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这部高分纪录片“神剧”,有这位中国姑娘一份功

可视频回复

D44fc9b00c35430d85b2d840686ca8c2

​​还记得2015年刷屏的《制造杀人犯》吗?此“剧”更新啦,今年迎来了第二季。

在第一季的纪录片播出之后,效果非常惊人,已经有15万人为他请愿(数据截止在2015年)。


今年奈飞又推出了第二季,昨天开始更新,评分依然很赞。看看网友观看第一集之后的评价:


剧好不错,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姑娘,《制造杀人犯》第二季的剪辑就有她一份功。


周越璞毕业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在洛杉矶从事剪辑工作7年。她在Netflix(网飞)的当家剧集《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第二季中担任第一剪辑助理的重任。与国际顶级的纪录片制作团队共同合作长达18个月。


近期完成的纪录短片“Organizing Happiness” 被邀请至第39届南非德班电影节金砖五国环节展映。前几日刚刚基本完成的同内容长片也入围纽约IFP。剪辑的短片如《Ablution》入围了Dances with Films (与电影共舞)电影节;Mill Valley (米尔谷) 国际电影节;纽约国际电影节;Arpa 国际电影节等等并在好莱坞TCL中国剧院首映。除此之外,还有十余部短片在北美以及欧洲各地的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她即将参与的长片也已经各大电影节研发计划如著名的Tribeca(翠贝卡)电影节研发项目。并在今年完成AFI(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导演工作组的影片项目,并将在被誉为奥斯卡首个风向标的AFI电影节上首映。


在高手如云,专业人士辈出,关系网错综复杂的好莱坞,她能够在后期站稳脚跟已然十分不易。非科班出身的亚裔女性能够在后期有立足之地更是难上加难。从免费找人找项目做,到学会如何取舍不同的项目。从新人剪辑到协助不同的新导演开辟他们自己的事业篇章,她在此分享了一些自己在好莱坞打拼的有趣有用的故事和剪辑经验。


周越璞


《我们在国外做电影》系列采访持续更新中,如果你有兴趣分享你的经历和经验,欢迎写信给我:wangtao@cinehello.com

影视工业网:为什么会选择去美国读书,择校的标准是什么?


周越璞:机缘巧合去了美国读书。本科两个学位,主学位是环境工程,第二个学位从大三开始同时在上海戏剧学院研读广播电视编导。也正是这个第二学位给了我机会去美国读研。但是与大部分出国读电影的学生不同的是,我当年不敢选择电影学院,一是因为国内完全零人脉,二是深知工作状态不稳定,三是学费太过昂贵,负担不起,所以当时读的是州立大学的传媒类研究生。当年心中择校的标准,跟之后走的道路完全不同,没有报考任何电影学院。连电影相关专业在所有报考的院校里也只有一个,也是我最终选择的专业:电影电视研究。所幸或者所“不幸”我选择的城市是洛杉矶,但也许就是潜意识的选择,让我走上了之后这条艰险的道路~。 

 

影视工业网:毕业之后是如何入行的,如何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周越璞:由于我读书初始阶段还并未想过要从事电影行业,所以入行也是摸索,明确方向之后,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入行的。我是从研究生第二学期开始在广告公司实习才慢慢确立了自己未来做一名剪辑师的方向。在这个公司实习期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肯定,让我得知自己的剪辑潜力,而最初为何会进公司实习做剪辑是因为这个是唯一我可以马上上手的。而且当时公司的制片和老板给了我极大的空间去创作,去玩儿,从素材整理,到创意,到音乐,声音,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我全程完成的。


而之后的所谓工作就是不停的接片子剪,无论价钱多少。从预告片,到各类短片,到纪录片,真人秀,广告片,宣传片等等,基本没有没涉及过的。就是有一份,做一份。


在美国读电影学院,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校友和老师。这些人会跟你合作作品,作品会入围电影节,老师会推荐项目和工作,同学先后入行之后也可以互通有无,由于影视工作的特殊性,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张网。电影学院会在入学的那一刻起,就告诉你网是什么样的,然后慢慢帮助你织起自己的网。但是这些在我这里都没有。我是要先看到别人的网,然后进入别人的网,之后再看怎么织起自己的网。


对于任何一个留学生来说,职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拿到合法工作身份。很多留学生止步于此,而对于难上加难的影视类留学生来说更是难于上青天。外加国内工作机会非常的多,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归国发展。我个人在选择做剪辑这条道路之后,比较快的就决定要拿下艺术家签证,也就是自由职业者签证,而不是选择进公司拿普通工签这条道路,因为剪辑师往往跟着项目走,而跟着项目走,也才最能历练自己,也是这一职业的最大挑战和乐趣之一。


周越璞


影视工业网:如何从小项目开始一步一步接触到比较大的项目?


