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网公开课]高希希:从电视到电影究竟有多远?​|第五讲:QA问答环节

2014-11-02 11:29
这部分是导演高希希与现场观众互动的环节,其中涵盖了观众最关心的当下的一些问题,也有观点的碰撞,精彩!


问题1:怎样控制影片的节奏?

高希希:其实这个节奏,是你内心的一个基础点,电视剧有电视剧的节奏理念,电影有电影的节奏理念。实际上节奏这两个字,应该来源于音乐,作为一个导演,其实该像一个作曲家一样,那么你的旋律铺牌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特别重要,如果我想讲一个悬疑片,那么我开始的节奏关系,是-希望它快,还是希望它慢,这是你整体在节奏关系上的时候,你就要把它的节奏安排进去,我举这个电影《露水红颜》的例子,我实际上希望把一个节奏点拉开,就是一个姑娘在满怀欣喜的想去跟另一个人结婚的时候,一个灾难性的话题,迎面就横过来了,我是希望开始在一个急速过程中,一下子把节奏顶到头,然后缓下来,一步一步的把我需要阐释故事的核心点,补足了,然后再起来。因为我觉得节奏的这种把控吧,完全看你导演的修养和修为的关系,你张弛关系的比例,直接解构到人物身上去了,你想控制节奏的关系,为什么我刚刚说到娱乐片的关系,我在观众感受到有点儿沉闷的时候,我要加进一些东西进去,让观众感觉到,我又想盯着看,它到底会发生什么,可能就会加进一些娱乐元素进去,你比如说赛车,或者是情感戏的表现方式,改变它,还有追逐,或者是打斗等等,实际上希望把这个节奏点拎起来,这个时候我感觉到旋律开始往下降的时候,不行,我要提一下,要不然观众又开始说话了,我先把它提起来,提起来又得合乎人物逻辑,合乎故事关系的这种前提下提它,那我就想,这个时候他们可以有一个情爱关系的表现,我可能就加进去,这个时候观众刚刚提起来,我又把故事接着还得往下叙述,我到了调调的时候,它又开始出问题的时候,我可能要加赛车进去,但是我都得是合乎逻辑的前提下进入的。那么这种节奏实际上是心里,因为它就是你自己去感受的,它的起承转合,因为我们我都会画一个曲线图,我觉得这个节奏到这的时候,我让它上扬一下,或者到这下滑一下,目的是跟着人物的情感关系,或者跟着你的故事的情感关系去走,我不知道我说清楚没有。

问题2:题材选择依据个人喜好还是市场条件?

高希希:我觉得两点都会有,可能我首先考虑的是,第一我能接受;第二,市场能不能接受,因为这个电影和电视剧拍摄,首先一个最大的问题,它是一个商业活动,那么你首先要面对你能否回收,你能否在市场上占得住,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双向都会考虑。其他的考虑因素会少一点,市场接受,我自己能不能喜欢,这也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我自己得喜欢这个题材,我可能就会随着这个理念去进行第二步创作。这基本上是我选材的直接标准,其他的政策的影响,实际上它是一个基础概念,因为有些东西你喜欢也没用,政府根本不让你拍,现在拍文革的东西,政府明确告诉你不让拍,你喜欢也没有用,因为文革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素材我们觉得有感受,大家也愿意看。那是底线,基本不让动,这个是基础。

问题3:创作是否面临妥协?如何处理创作条件的限制?

高希希:这种妥协实际上每次创作中都会有,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因为电视剧,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以剧本为中心的核心概念,它的文学概念和剧本的概念,它是融为一体的。

