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 | 摄影拍摄、监看、现场调色、DIT以及后期DI 全流程回顾

2023-03-01 22:42

前期影像设计 整体流程设计


《流浪地球2》的叙事宏大,涵盖多条线,涉及多个时代与特殊空间,整个影像视觉的设计比《流浪地球1》复杂得多。初期摄影指导刘寅就确定了要在这个史诗般的故事里多找人文情感的接入点,在大篇幅的科幻表达中重视情感表达人物刻画,整体用一种更加稳重,厚实,细腻的手法,贴合不同段落去做细节变化的设计思路。前期筹备刘寅和影像设计小组一起按照故事节点,不同环境,不同情绪找了无数的参考片、油画、全球各地的很多不同年代的照片等等,搭建了几条完整的光影色彩叙事线。

摄影指导刘寅

摄影指导刘寅:


在和同事们的多次的讨论推演中,我结合自己对剧本的理解确定了整体的光影气氛的建构方向。我认为单纯的一种或者两种影像风格没有办法满足一个设定宏大叠加了全球性的灾难和数字虚拟世界的故事。世界各地发生的事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大方向下里面风格各有不同,这样也有利于体现共同灾难环境下,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


最终《流浪地球2》确定了一个在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融合浪漫主义形式风格和部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综合体系。


为了完成这个重工业化电影的制作,摄影,QTake,DIT,现场调色和DI调色全程紧密合作,搭建了一条完整高效的工作链,大家积极交流创作的同时也以绝对的专业态度负责相对应的技术工作。


《流浪地球2》现场监看环境


《流浪地球2》的拍摄现场我们做了内部摄影技术部门工业化的全面的升级,现场的监看环节综合了中影集团赞助的巴可激光投影仪、EIZO,海信HDR、尊正SDR监视器以及Cinity专属性的监看,涵盖了DIT工业化全流程的功能涵盖与IT云技术的拓展。从现场Live Grade一级多机位色彩匹配统调,Davinci Live二级调色,QtakeHDx8的多机位信号画面采集分配,监视器统一校色技术,完成了拍摄现场与最终观看环节影院以及不同媒介的同时监看控制,尽量让摄影的影像尽可能准确的在播放终端还原。


DIT全流程总监刘杨:


 在准备拍摄“流浪地球2”之前,SJWORKS团队做了对于这部电影的一些部署和要求,在过去《流浪地球1》已经达成的流程基础上,通过之前在《金刚川》,《外太空莫扎特》等合作过的项目上对于DIT全流程磨合的经验,我们在《流浪地球2》里面做全方位的提升与突破。在贯穿整个拍摄前后,我们一直都有一个明确的共识:“让现场拍摄的工作以严谨逻辑和科学的方式对后期等多部门进行有效传递,并将整个DIT全流程成为影片制作中承上启下的生态闭环”。


DI调色师张亘:


 从项目的体量考量,希望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能够让调色部⻔介入进来。从开机前的测试拍摄到最后全片物料输出,DI部⻔可以全程跟踪,这样在最终调色工作的紧张时刻,不会因为各部门画面颜色的偏差而出现不可控的情况。 


开机前的测试 ⻛格化LUT的制作 


在这次“流浪地球2”拍摄之前,我们的调色团队和摄影指导刘寅就已经有过多次的合作,从《我和我的家乡》这部影片开始,我们就酝酿如何将调色工作带入到前期的拍摄,以及如何在拍摄中能够让调色部⻔更多的介入,把调色也作为前期影像创作的一个部分,全方位的参与到影片制作的各个流程中。 


尤其是对于视效镜头占比重很大的电影,我们希望无论是在拍摄的现场还是到后期制作时的每个部⻔,他们看到的画面都是经过一定的⻛格化处理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还原。为此在拍摄开始之前,摄影指导测试拍摄了多个不同的场景,我们针对不同场景,包括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环境气氛,制作了4-5个基础的Show LUT。 


