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我不是药神》分镜头手稿、设计理念分享

可视频回复

D3506cd8323d3f78995510150ea8b75b

分镜对于拍电影有很多好处,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镜头构图是否好看,剪辑是否是生动,它还能提醒我们有没有漏掉了什么东西。一个导演,不知道自己想拍什么镜头、一共要拍多少个镜头能表达好这个戏,那这片子最后也是混乱不堪的。


所以分镜师们是如何制作分镜的?《我不是药神》分镜师王浚贺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全部的过程,以及部分手稿,分享给大家。

王浚贺(中)


王浚贺,2010年因参与电影《李献计历险记》进入分镜行业,后陆续参与《三体》《伊阿索密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空天猎》《遇见你真好》等电影项目。


影视工业网: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一般工作周期为多久?


王浚贺:我从事的是影视行业的分镜工作,分镜其实是介于拍摄之前和剧本创作之后的其中一个环节,我们的具体工作其实是将剧本的内容图像化,将文学剧本与导演、摄影等各部门的设计方案结合,将其变成真实可见的画面。


对于分镜师来说,基本的工作流程是首先了解这个项目的基本概况,接下来就是和主创见面,大家沟通出一个创作的基本方向和周期。一般我的工作模式是,细读剧本后,跟导演及其他相关主创成员有一个更加细致深入的沟通,我们也会根据导演的创作思路去看更多符合或者类似该影片气质的内容,然后跟摄影等其他部门沟通对导演创作思路的呈现方式。我们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导演给出一个大概的创作意向和理念,由分镜师提供更多具体的实现方式,我们做一个初步的分镜呈现(包含机位图和草图分镜等),再和导演、摄影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沟通,由他们来提出修改意见以及把控设计方向的准确性;另一种是导演本身对影片的拍摄方式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构想,甚至摄影指导会提供机位图和文字分镜,我们根据这些内容再进行分镜呈现,并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尤其是重要场次的关键镜头设计是最需要下功夫的。


分镜师的工作周期其实还是和项目体量大小相关的,比如动作和特效部分非常多的,或者是摄影机运动复杂的影视作品,分镜的介入会比较早,甚至要参与概念设计,这种提前半年进组的情况都有。偏重情感、故事或者相对体量较小的影片,一般是拍摄前两到三个月进组开始筹备。拍摄过程中如果对剧本有修改,场景、演员有变动或者导演在镜头语言上要求不断创新的情况(当然也包括前期筹备时间不足的情况),就会要求分镜师跟组继续创作,这个也是根据项目而定的。


酒吧寻找刘思慧部分分镜

下方为机位图

影视工业网:多少人配合完成?你们是如何内部分工,以及和其他上下游工种衔接?


王浚贺:这个还是看题材,一般都市、青春、现实等题材的影片一位分镜师基本上就能够将分镜部分完成,《我不是药神》《遇见你真好》都是这种类型,但是牵涉更多特效和动作的题材,尤其是科幻类型片,比如之前做过的《三体》《伊阿索密码》这种科幻类型的影片,整个世界观的设定会比较复杂,就需要更多分镜师集思广益共同协作完成,5、6个人都是有可能的。如果动作部分相对多一些的,比如《鬼吹灯》这种,一般是2-3个人的配置。分工方式有的是看剧本要分的场数和镜头量,大家进行合理分工,也有的是团队合作类型,一个人做草图,另一个人清稿,一般也可能有一个人做最终的汇总修改工作,具体的分工方式还是要看项目的需求和伙伴的类型,这也不是完全固定的。


因为我们的工作更像是一个各部门上下承接的工种,我们主要对接的有导演组、摄影组、动作组、特效组等,分镜用绘画形式将讨论出的设计方案和拍摄方式等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助于现场拍摄的高效进行。前期分镜反映出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这样也可以避免拍摄阶段不必要的返工。有的导演也会直接拿着分镜脚本跟演员就表演方面进行一些沟通,走位、动势用画面直接来呈现,在演员的表演上也是有助益的。


分镜的呈现其实是将拍摄工作量化的一个过程,尤其是特效的部分,从分镜中,制片方也可以有一个大概的成本和时间预估,有助于制片部门更好的做规划,同时从分镜中也可以基本看出特效的体量和预期的拍摄难度,通过分镜的前期预演,特效部门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所以总的来说,分镜在影视的创作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王浚贺工作照


影视工业网:正式工作之前,会做哪些工作?


王浚贺:精读剧本是肯定的,也要根据导演的构想和需求大量看相似类型的影片,这样在分镜设计的时候也更有想法。精读完整个剧本我一般也会将整个剧本的内容在脑海中过一遍,将重要情节的调度在脑海中有一个预演,当然这时候基本的镜头量我们也会有一个预估,再和导演、摄影指导甚至制片部门规划好下一步工作。在进行分镜绘制前也会和美术、造型部门沟通,如果能提前拿到场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对我们的分镜绘制是有很大帮助的。


影视工业网:可否就某一场戏,讲讲分镜头是如何绘制的


王浚贺:以《我不是药神》中曹斌追彭浩,彭浩为程勇而死那场来说,首先是和导演沟通,他希望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对整体的气氛有什么要求。这一场当时提出的核心是前半段表现整个追车过程的紧张和人物情绪的变化,后段彭浩的死用较为惨烈的方式来呈现。


基于这些基本构想,我和副导演及摄影指导开始进行镜头的设计,我们在这一段中使用了多视角、多视点的镜头切换方式,是为了铺垫追车过程中紧张的情绪。基于人物性格设计,彭浩是个简单直接的人,所以我们设计了他对曹斌挑衅、从倒车镜中看到警车追击以及决绝的面部特写等,这些都是为人物性格服务的。曹斌这一段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包括他后面的面部特写,以及最后不忍的表情,都是提前有设计的。最后大家都以为彭浩逃出升天的时候,突然一个大货车从侧面撞过来,这种猝不及防的剧情安排也让彭浩的死有了更大的震撼力,每一个人物的动作和行为都是需要符合人物性格的,最大程度为剧情服务。


下方为顶视图


影视工业网:一般觉得自己在故事板创作中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


王浚贺:最大阻力就是灵感的枯竭,因为古往今来,优秀的影片比比皆是,镜头的设计大多都已经出现过了,要想出全新的拍摄方法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时候也会面临设计了几版方案,但是总觉得情感表达不到位的情况,思维打结对我来说的最痛苦的。


解决办法首先还是去寻找各种素材,以往的影片作参考,多看才能有存货多思考。我有的时候也会出去走走,找业内的朋友聊一聊,互相学习一下,有的时候灵感突然就来了。


影视工业网:工作中有无提升技术的训练方法?


王浚贺:从创意上来说就是要多积累、多拉片,包括漫画、动画都要大量的看。漫画中很多呈现方式会给分镜绘制带来启示,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是金敏和大友克洋,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结合的很好,不突兀,我个人也比较喜欢他们这种情节的设定。


基础技术层面来说就要多练习,人物造型能力是积累而来的,多动手去画,分镜绘画是个硬功夫,没有大量的练习和磨砺是很难画出想要的效果的,当形成个人的风格化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来自圈子
我不是药神·养成计划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执导,宁浩、徐峥共同监制,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杨新鸣、李乃文等主演。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该片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

文章删除后不可恢复!确实要删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