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怎么拍?吕乐谈《集结号》
2017-06-20 14:55
弗拉西斯·福特·科波拉说:“任何堪称伟大的战争电影都是反战电影。”所以科波拉、斯特拉罗拍了《现代启示录》,斯皮尔伯格、卡明斯基拍了《拯救大兵瑞恩》,冯小刚、吕乐拍了《集结号》。
《集结号》不仅重新定义了冯小刚定义的“贺岁片”,还重新定义了主旋律,堂而皇之的登上了《新闻联播》。
这部当年震撼了无数人心灵的电影是如何拍摄的,让吕乐来告诉你。
叙事的角度
“《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冯小刚导演认为其主题是如何着待牺牲。整部影片经历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大部分,即一部分以冬天雪景的解放战争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秋天和夏天和平生活的段落。战争年代主要描写三大战役中的一个边边角角,还有部队过江之后的南方战役,以及抗美援朝。后来拍摄当中发现太长了就去掉了南方战役部分,大军南下部分实际上也拍摄了,也是气势很大的场面,但行军多战役少,之后在影片中被剪掉了。
战场以冬天的雪景为主,从地点和季节出发我们把中原战场的段落选在辽宁,因为影片不是描写具体战役的具体战斗,选择冬天有雪的地方是从视觉表现的角度考虑。朝鲜战场有一部分描写,也是雪地的场景。
影片的年代跨度比较大,所以在和平年代时选择了夏末秋初树叶从绿到黄的这段时问,从2006年9月开始拍摄,和平年代部分先拍,然后再拍前面战争年代部分,自然环境帮助影片分出两大部分。和平的年代,影片呈现出一种黄绿的色调,有军营、边防营、撩望塔,选择了有松木和杂木的美丽的环境,加上那段时间阳光的角度已经比较低了,画面还是偏向唯美的,营造出温暖的家园祥和的气氛。”
镜头的调度
“战争部分与和平年代在镜头运动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和平年代的镜头,不管是在情感上或是在机械的运动上面,都是平和的。除了特别激情的戏有动感以外,比如谷子地在连长墓地的场景,表现其愤怒情绪时采用了手持拍摄,其他的戏都是平稳地运动,移动轨道和升降机上都是很平稳地运动。而战争年代的镜头,只要是响了枪,摄影机就会有颤抖。
拍摄前也参考过《拯救大兵瑞恩》和《兵临城下》中的镜头设计。《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登陆的场面和巷战中的小规模冲突镜头设计得都很好。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镜头设计都很长。拍摄战争片时长镜头的设计是很费劲的,一般的镜头都很短。而在拍摄《集结号》时也尝试设计了几个很长的镜头,但是没有很多,大部分镜头都还是很短的。长镜头的设计要求各部门的配合默契,比如说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设计等,尤其是炸点。这次炸点工作全是韩国特效人员来完成的,使用的是美国制造的材料,效果很逼真。镜头时间长有一个矛盾,就是炸点的安装时问也会很长,这就使每一个镜头之问等的时问也长,万一出现问题就要花费两个小时在等安装炸点,所以在拍摄这些镜头时需要进行反复的演练,需要掌机摄影师有很丰富的经验—这次的掌机摄影师都有很丰富的武戏拍摄经验。在他们进行演练时我就要把其他的机器安排好角度位置,还要隐藏起来拍摄,使拍摄的素材丰富,以后剪短了也可以使用。
影片中,战斗场面没有使用斯坦尼康来拍摄,在战前斯坦尼康的使用多一些。斯坦尼康拍摄时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左一下右一下的摇摄比较慢,比如说左边炸完了右边再炸的时候有时候会摇不回来,所以使用得比较少。在没有埋炸点和枪点的时候,根据导演的需要使用斯坦尼康来进行长移动的拍摄,比如谈话和战壕中的运动等。战斗中的长镜头的设计也需要来自韩国的动作指导的配合,我告诉他这种长镜头的真实感是很强烈的,从专业角度出发有很大的技巧性和挑战性。其实,设计上的难度不大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却是很大,特别是在战争片中。所以,为了保证拍摄周期就没有过多地设计这种长镜头。”
