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的技术支持 I SJ-WORKS背后的努力

可视频回复

11ede7fc282cb55e6998f3a788dd74d3

如果说在我心中有一个期待合作的影人名册,姜文导演一定是第一个。


文:SJ-WORKS


起初电影的名字叫“侠隐”,改编自张北海的同名小说。在筹备期间,SJ团队每人把小说先拜读了一遍,因为实在想不到导演究竟会怎么拍,所以我们提前针对电影设想几个应对方案,做了一些准备。


初期流程准备,右二Paul Morris


姜文导演拍戏风格是独一无二且与众不同的,之前虽早有耳闻,但百闻不如一拍。在从头到尾的拍摄中,我们不仅把之前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悉数施展,还特别重新设定新的工作流程,以配合导演的拍摄习惯。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提供了:


A.现场色彩调整(Live Grade)

B.现场视频管理(Qtake Video Assist),

C.现场数据管理(DIT)”三个环节。


A.Qtake Video Assist视频信号管理:


1.灵活应变 完整记录


在姜文导演拍摄的电影里,不能用“程式化”的方式来简单套用。在之前的拍摄项目中,我们习惯于在前期计划好的拍摄方案和统筹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但在导演面前,传统拍摄方式有时候不太能行的通。整部电影的拍摄充满了随机性和机动性,拍摄计划也会为了更好的表演而现场调整。尤其是姜文导演不仅需要导戏还需要演戏,大量的外景地拍摄,就这很需要灵活机动的去满足现场拍摄的要求。我们根据导演的需要随时调整方案。



我们使用的摄影机是两台ARRI ALEXA SXT和一台ARRI MINI。SXT是A机Paul Morris,B机大欣哥,C机是Junior Lucano的Arri MINI+STEADYCAM+TRINITY。这事一个标准的电影拍摄机器配置。在磨合的初期,我们按照以往传统的方式,将Qtake和监视器置放在帐篷内做视频管理,很快发现这样并不可行。因为导演也是主演之一,不仅要穿梭现场掌控拍摄和调度,还得调动自己情绪演戏。如果把时间浪费在往返现场和帐篷的路上,也会空耗体能和状态,为了更好的满足导演的需求,我们就把Qtake视频管理的工作整个从帐篷内挪出来,安置在接近导演的合适位置,可以了解现场的需求,从而迅速做出反应。监视器也同样需要灵活移动,现场基本上使用最多的是Onset监视器,尊正BM210 LCD。AB机SXT有三个独立输出的SDI接口,三个接口独立设置彼此互不干扰。1和2路出Rec 709给摄影组掌机和焦点员,3路独立输出Rec709之外的SDI信号(可自定义LUT)。3台摄影机SDI信号接入Qtake,将分屏画面发射给尊正监视器,并独立供电。带声音的分屏画面无线发射到atmos小监视器,导演甚至可以不回到大监视器面前,在表演区看回放画面,回听台词。


剧组全程使用尊正BM210


移动式Qtake+移动监视器的组合,无论导演去哪儿,Qtake就可以立刻跟去哪儿。一旦选定位置,监视器会第一时间放在导演面前。这样导演可以任意选择他适合的位置进行工作,不受条件的限制。选定一个适合监视器和Qtake的位置,对当天拍摄的内容作出预判,是一个重要环节。


Qtake在房顶世界


再比如蓝青峰私宅夜会朱潜龙,照面李天然,亨得利大夫是在园博园的四合院内拍摄,拍摄从起幅和落幅有一段距离,监看的位置需要找到距离居中的恰当区域,以减少导演来回穿梭的直线距离,提高效率。比如在云南屋顶世界,西安城墙,拍摄区域都在高处,原则是摄影机能上去,Qtake也一样都要抬上去。飞檐走壁,能上就上,说干就干!



2.保持清醒 迅速反应


姜文导演对每个环节每处细节都要求极高,如果你的能力是60分,他会让你做到100分;如果你的能力是100分,他会push你做到200分。技术是辅助艺术创作的工具,对于技术工种而言,不需要解释和阐述,只有能还是不能,你行还是不行!