《流浪地球2》测试阶段制作不同⻛格LUT


摄影指导刘寅 ,DIT全流程总监刘杨:


现场拍拍摄协作流程:


整个拍摄的基础逻辑是将多路摄影机信号,尽量通过SDI视频线的方式接入现场调色部门,输出调整过的信号给到Qtake视频管理部门,将视频信号通过SDI和WIFI的方式分发给现场全部的SDR/HDR监视器,投影,Mac/ipad等移动终端。拍摄的数据进入DMT数据管理部门,随同现场调色的信息一并进行文件备份与转码。现场工作生成的全部元数据Metadata都会没有损失的从DIT环节逐层向剪辑,VFX,DI调色,声音等部门进行传递。并同时将每日必须要元数据信息进行云端上传,组建成一个完整的拍摄数据库,方便调取。我们为现场搭建了科学而严谨的技术与硬件流程,以此作为基础更好的服务于电影拍摄制作的艺术创作。


1.   现场调色部分


在现场调色部分,综合之前“流浪1”和其他电影拍摄的现场经验,我们在Live Grade(以下简称LG)一级调色的基础上,继续添加Davinci Live二级调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DI调色师张亘所使用的是Davinci Studio平台调色,与最后DI调色成为一个互为表里前后的生态制作环节,将摄影师现场拍摄的色彩创意以数据的方式毫无差错的跟DI和其他后期部门进行传递,这是帮助后期制作统一拍摄风格的有效方式。


现场调色的流程搭建是刘寅指导与SJWORKS刘杨与DI调色师张亘之间共同商议选定的方案。现场拍摄的时候,DIT部⻔会配合摄影部⻔做多种LUT的切换,在确认该场景使用了某种LUT之后,现场调色会根据现场的要求对画面做色彩微调并将调色信息保存并上传至数据库。如果微调后还是不能满足摄影指导的要求,调色师张亘会根据现场画面对选定的LUT做二次调整,生成一个新版LUT供现场使用。 


在刘寅指导现场处理复杂的镜头调度与光源的时候,他会跟现场调色人员实时进行沟通,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可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多机位的色彩匹配 


《流浪地球2》主要使用的摄影机是ARRI ALEXA 65,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们全程使用了全亚洲目前能调用的所有ALEXA 65。即使这样还是难以满足我们拍摄特定段落的特殊需求,比如说在拍摄太空电梯的打斗动作戏时,有的镜头甚至用到了六七个机位同时拍摄,最大程度的捕捉演员在模拟失重环境下转瞬即逝的动作表演。为了补齐这些机位,我们也另外使用了多台 ARRI MINI LF和ARRI SXT摄影机。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场就通过一级调色和二级调色及时的对不同机器拍摄的素材进行匹配,确保在现场回放的时候能所有人都能同步看到经过初步处理匹配的画面。同时我们会把这些改动同步给后期各部门,让导演在剪辑代理文件的时候也能与现场看到的影像色彩质感保持高度一致。

多机位拍摄的色彩匹配


B.局部曝光微调 


故事发展到最后图恒宇入选先遣队下水执行任务直到最后完成任务进入数字世界,这一段几乎是完全还原了摄影指导刘寅在前期做的影像设计。在图恒宇坐上直升机出发时,我们想用暖黄色调的大坝照明灯光去对抗夜晚墨兰色的天空和探照灯的冷色调光线。在现场执行的时候,我们也特别注意了这两种光源混色的分区和各部分的占比,控制画面中暖黄色光占比低于百分之二十以此来突出人类希望的渺茫。后续随着情节继续发展,先遣队员们进入水中,我们希望全部采用有合理来源的光源做照明,进一步拉进观众和整体叙事的距离带给观众更加沉浸的观影体验。因此我们仅用了潜水服自带照明和演员手持的照明设备作为主要光源,整体照度大幅下降,色调变为单一色调。这样低照度的从多色光混色转为单一色调的场次看似简单,但想要画面整体的体积感得以保留还是拉开亮暗对比并保证高光和阴影部分干净利落,离不开大家环环相扣的精准配合,对局部的曝光进行精准把控细节调整。

