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色彩处理是比较有意思的,虽然是一个战争的题材,但是这里边其实分了几个段落和几个部分。通常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电影里边,大家不会看到通过色彩的构成来讲述故事。
但是这部电影里,色彩的参与性非常强烈,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大家可以注意到。
首先,电影主要的一群人,妓女。剧中人物以玉墨为主要代表性人物的一群特殊的群体。由于她们的职业构成,所以她们的衣服,头饰,妆容,都是充满了这种颜色。
它有特别丰富的色彩构成,这是一群特殊的人。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重点写的这群人。一个大坐标系里边,其实他是不分民族和等级,实际上就是这么一群人,最后她会有人性的升华。最后在生死关头,她们去保护那些幼小的学生。
她们的服饰,是香港著名美术设计师,张叔平老师设计的,特别有中国特色的那种旗袍,带有极强的装饰感,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强烈的色彩构成。
电影里边,另外一个细节,非常记忆深刻的,就是故事事件的发生的场景:教堂有一扇巨大的彩色玻璃。彩色玻璃的这种颜色的构成,在这部电影里面,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有强烈的一种色彩象征。
它就是在战争,高度把人性扭曲、杀戮,互相争斗,生和死,在这个教堂里面发生的一切。特定的环境、场景,不断的出现这个巨大的彩色玻璃,这些教会学生,这些妓女,她们都是在这个教堂的巨大的彩色玻璃的跟前,有阳光透过五彩的玻璃,形成那种彩色的光束照射到教堂里面。
她们在这巨大的玻璃里面,她们也记录了很多南京这座城市,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里面,历史的惨痛记忆,里面有鲜血,有人性的呼唤,有在战争面前,家国同胞,敌我对立,方方面面的给我们传达了很多。
电影无论是从场景的一开始,教堂出现在这些妓女眼前的时候,我们的视角,都是通过那一扇彩色玻璃。弹孔穿破以后的那些残破的弹洞,前景还是那些彩色的东西。
这十三个妓女,她们经历了整个的特定的事件以后,这个故事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色彩在一部电影中,所建立起来的视觉象征,对故事的讲述起到推动力。
色彩往往在一部电影中,构建成一个很好的叙事元素,这一点从过去很多电影,尤其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里面,大家都看过很多。
从最早的《红高粱》开始,他的很多电影里面,就是强烈的这种色彩符号。到2000年张导真正进入到商业电影领域里面,《英雄》其实也是很好的利用了,几段不同的色彩段落用来讲述故事。每一个不同的色彩段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含义。
《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就是从色彩的构成上,有它很独特的地方。在战争的段落里面,把颜色大量的抽掉了,就接近黑白的感觉。
这些士兵,在战斗中当受伤的时候,只有这种血的颜色,是被正确还原。在整个影片的战争的段落里边,基本上是用了正常色彩饱和度的大概70%,消掉了30%的颜色。
用一种DI以后,色彩呈现方式,表现特殊的题材。教堂的彩色玻璃,女人们的服饰,电影的色彩处理的基本上用了很多这个冷暖的高低色温的光源。
它会形成一种某种象征含义,因为战争的这种环境,会造成很多冲突,很多对立,这种概念用在色彩上,在光线的一些色温的处理上,并没有用传统的、很平衡、很统一的色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