周越璞:这个答案可能会比较俗,就是做好每一次面对的项目。因为我是非电影学院的学生,而在洛杉矶,首先就是几乎全美想要做电影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外加特别优秀的几所电影院校都在洛杉矶,几乎就是遍地是人才,而且很多都还很努力。所以如果在初期想很多,或者从客观角度分析,我的机会都特别的小,而且会战线拉很长,尤其是还有在美国身份的压力下,所以,唯一自己能够决定的,就是做好每一次的项目,每次都以整个心对待每一个导演,和他们的每一个项目。


还有一点就是即使再内心觉着难受,也要多参加影视类讲座,社交活动,这个是洛杉矶特有的对于所有电影工作者和有电影梦的人最好的平台。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贵人剪辑师ZackArnold (Empire; 非常幸运),就是在我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在一个有点历史的,每月一次的后期相关的活动中认识的。与此同时,也是在这些活动中,我认识了DanLebental (《蚁人》,《钢铁侠》,《雷神》等篇的剪辑师),因为曾经有段时间他总是会去参加各种剪辑师和后期的活动去推广自己研发的ipad 剪辑软件~ 有次在他Universal Studio 内的工作室里聊天,有两点我记得很清楚,第一点是在没有正式上道之前,你得会推广自己,让别人知道你的作品,而且这对于很多做后期的人来说都非常的困难,但是同等重要。第二点我印象很深,因为当时正处在职业困惑期,他很轻描淡写地说,你至少得在你所工作的领域工作十年,才能够算你开始上道,或者是真的开始了解你所做的事情。 


而我个人迄今为止的工作经历带给我的两个经验是:1. 全身心对待每一个项目,因为用心和不用心,差别很大,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2.就是找到合适的团队和合适的合作伙伴。

 

影视工业网:作为女性,几年工作下来的感触是什么?


周越璞::作为亚裔,作为外国人,作为女性,工作中有时候会感觉到自己是大多数群体中的异类,尤其是参加各种后期活动的时候,几乎是1:9的比例。但是好在,其实有很多优秀的女剪辑师开山在前,所以内心还是很踏实的。后期工作者也许有很多男性,但是剪辑师中优秀的女性很多,而且剪辑是后期工作种类中相对对技术要求不那么多的一种,所以在大多数工作经历中,无论是跟女性导演和男性导演工作,我感受到的大部分都是身为女性的优势。相比之下,作为在美国的外国人,或者是亚裔,可能不同的感觉会比女性这点更突出一些。


影视工业网:谈谈你接触到的好莱坞剧组剪辑部门都是什么构成?


周越璞:一般剪辑部门的构成如果是电影的话,那么就是剪辑师,剪辑助理(1个或者两个),后期助理(俗称Post Production Assistant)。如果是剧情剧集的话,一般是有三个剪辑师团队,每个剪辑师会有助理,整个剪辑部门会有1个或者两个PA。整个组成部分主要指线下(offline)剪辑的剪辑主团队,不包括特效剪辑,后期协调等这些职位。有时候好奇的时候,会去IMDB上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的EditorialDepartment 部分,基本上对组成就会比较明了了。



影视工业网:你在《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第二季中担任第一剪辑助理,第一剪辑助理的职责是什么?


周越璞:《制造杀人犯》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项目。我们所涉及到的素材大致包含以下几类:导演拍摄画面;各类新闻素材;庭审视频素材;电话录音;长达30年左右涉及到的所有罪案证据,庭审记录以及律师文档。团队组成除了基本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以外,还有律师顾问,调研员等。所有这些人都要与第一剪辑助理产生链接,第一剪辑助理除了要做基本的素材整理,证据整理,技术顾问,以外,要做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有相关的技术以及信息问题需要咨询的时候,要第一时间知道怎么把每个人所需要的信息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每个人。


这个项目的庞大和复杂性可以说对即使对于一个非常有经验的纪录片剪辑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项目的复杂性除了素材所涉及的长时间跨度和人物众多以外,还对每个人的法律,新闻知识敏感度有不小的要求。在工作中我很幸运地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美国法律相关知识,警察体系,审问机制,证据整理和收集等非常多的剪辑以外的知识。


两位主创导演,编剧和第一季的一位老成员在长达8,9年的时间里慢慢发展出一套非常细致,和适用于我们项目的庞大的整理系统,第一剪辑助理除了要迅速学习到这个系统的规则之外,在更多新素材和新类别素材不断进来时,也要学会在技术更新的基础上,研发新的,更有效更安全的系统去不断完善之前的老系统。


而且我们的剪辑师团队有时会有新成员加入,和老成员离开。每一个新人的加入,老人的离开,第一剪辑助理都要负责好每个人的收尾工作,以及新人的培训工作。


并且,纪录片素材整理极大地影响了剪辑师工作和思考的效率。每一个不同类型的素材,怎么进行初步整理,中度整理,以及深度整理;以及整理之后的影像转文字,文字再转到项目文件中,怎样确保剪辑师以及导演在剪辑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集中注意力地去构思故事,是剪辑助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剪辑师在纪录片中很多时候也承担了编剧的作用。剪辑助理在工作流程中,很多时候要去剪辑师沟通怎样的方式可以提供给他们思考和创作的最大空间。


可以说,第一剪辑助理是整个团队的backbone, 确保每天每个人的工作可以顺利完成,素材和所有的项目文件得以备份,更新,保存。及时应对各种技术bug 等等等等。


影视工业网:您现在用什么剪辑软件?怎么处理素材?