水下部分现场调色


C.套用DI SHOW LUT做现场画面色彩与气氛 


前期筹备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图恒宇故事线整体采用莫兰迪色调,并且随着故事发展进一步控制色彩饱和和明暗,到水下部分时甚至呈现一种极暗近乎单色的表达。为此DI部门前期就制作并测试了很多个Morandi Lut,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景里。在拍摄进行到图恒宇和刘培强镜屋场景的时候,由于整体设定是夜的气氛加上个环境光作了符合航天中心清冷重科技感的冷色调光源。但是为了拉开主角面部与整体背景的对比,我们现场又单独做了道具灯的暖光,配合现场调色,给人物肤色提暖,呈现了一个更理想更能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画面视觉传达。我们也根据这场戏的调色设定当场做了Morandi Warmskin Lut 并应用到了后期更多的类似场景中。特别要说明的是,这场戏中现场做的调色改动延续到了后期DI,DI全部保留了现场的颜色基调,修正了肤色,重新调整了LUT的反差曲线,造就了图恒宇和刘培强隔着镜子对视那一帧画面独特的韵味。这一个时刻真的太特殊了,但一切都恰到好处,任何一丝一毫额外的处理都会显得多余,破坏了画面里本来的真情流露。

特殊的镜屋对视镜头


D.尝试色彩方案可行性与多种色彩光源融合的效果,在现场拍摄时的论证与及时调整,减少后期工作时发现的不可逆。


在整个《流浪地球2》的拍摄过程中太空电梯的拍摄时跨度最长的,成片中展现的太空电梯片段包含了外景拍摄和两个棚内搭建部分的拍摄。其中,从刘培强拿着鲜花上太空电梯到到太空电梯紧急升空发生精彩的打斗直到最后坠落回到地面是一个完整连贯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又掺杂太空电梯运行带来的特殊光效,电影中情节发展推进带来的无人机战斗机爆炸光效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拍摄这一段的实际制作周期必须先在外景地完成太空电梯起和落两个跟地面综合环境有交互的部分。在拍摄外景的同时,我们也在棚内搭建的太空电梯轿厢场景进行灯光预设。由于流亭机场外景地风大寒冷等客观因素,实际拍摄的刘培强过安检上太空电梯片段是下午接近黄昏的时段进行的。这就直接导致后续的一系列场次必须延续这个特定的暖色太阳光和较低的光源角度。我们转场进入棚内拍摄时,发现棚内原定的预制方案是没有体现暖黄色阳光这个特定的光色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先是让现场二级调色直接对画面进行调整,在高光部分加入暖黄色调。对比参照之前已经拍摄的画面,同时在现场特定光位前加了各种不同的暖色调色纸,迅速而精准的改变了现场的环境氛围。这样同时利用灯光色纸配合调色的工作方式,是目前使用过的应对相似情况最优最速的解决方案。最终成片中呈现的黄昏氛围,也给刘培强送花给韩朵朵这场戏增加了一些浪漫的气氛。

太空电梯大战部分呈现的黄昏氛围


除此之外,我们现场也有多次因为要加入多色混色光源的情况,这些时候我们都会额外注意光源的显色性和有色光的分区,尽量避免不同色源交织混杂导致画面看起来脏,拉不开层次。理想情况下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在前期做到精细完美,但如果确实有时间或执行难度过高等客观因素影响,摄影指导刘寅还是会果断决定留出余地让调色师在后期进行处理。这样的决策是基于长期合作的相互了解和信任。遇到这样的情况与其现场赶工拼凑出不尽人意的效果后期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做逆向修改,不如前期及时转变方向留足空间给后期。  

