过这部作品,来对观众的一种表达。我们是职能部门,尽量去做好自己本职的事儿,使得这部电影的表达,更像一个人。这其实是一个电影教科书上的一个原则。



    第二点,我一直说归来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并不是说制作《归来》这部电影,是人心的一种归来,感情的归来,一种心情的归来,意味着物质上的放弃,和一些事情的放弃的归来,实际上是很难的。你要放弃原来的一些,被涤荡过的污浊的东西,和有疑惑的东西。你要回归到一种人的本性上的最愉悦的、最快的一种心情和氛围,作为人来说要坚持的东西。这种归来,其实是不容易的。



    那么第三个,你要抓住《归来》这部电影,最根本的创作上的东西,从小说到电影,到你在拍摄的时候的积累,一些变化,一些你的思考,使得你对这部电影的原则非常的生活,非常生动,非常的需要真实感。需要很多的创作者自己的反思,以及创作的那种亮点,都要跟别的电影不太一样,跟原来做过的商业电影,《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都不太一样,甚至于跟《金陵十三钗》,也不一样,是特别纯粹的东西。



    开场的声音设计



    陶经:《归来》是很不容易的,做了那么多的商业电影,当《归来》作为一个文艺电影,《归来》电影的开头,你的方向如何,你要在一秒钟之内,要让观众得明白,我们有观影的经验,一般看好片子、坏片子,头三五分钟,我就知道它几斤几两,这个也是一样,是经过挣扎的。







    一开始包括所有剪接师出来的效果,要比这个轰鸣要大得多。完全是个动作电影。就差上面有拔枪的下来。所以你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绝对不对,这个洗脑,不是说洗脑,《归来》的这种东西,要跟所有的剪接师都要讲,你要做车轮的声音,你要做火车汽笛的声音,蒸汽机汽笛的声音,你要做车厢振动的声音。你要用一种什么样的品质去挑选。所以后来到最后现在挑选的那个东西。把它惊醒,把这个人物能够惊醒,后面有一个动作,他捂着耳朵,他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面,在一个躲雨的地方,和躲风寒的地方睡着了,被巨大的火车、铁器,一种能量,一种不可阻挡的东西,带着风的火车给惊醒了。实际上商业片还可以做得更为炫,但是它还是很真实的。保持了一大段很机械的音色,很钢铁。那个时候的火车,我就告诉他们,避震没有那么好,那个时候就是坑坑坑的那种音色,所以当中有一大段,实际上给观众一种意识,声音很大,避震不好。



    观众在观影的时候,观众也要归来。一听声音大,变形金刚出来了,一听声音大了,是不是拔枪的下来了?他对这种东西的品质,实际上我们原来看很多早年间的艺术电影,哪怕七八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艺术电影,也有这样的东西,只是我们已经忘了。已经不往那想了,所以培养观众,影视工业网是培养年轻的制作者,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要懂得怎么去启发观众,能够更好的观赏电影,观赏,不是教育。就是让观众花了钱,去到影院观赏,enjoy影片里面传达的痛苦也好,喜悦也好,喜剧也好,动作类型,恐怖什么的都可以。



    用声音听出那个年代



    陶经:《归来》作为一个文艺电影,我这次特别有冲动来做全景声。让观众和人物共同浸泡在一个不同时代的空气当中,这个空气就是所有在空气当中,能够传播的声音,大家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靠空气的。你闻到,听到的那个声音里面,有很多高级轿车的声音。一到秋天的时候,飞柳絮的时候,树叶是哪种种类,它有季节,有温度,有颜色,有地点。同样,我对那段历史,还有记忆,对那段历史的情感还在。所以你会感觉有很多,包括年轻人,你有的时候会听到一些声音,哪怕最明显的,听到一些歌,你如果想起第一次恋爱。这个东西是唤醒感情的事儿,我认为这个对于《归来》这部电影特别有意义,更不用说其他的设计,钢琴琴键的声音,以及陆焉识第一次回家,冯婉瑜没有开门,窍门的次数和节奏,轻重以及门的质感,有点儿潮呼呼的,这种质感声音的追求,都是在人物上。就是说让观众浸泡在那个时代的空气当中。像空气一样,就像树叶声一样,就像邻居家的开关门一样,树叶声一样,微小的风声一样,有一些人群嘈杂的声音,它是整个一体的,这些广播,这些歌曲,它是一体形成了那样的氛围,那样的情感。所以那个东西让年轻的观众感觉异样。让稍微有点年纪的感觉,可能会动心,想起那个时代。