“在之前的电影拍摄中我发现,在打枪时镜头震动一下比静静地打枪能带来更强烈的震撼感—哪怕只是在枪响的时候一哆嗦。为了模仿机枪射击的运动感,在拍摄之前试片时我们选择了一种带长把的按摩身体的按摩器来模仿这种动感,它的优点是体积很小方便使用。《拯救大兵瑞》里使用的是冲击钻,但我觉得冲击钻体积大,重量太重,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这次我们是将按摩器捆在云台把上,捆得松一点,拍摄时手用力捏住就会产生很强力的震动感,松手的时候就不会颤动。
按摩器的颤动使整个云台产生震动,从而使镜头产生震动感,这是拍枪的射击时使用的方法,比如机枪、单发的步枪群射等。手榴弹、炮弹爆炸时的震颤感则是靠掌机摄影师自身的震颤来完成,这种震颤感的营造本身并不难,因为是炮弹爆炸时的感觉,掌机摄影师可以使摄影机左右震动或上下震动,难度主要体现在和镜头内部演员的运动及炸点的爆破时问的准确配合,所以在每次拍摄前,韩国的特效师都会将不同的炸点—爆破剧烈的和一般程度响的,在平面用小旗标识清楚,然后大家在现场以“咚”的声音来表示不同的爆破节奏进行配合,比如“咚——咚,咚,咚”,整个过程的节奏感一定要准确,着起来有些像乐队演奏的意思,掌机摄影师则根据这种节奏进行拍摄,有点像在跳舞。在拍摄这种类型的镜头时一般是一到两台摄影机进行主要的运动拍摄,其他的摄影机都对着单点进行拍摄,这时候我会要求这些摄影机尽量选择有一连串爆破点的角度拍,同时还要隐藏起来。”
“《集结号》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表现战场的真实感,满足运动的灵活性,采用了一些肩扛运动方式进行拍摄。以前在《有话好好说》中我是整部影片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张艺谋导演喜欢低角度的仰拍,所以抱着摄影机拍摄的镜头多一些。在《集结号》中则大量选择的是肩扛拍摄,只有少量的在战壕中跑动的镜头采用了抱着拍的方法,也是为了满足那种跑动时视角的需要。拍摄战争场面时肩扛摄影的剧烈运动感对焦点的准确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即便有很好的焦点员和演员多次配合走位也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都是百分百的清晰。因为从技术角度说,在战场上那种剧烈的运动画面里的焦点不可能十分清晰的,而这种画面的飘忽感和之前说到的震颤相结合能使画面带来更多的真实感,让观众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战场上的气氛。”
机器的选择
“《集结号》现场大部分一直使用五台摄影机同时拍摄,有四位掌机摄影师,有时作为摄影指导也要亲自掌机,有一台摄影机不用掌机,是埋在炸点前面的。五台摄影机都是ARRI系列的摄影机,分别是LT,535B,两台435和一台3C需要同期声拍摄时使用LT和535B,战场上的肩扛运动镜头多选择使用435来进行拍摄,灵活性会好一些。镜头选择的是COCO系列的S4镜头。多机位的拍摄可以使战争片的拍摄效率更高一些,节省了很多时问,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拍摄角度,使画面内容更丰富,也解决了战争片布置炸点导致拍摄时问长的这个主要困难。
关于镜头焦距的选择,在拍摄之前我们(掌机摄影们)就统一过了,基本上都使用中焦镜头,比如从28mm焦距镜头一直到65mm镜头,除非是在拍摄很远处的坦克或者大炮时会使用长焦镜头,或者战壕中有爆炸时用广角镜头拍摄,其他时候都是用中焦拍摄,这是统一的。不会用到大广角的或长焦镜头,因为焦距过长时画面颤抖会过于剧烈,有失控的感觉,而广角又表现不出颤动感,如果广角颤抖起来的话画面就飞了,所以中焦镜头在表现战斗场面时是比较合适的。
摄影机机械部分的调整主要是对叶子板角度的调整,为了使画面表现出更好的爆炸效果,在拍摄战斗场面时摄影机的叶子板角度都是90°。这个角度的调整是通过试片时爆破试验得到的。我们尝试过将摄影机叶子板角度分别调整到180°、90°、45°和22.5°拍摄爆破,发现当叶子板是180°时画面里爆破的感觉虚得比较厉害,而叶子板小于90°时整个爆破过程又过于清楚有闪烁的感觉,所以在《集结号》的拍摄中统一将叶子板角度调整到90°来拍摄爆炸场面。由于叶子板角度的调整需要在曝光上补偿一档光孔,为此我们选择了柯达VISION2 250D 5205来拍摄日景。
影片后期转磁时需要对画面内的颜色进行调整,TELECINE(视频后期公司)建议将胶片的实用感光度调整到IS0200 ,再加上叶子板调整到90°需要的一档曝光补偿,实际上是采用IS0100来进行战争场面的日景拍摄。在拍摄夜景和内景时是选择柯达VISION2 500T 5218这种高感灯光片来拍摄。