因为他靠对白来推动情节,有的时候,只要你把情节的线性结构拉准了以后,它基本上靠对白不断的完成,因为它跟电影的结构不一样,所以在这个过程里头,你偶尔去面对一下你自己想有的这种所谓的冲动和情感关系的时候,那就要进行结构上的变化。那么结构上的变化,其实有两点大的问题,就是你永远记住一点,这种概念适不适合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因为老百姓他是不会去等你的,因为那些电视观众群是不一样的,他不会等你的,你这个结构里头,一有自己想独特表达的东西,跟故事和人物之间没有太多关系,他立刻就换频道了,因为会觉得你无聊,就是你那个时候,需要很谨慎的故事链,人物关系的发展,它是一步一步的,但同时它又是一件很罗嗦的事儿,电视剧的观赏环境不一样,有的时候,你可能出去盛个饭,吃个饭回来,过去十分钟,你连上还能接着看,电影就没法看了。所以说在这个链条上,我觉得,电视剧之前源头最重要的事情是抓剧本,只要剧本结构抓准了,人物关系清晰了,对白结构关系在拍摄上面把它扣住,应该八九不离十,但是还是有一些视点上的设计,你要面对,比如说我现在正在拍的这个戏,叫《马上天下》,也是抗战的一个题材,我之前拍了一部戏,叫《历史的天空》第二部,那么我在考虑这个人物结构的时候,我想稍微跟其他的电视剧不一样一点,所谓不一样,就是从视觉感受上不一样,那你就在适量的前提下,去找寻它的,为什么能不一样,这是合理的结构方式。你比如说战争场面,所有现在我看到的有关战争场面,都是拿着机枪突突突,日本鬼子就倒一片,就是这种感觉。

能不能有一个,稍微用另类一点的方式,因为我再描写一个战神他的成长过程,我在想,我不断的翻抗日战争时期,真正原始资料,去参观一些感受,我就找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其实抗战期间,我们八路军打仗的时候,基本属于半冷兵器时期,机枪突突两下,就不知道下一枪能不能打响,武器结构就是那个结构,他不可能断着机枪不停的打,为什么我们有一句词,叫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那子弹比人命都金贵,比中国人一条命都金贵。那个时候消灭一个日本鬼子多难,我们当时比例是25比1,在平型关打仗的时候,你想中国人以多少代价去抗日,所以我们想了很多,结构关系上,如果想好看,我想干脆,往冷兵器时代靠一点,为什么那个时候有大刀队出来,就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你的枪支不好使,不行就拿大刀劈,就是这种关系,实际上是已经接近冷兵器时代的感受。那么冷兵器时代,整个视像关系它是挺好看的,因为它需要近距离的搏击。那么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可以用一些古老的战法重新面对。你比如说这次我就设计了一个,就是因为它在思维方式上的活跃,我可能设计了一个火牛阵,就是因为只有农村有这种东西,农民为了不让日本鬼子把牛拿出去杀,还不是送给八路军,那这个过程中,八路军说,老百姓家有一头牛,我们要让牛发挥作用,我们最古老的一种阵法,去冲日本鬼子的阵地,牛也牺牲了,但是从视觉冲击力上,从感受上是挺好看的一种方式,然后我们再进行肉搏,这是希望整个连续剧必须是很融洽的过程中,插进一些这样的感受进去。如果你要剥离的太多,不停的玩儿导演的所谓飘的东西,可能和故事就脱节了。还是希望牢牢的扣着结构走。

问题4:剪辑师在未和导演沟通情况下,如何快速提炼出影片故事主线?

高希希:其实这次我因为这个《露水红颜》,其实我就做了一下这个尝试,因为我觉得这个卖点也好,主线也好,其实还是看个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作为剪辑师肯定是要跟导演沟通的,这个剪辑的模式,是需要从导演那去感受。导演得告诉你,剪辑师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你比如说我想要一个,很虐很虐的电影,那么你这个素材的提供,他会告诉你,在剪辑的过程,你这个虐的不够,再往狠了走一点,跟导演可以商量。属于是全部完成,我这次做了一个尝试,我根本不告诉剪接师我要什么,我自己在完成剪接的过程中,也是香港金像奖的剪接师邝智良老师来帮我剪的,我根本不告诉他,我说你愿意看剧本你就看剧本,你要不愿意看剧本,你就看素材。