    那个时候作为我,作为声音部门,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哪些声音要出现,哪些声音不要出现,哪些声音要在90年代出现,所以你在前面听到的有隔壁邻居家,巩俐经常一大清早,天还没亮,就准备去接陆焉识,这个时候邻居家的铃声,闹钟的声音是机械的,到了90年代,你就会听到隐隐吵吵的,其实观众不会注意,但是你这个声音有,是电子的,嘀嘀嘀!而且你到了90年代最后一场戏,风雪夜的那个时候,巩俐和陈道明,一块去接陆焉识的时候,你会听到狗声,城里开始养狗了。听到早上的狗声,而且巩俐跟她女儿一块下楼的时候,过了这一家,非常具体,就是这一家,养的狗,所以她一过的时候,要有。就是这种定位,我说我经常画图,意味在这。那么我没有炫技,没有炫技是什么?我控制我自己《归来》的想法,不炫技,适可而止。我尽量让观众不要察觉到录音部门的存在,只是察觉到人物的存在,时代的存在,感情的存在,和张艺谋导演要表达的这个故事的存在。



    陆焉识逃跑回家那场戏的声音设计



    陶经:那段声音,在我的录音文案上,总的来说,是冷秋天的雨,在北方,没有雷,但是你会感觉冷,一阵求雨一阵凉嘛,再加上他服装的样子,你马上能够感觉出来,它是一种秋雨,所以你在挑的时候,是一个主观评价,所以各位做电影的朋友们,你一定要建立自己主观评价的标准。







    你不能只挑一种雨,它是很丰富的,它从这个地方,从楼道门口开始,打在自行车的棚上的那个雨声,水管子里面的水声,打在地板上的声音,你要做好几层雨,他走上楼道以后,从楼道各个窗口外面传来的那个雨声,到了顶上以后,从屋顶小的空间那个里面,传出来,空间里的雨声和滴水声,一直到他打开上面的盖板,他出到平台,打到板油上面的雨声,那么大的一片的雨声,以及他慢慢凑过去以后,从树的缝隙当中看到,他们兵团有人来守着他们家门口,那个声音的变化,一出去以后,你会感觉那个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又回来以后,树叶声音没有,他又跑回到自己的家里,所有的这个声音,可能有几十种大类型的,不一样的,是精心设计的。而且在杜比的全景声,因为全景声观众的头上都有扬声器,周围有不同的,能够分得开的扬声器,所以你会感觉到这种变化。让观众跟人物,同样一起进入自己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更能够体现陈道明演的陆焉识,此时此刻的人物心情和紧张,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你说渲染雨大,这个没有意义。还是要根据人物。



    冯婉瑜在火车站被推倒头着地的声音设计



    陶经:那个声音确实做过五六次,脑袋磕在桥的地面上的声音,从一开始一模一样,《归来》是很不容易的,从一开始剪接师剪出来,完全是动作大片,基本上李连杰导的那种感觉,动作电影的感觉。我没有感到让我感觉入幸,从一开始,虽然告诉他们,你要拿一个白菜,在冰箱里面冻好了,完了你们去做去,一个圆白菜,最基本的做法,就是找合适的地方,你们去放,特别像脑袋撞在那个上面。甚至一个塑料坛,里面放满了土,先和湿了,等它干了以后,你再去做,我方法都交给他们,其实方法交给他们,他们应该对声音有一个想象的感受。但是出来了,还是不行。大概经过五次,大家反复研究,这是那么厚的木板,木板底下有钢条,所以一个人的脑袋,被人完全无意识的那一下以后,有钢片和木板的声音,那么你要加大力量,你可能在哪个平点发生作用,让它更有力量一些。甚至,巩俐演的冯婉瑜,她大概是头的哪个部位着的地,是什么样的冲力,都做了详细的讨论。