周越璞:作为一名剪辑师,对于基本的剪辑软件都要熟悉,因为有些时候是项目挑软件。尤其是当你进入一个已经进行到中途的项目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情况。目前来说,主流还是AdobePremiere 和AVID。这两个是一定必须要学会掌握的。


处理素材取决于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但是素材整理的终极目的都是服务于剪辑团队。怎样清晰,完整又有逻辑地把素材整理好供剪辑师使用是最重要的。剪辑助理对于任何一个项目都非常的重要,可以极大程度地给剪辑师安全的创作空间。

 

影视工业网:因为素材量巨大,剪辑的实际过程中,你是怎样看样片的?看的时候重点是什么?如何进行剪辑?


周越璞:对于素材量大的项目剪辑,首先是要有细致的分类。根据项目本身的特性来制作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分类系统。人物纪录片,自然纪录片,罪案类纪录片,都要根据每个项目和主创的思考,创作习惯,来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系统。以我们的项目为例,因为涉及到太多除了本身拍摄素材以外的其他素材,我们创作除了几套不同的搜索系统,不仅仅是在剪辑项目中,在电脑Finder中也一样。就好像创造出一个图书馆的索引系统,当不同的人,或者是新人进入后,也可以很快地找到合适的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有当你可以很快地找到想要的东西后,才能开始思考和剪辑。


接下去,不同类型的素材,有不同类型的观看方式。访谈素材,可以先从听打文字看起。剪辑助理根据要求把访谈内容进行主题分类。主题分类后,再制作一份根据主题分类的文字版本。纪实场景,首先助理要进行mark,mark也要分类,除了在时间线上通过颜色,文字描述方式来分类外,也要制作一份文字版本。但是纪实场景的观看,是必须的,根据经验和个人工作习惯不同,每个人的重点和速度也不同。纪录片剪辑很多时候没有固定的剧本,除了剪辑师本人对素材和故事的理解外,就是要跟导演沟通,创作,推翻,再创作,推进,舍弃,找回,再创作等等这些过程。了解每一场戏,每一个人人物的目的,整体故事的走向,都是在一次次的沟通和创作中磨砺出来的。


(此图和项目无关)


影视工业网:你们选用什么临时音乐呢?剪辑素材时同时编辑音乐吗?你是怎么处理歌曲和配乐的?


周越璞:针对《制造杀人犯》第二季来说,因为我们的音乐团队和第一季一样 (《断背山》、《巴别塔》等奥斯卡提名作曲师Gustavo Santaolalla的团队),他们为我们第一季做的许多音乐都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剪辑的时候每一个正式cut的提交都要配好音乐,无论是第一季富余的曲目还是新找的临时音乐,都要在自己的理解上铺上合适的配乐。然后提交给音乐团队,他们按照我们的临时音乐,做出相应的新的曲目。音乐团队基本上每一集在最终递交前,要做5轮音乐。我们两个团队都有自己的Music Spotting 流程。 


影视工业网:剪接和衔接的时候声音设计有多重要?


周越璞:随着后期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很多时候,剪辑师和剪辑助理在剪辑的时候都要做很多的声音修整和声音设计。声音非常重要,很对时候,只有声音真实了,看粗剪的时候,才会感觉真实,对于不习惯看粗剪的人员,声音修整好了,声音设计进去了,会极大地提高观感。能够更能让人入戏。

 

影视工业网:对于想要出国学习和工作的小伙伴们,有什么建议?


周越璞:对于电影学习这一块,在有能力,有时间的情况下,能来洛杉矶读电影,将会是一个非常非常可贵的机会。这里能最快接触到前沿的技术,也能遇到创作方面最优秀的人才,有很多的交流机会,有非常好的平台和老师。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将会吸收到非常多的知识,积累很多的经验,但同时也会吃到很多苦,可做这一行,哪儿能不苦呢?读书只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段路,而为了自己所热爱的来游学一遭,应该是最幸福不过了。


《我们在国外做电影》系列采访持续更新中,如果你有兴趣分享你的经历和经验,欢迎写信给我:wangtao@cinehello.com​​​​

来自圈子
我们在国外做影视———不同经验的大实话

他们在国外做影视,会有什么不同的经验和感触?这里的大实话,带你了解他们

文章删除后不可恢复!确实要删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