关于机位的问题,不管是导演还是来自韩国的武指,他们常常提出来的是一条故事线的发展,一般是一台摄影机为主将故事内容串下来,但是在这中问摄影师可以利用另外三台或四台摄影机摆出不同的机位提供出稍微长一点或短一点的镜头内容,这些机位会形成另外的一组分镜头,为导演在进行后期剪辑时提供更多的剪接方案。《集结号》战斗场面中过肩拍摄角度不是很多,大多过肩拍都是在叙述情节时采用,比如和平年代和战斗问歇的情节,就是没有枪声的时候,而拍摄打枪打炮的时候,少数情况下也会有一点。《集结号》不像《拯救大兵瑞恩》中战斗时的对话很多,所以这部影片过肩拍摄的角度也少一些。”
光线的处理
“《集结号》战斗场面的光线处理基本上是采用自然光照明来完成的,就是以阳光为主。光线角度上多选择为逆光和侧逆光。这种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从影片主题和内容出发,这是一部战争片,战场的描写占了影片的绝大部分。逆光会使人物的造型感更为强烈,使画面更凝重,从而产生出一种力量感。
逆光也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使这场战斗的整个画面影调保持一致。选择在辽宁的冬季这个时问来拍摄,太阳的角度始终都比较低,也为逆光造型手段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有不得不顺光拍摄的时候,这时通常会在曝光上过一点,后期再把画面的影调通过配光的方式压回来。而且在快速运动的画面组接时,运动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光线的跳跃不会影响整个气氛的营造。从技术角度来说,选用自然光也是因为战争片的缘故,炸点多,被炸起的烟尘很多,给打光带来了麻烦,因为一打光人物身上脸上就会被投射上爆炸后烟尘的影子,显得不真实,反光板在这种爆破多的场面中几乎没有用,因为尘埃会使其失去反光的作用。只有在黄昏时刻拍摄战壕中的情节时,会使用一些人工光对战壕内的环境进行补光,提亮环境整体照度1/3档或1/2档。
《集结号》的夜景和内景的照明上以钨丝灯为主,避免高色温摘灯的使用,色调是趋于中问色调,不在色温的对比上做过多的渲染,色彩正常还原。这也是冯小刚导演偏好的影调。由于使用逆光拍摄比较多,所以整个战场部分的画面反差会比较大,又是在冬天的雪地进行拍摄,像雪地和天空都是很亮的景物,这些面积和亮度过大有时会影响到整个画面的质感,通常使用烟火来遮挡不需要的亮部景物,有的地方贝U需要在后期做数字中间片时再做局部调整。”
后期的配合
“数字中间片技术的使用也使影片的摄影创作上有了更大的空问。拿战场上的情节来说,整个战场的色调要求蒙上一种灰绿色的调子,这在以前只能通过采用不同的滤色镜以及在置景和道具上做文章,而人脸的调子和光线的调子很难准确和统一。在《集结号》中,使用数字中问片系统调整画面的色调为拍摄带来很大的方便。拍摄时只需要正常曝光就可以了,演员的服装和肤色随战场气氛走,在道具上避免红色东西的存在就行。画面的反差也可以通过后期调整得到最合适的效果,甚至以前传统工艺所不能还原的细节和层次都可以表现出来,这为摄影师的曝光控制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问。
在底片重印方面,《拯救大兵瑞恩》在上世纪90年代还要采用ENR技术来达到消色效果,而《集结号》的底片只需要正常冲洗,这样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素材,为后期提供更多艺术的发挥。在300米巷战的场景中,有时候会使用引一降来拍摄俯目敢城市的大场面镜头,除了搭设的外景地之外,会有部分穿帮的内容被拍摄到画面里,以前可能就会放弃最好的拍摄角度来避免穿帮。现在可以用的方法是,拍摄大量实景素材,例如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各个角度—多机拍摄时可以允许有一台摄影机进行大量素材的拍摄工作,后期将这些城市的素材缩刁旗真充到画面的后景穿帮的位置上,为拍摄角度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且整个城市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也会更好。”
“《集结号》的整个拍摄工作是我对战争片摄影的一次新的尝试,一次没有千军万马场面的,小规模战斗类型的国产战争片的探索,希望能表现出在战斗中人对生命的一种新的俭释。”
吕乐简历
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法国学习和工作多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电影生严技术和电影理论。
