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片创作导向——黑帮片40年的技术创新

2020-12-29 11:18

我们热爱电影,我们创造电影。


我们谈起电影的时候,常喜欢提到视听语言。

电影的重点在于用视听语言来展现复杂多变的世界。

 

今天我从导演创作的多项手法中挑出创造独特氛围、场面调度、剪辑逻辑、美术呈现这四项来讲。我们纵向看黑帮片的40年——如何用不同层面的技术辅助艺术的创新。


一.1972年《教父1》——独特氛围

 

再次拉片《教父》,从技术呈现的角度我会考虑一些问题。为什么这部影片可以看足40年?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故事的魅力,和演员的高超演技吗?

 

我们先看整体手法。教父没有什么太明确的视听语言,它是采用非常朴素的拍法。整部电影拍得很直接,常用40mm镜头和75mm镜头,几乎都是从视平线机位拍的。再加上故事有非常多的线索,这导致没有时间去展开有魅力的场面调度。但大胆而独特的氛围营造,为电影这一行业创造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独特氛围,令《教父》系列弥久历新。

 

讽刺的是,《教父》的摄影师,一代大师戈登威·威利斯,没有获得过任何一部影片的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直到威利斯死去的前几年,才获得具补偿意味的终身成就奖……



1、曝光美学正确大于曝光准确


如果按照“正确”曝光的标准来看内景这场戏,它无疑是不准确的。因为大面积的黑死在70年代电影中是要极力避免的。但是,准确并不意味着美学上的正确。电影工作者要清晰一个判断——准确只是一种简单的再现方式,美学上的正确才更接近世界镜像的复杂度。《教父》能独立于当时曝光标准之外,并创造了影响电影40年的新标准——太厉害的创作,太聪明的才华!


在电影中,如果我们要的就是“惊心动魄”,那要懂得赋予与视觉呈现相同的美学地位和现实意义。


2.低调布光


《教父》是最早是用低调布光的电影之一。片段中暗无天日,低调神秘的内景布光方式,真正成为了影片的叙事基础。这种打灯方式极其贴合对影片主题一种“邪恶”的审视。一切尽在技术表达中,还原在电影给你的感受中,而不是上字幕或配旁白——这才是电影语言的高级之处,这瞬间就能把观众的情绪给调动起来。


3.顶光照明

整场戏都用顶光照明,有时会刻意让演员的眼睛陷入黑暗中——这在70年代是富有革命性,也充满争议的照明技巧。实际上“人们有时候并不想知道电影人物在想什么”,在教父身上,这么做确实能拿捏住人物的神秘感。一晃48年过去,顶光照明仍是我们营造人物神秘气质的首选方式。这一项财富,正是源于此片大胆的给予。

 

 

2020年的当下,我们再看48年前《教父》所营造的独特氛围,完全可以裁定这是创作策略上的胜利,是主创艺术手法的正确。如果观念达到这个程度,导演决定这么拍,摄影师能动员资源去做这件事——其实就已经赢了。

 

据说导演科波拉和摄影师威利斯,从开拍的第一天吵到影片杀青。但如果科波拉不是同样的一个向上的心态,他不会在策略上与摄影师站到同一条战线。电影摄影的成就属于谁的?当然是属于影像的直接输出者——摄影师。但功劳也离不开观念和策略同一维度的导演……哪怕在一些小事他们执着的要死,像孩子似的争吵不停,他们依然是并肩的开拓者。


二.2002年《无间道1》——剪辑逻辑


我们知道,电影不只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魔法。导演能把一秒变成十分钟,或者把一年变成一分钟——由后期剪辑做到延长或滞后,浓缩或调淡影片的信息量。这是剪辑逻辑下能产生的时间魔法。

 

《教父》诞生30年后,我们华语电影终于有了《无间道》!《无间道》是受其影响的后来者,也是千禧年黑帮片的一代创新者。


在故事设定上《无间道》可以称得上极其亮眼的。双重卧底+双主角+双英雄。信息量是之前卧底或黑帮电影的双倍,甚至多倍。

 

比如影片A段落第4个小故事,15分内信息量多达ABC三个场景的同时性,并嵌入五重关系(警匪双方,警卧和警,警卧和匪,匪卧和匪,匪卧和警),是常规A段落小故事的2-4倍信息量——这要求剪辑逻辑必须非常清晰!这决定剪辑节奏必须非常强劲。