你就把所有的素材看完以后,你按你的概念给我讲这个故事,然后我再告诉你,我要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俩能合一下,在合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会有火花,因为每个人面对叙述的方式它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可能这样的方式,以往我都是指导型的去,跟剪辑师说,这个这么剪,那么剪,这场戏。因为我觉得主体关系,按通常来说的话,一场戏的主体关系,还是剪辑师需要把握的,就是这场戏和下场戏之间,它需要一个节奏,或者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这个人物关系,清不清楚,我觉得是剪辑师首先要认同的。所以这一次我干脆就不跟邝智良说,我说你自己剪,剪完以后跟我合,我告诉你这块,好,是我要的感觉。

那一块,你比我的还好。那一块不如我的,我拿掉。肯定有这样一个来完成的过程,因为这个谁也没法说,主体概念是唯一最好的,就是我想从它那,能不能吸取一点自己更感受不到的东西,因为每个概念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次实际上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收获。还有一些手法,一些技术手段问题,人物关系的技术手段问题,其实你可以做一些影片的拉片分析,自然就出来了。这个人物结构怎么样找主体,其实电影和电视剧你拉一下就出来了,很简单,那个不复杂,关键是你自己的感受,怎么样把自己独特的剪接方式和个性诠释给观众,这个最重要。

问题5:如何从一部文学作品中提炼出一个电影故事?

高希希:这个要说的话,就有点儿难度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没法用一个特定的标准去面对,这个跟你自己的修为有极大关系的,就是有些点给你,你觉得这一点我不喜欢。你不一定感受得到,但是有的人可能在一个感受里头,马上就可以挖掘出,我要延伸的东西。我用一个会话语言来描述这种方式,因为我是学绘画出身,我老愿意用这种比喻,看是不是准确。印象派画家莫奈,他始终要画日出的,我们有的时候作为绘画的初学者总会抱怨,没什么东西可画,坐在一个地方老画,肯定画不出什么东西出,但实际上他的观察是最重要的,莫奈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只要坐在这,我一抬头看着远方,我就可以画半个月,因为大自然的光影在不断的变化,我在不断的感受,那么在感受的过程中,我的调色板正在起变化,我的画面状态正在起变化,莫奈自己说,我来不会因为抱怨没地方画,是你没有学会观察,这个是独特性。那么作为导演也是这样,就是你训练的最重要的一个东西是修为,就是你的修为决定了你能否找到这个点。就是这个东西很难说方法。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你肯定是需要你跟人家不一样,就像我们在传统故事里头,有一个哥伦布捉鸡蛋的那个故事一样,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时候,很简单的一个问题,那个贵族说,你是个人都能发现这个地方,只要我开个船过去不就到了吗?他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啊?哥伦布很简单说,你拿个鸡蛋,你把它立在桌子上,那个贵族就怎么也立不起来,哥伦布拿起来,咣!就那么砸一下就立住了,他说这就是不一样,因为我捉住了,你没捉住。这个很简单,但是它需要你平时的修为去盯着这个点,因为它是方方面面的关系。你比如说我从这个点上,由音乐想到了这个点。由绘画想到了这个点,由文学想到了这个点,它都不一样。