1990年导演的纪录片《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获得巴黎人类学电影节大奖。
1992年,吕乐担任《画魂》摄影,该片在造型用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1993年,吕乐担任《活着》摄影,该片的摄影风格追求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性,摄影机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这种近似于西方好莱坞的摄影方式在该片中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1995年,吕乐担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摄影。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技术奖;在纽约影评人协会获得最佳摄影奖;在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获得最佳摄影奖;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1996年,吕乐担任《有话好好说》的摄影,在该片中吕乐延续了自己一贯的镜头跟着故事走的摄影风格,镜头的变换使用可以说已达到极致。
1998年,吕乐担任《天浴》摄影,在中国台北金马影展获得最佳摄影。
1998年,担任《赵先生》的导演,并一举拿下瑞士洛迎诺电影节的金豹奖。
2004年,担任《美人草》的导演。
2006年,担任《十三棵泡桐》的导演,获19届东京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2007年,担任《集结号》摄影指导。
大师剧组
让你告别从未拍过电影却教你如何拍电影的学院老师,告别不切实际、空谈误人的无聊课堂。和国际上最好的华人摄影师、导演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学习、肩并肩地创作。
我们把课堂搬进剧组,把剧组变成课堂。让你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让你成为大师的学员、剧组的主创、影片的投资人……
2017年7月11号到7月15号,在北京,让吕乐老师引领你认识最纯粹的影视语言,收获最可贵的影像作品。让我们回到创作的起点,触摸影像的核心。
详情咨询下方学院君微信:
《集结号》不仅重新定义了冯小刚定义的“贺岁片”,还重新定义了主旋律,堂而皇之的登上了《新闻联播》。
这部当年震撼了无数人心灵的电影是如何拍摄的,让吕乐来告诉你。
叙事的角度
“《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冯小刚导演认为其主题是如何着待牺牲。整部影片经历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两大部分,即一部分以冬天雪景的解放战争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秋天和夏天和平生活的段落。战争年代主要描写三大战役中的一个边边角角,还有部队过江之后的南方战役,以及抗美援朝。后来拍摄当中发现太长了就去掉了南方战役部分,大军南下部分实际上也拍摄了,也是气势很大的场面,但行军多战役少,之后在影片中被剪掉了。
战场以冬天的雪景为主,从地点和季节出发我们把中原战场的段落选在辽宁,因为影片不是描写具体战役的具体战斗,选择冬天有雪的地方是从视觉表现的角度考虑。朝鲜战场有一部分描写,也是雪地的场景。
影片的年代跨度比较大,所以在和平年代时选择了夏末秋初树叶从绿到黄的这段时问,从2006年9月开始拍摄,和平年代部分先拍,然后再拍前面战争年代部分,自然环境帮助影片分出两大部分。和平的年代,影片呈现出一种黄绿的色调,有军营、边防营、撩望塔,选择了有松木和杂木的美丽的环境,加上那段时间阳光的角度已经比较低了,画面还是偏向唯美的,营造出温暖的家园祥和的气氛。”
镜头的调度
“战争部分与和平年代在镜头运动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和平年代的镜头,不管是在情感上或是在机械的运动上面,都是平和的。除了特别激情的戏有动感以外,比如谷子地在连长墓地的场景,表现其愤怒情绪时采用了手持拍摄,其他的戏都是平稳地运动,移动轨道和升降机上都是很平稳地运动。而战争年代的镜头,只要是响了枪,摄影机就会有颤抖。
