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后来的我们》后期制片人:如何把好电影的最后一道关?丨画外hoWide

可视频回复

B5d56c884202de572b075a1ca22d7fb2

前言:

后期制作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最后阶段,包含了剪辑、特效、音效、配乐等专业环节。在好莱坞,后期制片人(PostProducer)就是这个阶段必不可少的掌舵者。这些年随着国内电影工业的发展,这样专业的制片人才也在不断涌现。本期画外君专访了近期大热影片《后来的我们》的后期制片人陈惠君,来聊一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后期制片人,以及她在职业历程上的经验分享。


· 成熟电影工业的细分岗位 后期制片人的基本职责

 

在好莱坞,后期制片人的岗位就是在电影工业愈发健全、细化的背景之下产生的。美国制片人工会(PGA)会把电影的制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策划(development)、前期筹备(pre-production)、实际拍摄(physical production)和后期与营销(post-production& marketing),在分工上,分别约占35%、20%、20%、25%的比例。


而在国内的影视制作流程中,关于制片人这个体系仍然是相对混乱的。由于电影制作涉及到复杂而庞杂的很多工种,所以总制片或者导演也很难对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非常得心应手。


如果创作者相对缺乏和某些后期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就无法特别顺畅地下达创作要求,从而就延误工作进展。而这个时候一个专业后期制片人的加入,当然能够使得后期环节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推进。


作为台湾一名资深的后期制作人,陈惠君告诉画外君,2010年之后,台湾的电影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胶片在电脑里转换成数字化格式的时候,就面临到许许多多专业性的问题,同时也更需要跟很多后期单位协调。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后期制片人这样专业性非常强的角色就慢慢诞生了。


陈惠君


陈惠君2011年入行,先在台湾中影公司工作,2013年被派去跟组参与后期工作,2014年正式成为了一名独立后期制片人。


她担任后期制片人的第一部电影是由李思源执导、杨丞琳主演的《极光之爱》,接下来每年平均都会制作一到三部电影。在行业内的这几年,她先后参与了包括《后来的我们》《我的少女时代》《六弄咖啡馆》《带我去月球》《深夜食堂华语版》《健忘村》等十几部电影的后期制作工作。


陈惠君曾参与后期制作的影片


后期制片人的工作职责通常会包括以下方面:


  • 帮助组建整个或部分后期团队;
  • 在项目前期进入,协调和后期制作相关的部分(实际上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后期团队也有可能杀青结束之后才正式进入);
  • 现场杀青结束之后,后期制作环节正式开始,负责沟通协调所有和后期相关的工作内容;
  • 负责监督后期制作的进度,直至完片。


后期制片人通常需要有丰富的后期制作经验,纯新人往往难以胜任这个岗位。陈惠君对台湾的后期制片团队都非常熟悉,工作中一旦遇到问题,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你今天遇到一个问题,你需要能够找到问题的症结点。假设这个问题发生在影像单位,但是后期制片以为是声音出错,当然没法解决好麻烦。也就是说,你需要完全清楚后期制作的程序逻辑,要能够判断出问题是出在哪里,能从哪个环节去改善,才能够往下走。”


· 多线程作业的守门人 后期制片人的基本素质

 

在台湾电影圈,陈惠君身边有4、5个共同以后期制片为职业理想的伙伴,他们都会用共同的专业精神来要求自己。当被问到一个后期制作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陈惠君概括了以下几点。


1、能“多线程作业”,有耐心处理好繁琐的细节


陈惠君坦言后期制片岗位的专业素质好坏,通常体现于应付繁琐的细节。他们需要负责确保整个后期制作的进度,因此首先必须具备同时管理“多线程作业”的能力。


她把各个部门用“窗口”来形容,“就像现场拍摄,可能会有制片组、导演组、美术服装、摄影组等等。后期也一样,你会遇到调光、特效、配乐音效、剪辑师……你需要和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工作,你必须知道每个窗口的需求、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