我们先看这15分钟逻辑的文字记载。再去看这个段落是否达到力度和节奏感对故事的完美演绎。

 

17:38——32:23段落剪辑逻辑:

1.A场景推出B场景——引。剪辑和台词的连接性非常有条理

A场警官叙述(声音设计)中,用两次剪辑切出B场的场地样貌,和主要角色。

A场警官与匪卧的对话(声音设计)中,剪辑切出关系(警匪关系,匪卧与匪关系,匪与匪卧关系)。

A场景切换三次匪(老大和匪卧)车上,铺垫即将展开以B场景为主的段落。

A场景的监视器画面,切到B场景。

2.B场景推出C场景——发展。两个场景角力的比例精准

B场景起主导。

多次切换到A场景。

伏笔切换一次C场景的即将出现。

又一次B-C-A-B-A-B后,C场景正式切入,进入三个场景同时性剪辑。

3.A与B决定C场景——高潮(真假结果)。剪辑逻辑即将引导出胜负

切B场匪老大—A场警官—A场匪卧的关系。A场警官此时占据剪辑篇幅。

切入30秒故事线索对后边反转伏笔。

音乐鼓点起,切B场警卧---A场警官----A场匪卧的关系,看似B场警卧无力挣扎。

制造一次假的段落结果。第一次a与b决定c场景结果(A场胜利的假结果)。

剪辑30秒假结果后的缓和片段,也是无间道快节奏中追求的松弛有度。

C场景的两次特写车灯剪辑和激昂音乐,进入真结果部分。

B场警卧—A场警官—A场匪卧三者斗法关系的剪辑中,最终A场匪卧技高一筹。切入对B场匪老大以及C场交易的影响——B场匪老大和A场匪卧胜利,但C场交易失利令B场匪老大付出金钱损失(B场胜利的真结果)。

切A场警官—A场匪卧关系,失败方A场觉察到有卧底。


切B场匪老大—B场警卧关系,惨胜方B场开始找卧底。

4.A进入B场景——结局。自然而然的收力来收尾

切匪老大,警官,匪卧,警卧四人的关系,包括单人近景/带关系近景/四人所处空间的全景。


多倍信息量=多倍节奏=极清晰的剪辑逻辑

 

这也是电影工作者为何站在影视行业收入的顶端。他们掌握这一高超的技能——靠影像语言去传递,不是靠字幕靠台词说出来“看!匪徒是赢家”。

 

另外,《无间道1》还有三个典型剪辑片段,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对照。或者听我29号晚七点的直播《黑帮片40年——导演的创作手法》。直播有更为充分的时间,看段落分镜拉片表来做深度讲解。


1、 影片开头 02:51——02:55 4秒切3个特写。强劲节奏的开篇暗示。


2、05:11——07:58 2分48秒共80个镜头。最有效的方式是看一遍影片,马上看分镜拉片表。


3.、44:37——45:58 无台词段落。拉片表直观看剪辑逻辑。


三.2013年《新世界》——场面调度


《新世界》的创作上对前作有明显的借鉴,比如:采用《教父》结尾的双线索叙事,以及《无间道》男主是警卧的设定。但韩国人没有被束缚住手脚,再次做出了创新,想人之不敢想。

 

《新世界》极其大胆的颠覆黑帮片中对善与恶的评判。它真能给出“一黑到底”的艺术绝对化结局,并且用视听语言完美的呈现出影片新世界。


(韩国电影只有分级制度。另外政府和财阀割据局面使财阀投资的电影可以黑警察,黑政府,黑官员…)

 

“一黑到底,弃明投暗”艺术绝对化结尾——导演需要匹配的电影技巧,从美术概念,剪辑逻辑,配乐烘托,场面调度四方面都在不断的导向新世界。尤其在结尾一场大戏的场面调度中——空间构建运用最大幅度摄影机位移,以及众多演员流水般走位来推波助澜,多番渲染,极尽华丽推上主角坐到黑化巅峰的那把交椅上。


从调度角度看这场戏,根本就不是拿平行剪辑的几场暗杀做打击点。打击点留在一切调度的尽头——男主角过尽千帆,貌似平静状坐上那把座椅。而蒙太奇中的暗杀只是把这个勾出来而已。一部清清楚楚展现空间的电影,场面调度才带来真正的打击点。

 

