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一个画面:花样年华(2000)

2020-03-04 01:35
一部电影,一个画面。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总能通过导演的“讲述”找到某些情歌共鸣。
Reinout van Schie自己就开通了一个博客,专门用来分享他关于“一部电影,一个画面”的见解和赏析,上次为大家分享的是他关于电影《教父》(1972)的分析,今天继续,看看他会选择《花样年华》里的哪一帧画面作为代表性画面、他又是如何通过一个画面,管中窥“家卫”。
一部电影,一个画面:花样年华(2000)
文章来源: https://refractionsfilm.wordpress.com/2012/12/08/in-the-mood-for-love-2000/
翻译:周颖
校对:吴晓晖
转载请注明来源影视工业网,感谢!

这一次,我的镜头分析讲的还是爱和渴望。它来自于《花样年华》(2000)。这部电影可能是著名导演王家卫最受欢迎,赞誉最高的作品了。
在开讲前,我意识到为何这不是我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分析这样包含着不确定,未实现的或者无回报的爱的镜头。未实现的爱是事关交流的痛苦。情感没有,或者说没有充分地被表达,渴望也得不到回应。人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相互吸引,但却无法完全融为一体。怀疑、不确定以及拒绝总是无声地浮出水面。人们害怕大声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又或只是没办法与别人倾谈心绪。
由于此片固有的静默,这些情感与主题在视觉影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通过这样的场景,电影才得以展现它通过画面唤起人们感情的巨大力量。我的博客也是想通过这些主题展示相同的力量。
在《迷失东京》里,我们也遇见过相同主题。影片里鲍勃和夏洛特的关系始终隔着一层薄纸,他们清晰地游离于对彼此感情的真实表达中。甚至明示爱意时也只是低声细语,让作为观众的我们难以捕捉。
《花样年华》也表达了相似的主题,尽管其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更加无望、结束的更加悄无声息。这份从未实现的爱变成了男主人公的私语,被深锁在吴哥寺的雕塑里。
这部电影有许多热望而沉默的凝视,那些无声的爱表现的如此微妙,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会错过它们。影片中人物周慕云(梁朝伟饰)和苏丽珍(张曼玉饰)之间的爱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但从未被彻底地、完全地呈现。这份爱徘徊在阴影里,而不是暴露于阳光下。它对于外界而言是隐秘的,甚至对于周慕云和苏丽珍,这对关系独立却因意欲私通而挣扎的男女来说,也是隐秘的。
杜可风(Christopher Doyle)
《花样年华》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创作者的电影,因为电影的某些特质无疑与创作者们有关。其中一个就是著名的实验导演王家卫,另外一个是同样著名的电影摄影师杜可风,一位18岁过后就开始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澳大利亚人。
实际上还有第三个人,电影摄影师李屏宾。他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代替了杜可风,并且在影片末尾的演职名单上与杜可风并列。杜可风不是因为创作上的分歧退出,而是由于制作过程明显地超出原本的计划,他为了别的任务不得不离开。然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主要着重于杜可风对这部电影的贡献,因为电影中我最喜欢的镜头正是出自他之手。
杜可风此前已与王家卫合作过5部电影,包括获得了突破性成功的《重庆森林》(1994)。王家卫喜欢在自己作品中大搞前卫实验,杜可风显然与此片颇为适合。像降低快门速度让某帧萦绕在观众视线中,或者甚至完全把画面定格起来等技巧在他们的合作中非常普遍,同时他们的电影也因动态的视觉效果而众所周知。
