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雨云》开始聊聊手持攝影
看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官方的周边是呕吐袋,其实我还挺意外的。
当然,观影出现不适,这种情况肯定会有,但是能够被强调出来还是有点诧异。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和观影条件,以及观影者视神经的敏感度有关系。
一般来说电影会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只有手持摄影能够引起观众的生理反应。从这点看,某些导演确实希望通过手持摄影产生的生理反应来实现电影的表达。观看拉斯·冯·提尔的《忧郁症》时,摄影使观众产生的不适感与片中主人公压抑,恐惧的情感呼应,完美阐述了影片的主题。所以即使你不喜欢手持摄影带来的眩晕感,这效果却独一无二。
国外年轻导演在拍摄影片时,喜欢大量采用手持摄影。相反,当下国内年轻人追求稳定清晰的摄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观众不喜欢观看手持拍摄的影片。除了强烈的眩晕感带来的不舒适之外,手持拍摄的影片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小成本制作,这种影片很难在中国影院里生存。观众难得有机会欣赏到手持风格强烈的影片,久而久之,也就无法习惯这种风格了。
娄烨导演特别喜欢手持摄影,在他所有的电影中几乎都可以验证这一点。其实如果你看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会发现娄导演这次在拍摄上还是有很多变化和不容易。
电影开场的群戏,导演用了5个机位,300名武术替身排练7天,拍了三遍,每一遍群演都群殴了足足20分钟,打都是真打。宋佳和张颂文演家暴戏是在一个非常暗的房间里,肉眼都几乎看不见,为了追求真实感,不乱打光,从德国调来的摄影机。
至于的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大范围运用了航拍,有了很多长镜头(有些剪掉了)。比如合作的摄影师这次换成了美籍摄影师包轩鸣(Jake Pollock)。包轩鸣之前活跃于台湾电影圈,之前拍摄的过作品有《风声》《艋舺》《武侠》《寻龙诀》《七月与安生》等。摄影特点是在资源有限的制作环境中,实验影像的可能性,偏好手持摄影,以便更精巧地捕捉演员表演的自然度与流畅感,也非常擅长一镜到底,让角色情绪的延展得以完整,详实记录其转折的轨迹。
摄影师包轩鸣(Jake Pollock)
其实除了娄烨导演,近些年手持摄影在电影上现在运用越来越多,似乎吹起了浪潮,如《谍影重重》系列、《红海行动》等等。其实作为商业电影,利于观影,可以迅速把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就是最好的拍摄方式。例如《拯救大兵瑞恩》的开篇,以战地摄影的方式拍摄诺曼底登陆,镜头极其晃动,却把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表现的淋漓尽致。
手持设备轻便,可以不受空间限制,摄像机对被拍摄者造成的压迫感小;强烈地晃动可以创造紧张眩晕的观影效果;摄影机可以尽可能贴近被拍摄者,观察细节;
最后手持摄影可以创造出逼真的主观视角。娄烨新片《推拿》中,开创了“盲视觉”的拍摄手法,昏暗,模糊以及晃动的画面,让观众体验到盲人的观感。
《推拿》剧照
手持摄影利于创造电影的真实感,这不是说只有现实题材的电影才可以使用手持摄影,而是手持摄影在各类型电影中都可以使用,创造真实感,比如恐怖片《鬼影实录》,科幻片《第九区》,喜剧片《波拉特》,警匪片《毒品网络》等等。
文章参考了:要有电影(微信号:Be_Cinephile)、以及:https://dcfilmschool.com
“仿纪录片”制造现场感——《谍影重重》系列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对演员的行动、还有场景里发生的事,比如何设计拍摄的角度更感兴趣。“——《谍影重重》系列摄影指导Oliver Wood
《谍影重重》系列前三集由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摄影指导Oliver Wood携手合作,运用“仿纪录片”式手持摄影,让动作场面看起来更具真实性,同时强化了演员的表演力,推动了剧情的节奏。
拿下了奥斯卡三项技术奖的《谍影重重3》,Oliver Wood选用了Arricam LT、Arriflex 235摄影机进行胶片拍摄,镜头上使用了Nikon的28-70mm、80-200mm轻型变焦镜头。
“我们尽量让摄影机运动,保持散乱、随意的感觉。”Oliver Wood说。但也因手持摄影风险高,影像容易有失误,Oliver Wood现场一般使用二到四台摄影机,从各种角度同时拍摄,供剪辑师有更多画面选择。再运用Arri的LCS-3无线遥控系统远程对焦,跟焦员可运用系统显示器判断、控制焦点,让追求自然的手持摄影仍可精确捕捉人物神情和画面的重点。
飞车追逐,也能手持摄影
《谍影重重》系列里有诸多飞车追逐的场面,为追求临场感,剧组不使用绿幕拍摄,而是尽可能实景拍摄。他们制造出一台称为“Go-Mobile”的机器,可在前方牵引演员(或特技演员)驾驶的车辆移动,且摄影组在“Go-Mobile”上拍摄。
《谍影重重3》纽约B组的摄影指导Igor Meglic说,当需要近拍车上演员时,他们会拆除部分车身及挡风玻璃,在“Go-Mobile”上手持摄影,拍摄演员表情神态;拍摄车身或其他演员角度时,则会将“Go-Mobile”上的座位拆卸到车子两侧,方便摄影师从左右侧进行拍摄。仅部分时候,摄影会将摄影机装设在吊臂上,才能拍到较全面的追逐场面。