拍摄前也参考过《拯救大兵瑞恩》和《兵临城下》中的镜头设计。《拯救大兵瑞恩》诺曼底登陆的场面和巷战中的小规模冲突镜头设计得都很好。在《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镜头设计都很长。拍摄战争片时长镜头的设计是很费劲的,一般的镜头都很短。而在拍摄《集结号》时也尝试设计了几个很长的镜头,但是没有很多,大部分镜头都还是很短的。长镜头的设计要求各部门的配合默契,比如说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设计等,尤其是炸点。这次炸点工作全是韩国特效人员来完成的,使用的是美国制造的材料,效果很逼真。镜头时间长有一个矛盾,就是炸点的安装时问也会很长,这就使每一个镜头之问等的时问也长,万一出现问题就要花费两个小时在等安装炸点,所以在拍摄这些镜头时需要进行反复的演练,需要掌机摄影师有很丰富的经验—这次的掌机摄影师都有很丰富的武戏拍摄经验。在他们进行演练时我就要把其他的机器安排好角度位置,还要隐藏起来拍摄,使拍摄的素材丰富,以后剪短了也可以使用。
影片中,战斗场面没有使用斯坦尼康来拍摄,在战前斯坦尼康的使用多一些。斯坦尼康拍摄时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左一下右一下的摇摄比较慢,比如说左边炸完了右边再炸的时候有时候会摇不回来,所以使用得比较少。在没有埋炸点和枪点的时候,根据导演的需要使用斯坦尼康来进行长移动的拍摄,比如谈话和战壕中的运动等。战斗中的长镜头的设计也需要来自韩国的动作指导的配合,我告诉他这种长镜头的真实感是很强烈的,从专业角度出发有很大的技巧性和挑战性。其实,设计上的难度不大但实施起来的难度却是很大,特别是在战争片中。所以,为了保证拍摄周期就没有过多地设计这种长镜头。”
“在之前的电影拍摄中我发现,在打枪时镜头震动一下比静静地打枪能带来更强烈的震撼感—哪怕只是在枪响的时候一哆嗦。为了模仿机枪射击的运动感,在拍摄之前试片时我们选择了一种带长把的按摩身体的按摩器来模仿这种动感,它的优点是体积很小方便使用。《拯救大兵瑞》里使用的是冲击钻,但我觉得冲击钻体积大,重量太重,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这次我们是将按摩器捆在云台把上,捆得松一点,拍摄时手用力捏住就会产生很强力的震动感,松手的时候就不会颤动。
按摩器的颤动使整个云台产生震动,从而使镜头产生震动感,这是拍枪的射击时使用的方法,比如机枪、单发的步枪群射等。手榴弹、炮弹爆炸时的震颤感则是靠掌机摄影师自身的震颤来完成,这种震颤感的营造本身并不难,因为是炮弹爆炸时的感觉,掌机摄影师可以使摄影机左右震动或上下震动,难度主要体现在和镜头内部演员的运动及炸点的爆破时问的准确配合,所以在每次拍摄前,韩国的特效师都会将不同的炸点—爆破剧烈的和一般程度响的,在平面用小旗标识清楚,然后大家在现场以“咚”的声音来表示不同的爆破节奏进行配合,比如“咚——咚,咚,咚”,整个过程的节奏感一定要准确,着起来有些像乐队演奏的意思,掌机摄影师则根据这种节奏进行拍摄,有点像在跳舞。在拍摄这种类型的镜头时一般是一到两台摄影机进行主要的运动拍摄,其他的摄影机都对着单点进行拍摄,这时候我会要求这些摄影机尽量选择有一连串爆破点的角度拍,同时还要隐藏起来。”
“《集结号》在拍摄过程中为了表现战场的真实感,满足运动的灵活性,采用了一些肩扛运动方式进行拍摄。以前在《有话好好说》中我是整部影片使用手持摄影机拍摄,张艺谋导演喜欢低角度的仰拍,所以抱着摄影机拍摄的镜头多一些。在《集结号》中则大量选择的是肩扛拍摄,只有少量的在战壕中跑动的镜头采用了抱着拍的方法,也是为了满足那种跑动时视角的需要。拍摄战争场面时肩扛摄影的剧烈运动感对焦点的准确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即便有很好的焦点员和演员多次配合走位也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都是百分百的清晰。因为从技术角度说,在战场上那种剧烈的运动画面里的焦点不可能十分清晰的,而这种画面的飘忽感和之前说到的震颤相结合能使画面带来更多的真实感,让观众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战场上的气氛。”
机器的选择
“《集结号》现场大部分一直使用五台摄影机同时拍摄,有四位掌机摄影师,有时作为摄影指导也要亲自掌机,有一台摄影机不用掌机,是埋在炸点前面的。五台摄影机都是ARRI系列的摄影机,分别是LT,535B,两台435和一台3C需要同期声拍摄时使用LT和535B,战场上的肩扛运动镜头多选择使用435来进行拍摄,灵活性会好一些。镜头选择的是COCO系列的S4镜头。多机位的拍摄可以使战争片的拍摄效率更高一些,节省了很多时问,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拍摄角度,使画面内容更丰富,也解决了战争片布置炸点导致拍摄时问长的这个主要困难。