    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所以到最后的方向,我认为做的很满意,导演也很满意。就是他很有意外感,他很能让人想起了,不是疼的。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而且感觉到那个时代的残酷,而不是感觉很大,哇!太炫了,太疼了,不是这个等级。所以有很多的音色,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包括冯婉瑜发现陌生人在家里面,准备铺被子的时候,扔的陆焉识的东西,那个里面其实也有涉及。那个现场就是一些棉被,陆焉识有什么东西,可能有个破饭盒,破饭盒里面有胡子刀,都卷在这个里面,往外扔的时候,可能是这个东西。里面连在兵团里用过的碗,都埋在自己的破棉被里面,有可能有一些硬,一个硬的东西,透过一个被子,两层的被子,着地的那一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所有扔的那个东西,你只有想的那么戏,你出来的音色才对,才让观众不费劲的立马就读到一个电影里面的元素,特别是艺术电影里面的元素,并不是为了真实,而是为了这个人物,他所做的东西。







    所以在《归来》这个电影里面,我经常给他们画图,这是他们家这个地方是邻居,他们家这堵墙的后面是街,街大概多少米是车,陆焉识最后小破房子,住的小卖部旁边的那个房子,后面是临街,临街的马路牙子大概有多宽,侧面是一个小夹道,小夹道是钻猫的,只有猫能通过,和人侧身能够通过的地方,前面是一个自行车走来走去的过道,连说话,陆焉识在空间里面都能听得到,所以你们在这个里面,能够听到在陆焉识的空间里面,那不是一个住人的地儿,张艺谋的原话说,那不是一个住人的地方。你想想,有人说话走过去清清楚楚,说什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现。还有一个,我原来也有自己生活的体验,我住过临街的房子,基本上有稍微重一点的卡车一过,穿过轮子都振动。所以你们在哪一场戏,在他准备去修钢琴的那场戏,准备器具的那场戏,你就会听到有车过的,这边窗子的振动。好在全景声有给你这样的条件,你能够侧面某一个地方,能够让观众很清楚,不疑惑,在哪呢?他非常清楚的,这边是窗子,这边是车,车是这么通过的,窗子在那振动。



    这种点点滴滴的这种东西,透露了在《归来》这部电影里,充满了这样的设计,今天下午时间有限,你说的任何一个点,我都告诉你是什么设计。怎么想的。所以没别的,我希望乐视跟张艺谋第一部的电影里面,要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给观众什么样的态度,给观众什么样的一个奉献,包括我自己也一样。就是要给观众什么样感觉的那个东西是很重要的,我刚才说的有一点兴奋,有一点激动,也在这。



    杜比全景声的未来趋势以及在电影叙事上的意义



    陶经:这个实际上是教科书理论书的基础,电影的发展,永远是跟着技术发展的。从默片到有声片,到立体声,到多声道5+1、7+1到全景声,画面也是一样。画面从黑白多彩色,再图层,一直到胶片,5247、5248,一直到现在的数字,都在发展,每一个技术的发展,都会影响电影本身的语言和语法,它也在慢慢的改变。我认为杜比全景声出来以后,因为普通的观众,普通的人员,对于观众来说,观众头顶上开始有扬声器,能够出声了。侧面和正面的声音能够分得开了,也就是老张家和老李家能够分得开了,假如侧面的话。那么又多了一些电影语言的可能性,那么你可能电影你要改变它的语法拍摄的方法。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对于制作者有意义。



    对于观众来说,你会更加的真实,这是电影的本性。观众不知道理论,我也没有认为,观众非得了解,不是这样。但是观众有一个最大的要求,实际上是真实。这就是电影最本性的东西。观众说,不好看,只能说不好看,为什么不好看?太简单了,演的假,故事假,画面也假,声音也假,就是这个问题。声音出来假,这是什么啊?这个机关枪的声音,像拖拉机的声音,就是假。所以做电影的人要清楚,观赏电影的观众,没有任何要求。但是你得知道是为什么。像这种越来越真实,越来越逼真的这种技术,使得你电影的创作空间会越来越大。



    杜比的全景声,现在是为电影来设计的技术,其实它是为未来多媒体设计,这个我认为,我们要有这样的前瞻性,多媒体的东西越来越多,网上的东西越来越多,形式感越来越多,谁知道以后的电脑和手机里面出现的东西,它是什么样的形式呢?它小的微电影的形式,小短剧的形式,小的搞怪的形式,小的Flash的形式,你不知道,所以它给了一个平台,我认为有关于全景声的这个概念,杜比全景声的概念,它是一种未来媒体的观点,只要它的硬件够便宜,我认为就能够有这样的发展,以后看体育节目,看高尔夫的飞来飞去,看球赛,你有很多点,这种东西,可能在房间里面,弄几个扬声器片,它有专门的技术标准,有可能就会实现。



