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封神三部曲》,这是不是中国神话宇宙的开启?

2019-12-20 11:34

众所周知,漫威宇宙的崛起,影响了近几年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发展布局。关于中国的“神话宇宙”,近几年在国内坊间也频频成为话题。而乌尔善导演,近日宣布将打造的东方奇幻巨制《封神三部曲》,作为中国首部采取三部连拍模式创作的电影作品,因其庞大的世界观引人遐思。那这是不是中国的“神话宇宙”的开启呢?



《封神三部曲》于2014年6月启动开发,2016年9月起进入筹备阶段,2017年2月起面向全球海选男女主演。影片计划于2018年至2019年拍摄,暂定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陆续公映,据出品方北京文化宣布,其制作投资量级也高达三十亿。


除了制作时间、投资,参与该项目的幕后团队也是非常“惊人”。由江志强出任监制、杜扬担任制片人,曾帮助彼得·杰克逊打造《指环王》三部曲的好莱坞资深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出任制作顾问。编剧方面,曾与乌尔善导演合作《画皮Ⅱ》的著名编剧冉平、冉甲男,将继续执笔创作《封神三部曲》,并且还请来了剧作家芦苇,以及李安导演多年的老搭档詹姆士·沙姆斯出任剧本顾问。在视觉方面找来了:美术指导叶锦添、摄影指导王昱、特效指导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


“盘古开天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神话题材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但是纵观中国神话题材电影,却并没有太多成功开发的案例。“西游题材”已经被用到烂,存在过度开发的危险。其他开发如《封神传奇》、《钟馗》都面临了败北的尴尬境地。《封神三部曲》开发气量足见其信心十足,那这将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为此我们对《封神三部曲》的编剧冉平、冉甲男以及剧本顾问芦苇抛出了问题,尝试解开《封神三部曲》的神秘面纱。在下面的访谈里,你可以看到《封神三部曲》为什么是三部曲,故事的制作定位是什么,它和漫威宇宙的关系、区别是什么。也可以看到《封神三部曲》的编剧团队如何去书写、改编一个典型的中国神话故事,以及编剧团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细节。


《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与编剧团队


影视工业网:《封神三部曲》从故事的角度,为什么要分为三部曲?

 

冉平:《封神演义》这本小说非常明显的分成了三个基本结构,我们把这三个结构归为三个核心事件:第一部分是妲己进宫,纣王无道,众叛亲离,诸侯反出朝歌;第二部分是三十六路伐西岐;第三部分就是武王伐纣。


《封神三部曲》据此构建了典型的三部曲结构,用三部电影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每一部电影也包含相对完整的故事阶段。这和漫威的系列电影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好莱坞的系列电影是先拍一部,然后这部电影自成一个系统,当这个电影成功之后,再去找一个中心事件做第二部,在这个模式下,故事是可以无限做下去的。《封神三部曲》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长片,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人物的发展在故事里是贯穿的。


再一个解释就是体量的问题,《封神演义》的故事改编成电视剧、网剧都比较容易,因为《封神演义》相比其他经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不那么经典和精炼,它的叙事比较繁杂,很丰富、很世俗,这种叙事改编成电影非常难。


再一个,当今去改编一部电影,一定是要用现在的工业技术去讲一个地道的中国故事。用《封神演义》做蓝本的话,就是要完全把故事戏剧化。在这种体量下,一部电影是做不到的。只拍一部电影,很容易做成一个花哨的小品。原小说是一个传统的章回叙事,截一节编个故事,或几个人物连起来编个故事,都无法满足实现工业化,这样在改编上就不值得。如果把它浑然一体,既有传统的杂乱、丰富的世俗,又有强烈西方叙事戏剧性的结合,那我们面对的情况就是一条船运不过河,必须得造三条船同时运,这才有可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封神三部曲》是内容和工作方式决定了,也是在现代电影的工业化的模式下值得去这么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是三个故事一起写,一起完成三部的梗概,再一起完成三部的故事大纲,然后再去一起写三部的分场,只是在拍摄的时候需要分成三部完成。


小说《封神演义》


影视工业网:《封神三部曲》的故事定位以及主题是什么?