关于镜头焦距的选择,在拍摄之前我们(掌机摄影们)就统一过了,基本上都使用中焦镜头,比如从28mm焦距镜头一直到65mm镜头,除非是在拍摄很远处的坦克或者大炮时会使用长焦镜头,或者战壕中有爆炸时用广角镜头拍摄,其他时候都是用中焦拍摄,这是统一的。不会用到大广角的或长焦镜头,因为焦距过长时画面颤抖会过于剧烈,有失控的感觉,而广角又表现不出颤动感,如果广角颤抖起来的话画面就飞了,所以中焦镜头在表现战斗场面时是比较合适的。
摄影机机械部分的调整主要是对叶子板角度的调整,为了使画面表现出更好的爆炸效果,在拍摄战斗场面时摄影机的叶子板角度都是90°。这个角度的调整是通过试片时爆破试验得到的。我们尝试过将摄影机叶子板角度分别调整到180°、90°、45°和22.5°拍摄爆破,发现当叶子板是180°时画面里爆破的感觉虚得比较厉害,而叶子板小于90°时整个爆破过程又过于清楚有闪烁的感觉,所以在《集结号》的拍摄中统一将叶子板角度调整到90°来拍摄爆炸场面。由于叶子板角度的调整需要在曝光上补偿一档光孔,为此我们选择了柯达VISION2 250D 5205来拍摄日景。
影片后期转磁时需要对画面内的颜色进行调整,TELECINE(视频后期公司)建议将胶片的实用感光度调整到IS0200 ,再加上叶子板调整到90°需要的一档曝光补偿,实际上是采用IS0100来进行战争场面的日景拍摄。在拍摄夜景和内景时是选择柯达VISION2 500T 5218这种高感灯光片来拍摄。
关于机位的问题,不管是导演还是来自韩国的武指,他们常常提出来的是一条故事线的发展,一般是一台摄影机为主将故事内容串下来,但是在这中问摄影师可以利用另外三台或四台摄影机摆出不同的机位提供出稍微长一点或短一点的镜头内容,这些机位会形成另外的一组分镜头,为导演在进行后期剪辑时提供更多的剪接方案。《集结号》战斗场面中过肩拍摄角度不是很多,大多过肩拍都是在叙述情节时采用,比如和平年代和战斗问歇的情节,就是没有枪声的时候,而拍摄打枪打炮的时候,少数情况下也会有一点。《集结号》不像《拯救大兵瑞恩》中战斗时的对话很多,所以这部影片过肩拍摄的角度也少一些。”
光线的处理
“《集结号》战斗场面的光线处理基本上是采用自然光照明来完成的,就是以阳光为主。光线角度上多选择为逆光和侧逆光。这种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从影片主题和内容出发,这是一部战争片,战场的描写占了影片的绝大部分。逆光会使人物的造型感更为强烈,使画面更凝重,从而产生出一种力量感。
逆光也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使这场战斗的整个画面影调保持一致。选择在辽宁的冬季这个时问来拍摄,太阳的角度始终都比较低,也为逆光造型手段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有不得不顺光拍摄的时候,这时通常会在曝光上过一点,后期再把画面的影调通过配光的方式压回来。而且在快速运动的画面组接时,运动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光线的跳跃不会影响整个气氛的营造。从技术角度来说,选用自然光也是因为战争片的缘故,炸点多,被炸起的烟尘很多,给打光带来了麻烦,因为一打光人物身上脸上就会被投射上爆炸后烟尘的影子,显得不真实,反光板在这种爆破多的场面中几乎没有用,因为尘埃会使其失去反光的作用。只有在黄昏时刻拍摄战壕中的情节时,会使用一些人工光对战壕内的环境进行补光,提亮环境整体照度1/3档或1/2档。
《集结号》的夜景和内景的照明上以钨丝灯为主,避免高色温摘灯的使用,色调是趋于中问色调,不在色温的对比上做过多的渲染,色彩正常还原。这也是冯小刚导演偏好的影调。由于使用逆光拍摄比较多,所以整个战场部分的画面反差会比较大,又是在冬天的雪地进行拍摄,像雪地和天空都是很亮的景物,这些面积和亮度过大有时会影响到整个画面的质感,通常使用烟火来遮挡不需要的亮部景物,有的地方贝U需要在后期做数字中间片时再做局部调整。”
后期的配合
“数字中间片技术的使用也使影片的摄影创作上有了更大的空问。拿战场上的情节来说,整个战场的色调要求蒙上一种灰绿色的调子,这在以前只能通过采用不同的滤色镜以及在置景和道具上做文章,而人脸的调子和光线的调子很难准确和统一。在《集结号》中,使用数字中问片系统调整画面的色调为拍摄带来很大的方便。拍摄时只需要正常曝光就可以了,演员的服装和肤色随战场气氛走,在道具上避免红色东西的存在就行。画面的反差也可以通过后期调整得到最合适的效果,甚至以前传统工艺所不能还原的细节和层次都可以表现出来,这为摄影师的曝光控制上提供了更大的空问。