现场小心处理混色光源


E.将每日生成的色彩信息,在DMT转码环节中套用并传递给剪辑,让导演保持与现场拍摄画面色彩一致 


这部片子因为叙事庞大加上有大量的科幻场景,整体影像风格变化跨度很大,片中也有大量需要有色多色光源的段落,导演在看剪辑的时候能看到我们实际拍摄调整过后的画面色彩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这样才能对每天的拍摄做一一个复盘,了解现在必须去做什么调整,后期又能更进一步完成什么,迅速做出决策并且执行下去。这在DMT环节就需要将现场的调色文件和工作进行套用,完全还原现场的工作内容和色彩节点。现场工作的信息是逐层传递的。


 F.将每日色彩方案和数据上云端数据库归类整理,贯穿并传递给全部后期部门,方便随时调取,让现场创作决策得以延续


我们整体希望月球上的画面呈现一种低饱但是保留反差的画面质感,尽可能的还原月表影像里由于没有空气介质所带来的独特的干净清晰的特殊质感,同时保留一些特殊镜头进光等镜头本身的光学特征。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月球都不是通过肉眼看见而是通过宇航员和科研机器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其中自然带有这些光学呈现的“瑕疵”,这样反而能更贴近大家普遍视觉记忆中的月球。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绕不开还是多数视效电影中避免蓝绿光线污染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前期制作的时候我们就充分了解到了设计需求准备了相应的Show Lut,拍摄时我们还尽可能远的拉开了蓝绿布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并且格外注意避开高反光材质比如说镜面和金属,从源头上改善了这一点。后期DI的时候,再一次的观看这段画面发现还是留有调整空间,进行了整体的减绿去饱和,保证了段落一致性的前提下,更进一步的靠近理想中的画面。

月球上戏份的色彩走向


像这样的情况非常多,我们在现场是没有办法仅凭记忆力将所有创意都记在脑子里,除了镜头的色彩,还有非常多其他的工作。我们在过去一起合作过的项目里建立起来的默契基础上,预见到拍摄数据METADATA对于这样一个量级的重VFX电影的作用。SJWORKS刘杨团队与中国广电 · 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和东方影都数据中心共同搭建了华为影视驻地云服务器,并提前部署了德国COPRA在线审阅平台。我们将拍摄从测试到补拍的全部数据全部上传到云端,成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从最初的测试,到最后的补拍,汇总成一个完整的云端数据库,这个对于DI张亘老师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时,非常有用的帮到后期精确了解到前期拍摄时的每一个镜头的创意,可以顺利的在主创没有介入的时候开始着手工作。数据将创意传递了下去。 

COPRA驻地云审阅平台


总的来说,现场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在Davinci完成刘寅指导每个镜头细致的调整,基本上符合他在现场对画面设计的色彩要求,LG就会将确认好的画面信息进行多机位匹配,保持每个机位输出画面颜色保持一致性。在LG的环节,我们同时兼顾了现场SDR与HDR的监看,采用了5个尊正Boxio LUTBOX做10路的输入输出,同时也采用了多个TV Logic ISMINI 12G 4K LUTBOX做HDR的调色,这样就可以兼顾同时看到SDR与HDR,随时进行监看。在现场建立HDR监看环境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全新的流程。

现场HDR监看


DIT全流程总监刘杨:


现场QtakeHDx8视频管理与分配:


这次拍摄中用了空前多的机位,最多的时候有8台摄影机在同步拍摄,现场的SDR尊正 AM210监视器有25台,Barco4K激光投影两台,HDR 4K 55寸海信监视器5台,海信8K 85寸TV有3三台,还有后续加入的DJI最新无线图传4台,及其16个WIFI Qtake Monitor APP苹果终端分部在摄影棚的任意一个角落。