入行到现在,她每日的功课就是盯着后期的进度,一边记录下大大小小的各种事情,一边拨打无数个电话落实。回想起来,她感叹说,这些工作的确“蛮需要耐心”。


为了保证每个窗口都能够顺利地运转,陈惠君在制作每部电影的时候,都会主动给自己施加压力,希望一切给出去的东西都井井有条,能够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错误。她甚至笑说自己像是个有忧患意识的“悲观主义者”。但是这种忧患可以是做好这份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因为“后期制作就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2、真诚的沟通,从打好一次电话开始


后期制片人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和人沟通。每天一旦开始工作,都会面对打不完的电话和发不完的微信。


陈惠君说自己感受到,人际交往唯一的万能法则就是——真诚。“当大家一起为一部电影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我很诚实,很真心。我想如果人跟人之间可以相互回馈跟交流,就能够顺利地把片子推进下去,大家也能开心地把事情做完。”


陈惠君也说,一个后期制片最基础的工作,可能就是学会打好一个电话——要完成一次有效的沟通。“有人可能觉得打电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其实你会需要在跟人沟通的时候,知道更多对方的需求跟讯息,这样往下联络的时候,你就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给下游窗口,让事情可以进行得更顺利。你需要多学一点东西,才能让窗口跟窗口可以更顺畅地进行。”


3、有时间/大局观念,抗压能力max


为了确保电影能够在“deadline”之前顺利完成,后期制片人往往会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也要忍受高强度的日夜加班。


在进行《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的后期工作中,陈惠君就发现自己面临很大的挑战:电影的后期工作刚刚开始,但上映时间已经确定,留给她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三个月。她坦称“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很短。”


电影《后来的我们》剧照


她告诉画外君,片中游戏动画制作的部分就带来不少挑战:“动画制作的环节比较繁杂,必须要一关一关往下。比如要先确定好人物的动作,才能把放到场景里去合成。但是由于一开始导演想像的动作不是很合适,所以当来到场景环节的时候,就得再回到上一关去调整动作大小。由于时间太紧张,最后也只能牺牲睡眠时间去完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作最终顺利完成,而这部电影也如期与观众见面,并且成为了五一档的票房冠军。


· 创作者和后期工作者之间的连接点


当被问到担任后期制片人岗位五年以来,对于这份幕后工作的认知是否有变化,陈惠君说其实自己的理解一直未变:“做这个工作的初衷,其实就是觉得后期制作很繁琐很琐碎,很让制片人或者导演困扰。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跟后期的技术人员沟通。后期制作人的角色能够完成这部分工作,让他们把时间省下来去做创作的东西。”


她感叹,后期制片人的价值所在,正如同一个连接点:一头联系着导演或制片人,另一头则联系着后期工作人员。


陈惠君也坦言,自己时常会面对“感性和理性”的抉择:“我一边要很理性地站在制片人跟监制这边,去对整体的进度和流程负责,去推进;那另一方面,我有时候又要很感性地站在导演这边,或者是站在一些创作者这边,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思考,我需要处理好时间的分配或是说管理,去跟他们协调一个折中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学服装专业出身的陈惠君从未想过会踏上职业电影人之路。陈惠君说自己决定踏入陌生的圈子,也是受到了一部电影的鼓励——2011年林育贤执导的《翻滚吧!阿信》在台湾上映。 “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应该要翻滚一下了。”陈惠君带着这样的念头前往台北,自此展开了职业电影人的人生之路。


电影《翻滚吧!阿信》剧照


她说,自己能够不断坚持的动力,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完一部片子的小小成就感”,“当你陪着导演做好每一件事情,看到很多创作的成果。比如说,你看到调光非常的漂亮;或者你在特效公司看到效果很漂亮;或者你在配乐老师那边,你听到他做出来音乐很优美、很棒……你就会非常感动。”


-The End-


原创:杉杉

编辑:Cai

设计:温馥昭

来自圈子
画外hoWide

影视产业知识分享平台

文章删除后不可恢复!确实要删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