在底片重印方面,《拯救大兵瑞恩》在上世纪90年代还要采用ENR技术来达到消色效果,而《集结号》的底片只需要正常冲洗,这样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素材,为后期提供更多艺术的发挥。在300米巷战的场景中,有时候会使用引一降来拍摄俯目敢城市的大场面镜头,除了搭设的外景地之外,会有部分穿帮的内容被拍摄到画面里,以前可能就会放弃最好的拍摄角度来避免穿帮。现在可以用的方法是,拍摄大量实景素材,例如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各个角度—多机拍摄时可以允许有一台摄影机进行大量素材的拍摄工作,后期将这些城市的素材缩刁旗真充到画面的后景穿帮的位置上,为拍摄角度的选择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而且整个城市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也会更好。”
“《集结号》的整个拍摄工作是我对战争片摄影的一次新的尝试,一次没有千军万马场面的,小规模战斗类型的国产战争片的探索,希望能表现出在战斗中人对生命的一种新的俭释。”
吕乐简历
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1982年毕业。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法国学习和工作多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电影生严技术和电影理论。
1990年导演的纪录片《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获得巴黎人类学电影节大奖。
1992年,吕乐担任《画魂》摄影,该片在造型用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1993年,吕乐担任《活着》摄影,该片的摄影风格追求一种生活化的随意性,摄影机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这种近似于西方好莱坞的摄影方式在该片中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1995年,吕乐担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摄影。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技术奖;在纽约影评人协会获得最佳摄影奖;在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获得最佳摄影奖;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1996年,吕乐担任《有话好好说》的摄影,在该片中吕乐延续了自己一贯的镜头跟着故事走的摄影风格,镜头的变换使用可以说已达到极致。
1998年,吕乐担任《天浴》摄影,在中国台北金马影展获得最佳摄影。
1998年,担任《赵先生》的导演,并一举拿下瑞士洛迎诺电影节的金豹奖。
2004年,担任《美人草》的导演。
2006年,担任《十三棵泡桐》的导演,获19届东京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2007年,担任《集结号》摄影指导。
大师剧组
让你告别从未拍过电影却教你如何拍电影的学院老师,告别不切实际、空谈误人的无聊课堂。和国际上最好的华人摄影师、导演一起: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学习、肩并肩地创作。
我们把课堂搬进剧组,把剧组变成课堂。让你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作。让你成为大师的学员、剧组的主创、影片的投资人……
2017年7月11号到7月15号,在北京,让吕乐老师引领你认识最纯粹的影视语言,收获最可贵的影像作品。让我们回到创作的起点,触摸影像的核心。
详情咨询下方学院君微信:
本文为作者 中国摄影师社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9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