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除了拍和剪,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2015-01-07 21:23
​一部电影除了拍和剪,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探访电影《太平轮》后期全流程制作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未来即将上映的电影片单:《钟馗伏魔》、《寻龙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体》等视效大片。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影视特效大片已经成为华语电影的“标配”,而这种趋势对国内后期制作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现在国内的后期制作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更多关注是在制作,市场以及专业度的认识上。而正是因为这些认识度不够,才制约着后期制作的发展。吴宇森导演新片《太平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他的制作规模庞大,相信关注电影的影迷都很清楚。本期影视工业网探访了电影《太平轮》后期制作监理公司天工异彩,和《太平轮》电影后期制片经理申远聊一聊《太平轮》的后期制作流程,申远同时担任了《太平轮》后期全流程制作的监理执行工作,负责督促整个电影后期环节的生产。这次非常详细地和大家分享了电影《太平轮》在后期全流程制作的一些细节,以及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内容非常实用有料,是影视制作者以及影迷必看文章,也是了解认识中国电影发展以及后期制作的起步访谈。

​一部电影除了拍和剪,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影视工业网:开始介入《太平轮》这个电影项目的时候,电影已经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申远:《太平轮》我们接触到的时候,是在今年七月份。当时,电影已经基本拍完,还有部分场次在补拍,已经有了一个基础的剪辑版本,影片已经开始进行到了后期制作阶段。

影视工业网:在电影《太平轮》这个项目主要负责哪些?

申远:其实在电影《太平轮》的合作上,我们主要负责两部分工作:一个是对影片后期整体制作的监理工作;另外一个就是直接参与部分战争戏的后期制作。监理工作,主要是对项目整体的周期、环节、质量、费用等综合的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首先我们根据项目已有的情况规划了电影整个后期项目以天为单位的制作周期表,让制片方能够在确定好的档期内预知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然后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确认参与公司和团队的资质和能力,风险程度,并根据整体的周期综合的安排每个时间点环节的进度,并在每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影视工业网:因为这个电影项目不是整期介入的,刚进入时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申远:《太平轮》在我们参与前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已有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已经进行的工作设计出一套符合片方客观条件的可执行方案,比如整体的工作需要在导演工作室完成,并需要尊重已有的工作室工作习惯和方法,我们就必须考虑到素材的交互和管理,同时这个项目涉及到很多的制作公司,由于项目周期比较紧张,所以在电影的剪辑版本进行完成粗剪后我们就必须开始进行后期制作的工作,由于是粗剪版本,后期反复调整了几个版本,对工作室本身的镜头管理压力非常大,由于在我们进行进入前,VFX的镜头已经基本上给到各家公司,所以随着剪辑版本的变化,后期的镜头也产生变化,这就要求镜头管理必须第一时间给到各家公司更新,尤其是由于初期抢进度造成一些镜头编号到后期版本会有出入,就会造成后期工作的制作混乱;

当我们参与到这个项目的后期制作监理时,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当我们在操作中发现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后,就马上召集片方和所有制作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总监进行第一次工作会议。这个会的目的就是帮大家梳理现在每家公司在做哪些具体镜头,然后我们根据电影最新剪辑版本,和每个制作公司进行统计梳理,这个工作属于在项目开始前VFX环节的第一步,直接影响的是剪辑、视觉效果、DI的工作数据流,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我们大概三位视效制片、两位视效剪辑、以及工作室的剪辑助理都在进行这项工作,并通过内部的数据库系统软件完成了VFX镜头总表,之后在电影后期制作与执行的同时,对整个《太平轮》上部的镜头进行管理。
​一部电影除了拍和剪,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影视工业网:具体帮助协调了后期制作的哪些部分?如何做的?

申远:《太平轮》我们实际上安排了整个电影的后期制作,从剪辑开始,然后到后期混录,视觉特效、2D转3D、调色、IMAX物料,最后到打包输出的时间计划,其中要规划出各个需要完成的时间点,还有终审的节点,上映的节点,等等。

首先,我们第一个工作就是把《太平轮》后期制作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根据它上映的档期给制定规划出来。因为只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好工作任务,并把它排列成可视的详细日期,这样才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工作计划,才能知道在什么时段完成什么工作。如果时间不够,需要延期的话,通过这个表格也可以看出我们还有多少富裕时间,这样就能够掌握整个的工程量。

我们是通过倒推的方式来制定整个计划周期表的,项目制作周期基本上可以依靠节点来判断。首先我们要看电影的上映时间,当时《太平轮》已经拟定了上映时间就是在12月2号。如果要保证它正常上映的话,根据这个项目的实际情况需要预留一个月的时间来提交成片,以此来安排制作的周期。