冉甲男:乌尔善导演有很强的诉求,他想做中国的神话英雄史诗,去讲一个从来没人讲过的关于中国善恶主题的故事。我们是带着这个目的去重新梳理《封神演义》这本小说,再对所有的人物和人物关系做一个取舍,然后带着这个目的去结合故事。我们至少要把传奇性做出来,这是我们的目标。


冉平:其实传统的章回叙事也是“类型”,这个“类型”是指游戏性等等。但是现在大家所认同的类型是西方的三幕剧,当然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问题是这两个类型怎么去结合。类型化是《封神三部曲》毫无疑问要走的道路、目标,但是怎么能做到这个类型中国人很喜欢,特别适合中国故事,又很有趣、生动、丰富,这和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类型片是有本质的差别的。


主题借用导演的话来说,现在那么多魔幻的故事,但大部分的魔幻故事讲的是爱情,没有真正讲过道德、善恶,这和西方不一样。而《封神三部曲》是一个专门讲善恶的故事,讲的是作为一个人,一个中国的英雄在善恶上如何去做选择。《封神三部曲》会贯穿这一个大的主题,但在每一部戏里都有不同的进展。


编剧冉平


影视工业网:从故事的角度,《封神三部曲》如何考虑商业化?


芦苇:《封神演义》首先是很精彩的小说,我们希望把小说里的优点在影片里面展现,同时把负面缩小化或者剔除掉。总而言之,做这个电影,从剧作的角度,我们在感知上都是要讲一个中国的、传统的、经典的故事,这才是我们主要的任务,把故事讲漂亮了,讲好看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冉甲男:其实最好的故事一定是街头巷议的,《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些故事最初都是街头巷议,最后他们得到了文人的收集,被编成书。什么故事能够被大家街头巷议,口口相传?这就要回到故事最初的核心,就是这个故事能够被大家记住,并且大家愿意去传递它。在不断的传递过程中,最核心的东西不会变,而且所有人一听就能理解到它在讲什么,这种故事就是好故事。故事能够流传,实际上就是因为娱乐性,换一个词就是商业性。商业性不是坏的东西,商业性不是媚俗,是人对故事的需求,故事可以安抚我们。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我们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让观众在这个故事里找到安抚、投射或者是共鸣。越多的人有这种感受,那证明这个故事的普世性越强,那它就是好故事。


《封神三部曲》里,我们只是把这个普世性现代化,变成电影这种手段。就像过去有大鼓书、折子戏,而电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手段。我们只要再把我们的时代精神和需求,以及工业化手段放进去,这就是现代化。


冉平:我们这么大规模去改写这个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出品方看重了这个作品自然携带的商业因素,商业在这个故事里已经深入其中了,我们只要把商业因素充分的发挥出来,让电影更好看,这个是主要任务。而不是把它做成个人作品,去追求个人的艺术表达。


剧本顾问芦苇


影视工业网:作为神话故事,《封神三部曲》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建立?


冉平:《封神演义》是讲述道教的故事,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所以道教是非常世俗的。中国传统上的神都是带传奇性的,不太具有西方神那样极高的超越性,大部分还停留在功能神阶段,有的负责送子,有的负责姻缘,而且每个神都有原形,是历史人物。大家相信它,这是一种文化定式、心理,跟西方的超级英雄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要回到中国的文化定式上来做,去符合观众的文化心理。


对于我们来说,人肯定是最重要的,把神当作人来写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人的神,就是人修炼成的,只不过是人掌握了某种超能力,或者获得了什么样的宝物,被崇拜成神。神和人彼此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帮助,但是他们的关系、系统一定要展现出来,所以说我们要讲一个地道的中国故事,只有这样,当中国人去看到这个传统的时候,一眼就会明白。对于我们来说,假如说有难处的话,就是如何能让外国人也能看清楚,感兴趣。


冉甲男:另一个层面来说,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讲人的故事,只是一些故事我们给披上了神仙的外衣。举例子来说,一个小孩他得了白血病,没有钱需要募捐,有天突然他非常热爱的大明星来到病房去看他,忽然医药费的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其他问题都被解决了,这像不像《封神演义》里来了一个12金仙点了道金光?这些故事其实是很像的,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这种感受,神永远在,他只是一种感受。他们的真实性是建立在我们对中国神世俗化的方面,我们到现在依然有这个感受,所以我们要把他们的真实性建立在日常的感受上。


当然,我们不能让观众看到一个没有看过的故事,这样就不叫“故事了”。我们花了完全重新写一个故事的努力和工作量,在细节和事件上去做改编,我们要重新提炼观众的熟悉感,把它嵌入到《封神》这部电影里。其实编剧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工作,一开始就是有条框的,那就是必须符合电影观赏的习惯。《封神》是大家一个熟悉的题材,我们不能去破坏观众的熟悉感,我们要重建熟悉感,依托熟悉感,然后还要去建立新鲜感。


编剧冉甲男


影视工业网:《封神演义》里的法术、系统如何去展现?