现场超高规格监看


为了首次使用的QtakeHDX8的版本和硬件,SJWORKS团队重新设计了硬件系统,Qtake斯洛伐克总部的CEO也专门为了这套系统开发了1.6的小版本,用来支持我们现场拍摄的特殊需要功能,保持稳定性。这样,与摄影指导完成调整过的色彩信号,输入到Qtake部分进行采集和视频分发,保证每一个监视器,每一个电视,每一个移动终端都可以看到一样调过色的画面,保证了色彩一致性。沿袭流浪地球1的流程,我们依然继续将全摄影棚WIFI网络信号覆盖运用到了流浪地球2 的拍摄里,现场所有部门的不管是主创也好还是工作人员也好,大家能同时看到色彩还原高度统一的画面,是大家集体创作的基础。

各种监看终端都保证色彩的统一性


那么在这么多的显示终端,摄影指导依赖的最准确色彩还原,是由EIZO提供的EIZO3146 HDR 4K 监视器作为Master监视器,作为监看标准。现场调色人员任意切换多机位画面与SDR/HDR的信号给到摄影部门。在现场调色环节,同时也使用了两台Barco 4K投影仪以最接近观众们日后不同的观看媒介去看整个段落的最终呈现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

摄影指导Master监


数据的备份与处理:


《流浪地球2》在全部拍摄的数据上,也达到了中国电影史的巅峰,超过了1.37PB,单日数据超过30TB。在与ARRI 65和Codex的DIT流程上,DIT部门也与时俱进的使用了Mac Pro全系列设备,Codex授权License,用最快的算力,最新的设备流程,将这么一个庞大的素材量完整的妥善处理好,保证了整个项目的拍摄。同样,现场调色的色彩文件,进行传递套用,最终剪辑部门所看到的Editorial Dailies文件与现场拍摄的色彩保持一致。这样将所有艺术的创意以数据的方式,贯穿影片制作始终,让导演和主创在后期的创作中,不会因为关键数据的缺失而影响工作进程。


DI调色师张亘:


拍摄结束后素材和调色信息的整理以及与视效公司的素材对接和预调色工作 


前期拍摄结束后,DI部⻔会对原始素材进行索引入库,方便后续查找。针对《流浪地球 2》项目原始素材数据量较大且备份在多个物理存储位置的情况,我们优化了内部制作管理软件里素材索引数据库的工具。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只需要提供一个镜头清单,就可以随时对大量素材进行自动化检索和调用,并自动化排列生成时间线,进行后续的特效转码等制作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制作时间。当我们开始接收大批量制作完成的特效镜头做回套工作时,也使用了该工具对特效镜头建立了索引数据库,方便快速进行查找和调用。 


除了要高效的处理海量的原始素材以外,还需要在正片调色开始前,准确的还原现场调色所做的工作。针对这个需求,我们将内部的流程软件进行了开发和优化,结合DaVinci Resolve 的API,编写了一系列辅助调色、套片和套色的工具,尽可能将部分过程自动化,提高调色部⻔的效率。举例来说,我们的调色助理使用镜头元数据信息和现场调色的.drx文件,可以将现场调色的版本快速对应到最终时间线上的相应镜头,以便调色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参考并进行调色。调色过程中还使用了该软件里的节点⻛格应用工具,将不同⻛格应用到指定镜头的指定节点上,快速完成镜头颜色⻛格更新。


在与视效部门进行素材交接时,我们采用了ACES色彩空间、EXR文件格式。此外还有部分场次是特效部⻔需要DI部门配合进行预调色工作的,我们就会根据剪辑的顺序以及现场调色的颜色方向来做预调色工作,并将每个镜头的预调色信息转化成CDL文件,一并交付给视效公司。在特效镜头交付和接收的过程中,我们也对以往开发的软件进行了优化迭代,包括特效⻛格参考工具、EXR文件数据检查工具等,目的都是尽可能用自动化的工具来解决琐碎且耗时的工作。 