我们确定好结束日期之后,往前推算日程:一部片子在院线上映,需要大量的拷贝和递送硬盘的工作,根据递送物料及进行物料制作的公司情况进行沟通,根据对方的信息确认安全的时间,我们预留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然后,就是技术审查,在进入审查之前,实际就是电影公司成片的成片声音画面字幕等打包工作;打包之前,需要完成画面的最终调色、3D、2D字幕制作、作曲及混录制作;周期再往前,就是2D转3D、和视觉特效的画面制作、混录、录音、作曲的声音制作、基本对白字幕制作等等,在之前就是剪辑。实际上就是根据电影的上映时间节点,提前按照整个电影后期制作规律所需要的时间进行排期。

《太平轮》电影比较复杂的戏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战争戏,另外一个是沉船戏。因为《太平轮》上集主要是战争戏,所以我们就提前和剪辑师进行沟通,让剪辑师优先处理出这部分。等战争戏的主要镜头基本上定剪之后,我们就开始安排后期特效的制作。这样做,能为后期特效制作多争取半个月的时间,所以电影再去补拍,调剪辑的时候,视效其实已经开始工作了。等确定了电影最终剪辑的版本时,我们再去和视效制作公司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哪些部分是电影已经调整过的,给到他们最新的剪辑样本。这样可以保证很多东西是在电影需要的制作周期内进行的,如果没有这个调整,必须等到最终的剪辑版本出来之后才能开始工作,制作周期就会非常紧张。因为视效完成之后,电影还需要进行2D转3D,DI等各个环节,如果视效占据大部分时间,就会压制其他制作环节,最后你向客户交片的时间就得往后延,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很多麻烦。

影视工业网:《太平轮》后期制作安排顺序是什么?分别的周期呢?

申远:电影《太平轮》的后期制作顺序,其实和其他电影的后期制作顺序没有太大差别。电影只有剪辑完成之后,你才能推动下一个环节,因为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电影会是什么样。8月初的时候开始剪,9月初完成第一版剪辑,之后又进行了一些调整,9月20日左右出了第二版剪辑,然后再次进行了调整,到10月1日的时候剪出了最终版本,主要改了三版。三版分别是158分钟,140分钟,和128分钟。因为片子剪辑的时候,又进行补拍,补拍往后推迟之后,剪辑的时间也相应往后顺延,每个版本也会经过内容审查等环节,所以最后的剪辑完成是在十一假期左右。

电影剪辑完成之后,马上可以给到作曲跟混录,然后是2D转3D,视觉特效,最后给到DI这边。当然他们有一个先后顺序,混录跟作曲相对而言,它是可以同时进行的。给到他们小样之后,混录就去做演员的配音,进行声效的制作;作曲可以去写他整个曲子的旋律。2D转3D的这个时间,基本上是从七月份就开始沟通,因为那个时候电影的最终剪辑还没有完成,所以这个环节也是提前开始的。2D转3D真正集中制作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当然对于工作时间来说也是很紧张的。最终将定剪之后的画面拿到DI部门开始工作,首先要回批所有剪辑素材,回批完成后,DI就可以开始进行2D版本调色。2D版本调色的时候,我们会让摄影指导和导演看一下整体的色调和基调,看过之后,他们可能会和调色师一起讨论画面颜色问题,整个画面调色的时间是根据摄影指导和导演的时间同DI公司沟通后确认的。最后就是3D调色,3D调色是2D转制成3D之后才能开始的,《太平轮》调色及各种物料的工作差不多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视觉特效这边就会复杂一点。首先不可能单纯地给视效安排一个比如三个月这样的制作周期。《太平轮》这部电影,实际上我们在八月初,也就是电影补拍戏开始之前,我们就拿到了初版的电影剪辑小样,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把需要视效制作的电影镜头类型划分好,镜头量也进行了大概的统计。起初只有少部分公司在8月中旬拿到电影的制作物料,大部分公司还是在第一版剪辑完成之后才拿到的物料,因为电影在中间又进行了少量删除的修改剪辑,所以,制作公司需要再次调整他们的制作物料。最后差不多在10月1日的时候上交了所有的制作物料。视效这块也是有一个质量审查,导演和摄影指导,都需要对这个效果的整个质量做出把控,因为中间一直有在修改的部分镜头,所以直到10月20日~25日才完成质量审查。

影视工业网: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周期是怎么判断的?