冉甲男:法术其实就是克服了时间、空间、力量、速度,在《封神演义》里全是这种法术,他们克服时间就获得了长生,克服空间可以从此地到彼地。在《封神三部曲》里,每个神仙的法术体系都是有来历的,但是我们要回到传统文化,不能用科学的世界观去解释这一切,只是尽量和科学不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举例来说,《奇异博士》里面用手画一个圈就可以空间穿越,电影没有去用科学解释为什么,但是观众很清楚这是空间穿越。法术的逻辑无非就是空间穿越、时间压缩、变形,电影只是让观众看到法术的过程,观众其实很多时候想要看到的也是这个过程,我们要做就是这些。


冉平:我们最终表现的重点不是这个,一定还是人以及人的情感。所有的展现肯定不是单独的展示法术,不会像展示超人之间的斗争一样,这种展示肯定是需要有,但是我们要根据人物、根据剧情的发展去展示,而且这种展示要超过原著。因为在原著书写的时代,想象人类能够飞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小说并不是很科学和完善。法力是怎么来的?需要怎么修炼?以及拿什么修炼?修炼之后能打败什么,又会有哪些致命的弱点?这都要用现代人的观赏和习惯重新建立,不然就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现在的观众观影经验非常丰富,如果按照原书就会显得比较土、比较老,反而没有了想象力,所以要做很多的创造和翻新。比如说刚才讲穿越时空,这种力量从哪来?我们都要做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跟人物、故事的联系都要建立起来。


《封神三部曲》海报


影视工业网:《封神三部曲》对于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是什么?


冉平:有两种东西最能引起别人兴趣,写作也是有两种东西最容易写好。一种是距离自身很近的,这种是因为非常了解。再一种就是远古的,这种很遥远、很陌生,但不要认为它远、陌生就会有隔阂,距离感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好奇,并且这种距离会给创造者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


《封神演义》是明朝写商周的事情,商周是奠定了中华文明礼教的基础阶段,也是“中国”最像“中国”的时候。现在很多人对商周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只要用现代的方式去表现出来,观众就一定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希望,不管在视觉上还是故事上,都给观众更多更新鲜的事情。

 

冉甲男: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当代的故事,因为故事里所有的情感、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现代的,只是穿了古装的衣服而已。“封神”和现在对某个明星给予很高的希望,其实是一样的心里诉求,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手段和方式而已。通常来说,不管发生多少年,人的情感诉求变化不大。现在我们依旧是要爱,要获得支持、包容,要有朋友、家人。对待这种情感,人过了两千年也是一样,这是共通的。


所有人最有英雄情结的时候都是20岁左右,就像王小波说的“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这是所有年轻人的感觉。其实《封神三部曲》里将来出现的最主要的主人公就是年轻人,年轻人具有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他想要改变世界的愿望,还有为这个愿望作出不惜一切代价的行动,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最有豪情的就是在那个年龄,因为他无所畏惧。所以故事跟这个年代、跟年轻人是一样的,他们在心灵上是沟通的。


剧本顾问詹姆士·沙姆斯


影视工业网:编剧团队的工作方法、流程是什么?剧本顾问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冉平:要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件道具、每一个情绪的转换、每一个法术都非常具体清楚的描述出来,落到纸上。因为这个故事需要法术、神幻、传奇,同时又要传统。这就需要编剧团队事先有充分的了解、准备,不能天马行空的去想象。想象力要建立在有根据、有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想象力”才是“想象力”,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想象力都是廉价的。要有根据、有思考,这就需要编剧对资料非常了解,在了解的情况下去想象出体态、姿势、语言方式等。所以,我们要去全国各地考察,要看各地的博物馆,要找到古代的原型,在这个基础上面做变化。


冉甲男:编剧的具体流程是在最早期的阶段,大家会对文化展开讨论。在剧本正式开写之前,剧组先开了一个大会,邀请了北大、社科院的教授,根据议定的主题进行讨论,比如商周之变。大家先各自探讨对故事各个角度的理解,然后编剧团队再去整理出一个方向和方案,之后再次开会,这样大概经历了半年的时间。


经过这个过程之后,编剧工作就进行到了梗概阶段。写过梗概之后,会请芦苇老师、詹姆士·沙姆斯老师参与分析和讨论,然后还会请一些网络写手进行评测。根据反馈再进行一次修改,然后事情再往下推进。等到梗概阶段没有问题后,编剧工作就到了大纲阶段,再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到下一步。其实《封神三部曲》在所有阶段基本上没有走过弯路,改编来说比较顺畅,在大方向上始终没有发生过颠覆性的修改。


芦苇:剧本在某种意义上什么都有,尤其像《封神演义》这样具有民族想象力的一个经典小说,非常丰厚,而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小说的内容都变成电影的讲述语言,这是编剧团队所面临并一定要解决的任务。我主要是参与讨论,其实是根据写过的剧本,对每一稿做一个分析判断,然后再找出它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放到桌面上,和编剧共同去面对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使剧本完整化、优质化,这是我的任务。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0243
推荐关注
王涛
发表文章 1136 篇文章
相关文章

封神三部曲

查看更多 >

乌尔善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