拍摄的时候,每个人在拍摄现场都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每天在现场的准备工作、排练时间会比较长,但一旦开始进入真正拍摄后,整个工作节奏就会相当快。我们为了掌握现场情况,听清楚导演的指令,Qtake的操作都是直接对接导演,离导演很近,所以压力相对会很大。每天在现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状态,时刻清楚导演的意图,知道他想要什么,然后直观的呈现在他眼前。对于我们来说,工作原则非常明确:在任何时候,争取不要让导演对一件事情说两遍......但一定不能让他重复第三遍.......


Qtake在外景地


对于视频管理,其实也需要把自己当作半个场记来对待,因为很多时候,拍摄进度非常快,密集拍摄量很大,导演经常会出现在拍了很多镜头,换了很多焦段、构图后,再返过头来查看最开始拍的某个焦段的镜头。我们就一定要在导演刚说完的那几秒等待时间里,迅速且精准的找到所需镜头并播放出来。对于挑选镜头,Qtake注释功能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会把每个镜头用了哪个焦段,拍了什么构图,拍的哪个演员,拍了什么内容用简洁凝练的语句注释出来。这样,当导演说诸如此类的“给我看下之前拍的反打的那个宽的镜头”,我们也能清楚他想要看哪个镜头,并快速呈现出来。


好比在密室里,蓝青峰、朱潜龙、根本三人拿出地图“密谋”抓捕李天然的那场戏,台词量巨大,拍摄速度极其快,因为空间狭小,使用单机拍摄,导演一开始先拍摄了大约5分钟的全景镜头,将整场戏拍下来。然后再分解拍摄。分解拍摄时,导演说“我台词里说到‘北海’时,手里的烟是怎么拿的”...



5分钟的长镜头,一长段的台词,导演给了“北海”两个关键词,通过台词找到画面In/Out点。这时候,Qtake的时间线功能就起了作用。我们把Qtake声音画面同步的录制文件,通过台词先后顺序,先定位一个大概区域,然后再通过快进倒退功能精确查找,通过台词快速检索到需要的画面。精准而迅速,并用心记下来拍摄的每个内容,机位,台词,细节,做到了如指掌。


Atomos便携式Shotgun监视器


3.古都合成 优化流程


这次《邪不压正》重现了一座老北京城,特效量也是巨大的,在拍摄现场,Qtake的现场实时合成功能,对整个VFX部门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很多时候,会先拍摄空镜(比如西安的城墙,圆明园的湖),然后再通过合成的方式,将实拍的桥、车、人等画面元素(比如北京的古观象台、拱桥置景)合成进去。为了合成的真实感,就需要将正在拍摄的桥、车、人等元素实时合成至先期拍摄的空镜中,实时调整拍摄角度、焦段、构图等。合成之前,会事先跟BaseFX的VFX部门长凯伦指导做沟通和预演。

蓝幕CG合成老北平


蓝幕合成火车站外城墙


另外,Qtake同时录制双视频格式(Mov+H264)也有辅助作用。很多时候,导演不会过早来到现场,有时在现场的摄影师和副导演则在现场先进行准备和排练,之前使用传统的工作流程,是用手机在屏幕前拍屏,然后发给导演看,但是这种手机方式拍摄的视频的清晰度不高。这次我们使用Qtake将录制下的H264原始视频文件,Air Drop到副导演手机里,再由副导演转发给到导演,从而让导演实时了解到现场的准备情况。同时防止外流,都会在视频上打上水印。


同时Qtake Monitor App,配合Qtake工作站使用。现场工作人员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Ipad或者Iphone实时观看监视器画面。最初在塞罕坝的拍摄时,因为草原冬夜温度特别低,导致现场OLED监视器超出最低使用温度范围,无法正常显影。这个时候利用iPad给在房车里的导演观看无线的画面,解决了无法监看的问题。也帮助VFX部门的同事合成画面进行现场掌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B.Live Grade 与Qtake的混合使用


摄影指导谢谢老师在拍摄塞罕坝上的火烧“太行山庄”,是带密度拍摄,或者等全黑打光拍摄。


火烧太平山庄


ARRI Rec 709自带LUT在肩趾部和对比度上细节保留太少,只用LogC又没有色彩还原,为了保留更多细节,但同时有一定程度的色彩还远,谢谢老师选择应用ARRI另一个官方 LUT: LCC(Low Contrast Curve)介于Rec709与LogC之间的LUT。有时候摄影指导谢谢老师在某些场景时也会想切换观看LCC和709的画面对比。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调整的需要,我们选择了用两种系统流程完成画面呈现:


1. Live Grade现场调色系统


摄影机输出SDI信号给到Live Grade,在现场调色系统上加载ARRI官方LCC,或者Rec709,可以随时呈现给摄影指导LCC或者709的画面,而且不用麻烦摄影组的同事去调整机身菜单改编参数。在户外拍摄的情况下,随时监看波形,并同时与摄影组助理保持通讯,选择最佳光孔和安全曝光值。但如上文提到机动性的限制,优先保证灵活多变的拍摄方式,我们很快进行反向调整,进入第二种模式,选择用Qtake做Live Grade并保留Waveform monitor与摄影组保持不间断沟通。


检查waveform


2.Qtake多机位色彩匹配


基本上整部戏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在做色彩处理。因为多机位拍摄,不同机器使用不一样的镜头也会出现色偏。在拍摄朱潜龙枪决鸦片贩子的那场戏,混搭了ARRI Master Prime定焦和Angenieux 24-290mm变焦头,法系镜头与德系镜头在同样一个环境下色调差异明显。为了匹配多机画面颜色,我们选择了CDL工作流程,对每个机器的画面进行调色,统一色彩并进行风格处理。然后保存输出CDL色彩文件,给到DIT现场数据管理环节进行处理和转档。


多机位拍摄


3.色彩校准 保持统一


我们在整部电影里主要使用了尊正BM210监视器,其中一个给导演和摄影师观看,另一个提供给剪辑曹伟杰老师,以保持前后期色彩的一致。之所以选用LCD+经典白色LED背光显示技术的监视器作为主控监视器,是因为在日常大量使用和测量校准中我们发现:OLED因为是自发光技术,所以在黑位上和影院投影差异较大。而LCD则因为是背光技术,更为接近影院投影的黑位,在反差控制上更加接近最终影院投放。另外我们给监视器准备个够深的遮光罩,这样才能尽量屏蔽外界光线的干扰。高亮监视器适合跟焦或者构图之类的应用,但是精准的Grade One技术监看还是要按照EBU-3320标准,调整亮度至100nits。在拍摄过程中,监视器也会逐渐出现一些色彩偏移,尽管偏移的参数并不是非常大,但在这样一部重要的电影里面,我们会定期提供监视器色彩校准。校准使用的是“柯尼卡美能达”工业级高精度色度仪。


尊正监视器定期色彩校准


每次完成校准,会生成PDF report,跟摄影指导谢老师确认校准结果。


通过提供标准监视器和色彩校准两个步骤,确保摄影师和导演观看的监视器的精准度。通过waveform monitor的监看与沟通,保证曝光在安全范围内,保证画面拍摄的品质。


摄影谢老师也很认可BM210监视器提供的可定制False Color功能,极大方便了DP的曝光评估,这样尊正的这款监视器成为诸多场景的画面监看的一个参考标准。


C.DIT现场数据处理


在以往的DIT数据管理中,通常会有Onset Data Managment(现场数据备份)和In House DIT(驻地数据处理)的工作组合。一人在现场offload和backup素材,一人在驻地负责转档,调色处理原始文件。在“邪不压正”的拍摄中,这种组合的方式明显不再适用,因为大量的外景地拍摄会出现两个情况:一是会经常转移住宿的宾馆,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环境,二是每天去拍摄现场要开比较远的路,会耽误DIT素材交接时间。这种拍摄情况下,In House DIT的工作条件已经不再满足,于是立刻调整工作的模式。变成第三种形态:Nearset DIT(近现场素材处理)。


DIT Grace在车内进行工作


Nearset与我们采取Qtake的工作方式非常类似,就是把固定的工作模式变成随机灵活的现场工作。


SJ-WORKS的设备都自行设计和组装,针对不同拍摄环境有不同的拍摄解决方案。用这样的一套Nearset设备出现在现场可以同时完成诸多工作内容:


1、Offloading SSD倒卡校验

2、Backup Raw素材到三份硬盘拷贝

3、Transcoding素材转档Avid MXF格式

4、Grading一级调色

5、Deliver Dailies交付剪辑素材


1.极限物理速度的边缘


从进入拍摄现场下第一张SSD卡开始,到晚上睡觉之前,要完成全部工作。需要科学的流程统筹和顶配的硬件支持。因为是3台机器拍摄,剧组并没有从设备公司拿到足够支持拍摄的SSD卡和cfast 2.0卡,每台SXT只有3张高速512GB和1张普通256 GBSSD卡;MINI只给了4张256GB Cfast卡。对于这个电影的拍摄风格,一张卡在瞬间就会被拍满。如果DIT没有办法完成快速的素材备份,就会无卡可用,导致严重的耽误现场工作的流程。所以一定要达到Alexa SSD卡的读取峰值速度,压缩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那么速度和容量就是一个关键。容量够大,速度够快,结构够稳的阵列是首选。有两场戏的拍摄接近了物理极限:


第一场是在“六国会馆”的拍摄,ABC三机同时拍摄,24fps开始拍摄,一路变成96fps.机器不停机,一条镜头不NG,接近10分钟,ARRI Raw 4:3 Open Gate的格式下,一张卡拍完两条就满了。在完成Checksum校验的前提下,用ALEXA SSD卡的极限读取速度进入二级缓存,并以超real time的速度进行Raw素材的转档,通常转档的速度在接近3倍于real time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如果不能以物理极限速度争分夺秒,那几张卡就会非常快的拍满,不仅产生无卡可用剧组停拍等卡的情况, 也极其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那一晚的素材量达到6TB左右。


六国会馆拍摄


第二场是DJI团队航拍夜戏车队行驶。机器是ALEXA MINI,飞机飞上去转一圈下来,一张256GB的卡8分钟就满了。航拍团队迅速更换电池,迅速起飞,整个过程在15-20分钟左右。Cfast2.0 256 SD卡的极限速度是550Mb/s,在有checksum校验的前提下,最快要基本上也要15-20分钟左右能够完成一张卡的offloading。在达到Cfast2.0卡的极限读取速度满负荷的情况下,跟时间赛跑。那场夜戏拍满了8张卡,我们手里有只4张卡,平均每张卡有2次的使用频率,Data Wrangler站在边上,一旦有cfast卡完成拷贝,立刻拿走跑到现场待命,保证拍摄的流畅度不在我们这里受限。


类似这样两场戏的拍摄还很多,在一整部戏里,不停的在对硬件和流程做升级和调整,打破了以往的经验,跟随着拍摄不停的改进。



2.大数据量处理


机器设置:


初期塞罕坝拍摄选择的是Anamorphic变形宽荧幕镜头,通过倍率拉伸变成宽幅画面。因为电影的特效量很大,Ana的镜头在上下有遮幅,导演希望保留上下画面为后期预留空间。在塞罕坝的拍摄完成之后,全部换成Master Prime,机器格式也由2.88K变成3.4K 4:3 Open Gate。Qtake每日现场完成的CDL会一并交付给DIT Grace,在Davinci Reslove里面完成色彩的细节匹配,之后进行转档输出。


剪辑交付:


对接的剪辑是曹伟杰老师,他使用Avid流程,我们将ARRI Raw转成Avid MXF格式并添加Burnin,进行每日的交付。


后记


有机会参与姜文导演,谢老师摄影的电影“邪不压正”,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阅历和体验。借着电影拍摄,窥见了姜文导演的绚烂的想象世界,跟着他一起在里面上天入地,天马行空。在漫长的电影拍摄中,我们有时候也会游离于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状态中,常常会觉得之前拍摄积攒的技术和经验储备不够用,也不够好。这主要是因为导演专业度和要求非常之高,跟随着剧组拍摄,每天都是提升,每天都是挑战,每天都是极限突破。在这里要感谢谢老师对SJ的选择和帮助,感谢Paul Morris和大欣哥对SJ的认可,感谢阿标的协调。继“长城”,“乘风破浪”之后,第三次与彭老板参与同一部电影拍摄,借彭老板的一句话“这是对我,非......常重要的一部电影!”,也是对于SJ-WORKS最重要的一部电影。


借电影即将破5亿之际,写下此文,祝福这部最“硬”的电影。


来自圈子
SJWORKS

工业化DIT全流程

文章删除后不可恢复!确实要删除吗?