    影视工业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有幸受邀参与由乐视影业及浩瑞阳光主办的技术点映场,在技术点映现场把电影制作的幕后技术搬到前线,无疑一个非常新鲜的例子,估计是国内电影宣传的先例,活动非常丰富,除了在16米宽的银幕上观看全4K流程制作的《归来》,也一睹由浩瑞阳光、Oh,4K!、SONY、北京盈信科技Autodesk协同完成的现场(杀青即试映)体验,更有现场技术交流。





    电影火车的轰鸣声把陆焉识震醒的那一刻起,就没让观众有喘气的机会,一直压着你,把你带入影片当中去,牵着你往前走。《归来》不管是从故事、表演还是影像上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不得不说的现场大亮点,就是杀青即试映这个技术环节了,当然要想达到签到至观影结束这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内把现场拍摄的素材进入后期拷贝、转码、剪接、调色和上音乐,再打一个DCP包,然后投到4K的大银幕上,是需要一定的硬件及人员才能完成。



    流程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为对幕后技术感兴趣的伙伴们准备的,具体有哪些丰盛的环境,容我一一道来。





    为什么叫技术场呢?看下面图片应该就能了解一二,我们可以在现场感受到浓厚的技术氛围,除了可以看到参与电影《归来》创作的F65、F55前端摄影机,还有DIT素材管理设备流程体验。





    摄影师在现场用F65及F55抓拍镜头,镜头里的是小丁老师,现场抓拍镜头是为后面的神秘环节作准备。





    从储存到储存、转码、剪辑调色系统,一整套完整的4K制作流程均可在现场体验到,这些可不是放着当摆设用的,是实实在在要派上用场的,对于技术为核心的点映场绝对不会让你空手而回的。





    当我们还在讨论4K在制作的各种不便时,其实现在的硬件设备已经可以胜任处理4K影片的工作了
    ,差的就是价格和普及上了。



    借用浩瑞阳光丁海老师的话:“我们所说的杀青即试映,是可以做到的。DIT就是这样,就是数字影像工程师,是现在的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数字时代素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不单单是素材管理,你可能还需要有色彩管理,这对于工作效率及成本节省上非常关键,未来DIT肯定是大趋势。





    《归来》摄影指导赵小丁:《归来》由于人物身份,还有特定的历史背景,都要求演员非常内敛的表演。包括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泪如泉涌,大家都是很内敛,很控制的表演。但是由于4K给大家呈现的细节,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演员表演情感的充沛,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力。





    乐视影业制作总监刘军:为什么做4K呢?我们(乐视影业)公司的基础战略是“科技+艺术=文化复兴”,科技这一块,现在电影发展的技术方向,应该还是4K、3D、高分辨率,现在这个阶段,应该是这三个。4K现在作为公司是最不愿意做的,为什么呢?因为4K和2K之间它这个票价是没有变化的,3D和2D的票价,是不一样的,有所增加。但是我们公司是一个互联网加电影的公司,愿意在新技术上进行多一些的投入,愿意做这个尝试。



    再有《归来》是张艺谋导演去色彩化的一部电影,不像《红高粱》这种色彩很浓烈的。我认为《归来》是很朴素的,但是这种朴素的片子,更应该在细节上有更好的呈现,4K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投入4K。





    索尼专业系统集团 技术总监 王亚明:经常有人说,其实4K没用,就是2K已经很好了,你做4K干什么?花这么多钱,数据量增加四倍,焦点也不好,做后期也多花钱。还有人说,2K、4K、8K,这不就是一个工具吗?其实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2K,其实是很好的,但是并不是我们对图象质量最终极的追求。



    那么说到工具来说呢,确确实实,4K就是工具,不过大家别忘了,所有的革命,其实是从工具开始的。就是说你从弓箭到火器,从冷兵器到热兵器。那你说你工具层面,如果输给别人,别的就不用提了,对吧?那么为什么智能手机,像苹果触屏操作这个东西一出来,两年就把诺基亚打死了,工具变了。所以,刚才赵老师说的非常好,就是用最好的技术来支撑最好的艺术。