问题6:如何避免电视思维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高希希:实际上像我开始提到的那个话题,这个问题提的挺好的。其实我觉得挺重要的,就是从电视到电影,你要什么,其实不是说电视剧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因为我实际上等于结构关系上,从电影到电视,然后从电视再到电影的过程,我的经历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里头,其实我在电视剧的结构里头,我牢牢感受到一点,就是讲故事的魅力,其实电视剧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学会怎么样讲一个长篇故事,这个讲故事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电影导演都可以拍好一个电视剧,这也是一个概念,就像不是所有的电视剧导演,都能拍好电影一样,那么你再重新审视电影的时候,我觉得你首先要区别它的不同性,找到它的不同性以后,才能找到它的独特性。因为这是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刚才说的,你一旦它的观赏环境出现变化以后,它的时间和空间都会出现变化。所以我刚刚说,我在总结电影的时候有八个字,叫“压缩时间,拆解事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是它的时间非常有限。在一个有限的95分钟,或者是120分钟这个类型电影里头,你如何让观众,如饥似渴的把你的片子看完,而没有任何其他过程的松懈,那就需要你对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节奏环节的把控,你的魅力在哪里。如果没有这一点,就像刚才谈到《二次曝光》,有去聊范冰冰一样,因为电影没法吸引她了,她就开始聊闲话了,这个电影只要一开始聊闲话,马上就过去了,过去她自己都没法往下看了,因为情节接不上了,她就得走,所以她只能在那,她觉得无趣得很,所以这个过程里头,实际上在拆解事件过程,因为你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头,我这次做电影,已经跟我十年前做电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什么感觉呢?时代在进步,包括电影的每一个元素也已经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在后期的混录,70英尺的大的荧幕上,感受到电影细节的时候,你一下子就感觉,电视剧忽略的细节,在电影里头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就哪怕远处一个很小的汽车声音,他可能都会触动观众的视点,所以在这一点上,包括故事的结构关系,就是你不能让观众有喘气的机会,如果一旦观众能松懈下来,再重新积累情绪,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儿,这个你得想清楚,电影是什么,因为它的观赏环境,它是在一个强制的观赏环境下面对的,所以它一定要求,你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节奏和每一段对白上,都要准确无误。

问题7:如何看待电影技术的重要性?

高希希: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其实需要全方位的去面对自己的技能和自己的修养。因为卡梅隆他在概念上的成功,因为技术给他带来了优势和好处,一直在显现,从他的《异形2》开始,一直到《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的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他是先了解技术如何为我的主题服务的时候,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其实他的故事,你也不能说他对这个主题概念就松懈了,他的故事虽然老套,但是他很严谨,结构是很严谨的,他需要反复结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的,没有像他夫人那么多创新的状态,但是他的结构很严谨,从《异形2》你们就可以看到,到《泰坦尼克号》,他的结构故事还是很严谨的,只是会觉得,好像似乎我们在感受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不是那么太新鲜,但是他通过他的技术,和通过他的电影手段和理念,弥补了这些东西,我觉得作为一个导演,我也比较迷恋技术,我觉得要熟悉技术,他实际上是一种手段,你通过这种手段,你可以更好的去表现你所要的艺术感受,我觉得首先掌握技术没有什么错。

问题8:对年轻导演有何建议?

高希希: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很重要的概念,我想一直说的概念,因为我有大概六七个学生,现在开始独立完成,有一些是我直接就希望他独立完成,有一些其实我并不想让他马上出去干活,就是独立去完成导演的工作,因为我觉得他还不够成熟,我觉得他还得在我身边呆两三年,自己独立操作能力才可能有,就不会误人子弟,不会糟蹋别人的片子,现在有些结构关系,挺复杂的。你出去以后,你说这是高希希的学生,我先信任一把,一下子给人家拍杂了,这个时代,钱是挺珍贵的,一部戏下来好几千万的,你给人家弄杂了怎么办?弄杂了你倒没事儿,人家投资方会受到打击,所以我觉得,如果从我的内心感受不一定准确,我想还是脚踏实地,我觉得浮躁还是要克服的。因为我觉得在娱乐圈最大不好的感受,它是一个名利场,这个名利场里头,每个人都在面对,每个人都梦想着一夜就能成名,但是我觉得脚踏实地去面对,会更有感觉一点,将来你活的会很踏实,你像我六七个学生,有的干的非常好,有的一部,到了第二部没人找他了,就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会陷入到更痛苦的境界里,上下都够不着,我觉得还是脚踏实地更准确。觉得把自己学的很扎实的时候,再去面对社会和面对任务。


本文为作者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6063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点击了解更多
旨在集合影视制作工业化流程中最优秀的创作者,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分享传播成功的经验和最前沿的思考; 我们期待这样的分享传播能够给行业带来工业化制作的基本常识;同时期待能够在国内推动对工业化制作流程中各环节的基本认知和尊重; 以期对国内影视制作的工业化生态环境的优化有所帮助。
扫码关注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我要收藏
推荐关注
影视工业网公开课
发表文章 153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