申远:其实第一点,就是必须要了解每个环节的制作规律和方法和所需的物料,并同每个环节的制作人、团队进行沟通,尊重客观的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的利用资源;VFX方面不同的制作方法就会有不同的制作要求。要根据这个要求,来判断正常的制作周期。比如说沉船戏,要把船沉下去,可能你只实拍了船的这部分戏,现在你要它沉下去,你船的场景是用实拍的部分,但沉船的画面就要用到CG的部分。在制作的时候,要去考虑他的衔接是不是需要建设数字角色?比如有人会掉到海里,要不要设定一些特定的浪花以及船的模型等等。像这样的镜头,不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

然后,在真正制作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项目的客观条件,我们会提前取出一批镜头,就是在视效技术上比较难处理的画面,要求剪辑师先尽可能的定剪这部分,然后把这些镜头发给制作公司,让他们提前开始做。像模型、数字绘景,这些都会尽可能得提前做,这样到后期制作时,两个月的制作周期就可以都放在制作方面,不用再准备其他的工作。即使在后期修改剪辑时剪掉一些镜头,那前期多做的这些工作也是值得的,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交片时间就能控制在制作周期内完成。

在其他环节,主要需要提前同各个环节的负责团队进行沟通,明确对方需要的制作周期和档期以及考虑到他们的实际生产规律,然后结合我们整体的而后期周期表,在剪辑完成第一版标准工作小样之后,开始安排下游环节的生产,那么给DI、3D公司、作曲公司、混录公司的物料都有专门的要求,他们反馈的周期和在每个环节上的需求会与我们沟通,我们统一对整体的制作进行协调和安排执行;
​一部电影除了拍和剪,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影视工业网:《太平轮》后期特效做了多少个镜头?

申远:大概是700多个镜头。上集的制作重点主要是几场战争戏,下集主要是沉船戏。

影视工业网:《太平轮》的后期制作涉及到了多少公司?

申远:特效公司参与的稍微多一些,基本上在八家左右。作曲是在日本,然后混录是在北京和台湾做的,最终的终混是在台湾。DI和3D都是在北京完成;

影视工业网:这么多制作公司,包括台湾,日本。你们怎么进行沟通交流?物料又如何进行交接?

申远:为了能够给导演看到非常直接的效果,剧组和我们公司的几个工作人员,临时组建了一个工作室,这相当于一个系统。然后一些特效公司制作的物料,可以直接上传到工作室,因为工作室配备了所有需要用到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导演只要在工作室就可以看到所有的成果。

我们主要用两种方式进行交流。一种是安排工作和沟通工作,主要是邮件跟电话。物料这一块其实是比较麻烦的,需要我们通过网络传给他们。比如说DPX,这些都是很大的东西,它需要我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送给他们。当时天工异彩为了把控好整个项目,给工作室去执行的所有同事,开通了一个Aspera帐号,然后通过这个软件,上传给我们的制作公司。Aspera其实就是一个软件,专门用来上传下载的,它可以达到我们最快的速度去上传,接收方那边只需要用我给到他的网页和ID密码,就可以看到我给他的物料,并且中间都是有加密保护的,所以安全性是有一定保障的。还有一种是在北京当地的,就是直接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接。

视效这边几乎是每天都在沟通,在北京这边,我们会请各公司的制作总监或者其他相应的工作人员,直接把他们做好的镜头,来工作室直接进行沟通。大概是控制在每天有两到三批次镜头来在工作室审核。剩下的可能会直接上传到工作室,由工作室人员直接给导演看,再把信息反馈到制作公司。

物料到达工作室后,我们会有两步审查。第一步就是所谓的艺术效果审查,在整体大方向上做一个检查,看看这个效果是不是导演这边想要的,能不能达到导演的预期。然后在艺术效果通过了之后,特效公司这边再把DPX提交,这种高清的物料提交上来之后,我们会直接在天工异彩提供的一个2K的审片室观看所有的效果。两次的审查之后,保证没有大的瑕疵,再交到DI公司进行调色。

影视工业网:怎么制定制作标准?