    Autodesk 传媒娱乐部黄非:一部电影最高的境界就是观众久久地沉浸其中……有些人说”影视行业的发展就是对完美图像的不断追求”。的确, Autodesk公司一直致力于高品质影像处理的研究。如果说胶片摄像机追求的是高品质影像的记录,那么Autodesk追求的则是高品质影像的真实还原。





    北京盈信科技 刘晓涛:“安全”这个词在整个DIT团队中是第一位的!很难想象, 目前还有很多朋友只将素材备份到一套裸硬盘!很难想象,在没有校验机制的前提下对素材文件进行的拷贝和复制!

    浩瑞阳光丁总提出的技术帮艺术!我非常赞同,技术是什么,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他们的经验吗,是的!配合更专业的系统和工具,让技术帮艺术,达到事半功倍!



    ————————————————————————————————————————————

    不管怎么样,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创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何去利用技术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不管是SD、HD、2K还是4K或8K,如你的创作需求仅仅只需要HD,再高的分辨率对你来说只会是个负担,技术更新太快,不要被技术这枚工具左右你创作的初衷,坚持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 加入电影大看客, 第一时间获取免费看电影资讯,参与影院电影推荐:



    点击我加入电影大看客:点击我,加入电影大看客:http://107cine.com/gyt/apply/



  • 从12年《超凡蜘蛛侠》采用了最新的4K全流程拍摄制作开始。其3D+4K所呈现出的效果相当震撼。4K清晰度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乐视影业制作总监 刘军:4K对于院线发行有很大的帮助,《归来》有四五个版本发行,都是基于4K的素材做的,有4K 5.1,2K 5.1,2K杜比全景声版,IMAX版,还有一个中国DMAX版,都是基于4K的素材,所以2K 5.1同样比一般的要好。



    4K文件对于后期特效、再创作、调色、同样取得关键性作用,不管色域还是层次上,可以给后期留下很大的调整空间,有些前期没法做到的可以在后期上进行再处理,给予后期色调再创作留下很大的空间。



    摄影师刘寅:肯定会有很多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作用。但是也要结合我们中国院线的情况,他们说,国内的放映都是2K的,你拍4K的有什么用,其实不一样的,你就算是拍了4K,你再压回到2K,细节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后期你可以重新构图,重新做运动。比如你现场特别赶,或者其他限制,你拍的画面不是最满意的,让你后期有一个构图调整,如果是2K的,你再放大,再上大屏幕,画质就差了很多。还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就是特效合成。



    还有对后期方面。因为现在的片子,后期帮了前期很多。很多类型片,很多特效的片子,对DI调光调色特别重视,你后期素材量越大,你的细节越好,做完后期,再套回去,质量损失会少一点。比如说2K,或者是HD的片子,你调完光,调完色,再做完特效,画面就比较糟糕。



    4K拥有足够高的分辨率,除了正常的影片创作外还可以更自由的运用在特种拍摄上,环幕、户外LED屏等。4K技术的应用绝对比人们想象得更丰富。4K拓展技术,原来拍摄足球比赛用20个摄像机,用4K技术可能只要10个或者5个摄像机就足够了。因为分辨率高,从4K里裁出一个2K的局部画面,用电子的方法进行虚拟的变焦、推拉摇移,清晰度跟高清是一样的。
  • 4K现在被捧上了天,电影,网站,客厅都在抢占这一块肥肉,想要取得一杯羹尧,为自己的地盘画上一块重要地段。可是4K真的准备好了吗?



    我们都知道,一个东西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从前期制作,到后期播放,再到资金的轮回,缺少哪一步环节,一个东西都无法生存。一个制作公司,肯选择一个新技术作为竞争手段或者卖点,这个前提肯定是这个新技术,可以满足他的欲望,为他带来利益,3d就满足了这一步,以至于现在成了满大街的3D过剩,可是4K他能够满足这一步吗?影院会为他增长票价吗?