另外,影片从开始就不断用视觉去铺最后的打击点。我们再举例美术概念的设定,看《新世界》与其他黑帮片的明显区别:


《新世界》之警察部分:暗、黑、脏


《无间道》之警察部分:光明、开阔



《新世界》黑帮部分:暖调、明亮


《无间道》黑帮部分:冷调、阴暗

《教父》黑帮部分:暗无天日、神秘、压抑

《新世界》不可否认为新一代黑帮片力作。关于它与《无间道》的高下对比,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但所有电影观察者都认同的是,两种都不足以与《教父》系列相媲美。真正独创性的东西,懂电影的人会一眼就看的出来。

 

四.2019年《南方车站的聚会》《恶人传》——美术呈现


《南方车站的聚会》在故事上比较有野心。电影有没有完全驾驭住故事?这个结论还未经得住时间的质疑,但无人否认的是,它在美术呈现上非常强势。

 

《南方车站的聚会》华语——美术概念设计之霓虹美学


《恶人传》韩国——美术概念设计中的霓虹美学

知识点——美术概念设计

典型的电影美术部门拥有一名美术指导,三到五名左右的概念设计师和副美术等数十人。其中美术概念设计是建立一部电影的世界观可视化。

我们这次拉片讲美术呈现之霓虹美学(不涉及世界观的搭建部分)


知识点——霓虹美:霓虹美学是用霓虹色彩向未来主义致敬的一种美学方式。制作上需要用布光及布景中变幻莫测的色彩带来年轻、现代、迷离、未知、兴奋、时尚等等的视觉体验。



知识点——霓虹美学与赛博朋克和科幻电影的关系:霓虹美学本多用于科幻电影和赛博朋克。科幻是未来主题,赛博朋克也是未来主义具代表性的主题。因此霓虹美学是未来表现主义的一种手法。


电影在拍摄布光的选择上,采用光比超高的霓虹灯。画面中的暗部处理极暗,亮部为绚丽的粉色,紫色,橙色,黄色……中间调挂上绿色。后期tc时继续压暗,部分暗部黑死无层次。同时tc应该有矫正过亮部的色彩准确值。


下图为张艺谋导演2021年将上映的新片《坚如磐石》剧照


霓虹美学俨然成为是国内外一众大导演探讨未来趋势的方向之一。更多窥探霓虹美学趋势的电影留给29号直播中去对比吧。


《南方车站的聚会》中15:03—16:07。单一色彩的极致霓虹灯光


《恶人传》00:51—03:47 。韩国人“一黑到底”的执念与霓虹美学如何匹配?这一次是否用“霓虹”来变出新世界?


12月29日晚19:00,「直播」我们详细讲讲,5部影片讲清黑帮电影40年



世界复杂多变,认知的可能性极其丰富的。导演的创作技巧就必然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很多观察者以为导演手里握着好剧本,好演员,扎扎实实做一出戏就行了,这其实只是模式化的电影方式,而真正的好电影,判断导演水平的根本的指标是他能不能找到独创性的拍法。


我的《职业导演核心课》用时2000分钟,150节内容,分10种影片类型来教创作手法。从短视频拍法入门,到广告这一种最能提升创作能力的类型影片,最后抵达电影的技术型学习。围绕“创新的拍摄手法”来设置课程,希望大家能找到导演工作的正确途径——创作手法的积累与提升。所有最精彩的属于电影的手法,都不需要靠超级工艺,真正靠的是这门手艺。



对比黑帮片这40年,鼻祖《教父》的低调摄影手法,在2009年才得到奥斯卡的一部分认可。但我们现在看《教父》,上世纪40年代的故事,过时的纽约场景和消散的家庭式黑帮价值观……我们作为观众,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滞后性。因为它开创的低调摄影手法既是摄影艺术,是曝光美学,也在技术领域至今流行,在当下电影及广告拍摄中广泛应用。可以说,是创作手法让电影内容的寿命更为长久——这是超前的创作技巧令电影伟大的意义,也是我们的动力。

 

抵至此境,我们敢说——我们创造电影,我们爱电影!


有问题找学院君巧克力? 微信号:liqianqian170

本文为作者 幕后英雄—薄荷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3217

幕后英雄—薄荷

点击了解更多
我要收藏
推荐关注
幕后英雄—薄荷
发表文章 456 篇文章
相关文章

恶人传

查看更多 >

南方车站的聚会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