申远:每家公司都有质量负责人,制片方现场也会有视效指导在,这样一个视效指导会面对七八家制作公司的质量负责人。这时视效指导要统筹整个项目的制作标准跟制作要求。

每家公司都有他自己完整的审核体系,他给我们的镜头,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提一些对艺术上的要求,比如说,指导这边需要加一个爆炸,或者是加一个坦克,加在什么位置,这些可能是由视效指导来提出,然后他们去做。当然,每家公司可能接到的时间和素材是不太一样的,也会出现有些公司是需要我们多去跟他沟通,告诉他哪些细节是需要再修的。

影视工业网:《太平轮》制作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申远:《太平轮》这个项目天工异彩在实际操作其实介入的比较晚。我们加入时,《太平轮》的后期制作已经成型了,它的工作流程我们内部只能进行优化,所以其实是我们去适应它的流程,然后再套入我们的流程。去帮它完成整个后期制作。所以《太平轮》更多的是我们跟工作室配合,然后我们适应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制作这部戏最大的挑战还是时间太短,就是怎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而且剪辑一直在修改的情况下,把这些画面镜头全部做完,这是一个挑战。
​一部电影除了拍和剪,还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影视工业网:理想模式下,《太平轮》这类投资级别的片子,后期如何准备,对电影会比较有利?

申远: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我们内部的标准流程,当导演剧本完成的时候开始,实际上后期公司就可以介入了。在剧本阶段,我们都会给导演提供一些能够帮助他拍摄的方案和后期制作方案,和预估价格。比如说,有一些故事板已经画完了,那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动态的故事板,然后给导演看整体节奏,接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会再去跟导演沟通,来制作三维的动态预览,就是Previs制作。当Previs完成之后,实际上我们就已经清楚,整个的故事比较重要的这几场戏的制作内容是什么。然后我们就可以提供一个后期制作的大概预算,给到导演和制片方这边。这样他们就会清楚这部戏的整体架构,后期大概需要怎么投入,能提前做一些准备。到了实拍阶段,你拍摄东西是有依据可言,就不会发生片子开拍的时候,临时拉一个视效指导在现场指导的这种情况,视效指导在现场只能是查缺补漏,做一些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是起不到真正辅助导演创作的作用。

在拍摄现场我们会提供一支专业的团队,收集所有跟后期相关的数据。回到公司我们会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它可以完成现场的数据管理工作,比如现场所有摄像机的报告,包括一些视频,参考图片等,这些数据被整合在一起成为数据库,在制作的时候,就有依据可言。

我们从剪辑那拿到所有物料之后,就会把所有的数据环节跑完,对所有视效制作的物料进行规整,重新进行编号和命名,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我们要做的每一个镜头,和它的制作要求,同时制作人员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然后去生产。做完视效镜头之后,我们会约导演到DI厅进行审查,观看2K的最终物料,这样能有一个直观的判断。导演通过之后,我们会交到DI部门,他们调完色之后,就直接走到成片这个环节。

影视工业网:做了这么多项目积累下来,对于全流程认识,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申远:对于一个完整的项目,其实全流程操作绝对不是所谓1+1=2的这种概念,不是说我能做预告、视觉效果、DIT、DI、剪辑、3D立体就可以叫全流程。全流程是要经过大量积累去打磨的,天工是在每个环节都都有大量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重新把每个环节的数据流和内部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了自己内部独立的理念和流程管理方法及工具,这是我们“数据中心”的概念,其本质就是要求我们对各环节统一对待,进行软硬件搭配,同时包括人员素质的提升等。

当你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时候,内部环节能够有效的整合到一起,当项目进来之后,整个公司其实就是一个部门。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全流程的效果,不然的话,其实你内部的效率对客户而言,就是剪辑、视效、调色三个不同的公司,你内部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沟通,客户只是省去了与多家公司沟通的时间,但实际上并没有在成本和时间上起到很大的帮助。

无论是《太平轮》这样的项目也好,还是国内其他的大型的项目也好,未来的趋势实际上就是整合合作,我们倾向于在相对完整的数据中心的安全模式管理下进行统一制作管理,在可控及安全的范围内,有效的利用行业内各方面优秀资源及团队为影片进行服务。通过项目天工与同行业内很多合作伙伴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分享项目学习制作及项目经验,这样就能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合作机制。
对于视效大片而言,国内的制作趋势其实是处于一种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只有行业内的公司发展起来,经过更多的项目的考验和学习,各家公司意识到如果想要完成未来更复杂的项目,在管理、软硬件配套、研发、人员素质、理念都需要完成不断的提升,更规范、安全、高效、行业人员素质及生存环境越来越成熟,才能真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期生产工业链,我们就能解决越来越严格、复杂的电影项目,那样,越来越多未来的项目,就能够被市场消化掉,也能够达到预期的素质,这样就会有更多想法的项目产生,导演及制片方的信心才会更足,这样整个行业不断优化进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201
推荐关注
王涛
发表文章 1136 篇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