    院线电影走噱头



    一部电影,如果采用4K走向院线,现在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前期拍摄开始,他就要选择4K流程,比如说电影《归来》,他从拍摄,到后期制作,都是采用4K流程进行生产的,还有一种就是后期的转制,用胶片转制成数字4K,我们都知道,胶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通过胶转磁,他是轻松能够满足4K条件的,现在很多修复的电影,都是修复的4K的分辨率,想必一些影迷已经在上海和北京领教过4K的魅力了。



    现在的拍摄器材满足4K拍摄,这个肯定已经没有问题,后期流程制作,这个也肯定已经不是太大麻烦,一些小的工作室都已经在尝试4K的创作,可是现在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播放端能满足4K播放吗?我们都知道,现在院线的一般都是2K进行播放的,甚至只是1,5K,1,3K,如果院线不进行播放端器材更新,4K这么大的播放文件,电影院肯定消化不了。当然现在一些影院也是号称可以进行4K播放的,具体有多少,现在没有数据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这些4K播放里面,有不少采用的双机4K播放,一个机身,两个镜头,以两个2K达到4K播放效果,这个播放效果,我想不用解释,嘿嘿,不过可以说一下,为什么会是两个镜头,因为这个播放机平常可以用来放3D。4K,其实连走在前段播放端根本没有准备好!



    你看,4K的生态环境还是很恶劣的,有4K你不一定能够看得到!



    视频网络划地盘

    电脑播放4K,恐怕还没有那么轻松,硬件播放标准肯定达不到,更不要说在视频网站看4K直播。某视频网站最近一直在说4K播放,呵呵,这个问题这么来看,我用20兆的网络,在一台PC机上看高清版/超清版的电影,一部电影卡到不行,需要多次缓存,那么面对都大清晰度的视频,不敢想象会慢到什么程度。如果不信你自己把视频网站播放调到最大标准看看视频,如果你看片子不卡,小弟真的膜拜你家网络。



    视频网站看4K,这个空的噱头,根本不用理论,现在是视频网站划地盘贴标签的关键时刻,谁占的优势多,谁划的多,后面谁就笑的甜。



    4K的商业启动,还没有成熟的生存模式,现在他也是一个空的嚎头,但不是代表4k是个伪概念,现在只是没有成型,但是肯定是一个趋势,就如同从标清到高清到超清的发展一样,只是还没有成熟,这个时候,谁站住了4K脚步,才是成全了4K,成全了自己呢!
  • 戛纳电影闭幕影片宣布是4K修复版的莱昂内的《荒野大镖客》,近年来4K放映真的尽在眼前,各种电影节都在进行4K的放映单元,像上海国际电影节,去年和今年都设立了4K放映单元。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就是国内首部4K全流程电影,对于一直犹豫说道的4K,终于要在国内电影市场解开面纱,或许离真正的4K放映,还差一段距离,但是我们不能承认,4K已经来了!



    竟然4K已经开始了,我就把我知道的已经制作出的4K片源告诉大家吧!如果有遗漏的,麻烦你回帖告诉我,我来添加上,多谢多谢



    4k拍摄版:

    《超凡蜘蛛侠1》

    《重返地球》

    《归来》



    胶片修复转制4K版:



    《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个应该是大家最广而告之的,去年上海电影节进行放映过,北京电影资料馆也进行了一次放映。

    《出租车司机》

    《教父2》

    《费城故事》

    《苔丝》

    《悲惨世界》(1934版)

    《天堂的孩子》

    《怒海沉尸》

    《玛戈皇后》

    《舞台姐妹》(谢晋)

    《浩劫》

    《林肯》

    《希区柯克》

    《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爱过的一切》

    《荒野大镖客》

    《归来》

    上边的这些都是已经基本全部进行放映过,有个别电影是今年上海电影节会继续放的。



    另外,据我所知美剧《绝命毒师》也是胶片拍摄,转制数字4K进行放映的



    将要进行的4K放映:

    2015年将4K修复著名导演吴宇森的经典作品《英雄本色》





    已经发行的4K版Single-Disc Blu-ray + Ultra Violet Digital Copy:

    蜘蛛侠(2002)

    捉鬼敢死队(1984年)

    出租车司机(1976年)

    光荣战役(1989年)

    天使与魔鬼(2009年)

    洛杉矶之战(2011年)

    功夫梦(2010年)

    全面回忆(2012年)

    二流警探(2010年)

    哥斯拉(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