成片的调色工作 


最终成片调色的时候,总结了前期拍摄时导演和摄影指导对每场戏的具体要求,了解了哪些场景需要在后期调色时进行提升和精细的调整。针对大银幕所呈现的画面质感,我们再次对现场使用的LUT做了细化的处理。保留每种LUT的颜色倾向、调整了反差曲线,之后再根据正片剪辑后的场景顺序,调整每场戏之间的色彩关系。同时根据片中人物的不同气质,为人物赋予不同色彩的倾向。 


在处理视效镜头时,主要的思路就是保持写实感和真实感。导演非常在意每个镜头中视效部分和非视效部分的匹配,他希望两者的灰度关系要尽可能的匹配。好在每个视效镜头都有非常精确的通道,让我可以对画面做局部调整。

上映前集中DI调色合影


不同版本的物料输出 


交付发行物料阶段,针对IMAX、Cinity和 DolbyVision等多个高规格版本不同的独立字幕交付需求,通过内部流程软件里字幕母版交付工具,可以完成从项目的字幕信息母板直接一 键自动化生成不同版本字幕的发行物料。结合这次项目的一些特殊设计,我们也扩充了字幕工具里针对图像编辑的更多功能。对影片任何字幕信息的迭代,只需要在上游字幕信息母板进行更新,下游发行物料均可以快速同步,制作上更安全和统一。 

《流浪地球2》多个高规格发行格式


对于这次项目工程极其复杂的情况,我们后续还开发了质检过程的辅助工具,自动将工程里对特定元数据信息、剪辑信息和调色信息等不同类别的修改内容进行提取,并在时间线上进行提示,质检过程可以相应进行针对性检查。有了《流浪地球2》这部影片的制作经验为基础,这些工具在未来的项目上将继续迭代,更好的服务于每部影片。


现在的调色工作已经不是单纯的调色这一道单独工序,它更类似于是一个小型的数字洗印厂,把过去以胶片为载体的影像置换为数字文件。随着项目体量变大、复杂程度变高,也在要求DI部⻔从技术水平到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和优化。


整体工作流程图:


《流浪地球2》摄影全流程工作流程图

《流浪地球2》DI流程图


以专业严谨的科学和逻辑去共同建立一个通顺的制作流程就是实现电影工业化的重要一步。


摄影指导刘寅:


结语:


《流浪地球2》这一次影像色彩管理的前中后期多部门统一协作好像是对一条生产线的各个区域做填空完善,从而组合出前期设定色彩走向的一整条“线”。筹备阶段的测试片段拍摄和LUT制作,结合拍摄过程中现场调色部门加载筹备阶段做的LUT信号监看,现场通过传统灯光、数字灯光以及色纸等物理手段色彩控制以及在现场达芬奇二级调色中的调整数据,让每一个镜头的光影色彩变成了色彩线上的每一个“点”。日复一日每一个经过调整的“点”连在一起填空变成了按照设计走向的“线”,最后在后期DI阶段通过前期的大量数据参数,精确的还原之前的色彩设计并二次创作,根据最终故事段落,情绪变化,调整一些过渡场次,串联镜头的光影色彩,让分段落统一的影像气质在不通段落转变时的过渡更加自然柔和。


 这一整套的色彩控制工作流程是我跟刘杨和张亘二位通过进几年合作的几部电影的制作中一点点儿摸索,改进,总结出来的,流程中“5G"、“云计算存储”等高新技术以及相对流程化的“摄影技术手册“提供了巨大便利与保障,包括前后期监看介质,也就是现场的监视器与DI棚里投影的色彩亮度匹配,以及现场HDR、SDR甚至4K信号监看。个人觉得,这样的技术方式和工作流程,对于一个电影的影像制作是非常“负责任”的,也是前后期统一控制的好办法,在此感谢二位合作伙伴的一次次技术革新和无数次研究探索的付出,也希望我们摸索建立的这一套流程可以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电影工业化流程中,成为河里供有需要朋友的一块儿“石头”。


本文为作者 刘寅电影工作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47843

刘寅电影工作室

点击了解更多
刘寅电影工作室
我要收藏
推荐关注
刘寅电影工作室
发表文章 6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