Igor Meglic说:“你必须在适合的时间,让摄影机处在正确位置,但看起来并不期待会发生任何事。”他强调,手持摄影的拍摄重点不在构图,而是要在精准与不精准之间进行拿捏。
亲近人物,突显其观点——《第一夫人》
“我们只关注主角Jackie,整部电影就是个非常亲密的故事。”——《第一夫人》摄影指导Stéphane Fontaine
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第一夫人》,描述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遭枪击后,其妻子Jacqueline(又称为Jackie)如何承受政界、媒体多方压力,面对丈夫逝去的巨大悲伤,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
该片采用大量手持摄影,跟拍娜塔莉·波特曼所饰演的Jackie。摄影指导Stéphane Fontaine表示,希望能突破传记电影框架,让影像更具性格、更贴近主角:“我们想用相机描绘Jackie的内心感受,纪录她在这段混乱、可怕的时间里,是如何生活与喘息的。”
运用镜头语言,框住角色内心的孤独
该片为16mm胶片拍摄,StéphaneFontaine选用ARRI 416相机,大多运用Zeiss的超高速定焦镜头(14mm、18mm以及25mm)拍摄。Stéphane Fontainer解释,运用16mm传统胶片,是为贴近电影1960年代的氛围,“我们参考许多当时的影像,试图模仿它们的质感。”
画面构图上,Stéphane Fontaine使用广角定焦头,经常手持特写拍摄人物,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心。他认为,广角会赋予影像柔和的质地,同时特写拍摄,也能增加观影上的幽闭感,两者同时作用,即表现出主角Jackie深邃而又沉痛的孤独。
拍摄时,导演Pablo Larraín给予摄影与演员很多发挥空间。Stéphane Fontaine多使用单机拍摄,同场戏会试验多次,并随着演员演出时的情绪起伏,改变手持运镜的方式。他说,长时间的多次拍摄,可以累积摄影师与演员彼此的能量:“这会在现场增加紧张感,这是一次拍摄所激发不出来的。”
准确的同时兼顾人与景——《荒野猎人》
“让观众沉浸其中,挑选他们想在电影中看到的内容。”——《荒野猎人》摄影指导艾曼努尔·卢贝
兹基
墨西哥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曾连续三度拿下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纪录至今无人可匹敌。他擅长以手持进行拍摄,并多以自然光拍摄长镜头,达到唯美又宏大的史诗感。
由小李子主演的《荒野猎人》,剧组深入美国、加拿大、阿根廷等地的荒地,拍摄主角HughGlass一行人绝地求生所感受的荒凉。艾曼努尔·卢贝兹基接受访问时说:“我们希望能够让观众融入电影,与环境保持紧密的联系。”
摄影需具备“主观与客观”的思考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使用了多种摄影机进行拍摄,包含当时最新型的ALEXA 65以及Alexa XT、AlexaM,以求达到灵活移动贴近演员,其余相机使用则上则搭配稳定器或推车,但《荒野猎人》仍有三分之一的镜头,是追求写实的手持摄影。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以特写镜头,搭上广角镜头拍摄人物,让观众几乎能感受人物情绪,在这同时,也可以顾及片中极重要的自然景色。他认为,广角镜能让手持摄影保持客观,特写镜头则代表人物的主观视角:“我们要观众感受角色内心,也要让他们看见角色行动时的景色。”
要在雪地、荒漠等极差环境,进行如此精准的手持拍摄,是相当大的挑战。艾曼努尔·卢贝兹基说,也只有手持数字摄影机可以这么清晰地拍摄细致的光线与阴影。他说:“胶片的颗粒感会让我有距离,它像阻隔你与角色间的窗子,对我来说,相同的画面用数字摄影机拍摄,可以让影像更直接、让观众更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用影像推动电影的节奏
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研究手持拍摄。我手持拍摄受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影响挺大,如果仔细研究他的电影就会发现,他对视觉节奏控制的特别好。——《过春天》摄影指导朴松日
因为我视神经特别敏感,所以我特别注意“晃动”这件事情。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研究手持拍摄。我手持拍摄受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影响挺大,如果仔细研究他的电影就会发现,他对视觉节奏控制的特别好。比如说在几个手持大特写的晃动镜头之后,肯定会有一个大景别的稳定镜头,在节奏上出现“3、2、1、空拍、5、6、7、空拍”这样有张有驰的节奏。
所以我们在做《过春天》这个片子手持拍摄的时候,在调度上和景别控制上会特别注意。《过春天》的景别相比传统手持电影景别要“开”一些,控制的更加靠后。然后在同一个调度中,拍完一遍,我还会选另外一个更松的景别把调度拍一遍。遵循着3、2、1、空拍、5、6、7、空拍的节奏。一定去留下舒适区,让观影感更好一些。包括我们在香港采用纯手持拍摄,到了深圳采用固定机位的拍摄方式,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一种表达,也是视觉节奏上一个天然形成的空拍,这样也就自然给了观众舒适区。
认领作品添加微信:cinehello
商务合作:177102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