《花样年华》也具有不少此类视觉装饰,虽然整部电影让人感到平静,流畅和安详。也许李屏宾的拍摄抹平了杜可风更动态的部分,但是我认为,即使杜可风本人,相比于自己早期的一些作品来说,也在不断改变拍摄风格。
“无法触碰”
如果让我用几句话来概括花样年华的拍摄技巧,我会将重点放在“无法触碰”感的传达上,也就是周慕云和苏丽珍的关系。他们的感情就是无法触碰。
这部电影几乎带着偷拍的风格。我们通常只能看到场景的一部分,尽管场景中的主体已经移动了,但摄像机却没移动。例如,镜头放在狭长走廊上,两个人在尽头处谈话,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接近他们,无法看清他们的脸,如果演员暂时离开镜头,我们也无法跟上去。有时就好像我们是通过监视器来看他们一样。
有时,在画面中看不到正在说话的人物(他们站在镜头之外)。有时,就连那些重要时刻的关键角色也只拍了背影而已。窗帘遮住了镜头中最重要的部分,阴影也妨碍了我们的视角,诸如此类。作为一名观众,你会想拉近画面,摆脱掉观影者的傲慢去看清影片中的行动和情感,将它从空白中抽离并且公开,这正是这部电影的精华!
一支舞
除了对距离和不可触碰的优雅表达外,这部电影本身也有着优雅的韵律。这点可以从对主要场景的重复上看出,就好比苏丽珍和周慕云各自走去某家面馆吃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偶遇。这种韵律体现在镜头的移动和人物在镜头中的移动上,给人一种舞蹈编排的感觉,但它又不是一种舞蹈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形象的方式。周慕云和苏丽珍就像围着彼此跳舞,时远时近,若即若离。
我在文章末尾加了一部BBC拍摄的关于杜可风以及他在《花样年华》里工作的短片,你可以看到他正在展示这种律动的,舞蹈风格的摄影。
梅林茂的华丽配乐令这种韵律感升华,主旋律在整部电影中的关键时刻反复出现。这段华尔兹般的背景音乐与影像的韵律浑然天成。
单镜头分析
上述的这些都再次带领我们回到我的单镜头分析上。比起普通电影,从这部片里挑镜头要更难。这不是因为电影画面不美丽,也不是因为有太多不同镜头从而很难选择(就好比《生命之树》),而是由于这部电影在视觉效果十分一致,并且场景经常反复,所以挑选一个特别的镜头是很困难的。
例如,那堵砂砾墙附近的夜景在整部电影中重复了好多次,变化也极其细微。对于我来说,它们可能是电影中最经典的部分了,但这个场景出现了不止一次,你该如何选择这个场景的某个特别镜头呢?
一如既往,答案就在这些场景的叙述意义中。没错,这些镜头在影片中被重复使用,但是它们却有自己的叙事分量。没有一个镜头的叙事分量能够超过砂砾墙附近的最后一个镜头的。正是此时,我选出了我的单镜头分析,就是这张:
一部电影,一个画面:花样年华(2000)
在这一场景中,苏丽珍和周慕云终于决定不再相见,结束这段柏拉图式的恋情。在整部电影中他们一直共舞,直到现在,他们最终决定要放开彼此。这是整部电影的戏剧性高潮,他们又一次地走在了那堵墙边,他们第一次调情的地方。
在这一个镜头中,有几点特别突出。首先来看一下他们的服装。
一部电影,一个画面:花样年华(2000)
在整部电影中,苏丽珍的行头都与她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她似乎总能融入到环境当中。但是在这一场最后告别戏中,她却特别显眼。她的裙子颜色是明亮的蓝色和绿色,与周围的环境颜色一点都不搭。可以说,这是在片中她第一次这么格格不入。这个方式很直观地告诉我们,她处在与禁锢她的环境决裂的突破点。这是可以最清晰地传达她不再与周围环境同步的一个镜头了。
当然,这种感觉也被布光放大。阴影主宰了构图。周慕云正在拉苏丽珍的手,可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影子看到这一切。同时,前景中的酒吧也提升了场景的基调,距离以及紧张感。对于监狱的暗喻在这里显而易见。
总而言之,这个镜头通过色彩、服装、灯光和构图的运用而凸显出张力,同时通过重复的手法(这种技巧我将来会在博客上提到)来获得额外的深度。这是部美丽而又令人心碎的电影,这个镜头也拍的非常美。
这是关于杜可风的记录短片。

更多文章:
一部电影,一个画面:教父(1972)
拍电影是进行“简化”的过程:王家卫杜可风风格浅析
本文为作者 陈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842
推荐关注
陈东
发表文章 2934 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